開卷八分鐘:《魚翅與花椒》(一)

2020-12-27 鳳凰網讀書

 

《魚翅與花椒》

梁文道:我常常感到慨嘆的一件事情就是外國人表面上都知道我們中國美食博大精深,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實際上他們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中國菜都不怎麼樣,你到歐美那些國家去看看,那些地方裡面做的中國菜館,做的好的真沒幾家,而一般人平常把中國菜就當成是一個比較窮的時候,或者廉價一點的,有異鄉風味的一種選擇,甚至是直接叫外賣,吃來吃去什麼炒雜碎、佐公雞、糖裡脊、糖醋排骨、揚州炒飯,就這些玩意兒,對吧,不是說這些玩意兒不好,而是做的好也同時還太少。

所以很多難得你會碰到一個老外他是真懂中國菜,而且真心喜歡中國菜,喜歡到什麼地步呢?喜歡到要為你寫書,要到處推薦你的各地方的菜色,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寫的書,這本書叫做《魚翅與花椒》,它的作者叫扶霞·鄧洛普。這位扶霞·鄧洛普是誰呢?其實香港也有一些朋友跟他認識,見過面的,因為他曾經特地來考察食物,他其實是英國的最初是做傳媒的一個人,在英國在劍橋大學還有在倫敦亞非學這些名校都拿過學位,但是他現在在英國最有名的是什麼呢?就是他做很多飲食方面的東西,既做一些餐館的顧問,也常常做電視紀錄片,然後寫書,他寫的書甚至還有一些得過很好的,在出版界裡面很有名的大獎,尤其是關於寫飲食、寫旅遊的書,那些比賽裡面的大獎,他都得過不少。

而這本《魚翅與花椒》呢,就是回憶他怎麼樣愛上中國菜,怎麼樣學中國菜,甚至到了最後能夠學會做川菜跟湖南菜的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呢是非常有趣的,而且我覺得我們很能夠從這一位英國女孩、英國女人的筆下看到西方人怎麼看中國菜,換一個眼光我們反而更能夠看到自己的菜色的特點。

這裡面一開頭當然要談的是什麼呢?就是很多外國人對中國菜的第一個印象,或者對中國飲食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中國什麼都敢吃,第二他們什麼都吃的這裡面肯定就有一些東西是他們老外不敢吃的,或者覺得怎麼能吃的東西,他這裡面開頭就說到,其中一個很經典的,老外受不了的東西,皮蛋。

他說,褐色半透明的蛋白看起來髒兮兮的,蛋黃軟乎乎的,顏色是黑色夾雜層層疊疊的綠色和煤灰色,周圍還飄散著讓人昏厥的硫黃味,出於禮貌我試吃一塊,但是令人作嘔的氣味馬上就讓我覺得想吐,根本吞不下去,蛋黃在我的筷子上留下一道狡猾又惡毒的黑色微笑,死纏不放。

就是這樣,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很難明白,皮蛋多好的東西,怎麼老外就是不能吃皮蛋呢?這牽涉到一些文化問題,這等一下或者接下來我還會給大家介紹。然後這裡面當然他要談到很多中國對待食物的方法,比如說料理食物,怎麼樣處理活食材,然後現在很多老外包括廚師都不會自己生宰要吃的畜牲,他們都是要市場上買現成的,更等而下之直接到超市買人家分成一塊塊冰封好的,不是傳說很多美國小孩根本不知道雞是什麼樣子,以為雞就是那塊冰箱裡頭超市裡頭封好的塑料盒裡頭的那樣的兩塊腿,他認為那個就叫雞嘛。

我們看看,當年扶霞他在四川去一個廚房看人家的廚師怎麼做菜,他做了筆記,這個筆記叫做兔子之死,往頭上一擠,把兔子瞧暈,頭下腳上倒吊起來,切開它的喉嚨,馬上剝掉皮,粗暴的用切肉刀剁成小塊,不到十分鐘,活生生的兔子就變成了盤中孫,然後剛剛目睹的殘暴還讓我頭暈目眩的時候,我就被帶回到前面的餐廳。一晚還冒著煙的紅燒兔子,隨即送到我面前,我一點都不想吃。

但是後來,扶霞就整個變了,他變成什麼模樣呢?我接下來會跟大家談,首先我們來看看他來到中國當時就是說研究中國的少數民族問題,同時主要也是想研究中國吃,因為他本來就愛吃,他生活在一個對食物充滿冒險精神的家庭裡面,他來到中國,尤其到了四川,到了成都,那簡直是太享受了,就到成都學四川菜,越學越喜歡,終於跑到了四川去幹嘛?去上廚藝專科學校,跟別的年輕小夥子,我們四川的小男孩們一起學當廚師,他說接下來幾個月,他學會了16道川菜,我們的老師姓甘,長的像電影明星(英文),嘴上永遠叼著一根煙,每堂課,我們都會先看甘老師怎麼料理當天的菜,然後自己一樣葫蘆做。

這裡面就說到一個重點,為什麼欣賞另一個國家的料理,有時候那麼困難,學也一樣難。這裡邊就說到,學習其他地方的料理,就像學語言一樣,你一開始完全不知道基本的文法規則,只能透過如洪水般的詞彙,再此則是菜餚,毫無系統或結構的親身體會,我剛到中國的時候,對於法國料理詞彙已經很熟悉了,但是現在來中國,這一切就太複雜了。

我們中國菜的語言裡面,其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刀功,他說到刀功,他說迷人的是他的美學層面,精巧的刀功,帶來另一個層面的愉悅,想想看什錦炒菜,當中各種食材的顏色、味道、口感都不相同,但都切成像蛇一般的長條型,或者宮保雞丁,為了配合小顆花生米,刻意把雞肉、蔥白都切成小丁,這是多麼體貼的心意,而中國式的這種精細刀功,能夠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切東西的方法。

比如說片、條、塊、丁、絲,還真的是一套專有的語言,那麼既然切割藝術如此複雜,你可能會預期中國廚師有一整套花俏的刀子,但是你錯了,他們就是用一把簡單的菜刀。

然後我們可以看看扶霞怎麼樣終於成了一個中國人。他說時間過去,中國式的刀功已經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打開冰箱檢查有什麼材料或者做歐式的沙拉燉菜,我都會受到中國人切菜方法的影響,現在幫西方他的那些英國朋友做菜反而很困擾,比如說那些朋友們在廚房忙著說你先幫我切點菜吧,切點胡蘿蔔吧,但是他身為後天的中國人,他第一個反應就是,那你要我切成什麼樣的,怎麼個切法呢,切丁、切塊、切條、切絲呢?那老外朋友就很困惑,問問他扶霞,就是切嘛。

相關焦點

  • 《魚翅與花椒》譯者:每翻譯一本書就是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鍾欣 攝  魚香茄子、擔擔麵、清溪牛肉火鍋……說到翻譯《魚翅與花椒》時學到的美食,「吃貨」何雨珈的胃口隨著記憶翻滾起來。  這位1986年出生的川妹子還有一個更有名的身份——《紙牌屋》小說的譯者。近幾年,她接連不斷地翻譯了《再會,老北京》《當呼吸化為空氣》《權力之路》《優雅的藝術》等33部外文書籍。
  • 《魚翅與花椒》作者來滬 英國吃貨被中國美食徵服
    《魚翅與花椒》分享會現場(圖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2月2日報導:正在熱播的紀錄片《風味人間》中,一位英國女孩扶霞·鄧洛普分享了麻婆豆腐、倫敦中餐等,她也是受中國吃貨們喜歡的圖書《魚翅與花椒
  • 對話《魚翅與花椒》作者和翻譯:川菜不是只有麻辣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對話《魚翅與花椒》作者和翻譯:川菜不是只有麻辣  【解說】作為四次獲得烹飪餐飲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烹飪寫作大獎的作者,扶霞·鄧洛普與中國美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位棕發碧眼的美女作家感嘆,與《魚翅與花椒》中她第一次來中國的經歷相比,中國「變化大的不得了」,每一次來都會有新收穫。
  • 英國姑娘寫的《魚翅與花椒》很下飯
    扶霞·鄧洛普的「舌尖尋寶」可不局限於川菜,她全方位研究中國飲食文化逾20年,著有《川菜食譜》《魚米之鄉:中國江南菜》《魚翅與花椒》等作品。今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魚翅與花椒》中文版,讓國內吃貨讀者徹底「崩潰」了:這本書過於下飯,深夜儘量不要翻開此書,否則會發生很可怕的事!
  • 《魚翅與花椒》:一本食物民族志,一個西方人眼中的中餐
    中國讀者恐怕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看待《魚翅與花椒》一書,它試圖向西方世界介紹中餐背後的文化,打開中西文化對話。有位外國讀者在GoodRead上評論說,在這本書出版以後,再沒有老外會把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當成中餐的代表了吧!這當然是對扶霞筆下的中國美食發出讚嘆。《魚翅與花椒》某種程度上提升了中餐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因此它也十分值得來自中國讀者的掌聲。
  • 魚翅與花椒:外國姑娘的中國美食紀實
    剛看完「魚翅與花椒」,這本描寫中國美食文化的書,與虛構文學(當然這概念略大,但自己過往的閱讀確實很少涉足非虛構寫作)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其字裡行間透出一種頗具感染力的真誠。而外國人視角對中國 「文字」 的解讀,往往又能多出一些平常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詮釋。(關注可查看書的前半部分筆記:其實切菜也是一種冥想)
  • 《魚翅與花椒》作者扶霞·鄧洛普:一個英國姑娘的「中國胃」是怎麼...
    在《魚翅與花椒》的序言裡,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在序言裡「中國人啥都吃」裡寫下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個和中國已經結緣二十餘載的英國姑娘,在她第一次去香港時,曾面臨了皮蛋的「噩夢」,她如是形容:這兩瓣皮蛋好像在瞪著我,如同闖入噩夢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閃著威脅的光。
  • 「中國那些事兒」《魚翅與花椒》:一位英國作家舌尖上的中國記憶
    《魚翅與花椒》的英文版本於10年前出版。扶霞在湖南一家餐館學習廚藝。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鄧扶霞表示從小就對烹飪感興趣,和許多在中國的留學生一樣,她十分熱愛中國菜。扶霞表示這本書的標題是《魚翅與花椒》,兩種都是許多西方人不常用的食材,讓英語讀者覺得這本書具有「異國情調和趣味性」。「我不是在倡導人們吃魚翅,事實上,在書中我談到了吃這些東西引發的環境問題。」雖然魚翅的取材和使用會產生敏感的環境問題,但一直以來都被視為高端美食。扶霞說,許多西方人對中國人愛吃魚翅表示難以理解,因為它本身並沒有什麼味道。
  • 愛吃魚翅的可以收藏了,炒桂花魚翅和雞絲魚翅,營養豐富還味美!
    炒桂花魚翅製作炒桂花魚翅這道美食我們所需要的原料有魚翅80克,臘肉300克,雞蛋50克,食鹽4克,醋15克,香菜20克,花椒粉2克,熟火腿10克,醬油10克,味精3克,小蔥5克,豬板油50克,實際大概只會用到30克左右,準備好以上這些原料之後,我就給大家具體的講解一下,炒桂花魚翅的製作方法。
  • 《魚翅與花椒》,一場英國作家與成都的邂逅
    因為川菜給她的靈感,扶霞創作了與自己學習烹飪經歷有關的紀實性作品《魚翅與花椒》。書中,扶霞不僅用文字記錄了色香味俱全的川菜,也記錄了她深愛的成都。《魚翅與花椒》今天就一起去聆聽扶霞與川菜的美妙情緣見到扶霞·
  • 【開卷八分鐘】請留意!有一種暴力叫「情緒勒索」
    今天的「開卷八分鐘」,由譯林出版社編輯宋暘為大家介紹一本去年在臺灣引起轟動的心理指導類讀物——《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周慕姿告訴我們,有四類人是情緒勒索者的目標人群:一、總是想當「老好人」的人。這類人,不希望「得罪」別人,潛意識裡認為「拒絕別人是不好的」。這種人很容易默許他人的「不合理要求」。二、習慣自我懷疑的人。他們很容易陷入「過度反思」和「自責的陷阱」。這樣的人,是擅長貶低別人、推卸責任的情緒勒索者的完美勒索對象。三、過度在於別人感受的人。
  • 開卷八分鐘:餘華《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核心提示:要了解今天的中國,我們常常必須回顧過去,但是你如果真的回顧過去,比如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到現在的60年裡面,你會發覺我們面對的是一團很複雜很煩瑣的一堆東西。詳細內容請收看本期節目。
  • 你知道魚翅煲湯的做法是什麼嗎?魚翅燉湯的十種搭配
    加入薑片和響螺片煮10分鐘5. 然後倒入小魚翅6. 最後吧紅棗枸杞沙參倒入中火煮40分鐘即可!5、鍋洗淨再燒開水,之後把姜塊、蔥段一起放下去,在水翻滾的時候,把魚翅燙一燙撈起備用;6、將雞塊和姜一起放入沙煲煮開,再把魚翅和豬骨放入一起煲,煲一個小時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四、花膠蟲草花魚翅湯的營養做法花膠蟲草花魚翅湯,無需調味,湯味濃鬱鮮甜,好喝。
  • 開卷八分鐘:天水圍師奶 「麥兜媽」生活版
    完全遠離市區,裡面就是純住宅區,所以你在那裡面住的話,你不可能在那個區裡面找到工作機會,你必須到別的地方工作,你一到別的地方工作,你對低下階層來說,就有車費的負擔,有時間的壓力。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地方,為什麼住得多半是窮人呢?
  • 開卷八分鐘|梁文道:底層人的人生夢想!
    鳳凰衛視11月13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梁文道:昨天跟大家講完于建嶸教授的《底層立場》,今天又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書名也強調了底層,就是這本《傾聽底層》,它的作者郭於華教授是現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
  • 【中國那些事兒】《魚翅與花椒》:一位英國作家舌尖上的中國記憶
    扶霞在湖南一家餐館學習廚藝。
  • 【開卷八分鐘】梁文道:記憶所系之處
    【開卷八分鐘】記憶所系之處《記憶所系之處》它的作者就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皮耶·諾哈。但是皮耶·諾哈其實並不算是這本書的作者,他是總編輯,編輯了這麼一套書,那麼這一套大書,所謂的《記憶所系之處》是出版於1984年到1992年間,全套三卷七冊,收錄了135篇長文,5000多頁文字,是一部很震撼的大書。
  • 開卷八分鐘:奧爾罕·帕慕克《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
    鳳凰衛視11月19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梁文道:本來我應該在這個節目裡面好好跟大家談一下莫言,但幸好在我放假的時候,馬家輝兄代替我已經給大家講了一整個星期的莫言的小說,莫言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中國籍的作家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 魚翅的湯燜燉煮等18種食譜品鑑
    2、魚翅用上湯、薑汁酒、雞油、薑片、蔥條、鹽煨透,取出,去掉姜、蔥,濾幹水分,放入木瓜內。3、頂湯用味精、白天糖調味,烹入紹酒,燒至微沸後倒入木瓜內,上籠蒸20分鐘即可。◎ 發好的魚翅一定要足夠爛,上籠蒸製時間不宜過長。
  • 魚身上「最值錢」的地方,每次都被你扔掉,比魚翅還珍貴
    魚身上「最值錢」的地方,每次都被你扔掉,比魚翅還珍貴呢,那就是魚白。很多網友就問了,魚白是個什麼玩意?其實這個是魚類的精巢,是魚製造和貯存精子的器官。魚白含有一種特殊的鹼性魚精蛋白對身體可是大補的哦。常見的小黃魚肚子比較大的多半就是懷有魚子或者魚白了。有魚籽的是雌的,有魚白的是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