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草魚。
剁椒魚頭。
跳水鯇魚。
大廣東吃貨眾多,吃貨們的選擇也多,大江南北美食薈萃。粵菜清中求鮮、淡中求美,堪稱菜系中的小清新。其他菜系進入廣東後,也越來越接地氣,走起了小清新路線。單單是魚這一味食材,各大菜系也是費盡心思,快要玩出花來了!今天本報記者就為大家推薦幾款為本地吃貨量身定做的湘菜川菜。追求味蕾新鮮刺激的你,怎麼可以錯過?
剁椒魚頭:肉厚鮮嫩微辣
剁椒魚頭屬湘菜系,是湖南的一道名菜。剁椒魚頭這道菜也被稱作「鴻運當頭」、「開門紅」。如今在廣東清遠,經過精明廚師的改良,去一些辣性,增幾分鮮味,巧妙結合了湘粵兩地的風味,依然受到追求味蕾新鮮刺激食客的青睞。
按照地道湖南菜的做法,剁椒魚頭必須以剁辣椒的「鹹」和「辣」沁入魚頭中,菜品色澤要體現紅亮、味,所選的辣椒要色豔、味勁,做這道菜最好是用自己制的剁椒,味道才夠香濃,夠辣。但進入粵地清遠,剁椒魚頭已取其名,而變其味了。
首先,辣椒不能用太刺激的湘辣,改用本地人能接受的清淡粉椒;其次魚頭須肥大,以北江河鮮大頭魚為多,做時加鹽搓洗乾淨,再撒胡椒粉、雞精等調料,搓揉均勻,醃漬十分鐘,加蔥姜蒜墊底;隨後鋪上剁椒蒸八分鐘虛火蒸適當時間,撒上蔥姜蒜末。這個時候,再開始起鍋油燒熱,待冒青煙的時候離火,迅速澆在魚上即可。
吃剁椒魚頭,最妙之處還是剩下的湯汁用來拌麵條,特別好吃。
跳水草魚:酸辣鮮美嫩滑
「跳水魚」是四川的一道名菜,而在肇慶的一家川菜館就將跳水魚做出了廣東味道,不僅有川菜的「辣」,更有粵菜的「鮮」。
據老闆陳愛國介紹,四川當地的菜式非常多,而且沒有廣東人這麼喜歡吃魚,所以「跳水魚」在當地的名氣反而不是很大。因此這道菜是比較典型的「牆裡開花牆外香」。
「跳水魚」原來的做法是將草魚切成片後,放入郫縣豆瓣醬、花椒、辣椒、酸蘿蔔、黃豆芽等一起熬煮。吃起來又麻又辣,但這種麻辣,很多廣東人難以承受。因此陳愛國對「跳水魚」進行了大膽改良。有很多廣東人不喜歡吃花椒,因此他用的是少許花椒油來產生麻味,而不是直接用花椒,使麻味減輕,吃的時候不用往外挑花椒;其次有時是整顆辣椒放在鍋中,這樣在保證原來川菜「跳水魚」外形的同時,吃起來不那麼辣;選用的四川郫縣豆瓣醬是經過攪爛打碎的,既保留了豆瓣醬的風味,但辣的程度卻下降了。魚用的是當地產的新鮮草魚,一般3斤左右,吃起來十分嫩滑。
跳水鯇魚:油輕色淡開胃
鮮嫩的鯇魚浸泡在濃香的醬汁之中,大量香菜仿佛魚兒跳入水中所濺起的朵朵浪花縈繞周圍。這便是作為緊鄰湖南的韶關備受市民和遊客青睞的「改良款」湘菜——跳水鯇魚。
廣東最北的韶關與湖南只有一道南嶺相隔,當地的飲食也必不可免地受到了湘系菜式的影響。但與傳統的以濃重香辣為特色的湘菜相比,此間許多湘菜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改良。總的來說,弱化辣味、油輕色淡成為許多菜館改良的方向之一。
在韶關東河經營著一家湘菜館的陳金源告訴記者,跳水鯇魚原本是典型的湘菜之一。在傳統的製作方式上,會採用大量辛辣的小山椒、小紅椒剁碎後來烘託其酸辣的湘味。
出於適應廣東人清淡口味的目的,陳金源對跳水鯇魚進行了改良。他將原本大量使用的小山椒、小紅椒改成了香味濃鬱同樣略帶辛辣效果,但刺激性沒那麼強烈的芫荽、蔥頭、蒜蓉、洋蔥,再加以少量野山椒來增加必不可少的酸爽辣味。
當一道「滋滋」作響的改良版跳水鯇魚端上桌來,只見鮮嫩的魚片間散落著大量的香菜末兒,魚香混雜著植物的辛香,入口即化的鮮嫩魚肉混合著酸辣的醬汁,既有濃濃的湘菜的香辣原味,還帶著炎夏令人開胃的酸爽,各種味道在唇齒間蕩漾,備受「老廣」們歡迎。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於敢勇、卜瑜、曹菁 通訊員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