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爭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2020-08-10 育兒女神蜜絲懂

小朋友搶玩具這個場景,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孩子被搶玩具之後沒反應,孩子是不是很慫啊?」

「寶寶老是搶別人的玩具,該怎麼辦?」

「別的孩子來搶玩具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心聲,外出遊玩最怕的就是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了,之前也報導過不少這樣的新聞,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玩具被搶而大打出手。

1歲孩子搶4歲孩子玩具被掐了一把,父親轉身拿個晾衣架就抽4歲孩子腿根。

導致4歲孩子腿上留下重重傷痕。

兩個小女孩搶玩具,其中一個小女孩的媽媽二話不說上前連扇另一個小女孩耳光。

孩子在商場搶玩具起爭執,大人赤膊上陣上演全武行。

這類新聞屢見不鮮,在深圳一個商場裡,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發生矛盾,最後引起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現場一場混戰,一名男當事人還被打暈過去。

娃搶人玩具,爸媽常常陷入尷尬境地,面子掛不住「娃怎麼這麼霸道?」娃被搶,爸媽可能心疼又怒娃不爭「怎麼這麼膽小?」

「搶玩具」Or「被搶玩具」,看起來事小,卻是讓爸媽頭疼不已,其中關乎的是娃的情緒、利益、自尊,父母的面子裡子等,到底該怎麼處理才妥當?

01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孩子「搶」玩具不等於「霸道自私」。

6歲前的孩子會經歷一個物權敏感期,尤其以2~3歲的孩子為甚,自我意識逐漸形成,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

他們無法區分物權的歸屬,簡單地以為,我所看到的,我所拿到的,全部都是我的東西。

圖片來源:站酷網

一般來說,在寶寶1.5歲開始就會逐漸進入「物權敏感期」。

所謂物權概念就是物體的歸屬權,它是我的?你的?還是共享的?

孩子在「物權敏感期」的典型表現:

語言方面——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動作方面——牢牢捍衛自己喜歡的東西,伴隨攻擊行為。

情緒方面——易衝動且不能自制,完全一副「小霸王」模樣。

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逐漸清晰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表現比較「自私」。

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以此來建構自己的獨立性,建立安全感。

家長以為他們在爭搶,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東西。

圖片來源:站酷網

至於分享,必須在孩子建構起正確的物權歸屬觀念後,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引導,往往事半功倍。

02

其次我們要知道,「搶」不是霸道自私,被搶了不敢搶回來,更不用簡單粗暴的認為孩子是「慫」「膽小」。

孩子不敢「搶回來」,可能是天生氣質使然,他們比較溫和,不愛衝突,不願意去搶回來。

可能是心理髮育還沒到敢於搶回來的程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研究表明,約 80% 的孩子在面對攻擊行為時會選擇不反擊。

這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

身為父母,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做,而不是急於幫孩子出頭。

03

明白了孩子「搶」和「不敢搶回來」的原因後,在面對孩子搶玩具後,家長應該這樣做。

圖片來源:網絡

在安全範圍,讓孩子自己協商解決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與同伴發生爭搶、吵鬧。

孩子與別人有衝突時,請你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他委不委屈,介不介意,詢問他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

當然了,從孩子有自我意識起,小打小鬧對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大多數孩子之間的矛盾是不需要家長插手的。

球球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林林,兩人經常一起玩耍,也經常鬧各種小矛盾,甚至會弄得大哭大鬧,口下絕言:「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不要再跟你做朋友了。」

但大多數情況下,沒幾分鐘,或沒幾天他們就會和好,下次再一起玩時,矛盾早已煙消雲散。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矛盾也越來越少了,在這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解決矛盾,如何交朋友與人相處。

圖片來源:站酷網

當孩子發生矛盾時,留一點時間、空間給孩子,鼓勵他們自己處,等孩子沒法處理時,家長再幫忙解決。

朋友能讓孩子獲得自信、幸福感和歸屬感,也是情商高的具體體現。但這些不是大人硬講道理講出來的,是孩子們在一次次打打鬧鬧、互相幫助中鍛鍊出來的。

當然了,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幫助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幫助,站在孩子這一邊,以免孩子對父母喪失信心和安全感。

教孩子懂得拒絕

奪他人玩具等財物,往小了說,是孩子任性而為,往大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霸權行徑。

圖片來源:站酷網

搶回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對兩個孩子都有益處:

它可以告訴主動搶東西的孩子:這世間的法則,並非你來評定,霸權主義行不通;

告訴搶回的孩子:強權面前不退縮,果斷行使拒絕權,捍衛自己的主權。

孩子漫漫成長路上,需要拒絕的人和事有很多。

懂得拒絕,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生命的精彩。

教給孩子界限意識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圖片來源:站酷網

界限的家庭應該是這樣的:

不強迫孩子分享;

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東西;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需要;

允許孩子說不;

接納孩子的壞脾氣和壞情緒。

尊重孩子的界限,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

保有父母的底線,不一味服從孩子。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提前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減少孩子發生爭搶的行為,或者在被搶時敢於維護自己玩具。

圖片來源:站酷網

一定要告訴孩子:

自己的東西:我有絕對的掌控權,可以選擇與你們一起玩,也可以不給他們玩。

別人的東西:同樣,別人也有捍衛自己物品的權利,自己不能搶。

大家的東西:公共場所的東西屬於大家,我不能獨佔,你也不能獨佔。

這是孩子的物權意識,也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應對爭搶問題時應該堅持的原則。

當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要首先保持一顆平常心,先問問孩子的感受,再與對方家長共同了解情況。

如果是自己孩子的問題,要及時告知孩子不對的地方並給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孩子的問題,趁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

危險降臨時張牙舞爪,歲月靜好處慵懶溫順,該出手時,就出手,才是孩子最為可愛的模樣。

留言區聊聊唄

相關焦點

  • 走親訪友孩子總愛搶別人玩具,四種媽媽的不同做法,情商立分高下
    孩子隨著年齡的長大,是需要社交和別的小朋友溝通和玩耍的,可是由於爭搶玩具的問題,而導致孩子恐懼社交,相信這絕不是正當的預防孩子搶玩具的正確做法。家長以暴制暴當下打孩子的做法絕不可取,特別是當著眾人的面,過年期間我們也要以和為貴,多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預防孩子爭搶玩具。
  • 孩子爭搶玩具,媽媽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次帶碩寶出去玩,他總是會盯上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特別是小汽車。所以跟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這種事情就經常會發生在他身上。 當娃與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謙讓,學會分享。,讓我幫他要回玩具。
  • 幼兒園裡孩子爭搶玩具,我該怎麼辦?
    幼兒園裡經常會發生同一個玩具,兩個孩子都說我要玩、我先拿到的,拉扯叫喊不放手。爭搶玩具主要2種原因①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公主正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強,3歲左右的孩子搶玩具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方式,是孩子已經成長、脫離嬰兒期的標記。孩子的自我保護的意識,使孩子和其他孩子玩玩具時,理所應當認為所有玩具都是自己的。
  • 二胎家庭崩潰日常:兩個孩子搶玩具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麼管
    1、年齡差距小同事前兩年生了二胎,大孩子今年已經在上大學了,兩個孩子差了快20歲,大孩子好喜歡自己的這個妹妹,帶娃、換尿布、餵食、哄睡覺……都學得有模有樣的,還經常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給妹妹買玩具,簡直把妹妹寵成小公主。
  • 為何玩耍中孩子都要搶玩具?這個「世紀大難題」,其實是社交必然
    爭搶玩具可是個「世紀大難題」,不論什麼國家什麼年代的孩子,都會遇到,面對此類事件,家長的錯誤做法:1、懦弱離開孩子之間的爭搶總有一方要主動退讓,但如果家長在場,直接幹預,讓孩子被動忍讓,對孩子來說也不公平。
  • 孩子在外面搶「玩具」家長到底要不要管呢?
    自從生了孩子以後,感覺空閒的時間都是娃的,什麼節日最後也都會變成兒童節。家附近有個公園,生孩子前沒去過兩次,現在天天成了我們飯後散步的老地方。昨天吃飽飯,我和姐姐各自帶上孩子,準備下樓去公園散散步,消消食。公園裡晚上有跳廣場舞的大媽,和鍛鍊跑步打球的人。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大人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
    但是在一種情況下,大人極有可能會強迫孩子分享。那就是當對方大人是熟人,對方孩子堅持要自己孩子的東西,一直哭鬧。這時,如果不說服孩子把東西給對方,大人會感覺面子過不去,對熟人不好交待。其實我認為,應該感到愧疚的,應該是哭鬧著要東西的孩子大人。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玩具,能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但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爭端。對於幼小的孩子們來講,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孩子的玩具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搶過去,是孩子太內向了嗎?大人是否應該鼓勵他搶回來?或者應不應該參與其中?
  • 不要小看孩子搶玩具
    小一點的孩子物權意識沒有形成之前,還沒有「我的」這個概念,不要回來其實是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所以孩子不敢要回來並不說明孩子就是慫、沒用、膽小怕事。了解了搶和被搶的行為原因,是不是有種豁然開朗的趕腳呢?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 孩子之間因搶玩具發生衝突,該不該管,怎麼管?
    大人們忙著張羅一桌可口的飯菜,孩子們很快打成一片。父母那輩人家裡人丁興旺,可是到了我們80後這輩人,趕上了計劃生育,每家只有一個孩子。當我們長大了,各自成家立業只能在年節時相聚。因為不常見面,我們的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也不是十分深厚。幾個孩子剛剛玩到一起的熱乎勁,很快就因為一些小爭執弄得「火藥味」十足。
  • 「媽媽,他搶了我的玩具」:孩子玩具被搶時,你的做法影響他一生
    一、孩子搶玩具的原因閨蜜和我吐槽她不敢帶兒子去朋友家做客。原因就是她兒子每次去朋友家做客她兒子總是特別調皮,基本每次都把別人的玩具當成自己的,有時候玩別人的玩具,別的孩子要玩的時候,朋友的孩子還大哭說不給玩,那是我的玩具。我和閨蜜說,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還分你的,他的,我的,這些概念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別的孩子想要女兒玩具怎麼辦?黃磊的做法被贊高情商,家長要學學
    導讀:別的孩子想要女兒玩具怎麼辦?黃磊的做法被贊高情商,家長要學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的孩子想要女兒玩具怎麼辦?黃磊的做法被贊高情商,家長要學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抱著商場玩具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周圍的人紛紛點讚
    導讀:孩子抱著商場玩具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周圍的人紛紛點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抱著商場玩具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周圍的人紛紛點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打了,大人到底要不要插手?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人可以鼓勵他們自己解決衝突(當然,要提倡使用語言,而非拳頭),然後在一旁觀察。一旦衝突升級,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我們大人要及時提供幫助。一進屋,豆豆就看見了天天最喜歡的玩具—蜘蛛俠。「這是我的玩具」,「我是客人」……爭吵中,突然「飛進來」一個女巫(天天的媽媽飾演):「我是大名鼎鼎的吵架女巫最喜歡小朋友吵架,因為小朋友吵架的時候我就可以霸佔他們的玩具啦!」女巫先在豆豆的耳邊說:「小朋友,快把蜘蛛俠搶過來自己玩吧!」又來到天天的耳邊說:「小朋友,這可是你最喜歡的玩具呀,千萬不要把它分享給別人玩兒!」
  • 「這個玩具我不愛玩,讓妹妹玩吧!」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後來媽媽和後爸有了孩子是個小妹妹,這個孩子更是表現的「懂事」了,別人給他東西或者是做什麼,他都會說要給妹妹留一份,真到了家裡,媽媽和後爸顧著小妹妹,他也渴望父母的愛,但是他從來不說,還會表現得很乖巧。有一次這個孩子去表妹家裡做客,玩著她孩子的玩具時,她嫂子家的孩子來了,也想玩,直接就從人家手裡拿,他趕緊讓出來,還說「這個玩具我不愛玩,讓妹妹玩吧!」雖然沒有見過這個孩子,但是只聽表妹說,都感覺這個孩子讓人心疼。
  • 兩個孩子「搶玩具」家長最正確的做法
    相信很多帶娃的朋友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當兩個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會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甚至嚴重的還會動手打人,這個時候你們都是怎麼做的,是拉開自己的孩子並批評,還是拉開孩子說對方的孩子等等,相信每一個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處理方法,甚至嚴重的我還見過拉開對方孩子並打對方孩子的,當然這樣的家長估計是很少的,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下面看看這位媽媽的做法,相信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 如何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問題?| 摩爾媽媽
    來自成都的二胎媽媽發來提問:「有了小寶之後,哥哥不僅沒有像想像中那樣保護妹妹,反而常常發生衝突,有時會因為一個玩具爭搶起來,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 其次,如果老二是3 歲前後,這個年齡的孩子剛剛意識到「我」的概念
  • 「我的孩子不用分享玩具」,這位媽媽的做法贊爆了
    從2歲半到3歲開始,孩子逐漸產生私有意識。明確指明「這是我的」,標誌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強調「我的」,我手裡的東西是我的,我看見的東西是我的,總之全是「我的」。尹建莉老師指出,當兒童佔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兒童發展出物權意識,他們對屬於「我的東西」有強烈的支配慾,好像自己就是這些玩具們的國王。想要孩子能分享他們的「財產」,就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尊重他們的物權意識。
  • 幼兒遊戲時爭搶玩具,老師管不管?東湖高新區備課組展評活動討論...
    楚天都市報記者發現,優秀備課組展示中的切入口都特別小,像「幼兒遊戲時爭搶玩具,老師該不該管、怎麼管」這樣的問題,參與老師們都在臺上分正反方辯論了半小時,但臺下老師們卻說,這就是真實的教研困惑,對自己很有借鑑意義,小切口解決的卻是大問題。
  • 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父母三種錯誤做法危害大,正確做法是這樣
    JoJo媽帶JoJo在樓下小區玩耍,很多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玩具在一起玩耍。突然有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搶走了JoJo手上的泡泡機,JoJo瞬間坐到地上大哭起來。小男孩的媽媽也在旁邊,看到她家孩子搶走別人的玩具,她動都沒動,揮著手說,「小孩子家的爭搶,我們不用管,讓他們自己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