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怒溪鎮:村民自治為鄉村振興「加滿油」

2021-02-09 活力怒溪

「對不履行《村民自治管理條約》和《衛生管理條約》的村民,一是紅白喜事全村人不給予幫忙;二是修房做屋不給予幫忙;三是對放火燒山者,除補栽樹苗綠化和繳納相應罰款外,要殺一頭豬邀請全村村民代表吃飯...」這是麻陽溪村村民代表張建國在村民自治管理條約大會的發言,也是該鎮探索推行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一個縮影。

                       村民自治管理條約啟動大會

 走進麻陽溪村,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觸動心弦, 縱橫的道路蜿蜒曲折,路邊的大樹青翠欲滴,依山而建的村莊,是個典型的土家族村落,青瓦、白牆、水泥路、吊腳樓,乾淨整潔的村舍帶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家家戶戶院壩前自建了一個形狀各異的小花園,聯戶路、通組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雜物擺放整齊有序,好一派環境優美鄉村振興的新景象。

                     麻陽溪村漂亮、乾淨、整潔的農家環境一角

從「憶昔茅草破木房,上街趕集走路忙。三餐難就腹中餓,多有貧民臥荒崗。」變成了「房屋油得亮堂堂,一腳油門集鎮場。家家走上脫貧路,戶戶產業齊致富。」的華麗轉身,得益於實施村民自治的結果。麻陽溪村黨支部書記張仁華說,麻陽溪村的過去,交通條件惡劣,沒有半寸水泥路,家家戶戶房子蓋得破破爛爛的,東面通風,西面漏雨,晴天太陽曬,雨天著雨淋。全村轄7個村民組,312戶1277人居住在大山深處破舊的房屋裡,留守老人多,基礎設施建設難,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

「到茶山務工,一天60元,一年務工收入1萬多元,存摺上有『貨』了,道路乾淨乾淨,安逸得很」麻陽溪村59歲村民嚴紅花談起麻陽溪村變化有道不完家珍。

「以前修條小毛路,你也怕佔地方,他也怕吃虧,一條100米長的路,幾十年都沒修成。自成立組落理事會後,組民自己決定組裡大小事務,不到5天的時間,上坎組至下坎組的3米寬的通組路,全部修好好。」說起組建組落理事會,原老支書張祖北豎起了大拇指。

                       推行村民自治後新農村一角

「順子娃,每兩天都要來我家問一下,有油沒,身體好不,真是太幸福了。」「一到周三,文子娃準時會打電話問,蜜蜂有無異常情況,每天定時餵水沒?」「現在一年都沒有發生鄰裡吵架了,組民和諧多了」.這些變化成了龍眉村茶餘飯後談論的主話題。群眾嘴裡說的「順子娃」「文子娃」就是該片區組落理事會會長李文順和經濟員李山文,他們根據分工職責,各自勤耕「責任田」。

「龍眉村人多地少,寸土寸金,村裡面想發展產業,土地無法協調,自推行村民自治和劉氏家族家規後,組民的事組民自己做主,給龍眉村的發展開了一副『良方』」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應明自豪的說,目前,全村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0餘家,發展蜜蜂養殖300餘桶,田螺養殖10畝,食用菌30畝60萬餘棒。

龍眉食用菌一角

「現在濫辦酒席的少了,出了紅白喜事外,其他的一律不準請酒了,要是違反條約,村組人都要『批鬥』你,讓你在村裡抬不起頭。」談起推行組規民約後的民風變化,村民姜思兵喜笑顏開。

「怒溪鎮探究推行村民自治,就是讓群眾鞏固和發展『春風行動』、『五改一化一維』工程、人飲工程等帶來的新成果,讓群眾在參與中發展,在發展中受益,在收益中突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滿油』、起好步。」該鎮黨委書記楊坤說。

梵星村推行村民自治後新貌一角

窮則思變,變者通,通者靈。該鎮按照「地域相近、產業連片、資源共享」的原則。一是以崗定責,個個擊破。在全鎮12各村(社區)劃分187自然組落,每個組落25-50戶左右,地域面積0.5-1.5平方公裡,以此基礎實施組落自治,組建組落理事會,理事會成員為10名,劃分為「1長9員」(即:理事長,張羅員,調解員,監督員,宣傳員,電管員,水保員,巡防員,保潔員,評比員),成立187個組落理事會,成員1870人。形成行政村和組落兩級自治模式,行政村一級主要是承擔各組落公共設施服務、公共事業辦理等服務,組落理事會負責本組落內的公共事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組織,不承擔行政村下派的行政任務。推行「組落自治為主、行政村行政與自治兼顧」精準定位分工。進一步把「十幾公裡外的事」變為「家門口的事」。二是以崗定責,各個擊破。自組建組落理事會後,以崗定責,各自其責,按照小分工、大合作的思路。經濟員負責本組落髮展相關事項;調解員負責本組落矛盾糾紛協調工作等等,把組落各項事務落實的關口前移。三是群策群力,民主運行。針對組落內部事項,採取群眾提議、群眾決策、共同執行的方式。在河口村、駱家屯村等村(社區)修建聯戶路、通組路、產業路等方面,通過組落理事會,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益。

自推行村民自治以來,內部消化通組路土地糾紛矛盾120起,化解「困難戶」矛盾250餘起,議定事項300餘件,發展辣椒產業400畝,蔬菜種植1000畝,種植牧草1200餘畝,移栽茶葉2500餘畝。林下養殖10000餘只。

相關焦點

  • 江口閔孝:「四強四增」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閔孝鎮以「四強四增」為抓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班子結構合理化。嚴格按照選人用人標準,選出一批政治素養好、文化素質高、帶富能力強、群眾威望高的村級「領頭雁」,確保每村有一名大專以上學歷村幹部,並對劣跡前科的村幹部及時按程序進行清退,淨化幹部隊伍,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鬥力。
  •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的困境和對策
    1 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治理的要求黨和國家十分關心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進入新時代,為解決好「三農」問題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說,鄉村的發展質量就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現代化水平和質量,現在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好比給鄉村下了一場及時雨,讓鄉村發展煥發生機和活力。
  • 「為『十四五』規劃獻計策」高端訪談|徐錦庚: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
    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訪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提高農民文明素養,讓農民既富口袋,也『富腦袋』。」以自治增活力,共治共享建家園。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村民委員會規範化建設。注重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作用。以法治強保障,定分止爭促和諧。要落實好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確保農村和諧穩定。以德治揚正氣,春風化雨淳民風。
  • 鄉村振興第十六講:鄉村振興下鄉村治理創新模式與規劃
    (二)以「三治融合+村務監督」,強化自治自古以來,受「皇權不下縣」等制度因素的影響,自治一直是我國鄉村地區的主要治理模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鄉村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鄉村自治體系土崩瓦解。2018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進入2021年,我們繼續推出第四季節目,本季節目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鄉村建設」為主題邀請河南、湖北、廣西等省(區)司法廳(局)長參加訪談。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他分享的題目是:《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接受採訪主持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從以農為本、以村而治的「鄉土中國」轉變為鄉土變故土、鄉村變故鄉的「城鄉中國」[1]。我國傳統鄉村治理採用的正式村民自治與非正式鄉村德治相結合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難以適應治理現代化的要求。(1)村民自治存在一定的運行困境。農村社會精英和青壯勞力是村民自治的主體力量,但我國有近2.9億的農民進城務工,「三留守」「空心村」等問題日益突出。
  • 英林鎮西埔村支書、村主任洪我海: 激發村民自治熱情 助力美麗鄉村...
    近年來,他帶領的西埔村先後獲評「2019 年省級美麗鄉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晉江市第二批最美鄉村」等榮譽。他堅持發展教育、敬老、慈善等事業, 個人累計捐獻善款100多萬元。  漫步在西埔村溼地公園的塑膠跑道上,水塘映著綠樹,微風徐徐,好不愜意。於2017年完工的溼地公園,現在是西埔村村民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場所。誰曾想,這座美麗公園的前身是一個雜草叢生、汙染嚴重的大水壩。
  • 清遠:振興鄉村 留住「根」守住「魂」
    當前,不妨乘鄉村振興的東風,讓古村落真正「活下去」、留下來,令古村落在新時代綻放璀璨的光芒、迷人的風採。   「村規民約」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村規民約作為在依法實施村民自治和社會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 【解放思想 鄉村振興】黃丹村:薄弱村換新顏,原因是……
    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利港街道牢固確立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識,在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穩步推進,努力推動「三農」工作加快突破、走在前列。下面一起來聽聽基層的聲音吧!
  • 蒲陽街道: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平安、穩定、有序的鄉村發展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推行的基礎。近幾年,都江堰市蒲陽街道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作為必須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的政治任務,以文化法治廣場、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院落為宣教陣地,健全服務體系,構建善治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法治動力。
  •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省出臺了鄉村振興「21條措施」,初步搭建了「四梁八柱」。從明年開始,「三農」工作重心將由脫貧攻堅轉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湖北如何幹?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推進城鎮化,擴大規模經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都將『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讓人振奮。」
  • 泊北村:以新農村文體活動中心為平臺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參與文化娛樂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在村民的熱切期盼和大力支持下,2018年,泊北村建成了新農村文體活動中心
  • 小山村的國際範,浙江溪頭村的鄉村振興靠的就是這三點!
    3 治理有效,自治、法治、德治溪頭村通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發展符合地方特色的綠色經濟,讓一個漸趨消亡的偏遠山村華麗轉身為全省聞名的美麗鄉村。自治為基,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溪頭村通過村民共謀、共建、共享,保障村民參與村集體決策,保障村民自治,動員村民投身美麗家園建設。讓村民真正把村居環境當做自家環境來愛護。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浙江日報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
  • 蘭考鄉村振興走在前
    著眼脫貧之後的持續發展,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蘭考怎麼辦?    持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防返貧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靠著經營蔬菜大棚穩定脫貧的費小坡說,他家原來一家四口擠在兩間土坯房裡,連菜和油都吃不起,如今一年收入30多萬元。    蘭考縣牢固樹立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就是為鄉村振興開好頭起好步的思想共識,緊盯目標不放鬆、緊盯問題抓整改、緊盯指標抓落實,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提高脫貧質量,有效減少返貧和防止新致貧,確保如期實現「不落一戶、不掉一人」全面脫貧的目標。
  • 雙誼鎮:特色鄉村遊景助力鄉村振興
    雙誼鎮:特色鄉村遊景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0-22 11:29 四川新聞網宜賓10月22日訊(陳建 趙晨希)風景如何變錢景?
  • 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著力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放在優先位置,完善現有政策,創新體制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奮力開創新時代山西「三農」發展新局面。
  • 蒲陽街道: 建設法治文化陣地 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平安、穩定、有序的鄉村發展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推行的基礎。    近幾年,蒲陽街道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作為必須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的政治任務,以文化法治廣場、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院落為宣教陣地,健全服務體系,構建善治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法治動力。
  •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2020-12-19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好鄉村振興全盤棋
    我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區域布局,強化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拓寬實現生活富裕渠道,建設幸福宜居新家園,推進鄉風文明大行動,全省湧現出了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的班彥村,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哈西娃村,以生態畜牧業建設示範的拉格日村、崗龍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經濟的邊麻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