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裁判文書」股東出資期限屆滿未履行出資,並在未取得債權人...

2021-01-09 淮北市烈山區人民法院

【裁判要旨】股東在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期限屆滿時未履行出資義務,在未取得公司債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大幅增加認繳出資額並延長出資期限,在無證據證明公司具有債務清償能力的情況下,上述行為客觀上對債權人債權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人民法院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追加該股東為被執行人,並由其在尚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對債權人依法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2923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鮑明蘭,女,1969年8月8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涿州市雙塔區明慧街文廟胡同784號。

委託訴訟代理人:劉成民,北京融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北京中科聯華石油科學研究院,住所地北京市海澱區學清路l8號主樓120l室。

法定代表人:紀新科,該公司執行董事。

原審第三人:北京中石大能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昌平區昌平鎮科技園區創新路27號1B號樓2層1B-3。

法定代表人:鮑明蘭,該公司執行董事。

再審申請人鮑明蘭因與被申請人北京中科聯華石油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研究院)、原審第三人北京中石大能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大公司)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不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京民終58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鮑明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之規定向我院申請再審,請求:1.撤銷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京民終583號民事判決書、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8)京01民初522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不得追加鮑明蘭為北京仲裁委員會(2016)京仲裁字第1411號裁決書(以下簡稱1411號裁決書)的執行案件的被執行人。2.本案產生的一審、二審和再審訴訟費用全部由被申請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第一,鮑明蘭為中石大公司的股東,認繳出資尚未到履行期限。2013年12月10日中石大公司章程約定: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股東鮑明蘭出資75萬元,設立時出資5萬元,70萬元的出資時間為2015年12月9日。2014年7月31日,中石大公司修改公司章程,股東鮑明蘭變更為認繳出資3750萬元,時間由2015年12月9日變更為2034年12月9日。中科研究院申請追加鮑明蘭為被執行人時,根據修改後的公司章程,股東鮑明蘭出資尚未到履行期限。因此,股東未實際繳納未屆出資期限的註冊資本,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之規定,鮑明蘭不應被追加為被執行人。第二,2014年7月31日中石大公司修改章程,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新修改的公司章程已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備案,備案登記的公司章程具有社會公信力,對其他民商事主體,包括中科研究院在內,具有法律約束力。中科研究院也未對中石大公司的公司章程變更提出異議。中石大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在前,合同糾紛在後,在後的合同糾紛對新修改後的公司章程不具有法律溯及力。本案追加被執行人、一審、二審法律開庭審理時,應適用開庭審理時的公司章程。第三,中石大公司擁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關於被執行人不具有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的情況。

中科研究院、中石大公司未提交意見。

本院認為,本案再審審查的主要問題是鮑明蘭是否應對中石大公司未履行的債務承擔責任。

一、關於中石大公司是否存在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案涉債務的情形

北京仲裁委員會1411號裁定書裁決中石大公司應向中科研究院支付《技術服務合同書》餘款144萬元及違約金136890元,承擔仲裁費37769.84元。因中石大公司未履行1411號裁決書確定的義務,中科研究院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一中院)申請執行,執行過程中,一中院出具裁定載明,中石大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中科研究院亦無法提供其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裁定終結1411號裁決書的本次執行程序。鮑明蘭主張中石大公司擁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但其未能舉證證明其一審審理期間提交的權利人為中石大公司的兩份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及四份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的實際價值,且中科研究院亦不同意以此抵銷案涉債務。由於中石大公司至今未履行1411號裁決書確定的履行義務,且鮑明蘭、中石大公司均未提供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原審據此認定中石大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案涉債務,並無不當。鮑明蘭關於中石大公司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的申請再審理由,事實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二、鮑明蘭應否對中科研究院承擔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出資人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尚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依法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經查明,中石大公司2013年12月10日的章程顯示,中石大公司於2013年12月10日設立,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股東鮑明蘭出資數額為75萬元,其中2013年12月10日設立時實際繳付5萬元,剩餘70萬元於2015年12月9日繳付。2014年7月31日,中石大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將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5000萬元,鮑明蘭認繳出資額3750萬元,出資時間為2034年12月9日。截止2016年3月22日,鮑明蘭實繳出資為5萬元。首先,中石大公司於2014年7月31日修改章程,將鮑明蘭的出資期限調整至2034年12月9日,新修改的公司章程雖已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備案,但中石大公司與中科研究院籤訂《技術服務合同書》的時間為2014年3月7日,對於中科研究院來說,其已對合同籤訂時中石大公司對外公示的鮑明蘭出資期限為2015年12月9日的股東出資期限產生了合理的信賴利益。其次,鮑明蘭在修改前的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期限屆滿時未履行出資義務,在未取得中科研究院同意的情況下,大幅增加認繳出資額並延長出資期限,在無證據證明中石大公司具有債務清償能力的情況下,上述行為客觀上對中科研究院債權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原審法院綜合考慮中石大公司的履約能力、鮑明蘭履行出資義務的實際情況、中科研究院的信賴利益應予保護等的情形,認定鮑明蘭關於其不應對中科研究院承擔責任的主張不能成立,並無不當。

綜上,鮑明蘭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鮑明蘭的再審申請。

審 判 長  張雪楳

審 判 員  梅 芳

審 判 員  鬱 琳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法 官 助 理 商 敏

書 記 員  王紫伊

來源:民事審判

相關焦點

  • 未出資股東對債權人的責任承擔
    [裁判要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不論轉讓股權是否早於公司債權,公司債權人均可向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請求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 股東出資期限未屆滿即轉讓股權,不能免除其出資義務
    裁判要旨   公司股東在認繳的出資期限未屆滿前轉讓股權的,應視為其明確表示不再履行未屆滿的出資義務,但該轉讓行為及認繳期限未屆滿並不能免除其出資義務,應按照申請執行人的申請追加其為被執行人。
  • 認繳出資未到期,公司債權人能否追加股東承擔清償責任?
    當公司有未清償的債務,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時,公司股東就可以通過修改公司章程的方式,對出資期限進行修改不斷延長,理論上將不存在出資期限到期的問題。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未對「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是否包含分期繳納尚未到期的出資進行明確,但在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中已明確「未繳納的出資」包括分期繳納尚未屆滿繳納期限的出資,在同一部法律中,同一法律詞句意思應當一致。
  • 股東不合理地延長出資期限,債權人如何救濟?| 巡迴觀旨
    其後,公司對外發生借款,借款到期後,債權人向法院起訴並獲得勝訴判決。在執行過程中,公司債權人發現公司財產已不能足額清償債務,且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在出資期限屆滿前通過公司股東會決議將出資期限延長了二十年。債權人認為,公司股東未經其同意即不合理地延長出資期限,是惡意逃避出資義務、損害其信賴利益的行為。此種情況下,債權人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 最高院案例:董事未履行督促股東出資義務時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再366號判決確認了董事督促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責任。 本案中,涉案公司(即本案原告)股東未按期繳清全部認繳出資額,由於無法清償債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執行過程中已追加股東為被執行人,後因無可供執行財產,法院終結執行,涉案公司已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另,涉案公司的六名董事均擔任過股東的董事。
  • 股東「抽逃出資」全解析
    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基本採取了上述的學理解釋,最高院在(2018)最高法民申1654號裁判文書中認為:抽逃出資是指在公司成立後,股東未經合法程序而取回其出資財產,但仍然保留其股東資格並按原有數額持有股權或股份。
  • 「未到期未出資的股東」是否提前承擔出資加速到期的責任?
    【律師解讀】 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債權人能否要求出資期限未到期的股東對公司債務在未出資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即股東出資能否加速到期?這也是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可以看出一二審法院針對該問題所持的態度截然相反。
  • 法官辦案手記|出資期限三十年,能否加速到期?
    第三,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三條第二款的文義來看,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前提之一是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而判斷股東是否履行出資義務需同時考慮其認繳承諾,若股東未違背認繳承諾,就不存在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情形,債權人自然無權要求股東承擔賠償責任。
  • 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能否要求認繳出資未到期的股東承擔?
    公司股東因教育公司未履行上述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裝修公司作為申請執行人向法院申請執行,法院經調查肖某華、劉某珍、林某靈不服裁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裁判觀點法院審理認為:在註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期限利益。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範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股東認繳出資期限未到,能否被追加為被執行人?
    後B公司查到,A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元,共有兩名股東,股東張某認繳出資600萬,股東李某認繳出資400萬元,認繳期限均為2023年1月1日。B公司向執行法院申請,追加股東張某、李某為被執行人。,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出資人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尚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依法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最高法:股東欠繳出資,全體董事連帶全額賠償
    當公司無力償還債務時,發現公司股東出資期限早已屆滿而未出資,除了要求股東履行出資義務,是否可以要求未盡到催繳出資義務的全體董事,對未出資部分向公司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呢?上述規定並沒有列舉董事勤勉義務的具體情形,但是董事負有向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催繳出資的義務,這是由董事的職能定位和公司資本的重要作用決定的。
  • 老股東認繳出資尚未實繳即轉讓股權,可否追加老股東為被執行人?
    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包括到期應繳未繳的出資,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條和第八十條的規定分期繳納尚未屆滿繳納期限的出資。)由此也可以看出對「股東期限利益」的突破必須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 在公司債務產生後,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或以其他方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的,債權人有權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範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 仲一冉:出資未屆期股權轉讓中現股東與原股東認繳責任分配規則的適用
    內容摘要除公司分紅外,轉讓股份是股東快速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方式。全面實行認繳制後,股東可以按照約定獲取期限利益,分期繳納出資,此舉極好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因此,股東轉讓股權時出資期限尚未屆滿成為普遍現象。出資未屆期時進行股權轉讓,應在轉讓股東和受讓股東之間分配責任。
  • 解讀:「九民紀要」關於認繳制下股東出資加速到期
    股東出資期限屆滿,而未繳納出資,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公司債權人可以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公司資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但股東出資期限尚未屆滿的,依照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的精神,公司解散時,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均應作為清算財產,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包括到期應繳未繳的出資,以及分期繳納尚未屆滿繳納期限的出資。
  • 債權人是否可以要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帳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在註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出資期限利益。現實中許多公司股東設置了很長時間的出資期限,在公司債務發生時,股東的出資期限尚未到期,導致公司資產不足以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那麼,債權人是否可以要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 董事不能承受之重:股東欠繳出資的連帶責任
    最高法院裁判要旨:董事未在股東出資期限屆滿之後向股東履行催繳出資的義務,以消極不作為的方式構成了對董事勤勉義務的違反。 最高法院裁判邏輯鏈:1.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2.
  • 北京高院案例: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特別情形
    債權人無權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並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範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股東出資應否加速到期】在註冊資本認繳制下,股東依法享有期限利益。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請求未屆出資期限的股東在未出資範圍內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楊喆律師原創:如何追加未出資股東為被執行人:從《公司法解釋(三)》與《九民紀要》角度
    現有一家公司X,設立時,僅有A和B兩位股東,經過多次股權轉讓後,現只剩下現存股東D和E。假設每一次股權轉讓均未實際繳納出資,每次股東轉讓時的出資繳納期限均未到期。現X公司對外債務累累均無法執行到財產,未履行出資義務的發起人股東、歷史股東、現存股東應當通過什麼方式被追加承擔公司債務呢?
  • 關於股東出資不實的法律責任
    眾所周知,資本充足原則是公司法最基本的原則,足額出資是股東最基本的法定義務,股東出資的不實行為會導致公司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作為懲罰,相關股東理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XX公司設立時僅有甲和乙兩位股東,經過多次股權轉讓後,現存股東丙和丁。假設每一次股權轉讓均未實際繳納出資,每次股東轉讓時的出資繳納期限均未到期。
  • 【法官說法】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限制
    根據某建築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及公司章程,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22日,公司兩名股東的認繳出資數額分別為11520萬元、480萬元,二人認繳出資期限為2024年7月21日前。該案經審理,一審判決認定某建築公司的兩位股東出資時間尚未屆滿,而公司股東在認繳制下依法享有期限利益,應在特定期限下履行相應的出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