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臺灣商業30強業績大pk 百貨仍是主力
聯商網消息:2016年臺灣店王出爐,臺北新光三越信義四館以業績212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46.91億),增幅1.6%列2016臺灣商業第一,臺中新光三越中港店和臺北SOGO百貨忠孝總店則分別以162.5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35.96億)、130.4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28.85億)列第二、第三。
-
2016臺灣商業、百貨單店30強業績pk 百貨仍是主力
臺北新光三越信義四館以業績212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46.91億),增幅1.6%列2016臺灣商業第一,臺中新光三越中港店和臺北SOGO百貨忠孝總店則分別以162.5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35.96億)、130.4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28.85億)列第二、第三。
-
零售無界線 臺灣新光三越百貨、超市掘起
零售無界線 臺灣新光三越百貨、超市掘起來源:聯商網2016-11-13 10:43百貨業者微風、新光三越則除了把社區超市放進百貨,也把餐飲、進口生活用品放進來,搶食超市產業的大餅。家樂福等量販店看淮社區店優勢而發展出新一代小型店以呼應社區需求,甚至強化鄉鎮民需求的餐飲與運動品牌outlet等進駐,讓量販店不只是賣東西,還是鄉鎮市的百貨商場,零售百貨商場、量販店、超市、超商的界線幾乎全被打破了。
-
卡債致臺百貨業績明顯衰退 名品化妝品消費下滑
中新網3月21日電 臺島卡債效應持續發酵,兼及物價上漲、大臺北百貨過度擴張,已造成1、2月的百貨業績衰退,百貨龍頭太平洋SOGO和新光三越春節檔期營業額勉強和去年差不多,中小型百貨則是一片慘綠,部分百貨業者業績甚至比去年同期下降近20%。
-
2016年第二季度臺北零售市場總結 部分商圈空置率有所下降
據戴德梁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臺北各大主要商圈空置率,除西門商圈外,其餘皆下降;高雄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的開業引來多方關注。下半年,臺北南港環球購物中心臺北南港、桃園八德廣豐新天地兩個購物中心計劃開業。
-
西安民生百貨龍首店宣布閉店 經營時間不足6年
上述公告還披露了租金計算方式:租期內前 3 年租金採取營業收入抽成的模式計算,按當期實現營業收入的 6%計算租金。租期內第 4 年至第 20 年的租金,採取營業收入抽成與保底租金孰高的模式計算,按當期營業收入的 6%與按合同確定的固定保底租金兩者擇其高 者計算租金。第 4 年固定租金為 40 元/㎡·月,之後每二年遞增 5%。
-
王品改革新動作 旗下餐廳進百貨對抗商圈轉移風險
王品集團改革有新動作,新任董事長陳正輝,日前委由舒果副總李叔翰負責籌劃,推動王品旗下餐廳全部「前進百貨」,力抗商圈移轉的風險。 李叔翰指出,商圈會隨時間更迭而移轉,這對全臺餐飲總店家數295家的王品集團來說是個風險,人潮一旦流失了,絕對會衝擊餐廳業績。為了降低此一風險,王品已陸續實驗將旗下餐廳,例如聚火鍋等開進百貨,如今將擴大至全品牌皆適用。
-
茂業商業百貨零售業務下滑 外延式併購發展恐難持續
3月25日,茂業商業2019年年報出爐,與2018年一樣,公司再次在報告中提及了商譽減值風險,並披露了公司下屬子公司的業績完成情況,表示此前併購的人東百貨及光華百貨實現淨利潤均遠不及盈利預期。百貨零售業務下滑財務數據顯示,茂業商業2019年實現營收122.34億元,同比下滑6.65%,實現淨利潤12.59億元,同比增長4.56%,報告期內經營現金流淨額為14.16億元,同比下滑47.01%。同時,公司宣布擬向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元,共計分配現金5.20億元。
-
2016第三季度臺北零售市場總結 第四季度多品牌拓店
據戴德梁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臺北各主要商圈租金水平,除忠孝商圈略為降低外,其餘皆與第二季度相同;沿街店面空置率除忠孝商圈外,其餘皆上升。第四季度,多個品牌有展店計劃。據統計,累計至2016年1-8月,臺灣餐飲業營業額為新臺幣2937億元,年增率2.5%,且在業績經濟經營下,估計今年全年營業額有望創新高。 臺北各大主要商圈空置率情況 第三季度,臺北各主要商圈租金水準與第二季相同,沿街店面空置率除忠孝商圈下降2.7%外,其餘皆上升,其中以站前商圈上升2.1%最多。
-
西單大悅城、漢光百貨等商業地產突圍中年之殤
由零售男人圈、iziRetail (逸芮)聯合出品發布了2015年全國170多家商場的業績。據了解此次數據依然來源於非官方渠道,有些含優惠券,有些包括團購,有些租賃部分的收益是估算而來,但具備較高可信度。由於統計口徑不同,該數據僅供商業地產業內人士參考。
-
久光百貨在上海南京路商圈繼續失去競爭力
崇光百貨運營商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久光百貨運營商利福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周一盤中發布中期業績。利福國際中期收入下滑1.8%至21.033億港元,純利則因投資收益增加4.279億港元而大漲44.8%至12.861億港元,而上年,公司投資虧損5,620萬港元。
-
擔心百貨零售市場飽和 UNIQLO、MUJI在臺轉戰區域舊商圈
日系零售業結合在地特色文化,與舊商圈、老城市共榮新經濟。 擔心百貨零售飽和,日系零售業包括快時尚UNIQLO、居家生雜複合店MUJI均自今年起轉向區域舊商圈或具文化水平城市如臺南、宜蘭等。其中,MUJI在上周搶進宜蘭蘭城新月廣場開出第41家店,而UNIQLO則預計本周27日同時於臺北中山商圈欣欣百貨、中壢中華路等開新店,累計全臺已達63家店。
-
中國25大頂級商圈報告:含最新發展規劃、店王業績
商圈3大主力店今年營業額預計可達230億,為北方第一商圈:4.1 大望路商圈華茂單個綜合體營業額超過130億,獨自支撐起大望整個商圈,其主力店SKP百貨購物中心2017年營業額125億,華貿廣場商業街及耀萊新天地約5億(2016年上半年租金4648萬)。如若SKP能拿下後兩者,未來整體業績或能突破150億。
-
新光三越、SOGO等臺北百貨門面整裝年輕化 帶動商圈回春
百貨年輕化,帶動商圈回春,新光三越臺北站前店1、2樓完成11年來大型改裝,以獨家美妝x排隊輕食x輕奢配飾為吸客利器,從傳統百貨轉型成流行、時尚、多元的車站型商場。 這次B2至2樓引進逾60家品牌,10家西區獨家新櫃包括Giorgio Armani、YSL、LA MER、PAUL & JOE 4家美妝,等於市場前20大品牌全面到齊;上月24日試營運、31日重新開幕,首周化妝品區業績和人潮多2成、客單成長5%,20至25歲年輕族群明顯增加。
-
仲量聯行:成都零售物業空置率上升,場景打造和消費空間延展破局
回顧上半年整體市場,成都零售物業空置率上升2.2個百分點,租金收益下滑。品牌對於擴張持謹慎態度,積極整合店鋪資源,重組在蓉布局。業態方面,承租優質商業中的餐飲類租戶的退租率錄得12.4%,位居各業態之首。仲量聯行成都董事總經理謝凌表示:「儘管疫情對消費及零售商業市場造成的衝擊不可避免,餐飲、娛樂等業態出現一定比例的商戶退租。
-
南京新街口商圈百貨競爭格局分析
截至2007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741.3力一人,GDP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3275億元和1380.4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GDP比重達到42.15%0200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力一元,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維持高速增長,位居江蘇省內前列,僅次於蘇州和無錫。 新街口商圈為南京市卞導核心商圈。南京市當前形成了以新街口為主導,湖南路、中央門、夫子廟為輔的四大商圈。
-
徐家匯商圈業態報告:保持「老派」 體驗時代零售仍佔主導
即便如此,與近年來適當縮減零售、提升體驗業態比例的行業標準相悖,徐家匯商圈內各家商業的業態布局依然較為「老派」,整體以零售類業態為主,體驗感較強的休閒娛樂、親子兒童等業態佔比微乎其微。 根據贏商網實地走訪調查,並對商圈內港匯恒隆廣場、百聯徐匯商業廣場、太平洋百貨、上海六百、匯金百貨、東方商廈、美羅城、永新坊、騰飛大廈、百腦匯上海店等十家商場進行不完全統計獲悉,徐家匯商圈服飾業態佔主導地位,品牌數量超過1000家;其他零售(化妝品、珠寶首飾、時尚配件、家電數碼、家居用品、鐘錶、眼鏡、超市、書店等)業態其次,品牌總數量近400家;餐飲業態品牌數量近300家;而更能滿足體驗消費需求的休閒娛樂
-
臺灣第二波百貨周年慶開打 遠百等拼百億業績
四大百貨連鎖周年慶預期業績目標百貨周年慶首波在颱風擾局下延宕買氣,第二波上周在信義商圈新光三越火力全開帶動下至於下月10日才要登場的SOGO百貨周年慶,在9月外銷訂單轉正與上修GDP保1利多下,SOGO董座黃晴雯滿懷信心喊出「零售動能會起來」!黃晴雯說,9月外銷訂單轉正,3至6個月就會反應在零售景氣,加上SOGO嚴選近60%獨家商品優惠,炒熱周年慶主題,她預期零售動能會起來,預估自11月10日至21日、12天周年慶挑戰全檔105億目標,與去年同期持平或高標成長2%。
-
50家百貨上市企業2017年度業績:逾九成盈利、兩極分化加劇
2017年,全國零售消費指數提升,零售業整體呈現回暖趨勢。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2017年全國50 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3.3%。據贏商網統計的50家百貨上市企業2017年度業績,2017年度營業收入總額約為4185.89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淨利總額約172.86億元,同比增長51.76%。
-
北京中友百貨更名折射單體百貨經營模式困境
據漢光百貨相關負責人說,「中友百貨」更名是因籤約臺灣「中友」的商標權使用到期。更名後中友百貨團隊、股東結構等沒發生任何變化。 實際上,在漢光百貨剝離「臺管化」的同時,真正的挑戰也悄然逼近。因為在傳統零售業受到經濟下滑、電商夾擊、組合成本高企的合力衝擊下,單體百貨商場的生存現狀再度受到投資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