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有待乘黃鶴,
海客無心水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
楚王臺榭空山丘。」唐朝李白江上吟節錄
詩文漫解:仙人準備乘著黃鶴飛去,
漂泊的遊客並沒有心情去追逐那些白鷗。
屈原的辭賦,像日月一樣的絢爛而悲愴
楚國曾經的繁華建築,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座荒丘。
初衣解詩:作為唐朝浪漫主義的詩人,李白對屈原不但是不陌生,而且他的創作靈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屈原的辭賦,上天入地,氣勢磅礴。這個唐朝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楚國的浪漫主義詩人隔了1000多年。但他們的靈魂通過江水傳遞。屈原的愛國浪漫磅礴綺麗到了李白身上轉化成更為豪邁俊爽。
李白在遊歷鄉下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的時候,看到了滔滔不絕的江水,以及雄踞江邊的黃鶴樓。在他心中,楚國最重要的符號就是屈原,所以他到了此時此地,並沒有那種看著沙鷗飛翔的閒適,因為這裡有一個靈魂,不可忽視,所以它非常簡單,而肯定的寫出了,」屈平辭賦昭日月」。能夠將日月永恆相提並論的,在詩人李白的心中,非屈原的靈魂莫屬。
那麼有人說連李白都如此誇獎屈原,那麼屈原的辭賦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呢?
現在的人已經很少讀古詩詞,又或者像離騷這樣古代的詩歌,因為缺乏必要的工具書解讀,所以往往認為艱澀。
但是初衣告訴你,離騷和九歌並不是那麼難懂。相反讀懂的人會身臨其境。
那就是祖國的自然山川,神話傳說,當下現實,經過了詩人悲鬱的心懷,發出的有如天籟風雨的混響和鳴,美,無限的美,壯闊,紛繁,綺麗而憂傷。
他是一個楚人,站在天地間,作為一個自然人和作為一個有靈魂的人,對整個世界發出的感嘆。
尤其是九歌,是屈原放逐江南時後所做的。表面上是寫的一些神仙,一些祭奠神仙的樂曲,實際是通過這種方式,抒發自己對山川的熱愛,對國土的眷戀,是一種敞開式的心靈之歌。節奏雜沓,意象繁複,卻有優美動人。
九歌中寫了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以及國殤。用心靈歌詠的方式,描述了楚國楚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戰爭悲愴。
就是那詩歌裡的節奏,都會使人載歌載舞。如果配上祭祀用的樂器,你會覺得,人間天上都沉浸在這種浩大的歌聲裡。是嚮往,是宣洩,是悲歡,甚至是整個人生。
而屈原是楚國人。楚國山川茂澤,物產豐富,人類的精神產生了眾多的鬼神,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而現實的戰亂,不斷如風雨,洗刷著這片國土和人民。於是我們在九歌裡,看到了搖曳的芳草,翩翩起舞的神仙山鬼,滿懷虔誠卻憂傷為戰亂流離失顛沛的人民。所以屈原的九歌特別具有生命力。因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就是如此啊。
他寫河伯,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水揚波。
他寫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他寫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屈原是將浪漫和寫實緊密聯繫一起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更是一位心憂,國家和人民的政治家。
他的死踐行了,他一生為國愛民的思想。有當代的人說他死於抑鬱症。但是初衣告訴你,這不是簡單的抑鬱症。當楚國的首都,被秦軍攻破,他流放在江南,這個一生為了楚國建言建策的大夫,沒有因為自己的意見沒被採用而自殺,卻是在楚國的國都,被摧毀時,遠在江南自殺。這不只是作為一個詩人的悲鬱,而是作為一個官僚的良心和愛國的痛苦。因為他盡了一生的力量,就是想避免悲劇,但是悲劇在他有生之年還是發生了。
他的是殉國。哪怕這個國家對他並不好。
如果今天你有空,我建議你在有水的地方,或者面對一幅有水的圖畫,去朗誦一下《九歌》!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水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如果你喜歡李白,也請你去感受一下屈原的楚魂楚歌。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