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讀讀李白寫屈原的詩:屈平辭賦懸日月

2020-12-13 初衣勝雪

「仙人有待乘黃鶴,

海客無心水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

楚王臺榭空山丘。」唐朝李白江上吟節錄

詩文漫解:仙人準備乘著黃鶴飛去,

漂泊的遊客並沒有心情去追逐那些白鷗。

屈原的辭賦,像日月一樣的絢爛而悲愴

楚國曾經的繁華建築,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座荒丘。

初衣解詩:作為唐朝浪漫主義的詩人,李白對屈原不但是不陌生,而且他的創作靈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屈原的辭賦,上天入地,氣勢磅礴。這個唐朝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楚國的浪漫主義詩人隔了1000多年。但他們的靈魂通過江水傳遞。屈原的愛國浪漫磅礴綺麗到了李白身上轉化成更為豪邁俊爽。

李白在遊歷鄉下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的時候,看到了滔滔不絕的江水,以及雄踞江邊的黃鶴樓。在他心中,楚國最重要的符號就是屈原,所以他到了此時此地,並沒有那種看著沙鷗飛翔的閒適,因為這裡有一個靈魂,不可忽視,所以它非常簡單,而肯定的寫出了,」屈平辭賦昭日月」。能夠將日月永恆相提並論的,在詩人李白的心中,非屈原的靈魂莫屬。

那麼有人說連李白都如此誇獎屈原,那麼屈原的辭賦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呢?

現在的人已經很少讀古詩詞,又或者像離騷這樣古代的詩歌,因為缺乏必要的工具書解讀,所以往往認為艱澀。

但是初衣告訴你,離騷和九歌並不是那麼難懂。相反讀懂的人會身臨其境。

那就是祖國的自然山川,神話傳說,當下現實,經過了詩人悲鬱的心懷,發出的有如天籟風雨的混響和鳴,美,無限的美,壯闊,紛繁,綺麗而憂傷。

他是一個楚人,站在天地間,作為一個自然人和作為一個有靈魂的人,對整個世界發出的感嘆。

尤其是九歌,是屈原放逐江南時後所做的。表面上是寫的一些神仙,一些祭奠神仙的樂曲,實際是通過這種方式,抒發自己對山川的熱愛,對國土的眷戀,是一種敞開式的心靈之歌。節奏雜沓,意象繁複,卻有優美動人。

九歌中寫了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以及國殤。用心靈歌詠的方式,描述了楚國楚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戰爭悲愴。

就是那詩歌裡的節奏,都會使人載歌載舞。如果配上祭祀用的樂器,你會覺得,人間天上都沉浸在這種浩大的歌聲裡。是嚮往,是宣洩,是悲歡,甚至是整個人生。

而屈原是楚國人。楚國山川茂澤,物產豐富,人類的精神產生了眾多的鬼神,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而現實的戰亂,不斷如風雨,洗刷著這片國土和人民。於是我們在九歌裡,看到了搖曳的芳草,翩翩起舞的神仙山鬼,滿懷虔誠卻憂傷為戰亂流離失顛沛的人民。所以屈原的九歌特別具有生命力。因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就是如此啊。

他寫河伯,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水揚波。

他寫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他寫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屈原是將浪漫和寫實緊密聯繫一起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更是一位心憂,國家和人民的政治家。

他的死踐行了,他一生為國愛民的思想。有當代的人說他死於抑鬱症。但是初衣告訴你,這不是簡單的抑鬱症。當楚國的首都,被秦軍攻破,他流放在江南,這個一生為了楚國建言建策的大夫,沒有因為自己的意見沒被採用而自殺,卻是在楚國的國都,被摧毀時,遠在江南自殺。這不只是作為一個詩人的悲鬱,而是作為一個官僚的良心和愛國的痛苦。因為他盡了一生的力量,就是想避免悲劇,但是悲劇在他有生之年還是發生了。

他的是殉國。哪怕這個國家對他並不好。

如果今天你有空,我建議你在有水的地方,或者面對一幅有水的圖畫,去朗誦一下《九歌》!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水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如果你喜歡李白,也請你去感受一下屈原的楚魂楚歌。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焦點

  • 景致記錄:到屈原故裡,過一個加長版的端午節
    端午節法定假日只得一天,加上雙休,也只有三天。可是,在屈原故裡秭歸,端午節卻有整整一個月可以過,簡直是加長版的節日。屈原曾經位居左徒,主管楚國內政外交。楚頃襄王一行人倉皇出逃,仍然在流放中的屈原,憤怒地寫下《衰郢》、《懷沙》等詩後,於5月初5端午節這天,他懷抱石頭,跳汨羅江自盡。端午節,原本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由於屈原的堅貞愛國,才逐漸發展成紀念屈原的節日!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從自己想到屈原,勢不可擋,一氣呵成
    李白的最狂的詩當屬這首《江上吟》:江上吟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這首詩是李白以江上的遨遊為題,表現了詩人對庸俗、侷促的現實的蔑視,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前四句描述了江上遊覽的風景,「在木蘭為槳沙棠為舟的船上,簫管之樂在船的兩頭吹奏著。船中載著千斛美酒和美豔的歌妓,任憑它在江中隨波逐流。」李白運用誇張的手法對江上景色進行了渲染,讓人仿佛看到了超越現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 過端午祭屈原,我們品嘗美食時,別忘弘揚繼承「香草美人」的傳統
    這一風俗歷行久矣,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流傳下的儀式。原因是當日屈原抱石投汩羅江,人們紛紛以竹筒裝米投江餵魚蝦,以免魚蝦傷及他的軀體,並競相劃舟去拯救。由此包粽、划龍舟,成端午的習俗。其實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並有了包粽、划龍舟的習俗。
  • 端午節詠愛國詩人屈原
    編寫、編輯 《贈言贈詩精品》《賀卡祝辭精品》《寄情聯誼精品》《名言妙語精品》《玫瑰芳香》《相思紅豆》《丁香花開》《椰風習習》《毛澤東詩詞欣賞》《歐陽詢九成宮集聯》《王羲之蘭序亭集聯》《王羲之聖教序集聯》《石門頌集聯》《曹全碑集聯》等作品。在中國文學網發表100餘篇文章。燕趙書痴王玉良圖書館點擊量近30萬人次。
  • 李白最為狂放的一首詩,流傳不廣,讀來便覺酣暢淋漓
    李白鬥酒詩百篇!杜甫對於李白的飄逸與才氣,深有感觸,所以才能寫出如此貼切的詩句。李白好酒,其詩多在醉中所作,因此肆意汪洋,瀟灑不羈。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這是一首七言歌行體,據說是李白自創的。木蘭、沙棠都是一種香木,枻就是船槳一類的工具,所以第一句的意思,便是形容船的名貴,富家公子,泛舟江上,也是風流瀟灑的。
  • 端午節吊屈原,讀陸丹墀先生詩
    今天是端午節,我將陸丹墀先生給我的他的舊作《端午節吊屈原》詩3首獻出來,通過《僰俗》與讀者朋友們分享。詩用韻有突破,未避重字,但瑕不掩瑜。希望大家喜歡!陸丹墀先生詩如下:七言律詩·端午節吊屈原陸丹墀(一)蒲鞭九節掛門旁,香粽年年墜大江。
  • 「「賤」說詩詞」看李白江上吟,聽李白心中事
    也正如此,有大量乘舟的詩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如果是今天,詩人們還會有這麼多乘舟的詩詞嗎?答案是不一定的,比如說,李白來到今天,要從四川到荊州,還會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細數古人是怎樣紀念屈原的?屈原為何如此偉大?
    和尚有話說端午節已過,王和尚再祝各位詩友端午節安康!但是在過節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品質高潔,一腔忠愛之心可昭日月;他志向遠大,志慮忠純,為拯救楚國殫精竭慮;他浪漫多情,文採斐然,被稱為「辭賦之祖」。
  • 屈原《離騷》中的「離騷」是啥意思?
    作為詩賦的開創者,屈原對中國古代詩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印證了「國之不幸詩家幸」的至理名言。 屈原(前340-前278),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秭歸)人,詩人、政治家。曾官至左徒,三閭大夫,一生致力於國家的強盛,主張聯齊抗秦,卻屢遭讒言與排擠。
  • 「雅集」淘詩詞廣西詩友會庚子年端午專輯
    如今廣西詩友會已經成為淘詩詞的一張名片,並將享譽全國!!——淘詩詞廣西詩友會廣西詩友會端午節薦稿汨羅江感懷王豔平浩浩沅湘日月懸,雲冠明瑾蕙齊肩。端午節隨想黃造宗仁人志士古今同,屈子悲歌貫始終。世事滄桑多感慨,紅男綠女可相通?
  • 掛艾吃粽話屈子:讀毛主席《屈原》有感!
    這些天東奔西跑,既沒有靜下心來讀詩,也沒有沉下心來寫文。現實的生活總是這樣,一堆堆的事就像江南黃梅時節的雨,淅淅瀝瀝個沒完!轉眼間又是一個端午節了,在這裡祝大家端午節安康!門口掛好艾草,接下來就是吃粽子了。什麼餡的粽子最好吃?蛋黃粽,貴妃粽,鮮肉粽,梅乾菜粽,豆沙粽,還是傳統的紅棗粽?記得一定要跟我分享哦!
  • 人物誌: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獨具異彩的明星——屈原
    唐代大詩人李白說:「屆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樹空山丘」(《江上吟》)。屈原的名字將象日月當空一樣,永遠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和懷念。《九章》是屈原的一組述志詩,總題為後人所加。《九章》中的《桔頌》,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詠物詩。它借詠物以詠人,表面上是頌桔,實際上是以桔樹自喻,抒發詩人熱愛祖國、堅貞不二的感情。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屈原呢,出身楚國的貴族,說白了,楚國算是人家自己家的。天天看著楚王不好好治理國家,屈原可就忍不住了。
  • 維舟:端午節為何祭拜屈原?
    劉曉峰則在《東亞的時間》中提出「夏至節是端午節最重要的起源之一」,「與夏至的陰陽變化觀念結合,形成了端午節俗的基礎」。在關於端午節俗起源的說法中,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解釋,是說龍舟、粽子都是為了紀念國破之後悲憤投江的詩人屈原。
  • 紀念屈原,鏖詩108首(原創)
    府谷詩鐘社、福建省逸仙詩詞學會網絡鏖詩唱和集。鏖詩題目:重五認知,得「聞」字(十二文韻),七絕(首句入韻),避題字,詩中不出現「重、五、認、知」四字。本題旨:端午節緬懷愛國詩人屈原,本擬用「鉤稽端午文化」、「端午情懷」、「端陽隨筆」等,為便於避題字,故用:重五認知。
  • 新縣審計局端午節主題活動形式活
    本報訊(記者 趙 天)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近日,新縣審計局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主題活動。 誦經典,感受文化魅力。該局舉行了「續讀名家詩詞,銘記中華精髓」經典誦讀活動,用朗誦、歌聲抒發對中華傳統文化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 介紹端午節作文300字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及毒蟲滋生。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灑。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澇救投淚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粽子的形狀有許多,它的口味也有許多種。
  • 這是一篇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
    一、端午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被人們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我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在有的地方還要喝雄黃酒,賽龍舟。傳說端午節跟我國古代一位名人有關——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二、屈原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