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聽力障礙孩子來說,這些是語言矯正中最應該關心的問題

2020-09-05 北京清語教育

佩戴助聽儀器能解決孩子聽力障礙中的聽覺問題,這是幫助孩子走回生活正軌的第一步。但是,助聽器並不代表孩子的聽力矯正萬事大吉了。相反地,這只是孩子回歸正常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下一步,就要開始進行語言矯正了。

無論是接觸過聽障人士或在一些影視劇、書本中看到的聽障角色,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僅聽不見,還說不出口,很多人只能一輩子靠手語進行交流。這就讓正常人產生了一種誤解:聽不見的人也都不能說話,即「十聾九啞」的由來。


其實,「十聾九啞」是在以前科學不發達的時候產生的誤解,聽障人士之所以不會說話,是因為大腦的語言中樞和發音器官長期不用導致的發育停滯。他們是可以發出聲音的,但都是無意義的單音節,他們自己也聽不見自己是否發出聲音。在佩戴助聽儀器,慢慢適應了有聲音的生活後,語言矯正這才閃亮登場。

聽力障礙兒童由於發音器官長期停滯發育,其語言特徵通常表現為構音障礙和發音異常。構音障礙指的是發音不準和說話不清的問題,發音異常則是聲音高低、變化、頓挫等方面的單一性和極端性。孩子的表情變化和對外界的反應也不像健聽兒童一樣熱烈多變,說話時還伴有習慣性的肢體動作,並習慣於注視說話者的口、唇運動。

我國0-17歲聽力障礙人群有58.1萬人,其中0-6歲13.7萬人,並以每年2.3萬人的頻率遞增。基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把聽障人群分散到全國各地去,好像就消失在人海之中了,這也是聽障人士不受關注的原因之一。但我們平時看不到不能代表他們就不存在,相反地,我們更應該對他們施以援手。


1、 聽障的危害不僅是語言

有證據表明,聽力障礙所帶來的危害不僅表現在語言方面,聽障兒童在感知能力、學習能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與正常兒童有不小的差距。悲觀地說,聽障兒童在各個方面其實都比不上健聽兒童,這是生理的先天條件決定的。雖然也有奮起直追、名列前茅的聾兒,卻也是萬分之一。

2、 辨音訓練很重要

辨音訓練可是說是語言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如今很多語言機構的語言矯正課程都是以兒童有一定的聲音辨別能力為基礎的,而辨音訓練可以在有經驗的醫院或康復中心進行。聽障兒童長期適應無聲或低分貝環境,對於聲音的有無、遠近、高低以及聲源方向都無法準確判斷,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熟悉聲音的各種性質。

這一步結束之後,才是語言矯正課程。語言也是聲音的一種,並且比其他的聲音都更為複雜,語言的辨別訓練是最困難的。在訓練中,要始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入難。如果孩子在訓練初期接受不了,可以先讓孩子從熟悉口唇運動和語言聲音的對應關係入手。


3、 發現要及時,矯正要趁早

魯迅都要在課桌上刻一個「早」字提醒自己為了讀書不能再遲到,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反而沒有了這種覺悟。在網上的很多反向雞湯中,把事情拖延到最後一刻再做好像成為了值得炫耀的普世價值,提前和趕早倒是996的標配。

在兒童語言障礙上,「早」顯得異常重要。任何疾病對時間都是又愛又恨,發現及時疾病消失,無故拖延疾病加重,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聽力障礙的語言矯正被拖延的後果,就是錯誤的語言狀態固化和語言理解能力的停滯不前。可以說,即使聽障兒童戴上助聽器卻不進行語言矯正,那和沒戴助聽器的區別幾乎為零。

相關焦點

  • 孩子聽力障礙的語言矯正最重要的就是邁出第一步
    在我們父母那代人的幼年,誰家要是有個聽力障礙孩子,那就基本註定孩子一輩子都不會說話了。那個時節不像現在,手語並不普及,科學的聾啞兒童學校也是少之又少,聽障孩子的生活異常艱辛。如今醫學發展神速,聽力障礙的康復技術也是愈發先進,幾十年前只能認命學手語的他們如今可以通過佩戴助聽儀器恢復原本的聽力健康。既然聽力恢復了,語言功能也會跟著回來吧?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你是否關心了?
    保護嬰幼兒的聽力非常必要。人類雖然是視覺動物,但視聽結合是我們生存的基礎,無論是聽力亦或是視力的損失都會給人生帶來各種各種的困難和不便。就拿聽力障礙來說,它不僅意味著兒童天生喪失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更代表著孩子全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 怎麼才能讓聽力障礙的孩子說話?也許矯正很管用
    那些被我們看到、聽到、感覺到的信息被輸送到大腦之中,而後經過重新加工、編譯讓孩子能夠輕易理解。母語環境的學習、說話發音的清楚準確其實都來自於這幾個方面。而這些感官中最重要的方面,莫過於聽力對孩子的影響。而聽力的高低,也影響著孩子獲取外界信息範圍的大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語言能力的高低。
  • 孩子有語言障礙,父母如何配合矯正師進行語言評估檢測?
    孩子有語言障礙父母關心是:應該相信誰?求助那些人?能不能最後達到正常人說話水平?矯正需要多長時間?矯正費用需要多少錢?語言矯正專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孩子語言障礙什麼情況?2評估需要由語言病理專家主導,矯正師、諮詢師配合才能全方位做出評估結論語言矯正師是語言矯正的實際操作執行者,語言病理學專家是語言矯正方案的制定者,都是語言障礙治療的關鍵性人物,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有各自的職責和特長,每個位置的角色成員對於孩子的優劣勢都有自己獨特的和專業的視角。
  • 顎裂語言矯正,面臨著這些現實的問題
    一般來說,唇、舌、軟顎、小舌、聲帶等這些可以活動的器官叫做主動發音器官,而上齒、齒齦、硬顎這些不能活動的器官叫做被動發音器官。我們說話發音的過程,其實就是主動發音器官向被動發音器官接觸或靠近的過程,隨著氣流的衝擊產生振動而發音。可以說,聲腔是人類最重要的發音器官,因此聲腔中各種器官的作用非常的大。以至於其中任何一個發音器官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說話發音。
  • 聽力障礙兒童的語言矯正入門難度為啥這麼高?
    不久前,鄭州中心的矯正師告訴我們說,有一位家長帶著4歲多的孩子前來諮詢矯正事宜。孩子罹患重度聽力障礙,由於家庭困難所以直到今年中旬才給孩子佩戴助聽器,但寶貝的語言能力一直沒有長進。由於聽力問題,幼兒園都沒有去成。再過兩年就要上小學了,這才下決心要給孩子報語言矯正課程。
  • 對於顎裂孩子來說,語言矯正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兒童來說,正常地說話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能力,好像不需要外界給多少壓力,也無需用考試來逼迫,18個月是兒童早期詞彙發展中的重要分水嶺,同時也是很多語言障礙的警戒線。有證據表明,一部分兒童在顎裂修復術後仍會出現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在18月齡仍未進行手術的患兒幾乎百分百會出現語言障礙,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 兒童出現構音障礙,應該怎麼矯正?
    其中以功能性構音障礙、器質性構音障礙是最為人所知的,但是兩個在進行語言矯正的時候卻是難度不一,器質性構音障礙由於其多數為先天性或者生理異常導致的構音障礙,而功能性構音障礙多發於語言發育。聽障性構音障礙和器質性構音障礙相似,但是沒有器質性構音障礙涵蓋的語言問題多,聽障性多數在聽力受損導致聽力衰退方面體現,比如我們熟知的聽障兒童就是此類。
  • 想要通過聽障語言矯正讓孩子說話?別急,先要注意這些
    聽力是每個人接觸世界最重要的渠道,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能夠聽見聲音,而這些外界聲源帶來的信息又會轉變成每個人能夠理解的特殊信號,從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變化。這也是很多老人喜歡在孩子耳邊說悄悄話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這會讓孩子更容易記住。
  • 聽力篩查多重要?孩子聽力障礙三年多父母才發覺,不會說話成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至關重要,這是醫學界共同認可的結論。我國有約13.7萬0-6歲的聽力障礙兒童,而這個數字大概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仍有許多孩子的聽力問題未被檢測出來。可以這麼說,兒童聽力障礙的測出率是比較低的,但聽障的致殘比例是超過其他任何先天性疾病的。聽力障礙的隱蔽性較高,甚至早期檢測都是發覺不了的。
  • 有關語言矯正的幾個熱門問題,看看矯正師是如何看待的
    這兩天,我特意請教了機構矯正經驗最豐富的老師來給大家答疑解惑,小編選擇了幾個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看完這篇文章應該能讓你對語言問題的了解更加深刻。1、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需要延遲一年上幼兒園嗎?這個要看孩子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果寶貝的語言發育遲緩嚴重到幾乎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肯定是要晚一年上幼兒園的,畢竟一般幼兒園也會建議家長先把語遲治療完畢後再入園不遲。這不是說幼兒園搞區別對待,對語遲兒童抱有歧視的態度,而是為了孩子好。
  • 孩子說話成為個人痛點,語言障礙哪些問題是當下痛點看數據分析
    「讓每個人都能正常講話」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從事語言障礙康復工作這些年,我們深知語言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口不能言、無法溝通表達等於直接給人生判刑,人常說突然的恐懼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懼被預知並必然發生,在我們遇到的每一個語言障礙孩子眼中都曾看到過這種恐懼,提前知道命運結局是一種煎熬,對於這種痛苦我們感同身受!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有必要嗎?先天性聽力障礙對語言的影響有多大?
    一個新生兒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天賜的寶貝,而寶寶的健康更是拴著全家人的心,從懷孕時的每次孕檢,聽到醫生說的一切正常,都會感到很欣慰。在孩子剛出生時就會有很多種檢查,檢查寶寶是否健康,而聽力篩查就是其中一項。
  • 孩子聽力障礙三年多父母無察覺,語言發育遲緩自動找上門
    很多自然界的動植物會發出美妙的聲音,對於人類來說,自然少不了鳥鳴風吟了。人類具有完整的審美能力,能分辨出美醜高低,可動物卻沒有這種能力。對於他們來說,人類的語言不過是危險的信號或開飯的鈴聲。在我們自己看來,語言好像也沒有非常獨特之處。
  • 到了應該說話的年紀還不開口?說話晚兒童的語言如何矯正?
    一個正常的孩子最早會在什麼時候開口?一歲?兩歲?還是三歲?這些年齡都不是。事實上,正常兒童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喊出「爸爸媽媽」這個詞是在他們八九個月大的時候,稍早一些的孩子會提前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最晚絕對不會超過一歲。
  • 語言障礙多久才能康復?想聽真話就別怪我說的這麼直白
    語言障礙的康復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每個孩子的語言障礙原因不同,表現方式就不同。每個孩子都會有年齡差異,心態差異,智力差異,認知差異等等,這些都是影響語言康復的因素,每個孩子的矯正時間和效果,都會因為其不確定性受到幹擾,家長關心的是儘快縮短這個周期,語言矯正師更關心語言康復效果。
  • 阻礙孩子成長的語言障礙,最終還是要靠語言矯正解決
    雖然寶貝的生理髮育速度閃瞎我們的眼睛,但仍會有不少的坎坷在等待著他們,就比如兒童發育性問題。發育性問題中最常見的,莫過於語言障礙了,像是語言發育遲緩、大舌頭、口吃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問題。這些問題雖說不會令家庭面臨生離死別,但它們對孩子未來的方方面面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 想交朋友卻發現自己說話不清楚,這些孩子的語言還是得靠矯正
    當一個孩子學會說話、走出家門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是看著外面的風景嘰嘰喳喳地跟父母交談,還是好奇地望著川流不息的人群時而發出驚訝的聲音?其實這些事情都會存在,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沒有交一個新朋友讓他們感覺高興。
  • 語言矯正對於孩子的作用真的有這麼大?
    我們在感嘆語言的偉大之餘,也要注意陰影中慢慢浮現的語言障礙。語言障礙,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說話方面出現了問題。在語言學中,凡是語音、語義、語法、語用、語言表達、語言認知上發生異常或在語言發展上有遲緩或異常皆可算是一種語言障礙。作為語言病理學的一員,語言矯正行業對語言障礙的認識也是這樣的。
  • 到了該說話的年紀還不說話,孩子說話晚的問題要不要矯正?
    從呱呱墜地到開口說話,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儘管這個時候他們只能模糊地喊出有限的幾個字音,但對於久候的父母來說,孩子說出的每一個字都讓他們感覺到異常的開心和振奮。每一個孩子的語言發展總是要經歷這些不同的階段才能逐漸成熟,而語言問題卻讓這個過程充滿波折。按理來說,語言問題既然出現了,那應該會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吧?可惜,現在有不少的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語言問題對孩子的重要性,他們當中有些人覺得「語言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過幾年不就自己消失了!」要是語言問題真能夠自己消失就好了,也不用像現在這麼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