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鄭中立博士的無悔人生

2020-12-27 小羽在做新媒體

能力越高,責任越大。年近花甲的鄭中立博士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依舊是穿著那件實驗服埋頭在實驗室,進行生物科學研究。為了能讓自己的所學所知造福國人,鄭博士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環境,回到國內重新開始生物科學研究。

希望自己的研發成果幫助更多人

回國十幾年,鄭博士從來沒有停止過科學研究的腳步,從活性分子碘專利技術到活性藍銅專利技術,再從MFC「膜鏈」因子到PSF新型製劑技術,鄭博士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在皮膚領域、殺菌抗菌領域打破傳統,為各領域帶來新的生命。

鄭中立博士始終秉持著「科學、誠信、惠民」的人生信念,組建了由5名中美博士、6名碩士核心研究團隊,依託美國波士頓與中國濰坊兩大研發中心,實現了科學研究。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鄭博士真正做到了。1978年,鄭博士在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又被選為全國五十分之一的CGP美國留學項目,被美國耶魯大學錄取。七年時間,鄭博士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圖書館裡,為的是能學到更多知識,能將自己多年來的所學所見,通過自己的研發為大眾解決更多困擾。

1989年,鄭博士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美國Biogen和Neogenesis任職多年,接觸到更多的生物研發事業。

回國之後,雖然研發條件不比美國,但是鄭博士依舊傾儘自己畢生所學,紮根實驗室,只為能夠研發出可以改善國人生命健康的產品。十多年的努力,幾十種新產品,鄭博士做到了,革新碘製劑的「活性分子碘」專利技術,專注頭部皮膚護理的「活性藍銅」專利技術······都表明鄭博士做到了!

讓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讓更多人享受到科學帶來的便利,這就是鄭中立博士一直不斷的追求。

相關焦點

  • 論語簡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7-02)
    這一章是講求學、修道的方法,講了三條: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默而識之】識當記來講,把所學的道理默記於心中。默而識之很重要,如果記都記不住,怎麼可以用得上?平時可以通過背誦把道理記在心中,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才能立刻想到辦法,從而解決問題。
  • 平天下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用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也多術,就是要求老師具有尊重、理解、寬容的品質。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寬容,是每一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下)
    就這三條「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最重要的是第一條默而識之。「默者寂也,識者明記也」,默是寂默,寂是講到心,心「寂然不動」,這是默的意思,心他不動,不動就是定,能夠有定,他就有智慧,心清淨自然產生智慧,所以「寂然不動,而又明記不忘」。這個智慧第一個體現,他能記得住,他不忘,為什麼?因為他心專、定,念頭不生,心地清淨,過一遍就記住,永不忘記了。
  • 我讀《論語》14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原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默記於心,學習而不滿足,教育別人而不知疲倦,我還有其他什麼呢!教育「默而識之」是在談學習方法:默記於心是基本學習方法,數千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絕非你捧著書讀一次就可以過關,一定有誦有讀,有理解,有記憶;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簡單的八個字我們能學到什麼?
    孔子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毛主席說:「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現在的教育學課堂上,老師也常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鸚鵡學舌】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知識,勤奮好學而不厭煩,教誨育人而不倦怠,除此之外,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一句話可謂是人盡皆知,其實《論語》中,還有一處出現過「誨人不倦」。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論語.述而》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 誨人不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誨人不倦,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近義詞有: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是褒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精品推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朱子集註:識,記也。默識,謂不言而存諸心也。一說:識,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說近是。何有於我,言何者能有於我也。謙其學而不厭,以為己所不能,則是自謂厭於學矣。謙其誨人不倦,以為己所不能,則是自謂倦於誨矣。既言厭學,又言倦誨,則是聖人不以勉進後學為心,而無憂世之念也。下章卻便說「學之不講,是吾憂也」,語意翻覆,何其如此之速耶?夫子屢曾自言「好古敏以求之者」,「不如丘之好學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吾無隱乎爾」,若此類者,皆以學與誨為己任,未嘗謙而不居也。
  • 古代國學精粹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可以說,這是我國婦孺皆知的勸學警句,是國學精粹之一。中華文明綿綿幾千年,無數的國學精粹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時刻激勵著人們奮發圖強、奮勇向前。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這句話是孔子所說的。大致意思是告知人們處處留心皆學問,要把所見、所聞、所學都默默記於心間,千萬不要嫌學到的知識過多而產生厭學情緒,要有永不知足的精神。而對於教授他人學習而言,則一定要耐心,不要厭倦。而後孔子說:我自己卻又做到了哪一樣呢?這就是聖人不同於常人之處,學問愈深,愈加謙虛。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識:記住的意思。誨:教誨。何有於我哉:對我有什麼難呢?人生因為學習而充實,生活因為博識而美好。學與教,唯有興趣為最佳。其實學,分兩種,一種為實用之學,比如一門手藝,這是混口飯吃的工具;另一種學,是提高格局與眼界之學,也是被很多人認為是無用之學的學。
  • 陳德銘:中國將遵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古訓堅持開放
    會上,中國商務部原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德銘表示,中國將牢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古訓,繼續堅持開展跨國科技交流,與東協各國攜手並進。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有人問我,為什麼中國還要在科技創新的領域進行國際的合作,特別是還要和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進行科技交流。」陳德銘在發言中說道。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真的是不厭倦學習嗎?
    本文系作者看見過你這樣好看的人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是什麼意思呢?該篇實際上是孔子以一個教師,的身份闡述自己的「教學心得」,在「學而不厭」這三句話前,孔子將自己比作同宗的殷商史官老彭,「默而識之」的「識」讀作「志」,意思是標註、銘記,這句話是說孔子一旦發現知識點就會不聲不響地記下,「誨人不倦」是說教導學生從不感到疲倦,「何有於我哉」有兩種解讀,一種認為是「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是一種謙遜的措辭,另一種則認為是「這樣做對我又有什麼好處」,帶有一種自嘲、悲傷的口吻,強調自己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理想和學生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恩師楊華中教授印象-清華大學新聞網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恩師楊華中教授印象●電子工程系 殷秀梅  入選理由:他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十幾年勤懇探索,回顧間已是碩果纍纍;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師,默默傳遞著知識的薪火,不經意已是桃李芬芳;他是一名人生的益友,是「行勝於言」的最好詮釋,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清華人。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漢語教師志願者日記
    如今,即使月餘不曾見面,學習也應滴水穿石、努力向上,這正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李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學無術,何以為師?
    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學無術,何以為師?學者本色在於學:熱愛學習,善於學習。不是一時半會兒,而是一輩子,永遠在學,永遠在問,永遠在做學問。當學生是學,當老師還是學。張先生正是這樣的學者,他是我們大家的好老師。
  • 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2010年,學校校訓在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更好地將儒家思想融入師生的成長過程,內容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見於《論語·述而》,意為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別人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學而不厭是誨人不倦的前提、基礎和條件。只有永不滿足的人,才知道學無止境,才能做到學而不厭。「學而不厭」與「誨人不倦」體現學與教之間的互動關係,即教學相長。
  • 我的母校曲阜師範大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我們學校的校訓,在曲師大的四年,我感覺自己的人生沒有虛度。 她說,畢業於這所孔子家鄉大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校訓精神深深影響著她的教育理念。
  • 李零 | 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學無術,何以為師?
    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學無術,何以為師?學者本色在於學:熱愛學習,善於學習。不是一時半會兒,而是一輩子,永遠在學,永遠在問,永遠在做學問。當學生是學,當老師還是學。張先生正是這樣的學者,他是我們大家的好老師。《大刀闊斧繡花針》是李零的一部精煉而且精彩的自選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他研究和思考的各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