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國學精粹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020-12-19 先進教育欄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可以說,這是我國婦孺皆知的勸學警句是國學精粹之一。中華文明綿綿幾千年,無數的國學精粹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時刻激勵著人們奮發圖強、奮勇向前。

學無止境

這句話出自孔子所著的《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這句話是孔子所說的。大致意思是告知人們處處留心皆學問,要把所見、所聞、所學都默默記於心間,千萬不要嫌學到的知識過多而產生厭學情緒,要有永不知足的精神。而對於教授他人學習而言,則一定要耐心,不要厭倦。而後孔子說:我自己卻又做到了哪一樣呢?這就是聖人不同於常人之處,學問愈深,愈加謙虛。

虛心學習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然而,其義依然生機勃勃,催人奮進。時刻告誡人們,在學業上,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教書時,則要表現出一定的耐心,不要急躁,即使反反覆覆,也不要厭倦。其實,這句話就是讓大家明白一個關於「學與教」的辯證關係。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可以說,在現實的生活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學者」,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只有如此,才能不斷增長知識,增強技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我們每個人又都是「誨者」,即對身邊需要接受教育指導的人,一定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耐心講解,不要有厭倦的情緒。只有如此,才能受到人們的敬仰與愛戴。

目前,在學校裡,個別師生關係並非很融洽,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主要就是學與教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學生被豐富多彩的生活遮住了「眼睛」,沒有遠大的目標,滿足於現狀,把枯燥的學習與遊戲、利益等相比較,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二是個別教師,所謂的「誨者」,也被各種條條框框以及利益所限制,其表現很難與「誨人不倦」掛鈎。這樣一來,學者厭其學,教者倦其教,就很難達成共識,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當然,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這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從而使學校恢復應有的學風、教風,讓整個教育行業,颳起倡學重教的清風。唯有如此,校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天堂,而非是非之地。

相關焦點

  • 平天下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用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也多術,就是要求老師具有尊重、理解、寬容的品質。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寬容,是每一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下)
    他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也曾經承擔過,這是我們剛才看到的。《論語》裡面有講到,孔子自己說自己做到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裡面有,《孟子》裡面也有。這一點還不足以當作聖人,這個什麼?我們現在也在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離聖人還很遠,但是這兩條我們能夠做到幾分?孔子當然完全做到了。「只一默而識之,真實難到」,這一條難做到,默而識之那是剛才雪公解釋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鸚鵡學舌】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知識,勤奮好學而不厭煩,教誨育人而不倦怠,除此之外,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主張不被採納,到處碰壁,年近七十之時,無奈歸魯,終生遺憾。所以孔子說"何有於我哉",說自己沒什麼遺憾的了,應該是一種自我安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一句話可謂是人盡皆知,其實《論語》中,還有一處出現過「誨人不倦」。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 論語簡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7-02)
    這一章是講求學、修道的方法,講了三條: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默而識之】識當記來講,把所學的道理默記於心中。默而識之很重要,如果記都記不住,怎麼可以用得上?平時可以通過背誦把道理記在心中,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才能立刻想到辦法,從而解決問題。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簡單的八個字我們能學到什麼?
    孔子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毛主席說:「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現在的教育學課堂上,老師也常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 我讀《論語》14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原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默記於心,學習而不滿足,教育別人而不知疲倦,我還有其他什麼呢!教育「默而識之」是在談學習方法:默記於心是基本學習方法,數千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絕非你捧著書讀一次就可以過關,一定有誦有讀,有理解,有記憶;「學而不厭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鄭中立博士的無悔人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鄭博士真正做到了。1978年,鄭博士在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又被選為全國五十分之一的CGP美國留學項目,被美國耶魯大學錄取。
  • 陳德銘:中國將遵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古訓堅持開放
    會上,中國商務部原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德銘表示,中國將牢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古訓,繼續堅持開展跨國科技交流,與東協各國攜手並進。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有人問我,為什麼中國還要在科技創新的領域進行國際的合作,特別是還要和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進行科技交流。」陳德銘在發言中說道。
  • 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堅定了學校弘揚國學的信念,促使誠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過程,讓誠信的種子紮根於學生幼小的心靈,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鋪就基石。崇文修禮。」崇文「即尚「文」。《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說:「廣而儉,文而有禮。」《國語·晉語四》中說過,「敏而有文」是春秋社會對「文」的一種崇尚。在尚「文」的社會風氣中,「文」的內涵不斷豐富,成為各種修養、素質的綜合體現。
  • 李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學無術,何以為師?
    今天的推送,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著名學者、活字文化作者李零教授緬懷他的老師張政烺先生的文字,感受前輩學人的為師之道。在這個教師節,共同思考何為「師道尊嚴」。西方傳統中對於師生之道最經典的理解,出自亞里斯多德所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圖為拉斐爾《雅典學園》。我理解,老師不是爸爸,他的職責不是給學生找工作,甚至找媳婦。明清小說不是有句話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漢語教師志願者日記
    戈爾諾的初春  我的學生裡年紀最小的7歲,最大的57歲,年齡跨度之大讓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特別的體會。如今,即使月餘不曾見面,學習也應滴水穿石、努力向上,這正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多讀國學常識精粹
    閒暇無事,讀了一本經典著作《國學常識》。學經典知識,對我來說,有不少的心得和收穫。讀《國學常識》對我的感觸挺深的,快節奏的社會中,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很有效,跟不上快節奏的變化。社會節奏快,人們內心很浮躁,多看看國學的書,可以陶冶情操。
  • 誨人不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誨人不倦,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近義詞有: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是褒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恩師楊華中教授印象-清華大學新聞網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恩師楊華中教授印象●電子工程系 殷秀梅  入選理由:他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十幾年勤懇探索,回顧間已是碩果纍纍老師年輕有為,31歲評上教授博導, 33歲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作為當時清華大學電子系最年輕的教授,他的勤奮聰穎踏實洞見,非我輩之人所能望其項背。  在學問上楊老師給我們最深的教育便是踏實,他總強調做學問不能弄虛作假,這樣的行為會給人留下一輩子的汙點。  雖然楊老師總是給人不嚴而威的印象,但實際上他對學生的要求卻是很寬鬆隨意的。
  • ...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李零 | 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學無術,何以為師?
    我要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老師,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引領我走進學術之門的老師。比如俞偉超、李學勤、裘錫圭三位老師,他們都幫我改過文章。當時,俞老師給我鼓勵最多,我叫「第一推動力」。我是在他的鼓勵下,才報考研究生的。當然,如果沒有劉仰嶠先生推薦和夏鼐先生安排,我也無緣於此。我當研究生是在1979年。最初,考古所是請唐蘭先生當我的導師,但他突然去世,才請張先生當我的導師。
  • 「國學精粹」,慧海拾遺,讓中國傳統文化活起來
    章炳麟在蘇州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對國學做了總結性的講解。章炳麟上述幾次演講經過記錄整理,出版了《國故論衡》、《國學概論》、《章太炎國學演講錄》等書,在二三十年代影響很大。也就是自 「西學東漸」之風後,為了區別開「西學」與「中國之學」,才產生了「國學」這個概念。
  • 我的母校曲阜師範大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
    得知這個消息,我心情挺激動的,我對母校充滿了感激之情,畢業9年了,從母校學到的東西,到今天依然令我非常受益;母校的精神,讓我走過很多艱難時刻,繼續前行;還有母校踏實的學風,在這裡努力奮鬥4年後,奠定我以後學業和事業的基礎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精品推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朱子集註:識,記也。默識,謂不言而存諸心也。一說:識,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說近是。何有於我,言何者能有於我也。三者已非聖人之極至,而猶不敢當,則謙而又謙之辭也。夫子說自己沒有這三個優點,「而猶不敢當」,則與他章矛盾,也沒有這樣的謙虛之法;恰恰相反,夫子正有這三個優點而不知老之將至。比較詳的辯駁是《四書辨疑》:以此章為夫子之謙,義無可取。謙其學而不厭,以為己所不能,則是自謂厭於學矣。謙其誨人不倦,以為己所不能,則是自謂倦於誨矣。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丨20餘位濟寧優秀園長及骨幹教師來到樂學樂園...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11月2日,樂學樂園第十五期精英教師培訓班迎來了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優秀園長和骨幹教師共20餘位學員。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批學員中有部分老師正是「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濟寧地區研究會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