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3《原生家庭》幫你治癒原生家庭的傷害,走出童年陰影

2020-08-28 哈麼熱鬧

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都離不開家庭,脫離不了父母。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奇葩大會》上卻說 「家會傷人」!

他還特地分享了一個家庭傷人的故事:廣州的一個女孩和自己相戀3年的男朋友相處的非常好,並且斷定以後也會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遺憾的是,女孩的媽媽非常反對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在一起,女孩無奈求助於武志紅老師。

武老師通過和女孩的父母見面後分析得出:女孩母親反對她們的愛情,不是嫌棄男孩子的條件差配不上自已的孩子,主要是覺得,女孩談戀愛這事兒沒有跟她說,母親覺得女孩變得不再聽話了。因為女孩的不聽話,讓這位母親感到莫大的恐慌。所以她才會拼命地反對。以死相逼,女孩最終無奈下,和男朋友分手,遠走他鄉離開了父母。


故事的結局很不好,讓在場的所有的嘉賓都為女孩難過,為女孩有這樣的父母難過。父母本來應該是愛我們的人,可案例中的父母,對女孩來說,顯然是有害的。這樣的家庭也就成為傷人的家庭。

可是對於家庭,對於父母,我們有選擇嗎,沒有!我們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被人生」,然後「被成長」、「被教育」,如果幸運遇到了好的父母,我們就會有個快樂的童年;如果不幸遇到了「有毒」的父母,那種毒後遺症就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那該怎樣擺脫中毒的後遺症呢?武志紅老師推薦這本,由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寫的《原生家庭》一書。這本書從原生家庭分析開始,寫到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最後講如何修補自已因為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


一、什麼樣的父母是有毒的

幾乎每個人在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的時候,都會記得父母給的愛,也有父母給的傷害。畢竟人無完人,父母也是一樣,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並不是完美的。那麼什麼樣的父母才是有毒的父母呢?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定義有毒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持續存在的,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父母給孩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身心,孩子遭受的痛苦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文中也舉了一些有毒父母的一些案例。

34歲的萊斯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上班在工作,下班回家還是工作,第一任妻子受不了他像個機器人一樣整天工作,和他離婚了。現在不幸的事情又發生在第二任女朋友身上。萊斯很想哄女朋友開心,可是每次只要聊天,總會聊到工作,最後把天聊死。感覺自已除了工作之外,什麼都做不好。

雖然他很討厭自已樣子,但卻無法改變。他來諮詢心理師-蘇姍·福沃德,以尋求幫助。

在諮詢的過程中,蘇姍了解到在萊斯的8歲的時,母親患上了神經衰弱症,無法照顧他和兩個弟弟的生活。8歲的萊斯便擔起了家長的責任,每天照顧弟弟吃飯,上學。放學後,別的小朋友都出去玩耍的時候,萊斯需要像大人一樣,在家裡做家務。

而萊斯的父親每天早早出門,半夜才回家,並且一再要求萊斯照顧好弟弟們,想法讓媽媽開心。萊斯堅信通過自已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並且一直努力著。實際上他媽媽並沒有因為他的努力變得好起來,這讓他無比沮喪。


長大後的萊斯雖然在外單獨生活工作有幾年了,但是還是會經常接到父親的電話,要他回家看望母親。母親會說,萊斯是她的生命,她也不知道自已能活多久。所以想見到萊斯。而此時的萊斯雖然很不想回家,但也只能乖乖回家,否則心中的罪惡感會讓他喘不過氣來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像萊斯這樣的父母就是有毒的。判斷一對父母是否有毒,就看有沒有給孩子帶來持續的傷害。首先在萊斯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本來應該由父母承擔的責任,讓萊斯來承擔,剝奪了萊斯的童年,迫使萊斯成「小大人」,讓他背負上巨大的責任感;而作為「小大人」的萊斯,並不能處理好那些大人才能處理的事情,又給萊斯心理上帶來深深地無力感和負罪感。萊斯成長的環境不改變,父母不改變,那他受的這些傷害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直至他成人。

二、有毒父母帶給孩子的毒,是如何毒害著孩子的生活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作者從具體的案例,告訴我們哪些父母是有毒的,還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了,諮詢者在事件中受到了哪些傷害,及這些傷害帶給孩子的影響。

《原生家庭》書本首頁


就如上面講到的萊斯,他為什麼會成為工作狂,為什麼父母會一直影響著他的生活? 蘇姍在這裡給我們分析原因是:

首先是萊斯在童年變身為 「小大人」時,沒有時間玩耍,無法擺脫憂慮。自己內心的需求(出去玩)得不到滿足,他便學著否認自已的需求,覺得自已存在的價值就是滿足別人(也造成他自已存在的價值感不足),以此對抗情感缺失和孤獨感。

其次變成「小大人」的萊斯並不能做好那些大人們該做的事,但是在他認知中卻覺得是自已努力不足,才沒有照顧家人,而心生愧疚,總是有負罪感和無力感。所以當他的母親說,身體不舒服,過不了多久時,他便會心生負罪感(他認為是他做得不夠好,讓母親不舒服),於是不顧自已的生活,便跑到母親的身邊。

這樣可以看出萊斯變成工作狂的原因:一是,為了逃避內心的孤獨感,找到自已的價值感;二是,他想通過自已努力工作,讓一切好起來,以此擺脫內心的負罪感和無力感。他個人的價值感是通過工作實現的,他覺得工作是為了讓一切變得好起來的根本途徑。所以他對工作以外的所有的事情提不起興趣,別人也沒有辦法跟他很好的溝通交往,導致他婚姻戀愛都不順利。還有就是他心中深深的負罪和責任感,覺得自已有責任照顧家庭父母,所以一直沒有辦法擺脫父母的掌控。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這樣的「小大人」,比如常聽到的一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這裡的「窮人家的孩子」就是那些被迫提前長大的「小大人」。在明星中我們熟知的張栢芝也是另一個萊斯,張栢芝9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弟弟一起生活.18歲的張栢芝出道,便把父母兩個家庭的責任都擔在自已身上,幫助父親還賭債,兩邊家人的住房,車子都是她承擔。即使在當紅收入不錯的時期,她都有點入不敷出。


張栢芝為什麼會把照顧這一大家人的責任擔起來,很多人說是孝順,其實不如說是她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努力滿足「小大人」帶來的無力感罷了。

三、如何清除身上的毒素,擺脫中毒後遺症

武志紅在這本書的序中說到,出版《原生家庭》這類的書,是功德無量的事情,為什麼武志紅對這本書的評價這麼高,原因是,《原生家庭》不僅僅分析出哪些是有毒父母,給我們指出造成性格缺陷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給了我們解決方案,是的,切實的解決方案。讓我們每個人能從這本書上,找到治療自已原生家庭傷害的辦法。

作者給了萊斯一類的人,幾個如下在治療步驟:

第一步:改變觀念,要擁有獨立的信念、情感、行為

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主要是觀念上出了問題,總是把別人的事,當成了自已的事。尤其是在親人之間,界限感不明確。比如有一份你很滿意的工作,你很想去做,而你父母卻反對你去,這時,你會怎麼做,聽從他們的安排,還是心懷內疚地去上班?是照顧父母的心情,還是遵從自已的內心感受?

在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你父母因為這事不開心,那他們有責任去找到安慰他們心情的辦法,而不是強迫你服從,你就算暫時的服從了,但內心深處也會憤怒、埋怨,到最後還是會影響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你也不需要心情內疚,因為這是你個人的事。如果父母不開心,你只需要說聲抱歉即可,不用背負心理負擔。

武志紅推薦,直面家庭真相


第二步: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對於萊斯來說,所有的傷害都是來自於,童年時承擔了不屬於他的責任,只要把這些責任,歸還給應該為之負責的人就可以了。

作者蘇姍為萊斯設計了一個表格,把哪些不該承擔的事務寫下來,讓萊斯拿著這個表格,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對內心那個弱小、無助的小孩大聲說,「你不需要為……這些事情負責!」

然後過段時間後,拿著同樣的表格,這次讓萊斯對自已內心的小男孩說:「我的父母應該為……這些事情負責!」

這一步讓萊斯能從心裡認識到,那些沒有辦法做好的事,是父母的事,而不是他的。讓他反覆多次的對自已說,是為了讓這種想法能進入他的潛意識。心理學家認為,我們能感受到的想法都是在意識層面,而真正影響我們性格的是潛意識,童年受到的傷害都會進入潛意識層面,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支配著我們,影響著我們。要從潛意識層面清理掉這些東西,就要反覆地去說,等說到足夠多的時候,這些指令會慢慢的進入潛意識,直到改變他。

在武專紅的一本很有名的心理學書上,就曾說過,在孩子小時候給予5千個以上的誇獎,就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同樣,讓孩子把那個錯誤的觀念從潛意識裡剔除掉,也可以反覆多次地訴說。這一招適用於任何人,大家可以記下來。


養育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是最根本的因素


第三步 與父母對峙

在我們中國有句話叫,解鈴還需系鈴人,父母給的傷害,還要「還給」父母。萊斯進行了前面兩步之後,從觀念和潛意識裡意識到,這些傷害,依靠自已的力量,可以讓自已好點。但是要完全解脫出來,還是要面對父母。

做好了前面三步,他就可以直面父母,告訴父母,自己受到的傷害,也告訴父母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讓塵歸塵,土歸土。只有進行了這一步他才能把身上的重擔壓下。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文中的萊斯在作者蘇姍地治療後,慢慢從傷海中走出來,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當然不同的父母給的傷害不一樣,書中還列舉了幾個不同傷害的一些治療手法。天底下的父母基本上是愛孩子的,但是那些傷害孩子的父母,有毒的父母也是存在的,如果不幸遇到,受到了傷害,請告訴自已,這不是你的錯!如果你沒有能力走出來的,也不要害怕,可以看些類似《原生家庭》這樣的書,會給你一些思想行為上的指導。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美好的人生而努力。願看到這篇文章的您也有美好的人生,加油!

相關焦點

  • 3本治癒系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和親密關係的困境
    正如前面所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某種不可示人的「傷痕」,它默默生長,直至成年後通過各種途徑爆發了出來,而這些難以描述的感受,正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原生家庭》和有毒的父母說再見《原生家庭》豆瓣評分8.3。
  • 走出原生家庭的烙印
    別人說某人受原生家庭影響,我還挺同情人家。後來才知道,原生家庭就是自己(包括兄弟姐妹)和自己的父母組成的家庭,是兩代人的家庭。拋開不婚、丁克等情況,每個人都必定來自一個原生家庭(自己作為子女,和父母組成的家庭),同時,每個人又都必定屬於另一個原生家庭(自己作為父母,和子女組成的家庭)。子女新組成的家庭叫新生家庭,但是從他們孩子的角度來說,這個家庭又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
  • 你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了嗎?
    原生家庭是我們不能選擇的出身,它給我們的影響很大。我們在原生家庭的環境下,學會了最初的情感記憶、肌肉記憶、思維方式記憶,等等。,感到家庭的溫暖,能夠獲得安全感,人格更加開朗,健康。因此,家庭是一個孩子,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孩子受傷害也不能自救。最悲催。
  • 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其實對於這個話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理解,而對傷害的反應也是各有不同。人們常常說「快樂的人都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不同」。就好比一個家庭,家庭和睦,父母恩愛,子女和諧,這些是一個原生家庭幸福的根源。
  • 「好的伴侶能治癒原生家庭嗎?」伊能靜用自身經歷告訴你:能
    反之,父母感情不和,時常鬧離婚,不能給孩子良好的愛和教育,甚至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童年,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大的傷害,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種傷害會伴隨一生。很無奈的一點是,生而為人,誰都沒有選擇原生家庭的權利,所以有些傷害,雖不是我們的錯,但必定要承受。
  • 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或許你中了「自證預言」的陷阱
    來惜情感傾訴平臺上有頗多存在原生家庭煩惱的用戶,他們大多數是走不出原生家庭影響的,終其一生都在治癒不幸的童年比如傾訴者莉莉,倘若堅持告訴自己一定能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當斷則斷,便有極大可能離開那個好賭的男人,不再重蹈母親覆轍。原生家庭類型書籍《無聲告白》有句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我。」
  • 擺脫原生家庭,成為自己的主人
    原生家庭近些年是個熱詞,熱播影視劇的話題頻頻出現,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到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再到安家裡的房似錦,原生家庭是女主們無法掙脫的枷鎖,想要逃離卻無處可逃。面對原生家庭造成的傷害,我們是坐以待斃,順其自然還是主動出擊,努力爭取?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的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從分析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入手,告訴我們該如何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
  • 原生家庭欠你的,誰幫你找回來?我們該怎麼走出原生家庭?
    有沒有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2. 如果我們想要走出原生家庭,是不是我們選擇對象必須是那個原生家庭沒有問題的、最安全的才是好的?3.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在我們社會學上,原生家庭就是你父母的家庭。父母的家庭給到孩子的最重要的是「社會化」。可是大家請記得,父母給你社會化的時候其實是父母把他們年輕時代所認可的一套社會規範和社會角色傳給你。
  • 原生家庭傷痛測試,原生家庭的爛牌,為什麼我也能打出王炸 ?丨瑞文智力測試
    我們都以為這樣美好的人,她的童年應該也是肆意美好的。但董卿卻說:因為原生家庭,我到現在還是會自卑。很多人從她的經歷中,看見了自己:活在父母的陰影下,變得不自信、不敢表達、不擅長與人相處……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 原生家庭|你以為離你很遠的原生家庭,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原生家庭」這個詞,這幾年被炒的很火熱,大家也紛紛對比,自己是不是原生家庭。網上流傳的原生家庭故事裡,充滿著各種家庭狗血劇,單親爸媽、壓抑的童年、重男輕女的長輩,還有「扶弟魔」的姐姐。網上的流傳太快,快到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就把這些東西套入了自己的家庭,然後開始對比,自己是不是也處於原生家庭。
  • 面對原生家庭的傷害,除了默默承受,這本書教會你怎樣走出傷痛
    知乎上有一個被100萬人關注的問題:在哪一刻原生家庭的傷害讓你絕望?其中,一個獲得網友高贊的答案說:當你已經成人,覺得自己可以獨當一面時,你仍然會想起小時候父母爭吵不休的廝殺、自己被欺負卻得不到保護時的隱忍 。
  • 《重啟人生》:擺脫原生家庭陰影,活在當下才是智者的謙辭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過:不健康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生命傳承的意義在於成為你自己,展示自己成為榜樣,能夠重啟自己的人生,讓自己不念過往,讓子孫後代不畏將來。著名心理學家金尚潛心20年的研究成果《重啟人生》,教你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無法選擇父母,但是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 原生家庭:無法抹去的烙印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受過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有人說:看到你,就能看到你父母的影子,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折射出家庭的烙印。它影響著你對工作、愛情、為人處世的不同觀點和做法。這就是我們所要說的原生家庭。每個人通常都會有兩個家庭:一個是出生後和父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家,一個是長大成年後,和愛人組建的家,與愛人孩子生活在一起。
  • 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是你的藉口,關鍵是你自己
    不健康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惡性交通事故一樣,造成的影響會代 代相傳。不健康的家庭會傷害子女,並特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的。02張雨綺在一段採訪裡是這麼說的大家都很喜歡聊原生家庭這個問題,很多機構在做這種治癒。其實就是幫助你解決,你在現實這個世界裡遇到問題的態度。
  • 原生家庭,絕不該成為你的遮羞布
    他看我不肯借給他了,開始寫了很長一段話,講述他的「悲慘」經歷,說他的父親脾氣暴躁,兒時經常打他,童年陰影一直籠罩著他,導致他現在一事無成。我翻看了下他的朋友圈,有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我回復他:「童年不幸的人是有很多,然而這不該成為你賴帳不還的理由。」他依舊理直氣壯:「你沒聽過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你還在原生家庭的陰影裡掙扎嗎?
    隨著一天天長大,原生家庭的牽線越來越松,走的也越來越遠,甚至原本以為溫暖的線漸漸消失。但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卻一點點加深。小時候,我們常想假如沒有人管那該多好,而現在又在想假如有人管管我就好了,大到思想方向,小到吃冷吃熱那種。對原生家庭的審視無疑是復盤過往的自己。
  • 《都挺好》蘇明玉用一生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3個方法與自己和解
    她恨母親趙美蘭,原生家庭究竟對一個人有多大影響?01原生家庭即我們和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一個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人,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而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卻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也許終其一生也走不出這個陰影!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性格的養成,人際關係溝通等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有3種類型:角色倒置型、操控型、虐待型。
  • 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我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前段時間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熱播,討論的更多的是凌霄的「原生家庭」這個話題。 很多文章打著電視劇的名號,不痛不癢地聊著原生家庭的傷害。可是這樣的文章並不是我想看到的,因為我知道,未曾真正被原生家庭所傷害過的人,是無法做到真實共情感受的。對於「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來講,蹭熱度很無聊。
  • 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影響我們一生嗎?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隨著電視劇《都挺好》和《歡樂頌》的熱播,原生家庭的話題又一次引起人們覺得熱議,原生家庭真的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嗎?家本是溫馨的,充滿愛的地方,家也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可有的時候家卻在不經意間傷害著我們。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