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都離不開家庭,脫離不了父母。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奇葩大會》上卻說 「家會傷人」!
他還特地分享了一個家庭傷人的故事:廣州的一個女孩和自己相戀3年的男朋友相處的非常好,並且斷定以後也會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遺憾的是,女孩的媽媽非常反對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在一起,女孩無奈求助於武志紅老師。
武老師通過和女孩的父母見面後分析得出:女孩母親反對她們的愛情,不是嫌棄男孩子的條件差配不上自已的孩子,主要是覺得,女孩談戀愛這事兒沒有跟她說,母親覺得女孩變得不再聽話了。因為女孩的不聽話,讓這位母親感到莫大的恐慌。所以她才會拼命地反對。以死相逼,女孩最終無奈下,和男朋友分手,遠走他鄉離開了父母。
故事的結局很不好,讓在場的所有的嘉賓都為女孩難過,為女孩有這樣的父母難過。父母本來應該是愛我們的人,可案例中的父母,對女孩來說,顯然是有害的。這樣的家庭也就成為傷人的家庭。
可是對於家庭,對於父母,我們有選擇嗎,沒有!我們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被人生」,然後「被成長」、「被教育」,如果幸運遇到了好的父母,我們就會有個快樂的童年;如果不幸遇到了「有毒」的父母,那種毒後遺症就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那該怎樣擺脫中毒的後遺症呢?武志紅老師推薦這本,由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寫的《原生家庭》一書。這本書從原生家庭分析開始,寫到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最後講如何修補自已因為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
幾乎每個人在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的時候,都會記得父母給的愛,也有父母給的傷害。畢竟人無完人,父母也是一樣,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並不是完美的。那麼什麼樣的父母才是有毒的父母呢?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定義有毒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持續存在的,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父母給孩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身心,孩子遭受的痛苦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文中也舉了一些有毒父母的一些案例。
34歲的萊斯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上班在工作,下班回家還是工作,第一任妻子受不了他像個機器人一樣整天工作,和他離婚了。現在不幸的事情又發生在第二任女朋友身上。萊斯很想哄女朋友開心,可是每次只要聊天,總會聊到工作,最後把天聊死。感覺自已除了工作之外,什麼都做不好。
雖然他很討厭自已樣子,但卻無法改變。他來諮詢心理師-蘇姍·福沃德,以尋求幫助。
在諮詢的過程中,蘇姍了解到在萊斯的8歲的時,母親患上了神經衰弱症,無法照顧他和兩個弟弟的生活。8歲的萊斯便擔起了家長的責任,每天照顧弟弟吃飯,上學。放學後,別的小朋友都出去玩耍的時候,萊斯需要像大人一樣,在家裡做家務。
而萊斯的父親每天早早出門,半夜才回家,並且一再要求萊斯照顧好弟弟們,想法讓媽媽開心。萊斯堅信通過自已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並且一直努力著。實際上他媽媽並沒有因為他的努力變得好起來,這讓他無比沮喪。
長大後的萊斯雖然在外單獨生活工作有幾年了,但是還是會經常接到父親的電話,要他回家看望母親。母親會說,萊斯是她的生命,她也不知道自已能活多久。所以想見到萊斯。而此時的萊斯雖然很不想回家,但也只能乖乖回家,否則心中的罪惡感會讓他喘不過氣來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像萊斯這樣的父母就是有毒的。判斷一對父母是否有毒,就看有沒有給孩子帶來持續的傷害。首先在萊斯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本來應該由父母承擔的責任,讓萊斯來承擔,剝奪了萊斯的童年,迫使萊斯成「小大人」,讓他背負上巨大的責任感;而作為「小大人」的萊斯,並不能處理好那些大人才能處理的事情,又給萊斯心理上帶來深深地無力感和負罪感。萊斯成長的環境不改變,父母不改變,那他受的這些傷害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直至他成人。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作者從具體的案例,告訴我們哪些父母是有毒的,還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了,諮詢者在事件中受到了哪些傷害,及這些傷害帶給孩子的影響。
《原生家庭》書本首頁
就如上面講到的萊斯,他為什麼會成為工作狂,為什麼父母會一直影響著他的生活? 蘇姍在這裡給我們分析原因是:
首先是萊斯在童年變身為 「小大人」時,沒有時間玩耍,無法擺脫憂慮。自己內心的需求(出去玩)得不到滿足,他便學著否認自已的需求,覺得自已存在的價值就是滿足別人(也造成他自已存在的價值感不足),以此對抗情感缺失和孤獨感。
其次變成「小大人」的萊斯並不能做好那些大人們該做的事,但是在他認知中卻覺得是自已努力不足,才沒有照顧家人,而心生愧疚,總是有負罪感和無力感。所以當他的母親說,身體不舒服,過不了多久時,他便會心生負罪感(他認為是他做得不夠好,讓母親不舒服),於是不顧自已的生活,便跑到母親的身邊。
這樣可以看出萊斯變成工作狂的原因:一是,為了逃避內心的孤獨感,找到自已的價值感;二是,他想通過自已努力工作,讓一切好起來,以此擺脫內心的負罪感和無力感。他個人的價值感是通過工作實現的,他覺得工作是為了讓一切變得好起來的根本途徑。所以他對工作以外的所有的事情提不起興趣,別人也沒有辦法跟他很好的溝通交往,導致他婚姻戀愛都不順利。還有就是他心中深深的負罪和責任感,覺得自已有責任照顧家庭父母,所以一直沒有辦法擺脫父母的掌控。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這樣的「小大人」,比如常聽到的一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這裡的「窮人家的孩子」就是那些被迫提前長大的「小大人」。在明星中我們熟知的張栢芝也是另一個萊斯,張栢芝9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弟弟一起生活.18歲的張栢芝出道,便把父母兩個家庭的責任都擔在自已身上,幫助父親還賭債,兩邊家人的住房,車子都是她承擔。即使在當紅收入不錯的時期,她都有點入不敷出。
張栢芝為什麼會把照顧這一大家人的責任擔起來,很多人說是孝順,其實不如說是她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努力滿足「小大人」帶來的無力感罷了。
武志紅在這本書的序中說到,出版《原生家庭》這類的書,是功德無量的事情,為什麼武志紅對這本書的評價這麼高,原因是,《原生家庭》不僅僅分析出哪些是有毒父母,給我們指出造成性格缺陷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給了我們解決方案,是的,切實的解決方案。讓我們每個人能從這本書上,找到治療自已原生家庭傷害的辦法。
作者給了萊斯一類的人,幾個如下在治療步驟:
第一步:改變觀念,要擁有獨立的信念、情感、行為
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主要是觀念上出了問題,總是把別人的事,當成了自已的事。尤其是在親人之間,界限感不明確。比如有一份你很滿意的工作,你很想去做,而你父母卻反對你去,這時,你會怎麼做,聽從他們的安排,還是心懷內疚地去上班?是照顧父母的心情,還是遵從自已的內心感受?
在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你父母因為這事不開心,那他們有責任去找到安慰他們心情的辦法,而不是強迫你服從,你就算暫時的服從了,但內心深處也會憤怒、埋怨,到最後還是會影響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你也不需要心情內疚,因為這是你個人的事。如果父母不開心,你只需要說聲抱歉即可,不用背負心理負擔。
武志紅推薦,直面家庭真相
第二步: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對於萊斯來說,所有的傷害都是來自於,童年時承擔了不屬於他的責任,只要把這些責任,歸還給應該為之負責的人就可以了。
作者蘇姍為萊斯設計了一個表格,把哪些不該承擔的事務寫下來,讓萊斯拿著這個表格,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對內心那個弱小、無助的小孩大聲說,「你不需要為……這些事情負責!」
然後過段時間後,拿著同樣的表格,這次讓萊斯對自已內心的小男孩說:「我的父母應該為……這些事情負責!」
這一步讓萊斯能從心裡認識到,那些沒有辦法做好的事,是父母的事,而不是他的。讓他反覆多次的對自已說,是為了讓這種想法能進入他的潛意識。心理學家認為,我們能感受到的想法都是在意識層面,而真正影響我們性格的是潛意識,童年受到的傷害都會進入潛意識層面,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支配著我們,影響著我們。要從潛意識層面清理掉這些東西,就要反覆地去說,等說到足夠多的時候,這些指令會慢慢的進入潛意識,直到改變他。
在武專紅的一本很有名的心理學書上,就曾說過,在孩子小時候給予5千個以上的誇獎,就可以幫孩子建立自信。同樣,讓孩子把那個錯誤的觀念從潛意識裡剔除掉,也可以反覆多次地訴說。這一招適用於任何人,大家可以記下來。
養育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是最根本的因素
第三步 與父母對峙
在我們中國有句話叫,解鈴還需系鈴人,父母給的傷害,還要「還給」父母。萊斯進行了前面兩步之後,從觀念和潛意識裡意識到,這些傷害,依靠自已的力量,可以讓自已好點。但是要完全解脫出來,還是要面對父母。
做好了前面三步,他就可以直面父母,告訴父母,自己受到的傷害,也告訴父母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讓塵歸塵,土歸土。只有進行了這一步他才能把身上的重擔壓下。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文中的萊斯在作者蘇姍地治療後,慢慢從傷海中走出來,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當然不同的父母給的傷害不一樣,書中還列舉了幾個不同傷害的一些治療手法。天底下的父母基本上是愛孩子的,但是那些傷害孩子的父母,有毒的父母也是存在的,如果不幸遇到,受到了傷害,請告訴自已,這不是你的錯!如果你沒有能力走出來的,也不要害怕,可以看些類似《原生家庭》這樣的書,會給你一些思想行為上的指導。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美好的人生而努力。願看到這篇文章的您也有美好的人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