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如何挽留我們的共情能力?做到平等愉快的交流

2020-09-21 文章看這裡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和別人說著說著就冷場了?或者是剛開始能很開心的聚會,到後來都不願意再與我們見面了?又或者是不停的抱怨,讓對方很反感,最後不想再和我們深交。

所有這些問題的原因都是溝通不暢,缺乏共情能力,導致不能繼續一段美好的人際關係。那麼這本《共情式溝通》就能很好得幫助我們提升共情能力,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作者古宮昇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學諮詢師。20年來,他曾為5000以上日美人士提供過心理諮詢和幫助。他著有《共情式溝通》、《親和力》、《高情商溝通》、《交談小修煉人生大轉變》、《為什麼我們都不說真話》等暢銷書。其中這本《共情式溝通》尤其受大家的歡迎。



那麼如何挽留我們的共情能力?做到與朋友能平等愉快的交流,一起來學習本書的內容吧。

01 成為一個高價值的人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都有明確的關注點。在自己心中,總有最重要的人和事。比如兩個人一段時間玩得很好,過段時間漸漸分離,不再一起聚了。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

在高中時,惠梨奈很喜歡美麗又知識淵博的洋子老師。洋子老師的英語特別棒,課教得好,深受大家的歡迎。惠梨奈高中畢業後,三五天的和洋子一起吃飯、聊天、K歌,玩得不亦樂乎。

但是最近惠梨奈提前約過洋子好幾次,她都沒有出來,只是敷衍了事,惠梨奈感到很苦惱。她在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其實洋子老師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她除了教英語沙龍外,還在自己家裡開辦了個人家教。最近她報了培訓班,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招募學員們方法。她想出書,同時也報了培訓班學習寫書的方法。

因為洋子參加了這麼多的個人提升的進修班,每天都很忙。而且最近經濟緊張,與惠梨奈吃飯花銷大,與她見面沒有太大的價值。因為之前洋子與惠梨奈見面,吃飯,唱歌都能給她帶來快樂。



而現在她的重點放在學習上,與惠梨奈的見面已經不能滿足她的要求了,花費掉時間和精力並不能給她帶來可觀的收益。

與洋子在一起的歡樂時光是惠梨奈所喜歡的,對惠梨奈來說是高價值的事。曾經與惠梨奈在一起被仰慕的日子也是洋子所喜歡的,曾經也是高價值的投資。而現在吃飯玩樂並不能提升洋子的工作,所以她也就不想和惠梨奈繼續聚餐了。

如果惠梨奈想繼續兩人的關係該如何做?那就成為洋子高價值的給予者。她可以免費充當洋子的學生,指出其中的不足;也可以給洋子多介紹需要家教的學員,提供洋子需要的信息。

所以我們變成能為對方提供高價值事物的人,將會更受周圍朋友們的青睞。這其實是一個等價值的交換。

我們喜歡與能帶給我們快樂的人在一起,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我們能帶給對方什麼,他才會快樂。這樣的良性平衡關係才能讓交往一直保持下去。並且彼此也是一直都很愉快的。



所以,你越成長,越能與自己相配的人結識,畢竟你總能為對方提供什麼吧。那麼,請

提供對方喜歡的東西,此時,你會成為比&34;更高一等的、被人期望&34;的人。

02 改變消極的認知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很多人都會壓力山大,作者古宮昇也一樣。他一個人在美國上大學時,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適應。為此他求助於幾位諮詢師。

那時候古先生和朋友關係處得不好,生活也過得比較艱苦,他很焦慮。第一次接待他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諮詢師, 她聽完古先生的情況後,說他患上抑鬱症了,需要吃藥。並讓他今天在這裡預約醫生。他馬上就拒絕了。

之後他又去了學生交談室,接待古先生的是一位年老的女諮詢師。她只是用心得聽著古先生說話,適當的給他回復。她安靜得聽著古先生的訴說,古先生感覺自己被擁抱在溫暖的懷抱中。



他的苦悶和擠壓在心頭的負面情緒都被釋放出來了。以後他每周都去接受年老女諮詢師的諮詢,他順利度過了那段陰暗的時光。

古先生現在回想起來他為什麼那麼抗拒第一個女諮詢師,她的先入為主的態度讓古先生很不舒服。他是希望諮詢師能幫他緩解抑鬱帶來的痛苦,而不是需要醫生和藥物來治療。從這點上來說,年輕的女諮詢師沒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幫到古先生。

而年老的女諮詢師為什麼就很受古先生歡迎呢?她給到了古先生很好的傾聽,她感受到了古先生的痛苦,使古先生覺得自己被接受、被理解。古先生內心的消極的認知被釋放,得到放鬆。

她的設身處地與古先生共情式溝通,讓古先生的感受和思維都在一點一滴的轉變,最後徹底解決了抑鬱的問題,感受到藥到病除的歡快氣氛。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理出現問題都是因為壓力過大,無人能理解,無處發洩。通過諮詢,與別人訴說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人重視,心裡得到安慰。通過說出來鬱悶,緩解了緊張和壓力,釋放了負面情緒,讓人身心健康愉悅。



心病還需心藥醫,被人理解就是最好的藥,而能懂他人的痛苦,並給予溫暖的關愛和鼓勵就是最好的共情能力。

03 感恩童年未治癒的傷痛

童年時期我們經歷過的傷痛沒有被治癒的話,在成年時期我們會經常反覆被類似的場景所帶動,呈現了傷痛重現的畫面,進而導致我們很痛苦。

古先生童年時,母親經常打罵他,讓他覺得自己就是母親口中的不夠男人的人。現在長大後,他接受了幾次德馬蒂尼的方法。通過幾次的這樣的方式,古先生終於明白了他的母親是情緒不穩定、高度焦慮且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他也遺傳了母親的這些性格特點。

古先生覺得自己得到了命運的饋贈。正因為他被這樣的媽媽養大,他才會強烈地關注人們的內心。他將興趣愛好轉向內心的研究,認為人的成長具有高價值,而且他還高度關注生命的意義。

所以這一切都感謝他的媽媽,媽媽的性格給了他啟發,媽媽提供給他的艱苦的童年生活打造了他。



童年時,古先生看著媽媽的臉色過日子,練就了他察顏觀色的好本領;成年後,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人的心理的微妙變化,從而感受到受訪者的心裡所想。

古先生說:&34;

所以古先生多虧了媽媽從小對他的歷練,他才能從事現在的工作,收穫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和收入。通過德馬蒂尼方法,真心感悟到:&34;、&34;這樣的無條件的愛和感謝。

可以說,媽媽曾經對他的苛刻和蠻橫成就了今天的古先生。那時候吃過的苦都變成了他今天的財富。沒有媽媽的打造也就沒有今天這樣出色的古先生。



我想起了《寶蓮燈》中的劉沉香,他經歷種種磨難和抉擇,最終學得一身好本領,在其舅舅和師父等仙家的幫助下,與寶蓮燈合二為一,劈開華山救出母親,改了天條。

如果沒有這些經歷,古先生和沉香都不可能成長,也不可能變得強大。正是小時候讓我們吃盡苦頭的事,磨練了我們的性格和意志,洗刷了我們內心的汙漬、懦弱與憎恨,讓我們變得乾淨,勇敢和感恩。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通過我們的親身經歷,我們更能體會到他人的痛苦和不容易。在溝通和感情上能與對方產生共鳴,成為對方的心靈導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如魚得水,交到更多的朋友。


相關焦點

  • 共情式溝通:從「談話死」到「交流狂」,需要牢記這三點
    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所謂共情能力,就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力是你迅速融入職場的武器,也是你和睦家庭的粘合劑,更是你處理好一切人際關係的基礎。  共情式溝通也成為了人際交往過程中,最高效的溝通手段。
  • 《共情式溝通》:如何通過「共情」,讓你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
    《共情式溝通》是日本心理諮師古宮昇的一本書,書中作者為讀者介紹了我們為什麼需要「共情式溝通」,「共情式溝通」的特點,以及如何進行「共情式溝通」的相關技巧等內容。那我們應該如何去擺脫這種困境,提升幸福感,成為一個好相處且受歡迎的人呢?
  • 人與人之間,做不到「感同身受」不怕,做到了「共情式溝通」就行
    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有了共情,讓兩個或許本來還陌生的人,能做到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平等地交流所以,關於共情的描述和闡釋,很多人都在努力追求,企圖掌握和了解共情。日本的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共情式溝通》,這本書,對於不懂溝通,不會共情的人來說,非常實用。古宮昇在做心理諮詢的20年間,為很多人當時差不多是5000人次,提供了心理諮詢服務。他反覆強調,共情,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基礎篇,和實踐篇。
  • 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心理學家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裡說:「在灰心喪氣時,比起被人諄諄教導,更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感受。如果有人真能懂我們,那我們很快就能再次變得幹勁十足。」,建議你一定要看看古宮昇老師的這本《共情式溝通》。
  • 掌握共情式溝通,將提升你的人際關係,讓你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
    共情,一種未被欣賞的存在!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有著不同天性、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人,如何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全靠共情!我們想做到更好地與人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共情」。會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承自己的缺點,傾聽別人,等等。
  • 《共情式溝通》:懂得共情,能成為人際關係的「高手」
    一,共情式溝通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一個人的幸福除了取決於自己的家庭事業之外,影響最大的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那麼在生活中也無法獲得快樂。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就介紹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對人際關係做出了指導,讓很多人受益匪淺。
  • 《共情式溝通》:比黑科技更有效率的8種溝通思維
    回到現實生活中來說,溝通交流是人類重複生活的必然。因為溝通目的的不同,我們將會和不同的人群去交流。因為交流的人群不同,我們需要不同的溝通途徑和方式,去獲得最佳的溝通效果。但高效的溝通,放在任何一個場景裡,都存在僵局。夫妻之間,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是南轅北轍。職場之上,事無巨細的溝通,但收效卻是事倍功半。
  • 《共情式溝通》,學會人際交往,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那麼,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呢?具體的方法,古老師在他的新書《共情式溝通》中,從以下四個方面一一做了相應的闡述。、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人,如何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全靠共情。共情式溝通其實有方法可循,古宮昇老師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書寫了《共情式溝通》這本心理書。古老師不僅是心理學博士,還是資深心理諮詢師。20年間,他在日美兩國為逾5000人提供了心理諮詢,曾在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系等名校任教,大阪經濟大學教授。
  • 共情式溝通,快速了解對方和自己
    我們如何更好的做好人際關係的交往,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共情。這也是《共情式溝通》所要闡述的核心觀點。《共情式溝通9》是由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所著,全書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共情」理論為基礎,比較實用地對共情式溝通進行了說明。
  • 《共情式溝通》從社恐變得廣受歡迎,我們需要學習一下共情式溝通
    對於每個人而言,溝通無處不在,我們每天一睜開眼,就開始了與別人的溝通,無論是同事、家人、朋友,對話、微信、郵件,溝通無處不在,溝通的結果,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成果與生活質量。溝通是個辛苦活兒,更是件技術活兒,著實不易做,現在甚至有不少年輕人以「社恐」自封,在日常中儘量避免與人發生接觸,就是為了減少溝通,但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如何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你心生歡喜,溝通的智慧藏在共情裡
    01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有著不同天性,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人,如果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全靠共情!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我看來,他們沒有做到共情,就是不知道與之說話的人,需要的是什麼,想要聽到什麼。也可以理解為人,他們的溝通是無效溝通,或者說並不能幫到彼此。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有套路的,也可以說是有方法的,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共情。
  • 《共情式溝通》:成為受歡迎的人,不需口才好,只需共情就夠了
    答案就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裡。與其他傳授溝通技巧的書籍不同,這本書不會教你一些高深的訓練口才的技巧,也不會鼓勵你去演講,只是從共情的角度,讓你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那你可能要問了,「共情」?聽起來好像很專業,我能學會嗎?我學會能做到嗎?當然,因為書裡有介紹常見的溝通共情小技巧,還有一些進階的技巧,都是比較容易操作的部分。
  • 《共情式溝通》:讓人放鬆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受惠,更受歡迎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講究輕鬆的,我們都喜歡和能讓人放鬆的人做朋友,沒人願意和壓抑、負能量爆棚的人做朋友。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會讓人自己在交往中更受別人歡迎?讓人有放鬆的感覺? 《共情式溝通》一書是就講到這個問題:懂共情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從而變得更受其他人的歡迎。
  • 共情式溝通是最高級的善良!學會這樣聊天,你一定會成為人際高手
    也是《共情式溝通》一書的作者。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 ,成長的經歷各不一樣,還有就是塑造的性格也是不盡相同,那麼如何在後天的努力中收穫自己的美好人生呢?,尤其是在職場中,共情式溝通是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素質,所以說,你只要掌握了共情式聊天你就會成為人際高手 。
  • 《共情式溝通》請堅信:「你值得被人深愛」!
    今天有幸讀到這本書《共情式溝通》,感覺受益匪淺,於是想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能更愉快,幸福感更高。《共情式溝通》是由心理學博士、從業20年心理諮詢師的古宮昇撰寫的,他在日美兩國為超過5000人提供心理諮詢,同時是多個頂級大學高校的教授,為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案例。
  • |聊聊《共情式溝通》
    共情這一概念是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卡爾羅傑斯提出。共情是指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並相應地做出回應的能力。丹尼爾.戈爾曼說,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沒有受到應用的重視。共情是讓人與人之間從情緒、認知、觀念等建立「連接」,達成共鳴,讓溝通更有效,達成共贏的局面。
  • 《共情式溝通》:以歡喜心看世界,打破自我局限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這本由日本心理諮詢師古宮昇著作的《共情式溝通》,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去很好的和人溝通,打破局限於我們自身存在的界限,領悟到人際交往中的精髓,融會貫通於平時一點一滴的言行舉止中,使我們輕鬆的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共情式溝通》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得從以下幾點做起:1、適當放下身段,做到讓人放鬆,以善意為出發點,和顏悅色的去交流。
  • 學習有效的聊天技巧,突破人際交流的瓶頸,成為一個溝通能手
    也是《共情式溝通》一書的作者。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 ,成長的經歷各不一樣,還有就是塑造的性格也是不盡相同,那麼如何在後天的努力中收穫自己的美好人生呢?,尤其是在職場中,共情式溝通是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素質,所以說,你只要掌握了共情式聊天你就會成為人際高手 。
  • 學會共情式溝通,讓自己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懂得共情的人,往往能將話說到對方的心坎裡,令對方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最佳的談話效果。共情式溝通,是人際關係高手的殺手鐧。學會共情式溝通,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共情呢?一、學會傾聽,做首先給予的人學會傾聽比給別人講道理更重要,當你在傾聽時,一定要設身處地地理解交談者的想法和感受。
  • 共情式溝通:如何讓你的人緣越來越好,請記住這十個實用溝通技巧
    我們想做到更好地與人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該如何「共情」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指出,會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誠自己的缺點,傾聽別人,等等。這本《共情式溝通》通過「溝通十妙法」,教你怎樣與人相處,學會共情式溝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