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念北
北野武說,「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於是乎,71歲,他創立了個人服裝品牌;72歲,宣布離婚,淨身出戶;而就在今年,73歲之際,他和情人A子再婚。年逾古稀,他似乎越活越任性,但其實,在此之前的歲月裡,他的種種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曾因為不實的八卦報導,率領手下的軍團毆打雜誌社工作人員,被判刑6個月;也曾因醉酒之後駕駛摩託車,發生嚴重車禍,雖死裡逃生,但落下了面部神經損失的後遺症。
毫無疑問,北野武是特別的。在日本民眾眼裡,比起電影導演,他更是那個活躍在各大電視節目中的搞笑主持人,是漫才演員;而在國外影迷心中,北野武則是當之無愧的當代日本電影導演代表,是繼黑澤明、稻垣浩之後,第三個拿下威尼斯最高榮譽金獅獎的電影大師。
即便國內的普通觀眾對他的電影不甚了解,但對於他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所耳聞。導演、演員、編劇、主持人、踢踏舞者、畫家、作家……這些身份都是他。他是多面的,複雜的,也是浪漫的,純真的。
這一路走來,女人不斷,金句不斷,諸如「雖然沒大多意思,但情人還是越多越好」;「只要努力就會有結果,我們不要再對孩子說這種假惺惺的話啦」;「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滾燙的人生」。朋克,反骨,老炮兒,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他的特立獨行,如同電影江湖裡的「老頑童」,他擁有一身本領,能夠坐擁「五絕」之首。不過,細細深究,或許他始終是那個在用一生的行走來治癒童年的怪大叔。
作為喜劇人的「拍子武」
——先生,你叫什麼名字。
——菊次郎,去他媽的,走吧。
如果是第一次看《菊次郎的夏天》,大概要到電影最後,才會恍然大悟,噢,原來這個由北野武主演的流氓大叔才是菊次郎啊。
影片看似是一個中年大叔陪伴著幼年喪父的孩子去找他從沒見過的媽媽,何嘗不是這個人到中年卻一事無成、有點痞痞的大叔,想要有人陪著去看他已經痴呆了的老母親。事實上,在《菊次郎的夏天》裡,中年和童年兩者互為鏡像,演的都是北野武自己——菊次郎正是北野武父親的名字;而影片誕生的1999年,是北野武母親去世的年份。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帶著北野武的某種自傳性質,他也曾坦言,「它本來就是一部不缺柔情的電影,而且取材自我的童年。我不會假裝這部電影的情節跟我的童年沒有關聯。」因而,在北野武的作品序列中,《菊次郎的夏天》是特別的,沒有他以往電影中那些標誌性的血腥暴力,沒有冷酷嚴峻,有的是難得的溫柔和溫情。
當然,臺詞少、節奏慢,以及搞怪幽默和毒舌金句,依然在。比如一邊言之鑿鑿,一邊偷吃東西;裝瞎子搭車被撞,假扮外星人遊戲等橋段都讓人忍俊不禁。
而北野武的這些特質,得益於其在導演之外的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尤其是在日本)——「漫才」演員(可類比於國內的相聲演員),也來源於家庭生活和父母親的影響。
事實上,北野武的姓來源於母親,確切地說是來源於其母親的第一任丈夫,一個姓北野的海軍中尉,其母親佐紀女士冠了他的姓,在他死後嫁給了菊次郎,生下了包括北野武在內的四個孩子。
總是自詡為貴族之後的母親,把教育看得很重,也正因此,即便當時他們的生活條件再艱苦,她都力保北野武和他的哥哥姐姐們能夠讀上大學。相比之下,父親這個角色就「遜色」多了。
從最早的木工,到後來的油漆工,菊次郎幹著最普通的工作,平時沉默寡言,唯一的愛好是喝酒,糟糕的是喝完酒之後總會打他們的母親。以至於只要父親喝多了回來,北野武就會被趕回房間,從小就很少直面父親,與他交談的機會不多。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內心自然更加細膩敏感。他在說起某次父親喝醉酒回家被狗咬了疼得直叫的時候,全家人都憋著笑,「我生平第一次知道,平常愛擺架子的傢伙,一旦失態、出醜,特別好笑,那是鬧笑話的基礎。從當時全家人鴉雀無聲到放聲大笑之間,有如世界停止的氣氛,那種感覺,無疑是我搞笑的原點。」
▲漫才組合「Two beats」
或許是父親這一脈的影響(北野武的祖母是義大夫藝人),或許是命運使然,北野武在退學之後,去了當時的娛樂中心淺草,拜了深見千三郎為師,從電梯員,到踢踏舞蹈演員,以藝名「拍子武」和兼子二郎組成男團「Two beats」出道,一步步當上了真正的漫才演員,直至走上電視小螢屏,他成了日本七八十年代最受歡迎的搞笑藝人。
而在哥哥北野大眼中,他的這份搞笑基因也來源於父親影響下的個性,「我們兄弟都繼承了他的害羞個性,但只有小武把這份害羞升華到搞笑的地步,在悲傷的聚會上的黑色幽默,在正式場合戴著搞怪頭套,都是他一流的羞怯掩飾法。」
當然,母親對其更是影響深遠。如前所述,本該在明治大學好好讀書的北野武,之所以退學,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和母親的抗爭。因為母親處處要求嚴厲,於是從小就不算聽話的北野武總是變著法的和她較量,如其所說,「我的人生似乎就是和母親的抗爭」。
不過,這場抗爭以北野武完敗收場。直到母親去世,他才明白了她的煞費苦心,比如此前母親幾乎月月催他上繳「養老費」,是因為擔心他的人氣明天就沒了,於是把錢都給他先存好。
▲北野武和母親北野佐紀女士
而母親的生存哲學,以至毒舌本質,也都在北野武身上有所體現,只不過是用一種玩世不恭、遊戲人間的態度,用吳念真的話來形容,「不是戲謔地嚴肅著,就是嚴肅地戲謔著」。
所以能在車禍之後拔除臉上的金屬棒時,對醫生說,完全理解了關東煮的心情;在母親去世時,摸著她的臉說,好像來自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去年宣布離婚時,開玩笑道,今年真是沒啥好事,我的錢都沒了。沒錢後朋友都聯絡不上了,曝光後情婦也沒了,早知道這麼難,不如和前妻在一起。
可以說,無論是在臺上臺下,還是在電影之中,電影之外,北野武的這種喜劇性貫穿始終,或許是以喜劇來掩飾不安,也是以喜劇來反諷人生。不管怎樣,北野武都是那個會語出驚人、讓你出其不意的存在。
作為電影人的「北野武」
「如果把活著看成是一場表演,那麼最理想的死法就是在我恰好拍完一部電影後死掉。但是,電影這種東西,你一旦拍完了,接下來看到的就全是缺點。對自己拍的電影,我從來不會感到滿意。反過來說,如果我哪天感到滿意了,那我就不會繼續拍電影了。」
對於電影事業,北野武曾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一書中如是說。除了「拍子武」這個藝人身份之外,北野武的電影導演、電影演員的身份同樣為人所知。不過,最初在日本民眾眼中,他們似乎並不接受(他去拍電影)。這種情況,據北野武所說,大概直到他憑藉《花火》拿了威尼斯金獅獎,才稍微有所好轉(但還是希望能在電視上看到他)。當然,這是後話。
▲電影《花火》劇照
而他之所以能夠走上電影這條道路,也正是因為他此前的喜劇人身份。當所有人都被他的喜劇才華所折服,期待著他每周更新的電視節目,有一個人卻從他的表演中看到了嚴肅的另一面,那就是日本的著名導演大島渚,他邀請北野武主演了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北野武坦言,「大島渚給了我很多建議,對我的角色,他有一些很確定的想法。他認為我不光只會讓人發笑,覺得我身上藏著一個鐵石心腸的男人:一個完美的罪犯。」
就這樣,北野武的表演潛力被挖掘,正式走上了電影演員的道路。1989年,他在拍攝深作欣二的電影《兇暴的男人》時,由於導演深作欣二和製片方產生了矛盾,作為主演的北野武,就被趕鴨子上架,推上了導演之位。
習慣面對鏡頭,尤其是電視節目動輒四五個機位的北野武也不怯場,就這麼接下了任務,並且以他慣有的行事作風,賦予了影片屬於他自己的特色。這部電影在當時收穫了日本電影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的一系列獎項肯定。
▲北野武在片場
如果說,在電視上的「拍子武」給人的印象是搞怪幽默,帶著些許無釐頭和針砭時弊,那麼,電影中的北野武似乎更冷酷。
事實上,即使是在講喜劇的時候,他也做過自我剖析,「在舞臺上的我也是個雙重人格的人,觀眾們聽得不亦樂乎,我也乘興大肆炫耀演技,可我的另半邊的大腦,卻像殺手一般冷靜。不管是在抖包袱還是在插科打諢,我都會用一種冷靜的目光觀察著觀眾們的笑點。」
「殺手」的另一面,無疑在電影世界中放大了。可以看到,在他的影片中,總是會有冷不丁的暴力場面出現,突兀卻也合理,乾淨利落,而且帶有一種旁觀者的疏離,慢慢地也就成了北野武電影的獨有美學風格。
而這也來源於其從小的觀察,如其所說,「在我的老家那一帶,都是一些脾氣火爆到令人咋舌的人,像黑幫火併一般的場景在那裡是家常便飯。男人肚子上挨了一刀,喊一聲好疼,身體隨即蜷縮起來,就這麼倒地而亡了。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
▲電影《奏鳴曲》劇照
因而,在電影中,他的表達欲更加直接和血性。他也不止一次在影片中展現人生的殘酷本質,就像他說的,「不是努力就會有結果」,「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切都能如願的」,「孩子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比拳打腳踢還要殘酷的社會」……所以總會出現那些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可能是失敗的拳擊手,可能是做不成惡棍的流氓。死亡成了無解的宿命,何嘗不是一種勇敢的解脫。
當然,他還是保有那一份童真浪漫和孤獨。靜謐憂鬱的藍色成了他電影的基調,伴隨著夏日翻滾的海浪聲聲,久石讓的配樂襯託著幽遠的情緒,所有的孤獨和失落,都在那一個個暴力過後的長鏡頭中綿延。
站在中國電影背後的男人
作為當代日本電影導演的領軍人物,如今北野武憑藉著一部部作品的積累,粉絲遍布世界各地,也有影迷不斷通過各種渠道解鎖他的不同身份,試圖更加接近他。而要說起他和中國的淵源,那就躲不過另一個「小武」。
1998年,初出茅廬的賈樟柯用手裡頭能籌到的所有錢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小武》,影片送去了柏林國際電影節,和第五代導演截然不同的美學風格,使得這部影片在柏林獲得不少業界人士的大加讚賞,其中就包括那年剛剛從松竹映畫轉投北野武工作室附屬公司T-Mark工作的製片人市山尚三,此前他製作過侯孝賢導演的《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等影片。
而這家「北野武工作室」,即是在北野武「暴打」雜誌社工作人員被判六個月之後,和原經紀公司解約,與相識多年的老友森昌行共同成立的公司,日常事務由森昌行主管。而這家公司的最主要業務其實是北野武及其弟子的「漫才」演藝事業;電影方面,除了北野武自己的影片之外,由市山尚三挖掘的賈樟柯電影成了大頭。
▲北野武和森昌行
在看了《小武》之後,有意合作的市山尚三就將賈樟柯推薦給了社長森昌行和北野武,從《站臺》開始,「北野武工作室」就是賈樟柯影片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事實上,此前賈樟柯曾在採訪中提及,當他籌備拍攝《站臺》時,有很多歐美的製片人都想合作,最後之所以選擇「北野武工作室」,是因為他覺得北野武很擅長傾聽,能夠平等地和他對話,包括市山尚三在內,都能給他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不過,隨著賈樟柯聲名鵲起,誰也不會輕易放過這塊香餑餑,法國的MK2電影公司開始介入賈樟柯的電影事業,在他最近一部《江湖兒女》中,雖不見「北野武工作室」的投資身影,但市山尚三仍然擔任監製一職,日本區的發行權也依然在北野武工作室。
近二十年的合作,成就了兩個導演的佳話,也讓北野武以另一種方式在中國的電影界刷了一回存在感。
當然,就跟導演個人聲望和投資話越權的細微轉變一樣,總有一些事情在變化。年過70的北野武,似乎活得更加任性。2018年,就在「北野武工作室」成立30周年之際,他選擇了退社。對此,他回應道,「是想暫時放下迄今為止肩負的東西,希望多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
作為社長的森昌行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北野武)無論年齡還是體力都不可同日而語,已過70的他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應該也是他在思考剩餘人生之後試圖開拓的新境地吧。」
如今來看,也確實如此。退社後不久,北野武就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KITANOBLUE」(北野藍);去年,更是以72歲高齡離婚成了各方媒體關注的焦點,而今年,說過不會再婚的他還是與A子註冊結婚了。
短短兩三年,變化之大,北野武我行我素的風格不得不讓人佩服。而據上半年的日本媒體報導,北野武的新電影也正在籌備之中,至於到底會是他擅長的黑幫題材,還是小說改編的初戀電影,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畢竟,只要是「北野武」,他想要做些什麼,怎樣都不奇怪。
參考資料:
1、《菊次郎與佐紀》,北野武,陳寶蓮譯
2、《北野武的小酒館》,北野武,賈翊君譯
3、《北野武自述: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北野武,米歇爾特曼,賈翊君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