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開槍!

2021-02-25 幕味兒

好酷一群老頭!

 

北野武71,西田敏行71,大森南明46,瀧正則51,松重豐55,大杉漣67(已於2018年2月21日逝世),鹽見三省70。

 

《極惡非道3》主要演員平均年齡,62。

他們的面貌,如花菱會若頭對北野武角色行事作風之評價,充滿「腐舊味道」,然而,正是這群腐舊者,在溫溫糯糯的言語談判中,將黑道修羅場的腥風血雨翻覆於手掌之間。

 

這是一部很養生的犯罪電影。開場即雲淡風靜,一派垂釣閒情,實則將平常生活絲絲鉤入槍火血煙之中,故事逐漸進深,除少數衝動人物,絕大部分角色皆不疾不徐,如公園大爺撒下紅色枸杞,但枸杞落入的,卻是一杯辛辣威士忌。

 

這是北野武的獨特風格。

 

淡定,寫意,忠直,沉靜。

 

片名「極惡非道」,或拆解於「日本極道」,極道(ヤクザ)即暴力犯罪組織或人士,完全之惡並非極道,可見除了惡,支撐極道的,尚有別物。此物當然不會是善。

片中頻繁出現的「若頭」、「若眾」等稱謂,亦獨具日本特色。比如在日本黑道山口組中,有「組長」、「舍弟」等眾多名銜,「若頭」即指「教頭」,等於「少當家」。西田敏行不少,卻極有當家之狠辣。而「若眾」,即組織中的眾員,黑道底層。

 

《極惡非道3》一切風暴,即始於一若眾之死,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電影人北野武的冷與酷,全在此片對日式文化的精準刻畫中體現。

 

 一期一會 

 

いちごいちえ。這是日本茶道之一種。指表演茶道之人,深懷「難得一面,世當珍惜」之心,誠心禮遇每一位品茶客人。而茶道環境之於演茶者,同樣一生一世,只此一會。

沙漠中的一期一會茶席

 

簡陋的茶棚,立於繁華都市或山野荒郊,棚中兩人,啜飲細品,此後兩人不再得見,這種決絕的無常,其實存在於我們與任何一個陌生人的日常之間,只是它被日本茶道捕捉,並以精緻的禪修手法放大,如今,「一期一會」則悄然隱匿於北野武這部《極惡非道:終章》中。

 

終,即徹底結束,北野武以篤定而深情的一槍,在飛濺的血漿中「撤走此地的茶棚」。這份深情,不獻給任何人,乃是付諸道義。整部電影,即是一次衝泡茶葉的過程。老來歲月在黑道行事的滾燙殘酷中,逐漸舒展返青,電影大幅減少血腥槍戰場面,可能如北野武所言,西田敏行等人健康狀況堪憂,不再允許過多激戰戲份,但正是這份由現實推進電影的節制,呈現出一種清茶般的淡然。

 

北野武將衝泡的「疼痛」,實踐於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之中。機槍橫掃花菱會若眾全員,是開水翻滾最劇烈的一次,但馬上,鏡頭切換至若頭西野與隨行者的對話,夜深人靜,雲淡風輕,車燈昏昧中,似乎腥風血雨從未發生。

而茶水溢出的「黑色香味」,才是北野武電影的氣質。

 

但這一期一會,重點不在於與惡的交會,而在於與片中角色、與北野武所飾演的大友自己的交會。大友在黑道的修羅場中,以綿綿不絕的槍火搭起「茶棚」,與張會長、西野若頭、東京刑警等各有茶道交會,而通過這些交會,進而完成自己與自己、自己與道義的靈契交會。

 

在《極惡非道:終章》,我們看到的,是品茶,是一生一次的緣分,而衝泡的激烈,只偶爾現出一星半點,並泯然於茶香中。

 

 黑道寫意 

 

這部《終章》如太極。

 

《莊子》中有解,太,即大,極,指盡頭,物極則變,故太極乃變化之源,《易經·繫辭上》又言「一陰一陽之謂道」,乃是矛盾之法則,極道,似乎便是變化與矛盾的相融相碰。


當然,這有一點強解之意,畢竟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甚有差別,但兩者同屬東方,其實在文化的深層構造間,不乏同本同源之處。將強勁的內蘊之力,借舒緩綿軟的動作發聚而出,或是太極的要義,北野武的老頭子們,正是以自己精湛的表演,如此實踐了北野武「慵懶而有力」的劇作。

 

電影前半場,北野武露面寥寥,令人一度懷疑其主演身份,但這恰是電影「韜光養晦」的性情之一,後半場,北野武人狠話不多,散發的,正是前半場寫意後的驚人力道。而西田敏行飾演的若頭西野,也依靠自己講話時喜摸下唇的標誌性動作,將北野武式漫不經心的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一抹毛筆的撇捺。

 

西野講話緩慢,音調滄桑平穩,手指則觸摸嘴唇,頻率更悠於講話,在這被疊加的舒緩之間,其表面形象全然無害,句句字字之間,卻都是鋒利陰謀,令人生畏。更「太極」的地方,在於其中幾乎每個人物,都保留了一點憨態可掬的純真。即使狠如西野,也在大友血洗花菱會時,相信大友是為「空降會長」野村而來,開槍不過是莽撞,但其實,大友對這場血洗沒有任何誤會。這之間那點微妙的理解錯位,使電影產生隱性之張力。

 

如果一部犯罪片只專注於槍戰、爆破等「外形」,百分之九十九它都是愚蠢的,但若完全隱藏「外形」,亦會傷害其類型特徵,所以即使優秀如《無間道》、《新世界》,都會讓「暴力」強烈滲透於影像之間,而如《極惡非道:終章》這樣,真心實意淡化暴力,的確少見。

 

第一聲真正意義的槍響,硝煙未聞,已是轉場,這絕非北野武力有不逮,而是筆鋒之寫意狂草。

 

 極道規則 

 

電影是天馬行空之藝術,但潛行其中的規則,能為這藝術精準塑性。服化道、燈光、構圖、剪輯等技藝自有規則,但電影中更迷人的,往往是情節與人物所體現的劇作及精神規則。

 

姜文《鬼子來了》中,日本軍官酒塚將糧食贈予掛甲臺村民,是因為日本人花屋的一紙契約,其後屠殺村民,則是獨立於契約之外的戰爭本性行為,承諾與本性,其實互不相擾,在酒塚心中乃兩回不同的事。這便是日本文化的規則意識,彬彬有禮,殘酷冷靜。

姜文《鬼子來了》劇照

 

而在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導演、編劇)《殺手沒有假期》,及韓國羅喜燦《率性而活》中,規則不再作為一個文化細節,而是成為整部電影的核心與母題,從而為電影帶來新鮮不已的強烈魅力。

 

殺手破壞了規則,警察堅守了規則,破壞與堅守之間那份真摯辨證,使兩部電影都溢出一種難能可貴的純真氣息。這是電影對「生而為社會人」的浪漫思考。北野武同樣在這部《終章》中,注入了這種思考。

 

無論會長、若頭,還是若眾,其簡潔、留白式的行為,必然受內心相應規則之驅使,大友這裡,或是道義,西野這裡,或是「能者居上」,野村這裡,或是權力,李這裡,或是忠誠,刑警這裡,或是正義。

 

電影的正式海報上,各色人物扎堆聒噪,看似胡亂喧囂,但其實將他們編織為修羅圖景的針線,恰是日本黑道文化中信仰般的規則。

 

 

據說日本黑道組織群架時,眼看雙方即將碰戰,卻硬是站在馬路兩邊等紅燈。又據說曾有人問日本人:如果日本黑道遇見其他國家的黑道,會怎樣?此人回答:會報警。

 

這些逸聞或證明,日本黑道比較尊重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在北野武的現代修羅世界,這種尊重的滲透與隱現,如槍火血戰之間的定海針,所謂極惡非道,支撐極道之物,既非全惡,亦非良善,那便是規則了。

  

 會長的漣漪 

 

《極惡非道3》雖具不動聲色之味,但其中人物卻都立體。北野武式大友、西田敏行式西野自不必說,而其中最得黑道三昧的,當數韓國代理人張會長。

 

金田時男所飾張會長,身處黑道,卻雜念止息,一諒一殺,皆心神寧靜。同樣面對幫會追殺,花菱會會長野村屁滾尿流,怒斥汽車車窗未能防彈,而張會長,面容冷峻,巋然不動,形象如其身上的深黑西裝,具有吞噬般的平靜。張會長乃是以黑道為禪修之地,諸行和合,養生禪定。

 

最後授意李取大友之命,他的存在感都縹緲近於無我,實在有修仙得道之境。他臺詞極少,每一句都不著情緒,富有禪意。比如花田備下三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75萬)向張會長謝罪,張會長先不置一詞,後則讓李取出同樣三千萬,讓花田拿上六千萬離開。

 

西野提醒花田,張會長這是需要六千萬之意,但顯然,金錢破壞養生,根本不是張會長所圖。第二次,花田再備1億,西野好話說盡,張會長並不理睬,卻與李交代韓國酒店生意,處理完畢,才讓李收回上次拿出的三千萬。西野自視上道,然而卻如被張會長覆於「佛手」之下。

 

無論面對黑道、刑警,還是大友,張會長都是一片深海,再大的重物墜入,對於整個沉靜海面而言,都只會激起一點即刻便逝的漣漪。

  

 開到荼蘼 

 

既是終章,槍火明滅之間,所有一切都會結束,北野武的極道歲月也自會落幕,只是,帷幕降下,誰能得善終,誰泯於腥血,都如電影那小心翼翼又聚氣提神的奇妙配樂,化入北野武導演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之中了。

 

唯有一人,手沾鮮血,瀟灑飲彈,在這場極惡非道中,開到荼蘼。

 

此人是誰,各位自有答案。

 

寫了這麼些,這部《極惡非道:終章》是否便臻於完美呢?

 

不。它至少有一個無可爭辯的缺點,即:

 

我完全分不清其中的韓國人與日本人!

一條電影課 |《寂靜之地》概念超讚也只能拿及格分

推薦 |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相關焦點

  • 《奏鳴曲》那年夏天,寧靜的北野武
    如果我說北野武是寧靜的。  「我愛硬漢。」  「如果我是硬漢就不會帶槍。」  「你會毫不遲疑地開槍。」  「我開槍不遲疑因為我害怕。」  「但你不怕死。」
  • 多面北野武:說相聲的「黑幫大佬」
    在北野武的人生羅盤沒有任何磁場可以操縱,上面旋轉的指針可以在任意一個地方停下來,且兩個極端的特質他都具備。北野武的影迷俱樂部,在歐洲比日本還多。歐洲的影迷通過《奏鳴曲》等影片中的暴力元素衝擊,認為北野武拍的都是黑幫電影,甚至以為他本人就是一個黑道中人。因此,當「北野武還是個喜劇演員」的消息傳到歐洲時,還在當地粉絲俱樂部掀起爭議,「北野武不可能是喜劇演員。電視上那個人不是北野武」。
  • [電影]北野武電影筆記(一)|大佬
    ②武士道精神作為一位日本導演,北野武很好的在電影中運用了多種東方元素,這種東西方文化的對比與融合,使得電影變得立體,並且具有延展性,其中,在《大佬》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武士道精神。久石讓|Drifter...In LAX但是,北野武所展現的武士道精神並非效忠和死亡觀這兩點,我想,北野武真正以武士道精神來展現的,實際上是他的暴力美學。
  • 北野武的灑脫與暗黑——《花火》影評
    很早就聽說過北野武的大名,很多次在很多場合聽到他的名字,大佬一般的存在,剛開始還以為他是某個堅如磐石的日本企業家,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導演,拍了多部蜚聲國際的電影,不僅具有日本電影固有的特色,還有著強烈的個性化符號烙印,這部《花火》就是為他帶來國際聲譽的代表作,該片以其獨有的特點一舉斬獲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北野武的從此聲名日顯。
  • 日本經典溫情電影《花火》,北野武眼中的愛與死亡
    日本經典溫情電影《花火》,北野武眼中的愛與死亡歡迎來到百家號(影視解說達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個一直以來困擾人類的終極之問,很多人都嘗試給出過自己的答案。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老電影,北野武的《花火》,作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這位電影大師對於「生與死」這個古老沉重的話題都嘗試作出自己的演繹和解答。《花火》《花火》作為北野武導演溫情片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死亡的故事。北野武飾演的西佳敬是一個不苟言笑的警察,在經受女兒去世打擊後,妻子又患上了不治的白血病。
  • 黑幫電影,死亡代表了典型的北野武風格!——《極惡非道3》
    人性其實是自私的,最好的東西我們往往會偷偷地獨自享受,但是北野武的電影不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北野武的影迷一起分享《極惡非道》電影系列的最終章,《極惡非道3》。這部由小野武史親自剪輯導演的電影終於可以看出來了。
  • 無家可歸的北野武
    巧合的是,北野武的父親名叫北野菊次郎,恰好與電影中的角色同名。同樣地,現實中的北野武父親,在家裡橫行無忌,對北野武的母親總是拳腳相加,比起熒幕上的菊次郎更顯得討厭至極。電影中的小男孩叫正男,男孩的經歷仿佛也在映射著北野武,從小目睹著家庭暴力,看著父親對母親拳打腳踢,還夾雜著祖母的無限唏噓,而小小的北野武只能呆坐在隔壁房間的角落。這樣的經歷,讓北野武電影中那種暗淡無光的眼神和不屬於孩子表情的愁容,映射出童年裡的自己。
  • 回顧北野武
    這些成年人大小的北野武面具,戴在孩子們的臉上,乍一看去,幾十個神態各異的北野武共坐一室,給人一種特別怪誕的感覺。    人格分裂者:哪個北野武?    彼得·洛維金的靈感顯然來自《雙面北野武》的海報。海報有兩張,一張是片中的演員彼特武這個角色的大特寫,片名用藍色表示;另一張是片中的角色導演北野武的大特寫,用紅字寫著「雙面北野武」。
  • 北野武的《極惡非道3》看起來還是那麼爽!
    終於如願看上了北野武老爺子的《極惡非道3》,還是一個字,爽,看電影不就追求這樣的效果!1極惡非道又名全員惡人,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是講一群壞人的故事,沒有一個好人,相較於前兩部,《極惡非道最終章》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讓我覺得溫和了些。
  • 《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啊,你就是北野武
    年少時喜歡北野武的一切片子,北野武就是一個有文化的流氓,生活中的混蛋。北野武說:我知道。但是不否認北野武真的能讓你又哭又笑,還不知道說什麼好。菊次郎的夏天聽說要在國內電影院上映了,但我更喜歡年少時窩在家裡的沙發裡,拉上床簾,看電視裡青色的麥浪滾滾,看北野武致敬著童年致敬著自己的父親,久石讓的音樂一直環繞,還有比這更美好的青春回憶嗎?
  • 顛覆 北野武
    從兇暴的男人目露兇光的北野式的暴力到花火的男人情懷,從菊次郎的回歸童真到雙面北野武的耐人尋味,北野武一直在追求著,他說他是個怕死的人、怕輸的人,外界一次又一次的冷嘲熱諷,無疑是對北野武的一種打擊但是更是以一種肯定,我只希望他的導演路能一直下去,為電影事業奉獻更多的光和熱。說起北野武,不得不說這麼些詞彙了:黑幫、暴力、大海、踢踏舞、不變的陣容。
  • 人生的第一堂課,就是和北野武一起吃雞
    北野武和前妻一本正經的講歪理,北野武臉都不會紅一下。但又有誰像他一樣離婚離了40年,在這個年紀淨身出戶呢?或許北野武會耐心地講述他的人生觀,如何從一個喜劇脫口秀演員,成為大師級導演,怎麼帶著自己的幫派去痛擊八卦雜誌編輯部,在監獄裡混社會,還有那段生死時速的摩託車之旅。
  • 《北野武的小酒館》 ——像北野武一樣痛快活著
    第一次看到北野武的表演,是在電影《大逃殺》裡面,雖然他只是配角,但他的臉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有人推薦《紅鱂魚》這部劇,裡面北野武的表演更是讓人過目難忘,裡面的臺詞也讓人不禁拍案叫好: 「吃醋,也就是嫉妒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諸行動,揪著對方的弱點不放,連自己也落得下作,這就叫作嫉妒。
  • 北野武的電影
    北野武的電影 北野武於1989年開始涉足電影。迄今為止北野武共拍攝了九部電影,全部由他自己編劇、導演,並在六部影片中扮演男主人公。北野武的電影有下列特點:一、人物。北野武電影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現存秩序的叛逆者,社會的被放逐者,團體的棄兒。他們性格乖張,特立獨行,不容於社會。但他們以卵擊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最終清醒地走向死亡。但即使死也要給予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二、暴力與溫情。這是迄今為止北野武電影被評論得最多的地方。暴力在北野武電影中無處不在,瞬間爆發,迅雷不及掩耳,血腥殘暴,令人掩面。
  • 滾燙的人生-北野武
    他的名字叫北野武,那個標榜「無聊的人生,我寧死不要」,1947年生於日本東京,父親是滿身刺青的暴躁油漆工,母親則是堅持認為自己是一位出身高貴的女子,禮節與尊嚴勝於一切,母親認為知識才是斬斷貧窮最有效地手段,所以他考入了明治大學,但是在大四那年就離開了學校,來到了日本最早的鬧市區淺草,這裡到處是劇場
  • 北野武:我想要的,是驚世駭俗
    1975年,作為漫才演員的北野武初登小熒幕,之後還在比賽中獲得了優秀獎,從此北野武名聲大作。「我想要的,是驚世駭俗。」財富、名氣,排山倒海般向北野武湧來。因為在沒有名氣的年代裡飽嘗艱辛,他對失去到手的東西充滿了恐懼。北野武的電影志向從遇見大島渚開始萌芽。1983年,36歲的北野武參演戰爭片《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他在電影中的角色令日本的觀眾大吃一驚。
  • 73歲高齡北野武再婚 北野武這淺草小子滾燙的人生啊
    73歲高齡北野武再婚 北野武這淺草小子滾燙的人生啊時間:2020-02-09 15: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3歲高齡北野武再婚 北野武這淺草小子滾燙的人生啊 北野武算日本演藝圈中非常傳奇的存在,今天他又給自己不循規蹈矩的履歷濃墨重彩的添上了一筆。
  • 《座頭市》——北野武的花與劍
    ——北野武。如果說,黑澤明是個「電影集權家」,那北野武就是個「電影自由派」,前者莊嚴、沉重,後者個性、輕巧。片中北野武不僅表現了日本的民族性,同時融入了豐富的現代元素,加上北野武自身的個性,使得《座頭市》極具觀影魅力——很美、很酷、很暴力,以及輕快明了、回味盎然。
  • 多面「老頑童」,北野武
    事實上,在《菊次郎的夏天》裡,中年和童年兩者互為鏡像,演的都是北野武自己——菊次郎正是北野武父親的名字;而影片誕生的1999年,是北野武母親去世的年份。可以說,無論是在臺上臺下,還是在電影之中,電影之外,北野武的這種喜劇性貫穿始終,或許是以喜劇來掩飾不安,也是以喜劇來反諷人生。不管怎樣,北野武都是那個會語出驚人、讓你出其不意的存在。
  • 北野武,渣得明明白白
    經常有人說:「你很難了解全部的北野武。」 早些年,傳聞北野武交往了一個21歲的女大專生,被狗仔知道了。 跑去學校門口堵住正要出門的女生,問她和北野武到底是什麼關係。 結果女生想要逃開的時候,記者直接把錄音筆懟到了女生臉上,雙方拉扯中,女孩受了傷,在醫院治療了兩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