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到底想什麼? (附冥想APP推薦)

2021-03-05 呆如一木

上次發布文章之後,好幾個朋友聯繫我詢問冥想和正念是怎麼一回事兒,其中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冥想到底想什麼?如果我當場回答朋友「冥想其實也可以什麼都不想」會不會挨揍,哈哈。

為了更方便地回答朋友們的問題,於是有了這篇文章。以後再有誰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把這篇推送發給TA就完事兒。

其實,冥想是一個比較泛化的詞,對應英文裡的Meditation。它可以是一種方法也可以是一種狀態,可以是宗教導向的,也可以是去宗教化的,可以想點什麼也可以什麼都不想。

冥想這個詞之所有讓人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多是因為它的周邊極為豐富。我隨便就可以舉出五個以上的關聯詞彙,比如正念、禪修、打坐、靜坐、觀想、靜觀……這些看起來都差不多的詞到底有啥區別?我想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冥想到底想什麼的問題。

我且試著就我所知用思維導圖來理一理這些詞的關係,也順便談談我對這些詞的理解。不嚴謹之處請大家指正。(請大家轉動屏幕查看下面的導圖)

在冥想這個比較泛化的中文詞下面,其實有兩個大的走向。一個是帶宗教色彩的,比如禪修、內觀、打坐、觀想;另一類則是非宗教導向的,如正念、靜觀、視覺化/引導想像、慈心練習、靜坐。具體說明請大家參考圖片。

有了這張圖,我們再來回答一開始的問題——冥想到底想什麼?標準答案是:有些冥想傳統的重心是覺察,什麼也不想,比如內觀、正念;而有些傳統需要想點什麼,比如觀想、視覺化想像、慈心練習。具體想的內容和練習者的訴求有關。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放鬆,那麼你的冥想可以融入一些能令你放鬆的場景,如山河湖海、森林、田野等等。(後面推薦的APP裡面有很多免費的冥想音頻和自然聲音供大家嘗試)

回答完這個問題,我想重點聊聊以上修習方式中的Mindfulness正念冥想。我不間斷練習正念已經有快六年了。正念的發展很有意思,源於東方的宗教傳統,在西方成形並得到推廣,如今又大有返寶回東方的趨勢。

先做一個簡單的追根溯源吧。正念冥想的源頭是佛教的內觀禪修,特別是四念處修行。在20世紀70年代,麻省大學醫學院的卡巴金教授率先將其進行了去宗教化嘗試,用於幫助病人緩解疼痛、減輕痛苦,並開創了正念減壓課程。

經過腦神經科學和現代心理學的梳理,這個傳統的佛教修行法門成為了各個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練習的去宗教化的身心修習方法,並被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醫院、心理治療、教育、運動、司法、企業等等。

很多國際大型公司如谷歌、英特爾、蘋果、麥肯錫、埃森哲等都為員工開設了正念相關的課程。比爾蓋茨、賈伯斯、科比、施瓦辛格等眾多名人都曾參加並推崇正念練習。

正念在西方已經比較為人熟知了。但在國內,特別是大陸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語彙。那麼到底什麼是正念呢?正念本身是佛教詞彙,但我們如今所說的正念是去宗教化的表述,是對英文Mindfulness的翻譯。我們通過Mindfulness這個英文詞其實可以很容易理解其核心要義。Mind是心,Mindful是覺察的、留意的,而Mindfulness就是時刻保持覺察的狀態。

我們還可以更精確一些,卡巴金教授是這樣定義正念的。「正念是當下的覺知,用非評判的態度活在此時此刻,有意識地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從而服務於自我理解、智慧和慈悲。」  

有意識的覺察和非評判的態度是正念的關鍵詞。人很容易在自動導航模式裡進行思維反芻和情緒反芻,所謂的庸人自擾。有意識的覺察有助於擴大你的心量,很多煩惱和情緒都會因為你覺察到了,而失去對你的控制力,你的身心也可以獲得放鬆和平靜。

研究表明,正念練習有助於減少焦慮、抑鬱情緒,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並對減輕慢性疼痛有科學實證的效果。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正念相關的課程已經非常豐富,也有很多便捷的手機資源。我借著這篇文章給感興趣的朋友推薦幾款冥想APP吧,中文的在前面,英文的在後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嘗試。

畫面乾淨簡單,有冥想音樂、音頻、課程、冥想鈴、打卡等功能。亮點是有很多國外引入的課程(中英文)。審美上適合偏日系或者簡約風的朋友。

很文藝、顏值很高的一款冥想APP,主頁面的設計非常簡潔,打開會自動播放音樂或自然聲。冥想板塊是按主題劃分的,如專注、放鬆、勇氣等等。產品化很高,音頻和聲音都是自己研發的,沒有太多課程。非常適合文藝青年們。

內容很多但比較雜,除了冥想的內容,還有一些其他的心理或健康課程。這個APP最大的特色是助眠冥想板塊和各種冥想營。適合喜歡豐富內容,對助眠冥想和各種冥想營感興趣的朋友。

冥想星球:又稱熊寶寶冥想APP,主要的形象就是一隻大白熊,走的是文藝偏可愛的路線。有一些主題冥想音頻,也有很多自然聲和音樂。適合可愛的少男少女們。

英文冥想APP大多需要付費,我就不介紹那麼詳細了,感興趣的可以下載自己體驗。

Clam:顏值挺高,在國外很火,有音頻也有音樂,不過大部分都是付費內容。

Headspace:比較定製化的感覺,我沒有買會員,只能使用基本功能。

Insight Timer:資源超級多,很多英文冥想課程,有免費的也需要付費的。

如果大家感興趣,之後也會給大家推薦一些冥想課程。最後,分享一首和這篇文章很搭的禪詩作為結尾。祝大家周末快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我是木雩,一個三觀比五官正,心機比腹肌少,思想比腿毛深,常年探索在自我邊界,被意義感折磨的普通人。

在個人成長和身心健康的路上,坦誠與你分享我的感悟,期待聽到你的故事。

探索整合教育的中國哲學碩士;

美國FMCA大陸首位認證健康教練;

牛津大學正念中心MBCT正念種子老師;

美國CIIS初級表達藝術愈療師;

呆如一木 Wood Talk

自我成長 · 身心健康 · 人文藝術

相關焦點

  • 最全居家訓練app推薦| 減脂,跑步,瑜伽,冥想用什麼app?
    健康app可以幾乎接入你在用的所有健康和醫療品類app/外接設備;這個app可以算是一個匯總,把你用各種設備/app進行的各種營養,訓練,冥想,睡眠....信息集合在一起,就好像給你的手機安了個攝像頭,它什麼都知道!!
  • 好片推薦|《冥想正念指南》
    你可能已經知道了大量的實證研究重複了冥想治療身心疾病的效果,但在你依舊分不清冥想和正念是不是一回事?聽著一些指導語要求去想像某個人或某些場景,但自己就是想像不出來?又或者是對冥想持有懷疑態度,因為我們只能靠個人體驗,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在冥想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如何知道自己的練習是否正確呢?首先,冥想不等同於正念,正念屬於冥想中的一種。
  • 初學者冥想打坐入門:打坐什麼姿勢最好,冥想又是在想什麼?
    今天有人問我初學者沒有任何基礎,想要冥想打坐怎麼辦?最好的姿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入門,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現在對冥想感興趣的人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前幾年泰國的幾個小朋友被困在了巖洞裡面出不來,當找到他們的時候,據他們自己說在巖洞裡通過冥想和打坐來調節情緒,減少消耗,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其實現在的狀況也非常適合用冥想,打坐來調節自已,安撫自己浮躁不安的情緒,讓自己心安、穩定,能夠安下心來穩住就是勝利。
  • 冥想到底是什麼意思?
    瑜伽冥想,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覺知。對內心的各種想法都覺知到,而不跟隨妄想跑。對外超然獨立於外物。瑜伽冥想,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覺知。對內心的各種想法都覺知到,而不跟隨妄想跑。瑜伽冥想,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覺知。
  • 冥想的好處 | 如果你能呼吸,就能冥想
    通過一朵浪花看到整個大海全息宇宙就是一個全息道場冥想很高大上,冥想是特別的人才會做的事,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冥想是什麼鬼…,我想先澄清以下幾點。靜心冥想可以帶給你什麼益處和改變靜心相當於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健身訓練,非常實用:你可以認出阻礙你快樂的原因從現在開始,你要認出有哪些未經檢驗的設想,是阻礙你快樂的原因。
  • 不知道我能不能說服你去下一個冥想app
    我大概從半年前開始練習冥想(meditation)。國外比較主流的冥想app有 Headspace, Calm 和 Waking Up。我用的是 Waking Up。除了有一段持續了幾星期的自我放逐和偶爾的因為太忙而沒有練習,我基本上每天都會打開app點擊「今日冥想」開始10分鐘的冥想。今天特地看了一眼我的使用數據:累計冥想153節,共計1300分鐘(22個小時)。
  • 關於冥想的五個技巧,如何練習冥想
    相信很多人對冥想還是陌生,不大清楚,怎樣練習冥想?今天我就要和大家分享關於冥想的技巧,包括要在哪裡冥想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冥想需要想多久,怎樣進行冥想以及多久才會有效果?首先你要確認在哪裡冥想?對於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幹擾是很重要的一點。
  • 如何開始冥想的練習?(收藏級)
    冥想是覺知而非思考它屬於內在而非外在有人說Ta的冥想就是靜坐然後開始思考事情,長時間如此很多事情就想清楚了;有人說Ta的冥想就是試圖讓大腦放空,什麼都不想,藉此獲得片刻寧靜……其實冥想並非是思考什麼或者什麼都不想,冥想是讓我們注意力集中在某個點上面去覺知。
  • 我與冥想(一):為什麼冥想?
    按原計劃,我本想也等我冥想 50 年後再來分享經驗,我的主要顧慮是擔心我的認知不深,反而對別人有所誤導。最近我的想法變了,一方面是隨著自己學習的不斷深入,信心增強;另一方面,我也看到經我介紹後開始冥想的朋友們的積極變化。也許到了開始的時間。不過,有兩點說在前面:1)我要寫下的這些文字並不真的屬於我,而要歸功於這幾年來對我有影響的那些書籍、文字、視頻等等;2)我想了很久,沒有辦法在一篇文字中寫完我對冥想的所有認識。
  • 冥想音樂 張德芬放鬆靜坐冥想音樂(附-內觀引導詞)
    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因為生活與工作的壓力,情緒焦躁,愛生氣上火,每當這個時候,不過說到「美麗心靈」的塑造,也許冥想能有所幫助。 冥想,聽起來就讓人內心寧靜。有經驗的習練者說,僅僅10分鐘時間,心境就能由煩亂轉為安定,情緒由焦慮轉為平靜,並且與那寧靜祥和的、一直深藏於內在的覺 知建立連接。你肯定也聽說過有規律地習練冥想會帶來的益處。
  • 冥想不是你想的那樣,你能呼吸,你就能冥想!
    冥想是最自然和最有價值的人類活動之一 ,如果每天進行冥想練習,你將在心理、情感、精神等各個層面發生驚人的改變。「冥想很高大上,冥想是特別的人才會做的事,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需要冥想...」你對冥想有這些誤解嗎?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起來重新認識冥想。許多人都對冥想存有誤解,我想先澄清以下幾點。
  • 薩提亞冥想 進入冥想,如何用冥想釋放壓力?
    對於初學者而言,5分鐘足矣:隨著時間的推移,冥想的時間會主動延長,最終可能一天坐15到20分鐘,甚至更多,可似乎還嫌少。至於一天中的什麼時間進行最好,得因人而異,有人喜歡把它作為早晨的第一件事,有人則願意將它留在晚上最後一件事,還有人把它放在其他時間。
  • (附11日冥想觀想畫面、冥想音頻和視頻)2020年11月11日-木星、冥王星、智神星三星合相全球冥想活動
    usp=sharing4.冥想APP(IGAG APP)下載播放(Android、IOS):https://www.golden-ages.org/2019/11/25/igag-app/IGAG APP(Android APK)下載https://share.weiyun.com/5ZXvzu4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集體冥想對人類社會的正面影響
  • 我的冥想體驗
    想必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腦子特別清晰,意念很純粹的時期,你會感到即使不用睡很久也很精神,整個人神採奕奕,做什麼都很有動力,看整個世界都很美好。會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有勇氣去挑戰一些困難。心情也很喜悅滿足,對身邊人有包容心,就連皮膚氣色也好,學什麼都快,工作學習都順心,人緣也會變好,一切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 靜坐冥想,需要體位Asana加持,一種移動冥想
    好多的東西都在冥想中完成,比如你正在閱讀的這些文字。我的生活中似乎不能沒有冥想,它可以幫助自己去解決所有的問題和紛擾。很多人都問怎麼冥想,冥想什麼?其實,當你安靜地坐下,放鬆,自然就來了。一種純然的思考,抱著目的去做,反而,可能,一無所獲。
  • 什麼是阿特曼冥想法
    什麼是阿特曼冥想法王志成歡迎轉載
  • 30天挑戰--冥想
    記得關注我哦~🧘‍♂️什麼是冥想在國內外對正念冥想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個人認為冥想可以理解為「打坐」,只是在正念冥想過程中不必拘泥於某種外在的形式,專注點是在腦子裡,而腦子又是處於一種「游離」的狀態,是對當下不帶評價的覺察和無條件的接納。
  • 曼陀冥想
    哈瑞·奎師那曼陀在Kali-santarana Upanisad(書名大意是將人們從卡利年代拯救出來的知識)中被特別提及:「在尋遍所有韋達文獻後,除了唱頌哈瑞·奎師那,哈瑞·奎師那,奎師那·奎師那,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瑪,哈瑞·茹阿瑪,茹阿瑪·茹阿瑪,哈瑞·哈瑞之外,再也找不到為這個年代推薦的更加莊嚴崇高的宗教原則。」
  • 技巧 | 圖解冥想:最實用的深度冥想方法
    最終當你冥想時,你會發現想法在你的腦海中流動。你的思維可能集中在接孩子、晚飯吃什麼或者白天上班的壓力上。不要讓這些想法讓它們佔據你的大腦,而是把它們想像成在池塘裡遊動的魚,看著它們在你的腦海中流動,然後遊走。把你和「自我」分離開,允許你與那個思考的「我」分離開。讓你的想法在腦海中流動,然後繼續關注你的呼吸、觀察你的想法並隨它們去吧。
  • 微課|陳唐&王霞:當你冥想的時候究竟在想什麼?
    當你冥想的時候究竟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