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文化 香港兒歌競逐第二屆「嶺南童謠節」!

2021-12-26 韻味嶺南

第二屆嶺南童謠節

9月25日在廣州正式舉行

《韻味嶺南》向您推薦廣州荔灣區上九路幼兒園的參賽曲目《豆丁愛清潔》


今年「嶺南童謠進校園」啟動,上九路幼兒園參與匯演

據小編了解,這首《豆丁愛清潔》改編自「香港兒歌之父」韋然先生的最新力作《小明愛洗手》,聽完之後,小朋友都能學會正確洗淨雙手!

下面我們來先聽為快!

點擊音頻,一起歌唱吧!

小明愛洗手歌詞

要做個健康好寶寶

每日記住要潔手噢

你地記住要甘樣洗手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我是個健康好寶寶

禮貌 卓越 也愛清潔

我地記住要好好洗手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year

第一個步驟就系將雙手淋溼,

落足夠鹼液於你雙手

手掌(手掌)手背(手背)

指隙(指隙)指背(指背)

仲有仲有 

拇指(拇指)指尖(指尖)

手腕(手腕)

分別卒卒卒至少卒二十秒


圖:「香港兒歌之父」韋然先生與上九路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歌唱!

(陳健光供圖)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過癮

我們請來香港的李家仁醫生

演繹「香港兒歌之父」韋然先生

最新力作《小明愛洗手》

今年8月6日,《韻味嶺南》邀請上九路幼兒園的師生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尋找記憶中的廣府童謠》的講座,四位小朋友也在現場表演了兒歌《小明愛洗手》!點擊超連結回顧活動——回顧| 《韻味嶺南》走進廣東省博物館,分享廣府童謠文化!

活動大合照(泡泡小魚ss供圖)

本次進入第二屆「嶺南童謠節」總決賽共有18支隊伍:廣州8支;河源2支;潮州2支;珠海、清遠、臺山、梅州、惠州、佛山各1支隊伍。9月14日-25日開展童謠展演「最佳人氣」網絡投票,廣州荔灣區上九路幼兒園的節目編號是7,換用大家踴躍投票,支持孩子們的原創童謠。

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相關公眾號

即可為您喜歡的童謠投上一票!(7號哦!)

今年年中,「童謠進校園」活動走進上九路幼兒園,點擊超連結可回顧活動——聲聲童謠,唱響嶺南情懷——廣佛開展嶺南童謠傳誦活動



各位童謠專家和小朋友來個大合影!

(陳健光供圖)

《韻味嶺南》節目曾為首屆「嶺南童謠節」

製作過專題《郎朗童謠聲 悠悠嶺南情》

歡迎點擊回顧!

點擊——朗朗童謠聲 悠悠嶺南情

點擊超連結,即可收聽專題


責編:陳健光(DJ肥光)

圖片:陳健光 泡泡小魚ss

相關焦點

  • 童謠文化 香港兒歌閃耀「嶺南童謠節」!
    日前,「中華情·嶺南韻」第二屆「嶺南童謠節」展演會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隆重舉行
  • 首屆嶺南童謠節決賽圓滿收官 新童謠萌醉眾人心
    本次嶺南童謠節由廣東省文明辦指導,廣東省文聯、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州市文明辦、荔灣區委宣傳部、荔灣區教育局聯合主辦,廣州市東方青少年教育培訓中心承辦。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長安、「香港兒歌之父」韋然、歌唱家唐彪、崔崢嶸、星海音樂學院附中校長楊曉等擔任決賽評委。
  • 「粵語童謠之父」韋然來了!
    至1956年,香港的周聰為電影《家和萬事興》寫了同名歌曲《家和萬事興》(其後此曲後經韋然修定為《一支竹仔》),這是有記載的將童謠變成歌曲的第一首歌。而廣州出現的首支粵語童謠兒歌出現在1958年,當時音樂人喬飛以潘琳女士按廣東童謠《月光光》作素材編寫的新詞,譜成家喻戶曉的《月光光》。
  • 童謠《月光光》——客家人心靈深處的樂曲
    作者 楊草原 溫芳蘭  「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這首全球客家人耳熟能詳的客家童謠《月光光》,在近日廣東省舉辦的首屆「嶺南童謠節」少兒歌曲演唱比賽中奪得一等獎。
  • 央廣獨家專訪:西關大少陳一暢的童謠情
    原創粵語歌曲《情系荔枝灣》獲得2013年嶺南新歌銅獎。原創歌曲《邁向夢想明天》獲得「北京2014建國杯」全國音樂展演大賽金獎。兩首原創兒歌被評為2015年中國小金鐘十大金曲,榮獲金曲獎。多首原創粵語兒歌童謠被收錄在《落雨大》全國第一本粵語兒歌書集裡。多年來致力於廣府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粵語兒歌的創作及教學工作。
  • 韻味嶺南 | 「香港兒歌之父」韋然:廣東童謠的承傳與發展淺說
    一直以來,廣東童謠都是以唸白為主的,只有民間生活小唱,是以類以歌曲的形式出現,但也只是片段式的歌曲,一句起,兩句止。 1950年,香港的黑白電影開始發展,不少電影,亦有引用廣東童謠作插曲用,出現過《噯咕乖》、 《飛機欖》的歌曲,但這些可歌曲,仍停留粵曲腔的小調歌曲,未被群眾廣為接受,直至1956年,香港的周聰先生以民間金句入曲,寫成電影《家和萬事興》的同名主題曲,此曲後經韋然先生修定,成為日後流傳廣泛的《一枝竹仔》了。
  • 香港兒歌之父韋然:粵語童謠要維權
    香港「神曲」、粵語兒歌《小明上廣州》自去年12月誕生至今,熱度仍在持續。最初被網友上傳至YouTube不足一周,就創下六十多萬的高點擊率,之後掀起惡搞狂潮,並衍生出各樣版本。歌曲唱至街知巷聞,更掀起一陣「論小明」熱潮,連香港特首曾蔭權在「香港青年領袖論壇2011」開場致辭中也不忘以該首兒歌作為引子。
  • 梅州客家童謠《涯系缺牙耙》獲特等獎!第五屆嶺南童謠徵集傳唱活動...
    本報訊 (記者賴運香)近日,「2020·難忘的記憶」第五屆嶺南童謠徵集傳唱活動獲獎作品和優秀組織單位名單出爐。其中,梅州市婦聯選送的童謠作品《涯系缺牙耙》獲特等獎,梅州市婦聯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 解密廣府童謠,有這本書就夠啦!
    「落雨大,水浸街,阿媽擔柴上街賣……」嶺南童謠,幼兒園裡,老師如何以童謠為載體,為孩子講述家鄉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所有的秘密都在這本教學案例集中揭曉。一直以來西關幼兒園注重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童謠正是幼兒園的特色之一。早在2018年,西關幼兒園就曾舉辦首屆「西關童謠節」親子活動,幼兒園萌娃聲情並茂演繹經典老西關童謠的場景歷歷在目。
  • 【最新活動】穿粵回憶 粵語兒歌分享會---傳承粵語文化Part One
    兒歌,本義是以兒童為受眾的民謠、短詩或小曲。在華南地區,受香港電視文化的影響,也把海外引進兒童節目的主題曲經過粵語填詞翻唱的作品稱為兒歌。根據素有「香港兒歌之父」之讚譽的韋然先生的論述,廣東童謠兒歌歌曲化的歷史不長。
  • 肇慶特色兒歌童謠給力創文 童聲向善唱開美德之花
    在文明校園的創建中,以兒歌、童謠等文化載體,在「孝」字下工夫、做文章,傳播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表現對真、善、美的嚮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以兒童、童謠創作作為一個支點,讓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在文明家庭創建環節中,以學校、社會、家庭所組成的「三結合」,做到學校老師熟唱、學生家長知曉,共同推動創文工作,營造一個和諧氛圍。
  • 英文兒歌童謠專輯推薦
    或者給孩子們平時吃飯、遊戲時當背景音樂,通過寶寶們最容易接受的兒歌童謠開始輸入英文音頻。2《Wee Sing》              第二個推薦的兒歌專輯是這就是經典兒歌的存在啦,大家都喜愛,都想收入專輯中給孩子們聽。那麼,經典中的經典就是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啦。       鵝媽媽童謠本身是歐洲民間流行的童謠匯總,在1792年的時候被收錄出版。
  • 【兒歌童謠】鵝媽媽童謠Wash the dishes
    這首童謠畫面溫馨生動,有人將彩頁列印出來貼在廚房的牆上。邊洗碗邊與孩子做互動。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在玩過家家遊戲時,用到童謠中的對話,相信氛圍十分溫馨。[ʃ]發音要領:舌尖和舌端抬向上齒齦較後部分, 整個舌身抬起靠近上顎, 開成一條狹長的通道, 用力將氣息送出來.氣流由此通道流過, 引起摩擦成音。
  • 兒歌童謠|鵝媽媽童謠One two three four
    這首Marry童謠簡單、押韻、有節奏,滲透了從1到8的數數,類似我們民間的歌謠,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玩童謠】1,讀數字時,打擊不同的樂器。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增加趣味性。2,拍手童謠:這首童謠節奏感很強,很適合跟孩子玩拍手童謠。
  • 兒歌童謠|鵝媽媽童謠Sally go round the sun
    重複的動作配以韻律感、節奏感十足的童謠語句,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語感。3,視頻1:視頻2:變奏歌唱版Angela,微課講師。喜愛地道英語的我,基本上從孩子出生起,就使用鵝媽媽童謠給孩子磨耳朵。鵝媽媽童謠是流傳在英國各地的兒歌童謠的總稱。已流行了兩三百年。有著韻律活潑,用字遣詞自由、生動、而且情趣深厚的特點,英國人往往直接把它當作孩子最早的啟蒙教材。         這些兒歌除了深深地埋在了孩子的記憶中,也浸透到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裡。平常人們看到的文學作品,用的典故,幾乎處處可以看到這些兒歌的影子。
  • 兒歌童謠|鵝媽媽童謠Diddle, diddle, dumpling
    】1797年,這首童謠最早刊登在倫敦的《The Newest Christmas Box 》中。歌曲世代相傳一直都是用 John這個名字 (Diddle Diddle Dumpling my son John),很多童謠都用John的俗稱(colloquialism)Jack,而它卻一直都沒變過。
  • 【來·現場】「走進校園,相約韋然」香港兒歌之父中大黃埔外語實驗中學分享粵語兒歌
    例如:你創作粵語童謠的靈感來自什麼?創作童謠和流行歌有什麼不同的思路等?韋然老師用生動的聊天方式結合播放代表作品的MV與同學們親切交流,氣氛十分活躍。相信這堂課,在同學們童真的心靈中已經播下了粵語文化的「根」!
  • 傳唱粵語童謠
    問一班小朋友:「你哋唱唔唱兒歌啊?」個個都撒手兼擰頭:「唔識唱喔。」唔識唱系假嘅,《月光光》、《落雨大》、《何家公雞何家猜》呢啲熱門粵語童謠,應該點都識得哼兩句。但系,一班小朋友就冇乜興致。若然你再問佢哋識唔識唱《賣懶歌》、《大笨象揸支槍》呢啲「冷門」童謠,睇怕就更加冷場喇。莫講依家嘅小朋友,我諗佢哋嘅阿爸阿媽都可能未必識唱粵語童謠。
  • 【第一輯】兒歌與童謠.Radio【音樂劇特輯】
    2018年兒歌與童謠將為大家帶來「兒歌與童謠.Radio」節目每月為大家帶來兒童音樂精選合輯!       第一輯就給大家帶來音樂劇特輯,為啥?因為每年的年末是音樂劇狂歡季!今年尤其「兇殘」,上海文化廣場帶來三部年末大戲,同時北京、深圳、廣州等地也正有班底在巡演,原創劇也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