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樓》首演在即 李寶春金士傑楊立新等齊說看點

2021-01-10 國際在線娛樂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劇戲音樂劇《楊月樓》已進入排演尾期。本劇由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李寶春導演、編劇,金士傑擔綱藝術顧問,楊立新任表演指導,李寶春、何賽飛、金士傑、孫麗英、陸錦花領銜主演,擬以戲曲跨界融匯話劇、評彈、交響樂等多種藝術樣式的創新形式,演繹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楊月樓案,唱響絕代名伶楊月樓的人生傳奇。10月5日至7日,劇戲音樂劇《楊月樓》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完成首輪演出。

  經過一個月的排練磨合後,劇組核心人員心目中的《楊月樓》又是怎麼樣呢?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李寶春在此劇中集編劇、導演、主演為一身,在整個創排過程中,他一直秉承著讓京劇的模樣再新一點的初衷,親自為年輕演員的rap選段指導舞蹈動作。由於高強度的連續排演工作,李寶春曾一度因疲憊感冒失聲,但是他在排練場沒有絲毫懈怠,依舊一絲不苟地進行工作。連年輕演員都頻頻喟嘆,李寶春在創作時精力無限。首演在即,李寶春充分利用這最後的排練時間,在一些細節處理上,精心雕琢潤色,只為給觀眾呈現一出「好聽、好看、有感動、有意義的作品」。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金士傑在新聞發布會上曾笑言,這部戲是具有實驗企圖的一次創作,主演們來自各個不同領域,有著各自迥異的體系,想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並不是一件易事。金士傑坦言,在排演過程中,為了使不同的表演體系能更好地接洽,他會有意識地適當將自身的表演方式向京劇處理靠近,彼此之間交互碰撞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也會有奇妙的花朵開放。幸而,經過這一個月的排練,彼此交流磨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這條船正開往正確的道路上。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表演指導楊立新與這部戲的緣分,可以追溯至兩年前。他曾多次與好友李寶春就劇本創作、排演交流溝通。談及《楊月樓》,楊立新表示出極大期待:「我本身就是票友,平日裡沒事也總喜歡哼唱曲子,寶春的戲我基本都看過。他致力於京劇表演與創新,他的思維很活躍,甚至比很多年輕人都要新潮,很願意創新,之前就嘗試創作過京劇創新類劇目。這次劇戲音樂劇《楊月樓》極具多樣性,因著「技在戲中」的巧思,融合話劇、評彈、RAP等元素卻不突兀。戲曲部分也是從京劇裡面提煉出來的精髓,用靈活的方法超越了京劇傳統的表演形式。」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劇中出演韋阿寶的何賽飛,非常擅於挖掘角色內心的情感,也時常揣摩隱在劇本背後的故事內容。她在琢磨分析韋阿寶這個人物後,覺得最後的服裝造型必須要與出場時形成鮮明反差,甚至希望在自己臉上畫傷疤,以期更好地完善豐富角色。她認為此次劇戲音樂劇《楊月樓》是雅俗共賞,並直言觀眾買戲票非常值得,可以看到多種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現場還能欣賞十餘首原創曲目,堪比演唱會。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孫麗英從事的事業雖與戲曲無關,但出生於梨園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戲曲藝術,加之四年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專業的學習背景,她對中國戲曲有著特殊的情感。她將用出色的演唱技巧,見證梨園先輩的命運起伏。她表示《楊月樓》是有大情懷的,在當前利好藝術家的環境中,有必要重新回顧憶想先輩們的功力與精神。

  出演沈月春的陸錦花,作為評彈麗調傳人,是首次參演舞臺劇。「一個月的排練非常充實,每天都在充電,從一個門外漢,逐漸學會要從人物的眼神、聲音、調度去塑造豐滿角色。」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每個演員的創作方法不盡相同,但好演員們之間的合作,是相互刺激與啟示。

  劇戲音樂劇《楊月樓》以老傳統為基礎,以新創意為追求,繼往開來,金秋十月天橋藝術中心盛大亮相。

相關焦點

  • 開票丨​劇戲音樂劇《楊月樓》
    楊月樓等前輩藝人從「戲子」到今天「藝術家」地位及藝術價值地轉變是社會變遷地結果,是時代造就的產物,是時代進步給予的機會。回顧歷史,不忘艱辛,方知珍惜眼下;檢討舊習,思謀改變,亦能更好的傳承、發揚、光大。這便是《楊月樓》這齣戲的主題。前輩藝術家們經過勤苦鑽研與實踐留下了諸多經典之作,回味無窮,用之不竭。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
    (完)(來源:中國新聞網)李寶春自編自導自演伶人戲   北京晨報訊(記者 和璐璐)10月5日晚,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的劇戲音樂劇《楊月樓》,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首演。
  • 在「晚清四大奇案」中,楊月樓與韋阿寶案,情況是怎麼樣的?
    其中的女兒名叫韋阿寶,年方17歲,按捺不住對楊月樓的愛慕之情,竟然不顧傳統的禮數,託她的奶媽王氏傳了一封情書給了楊月樓。按傳統律法,楊月樓是戲子,屬於賤籍,良賤不能通婚。因此,他接到這封信,雖然心中歡喜,也只得婉拒了。那韋阿寶被拒絕後,茶飯不思,日漸消瘦。
  • 李寶春:無意苦爭春,只把春來報
    李寶春先生說京劇是他精神的家,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回家」路途裡,他認識了父親,找到了知音,也建立了自己。兩岸同文同種,最能互相欣賞。我們戲的知音和批評者都在大陸。——辜懷群2019年春天,李寶春先生攜臺北新劇團造訪大陸為大家帶來《清輝朗照》與《趙氏孤兒》兩部【大戲】經典出新更是初心2019春季臺北新劇團大陸地區巡迴演出 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李寶春先生,呈獻經典名劇新結局,將一柔一剛,一南一北,一新一古
  • 李寶春「新老戲」的情、理、技
    李寶春老師領銜的臺北新劇團,演的是「新老戲」。究竟什麼是李寶春的「新老戲」,到劇場看一看,觀眾自然會有自己的理解。
  • 「老戲骨」金士傑:歸來不忘「心頭肉」
    9月28日,金士傑來到成都,與觀眾分享創作點滴。少年出走,歸來不忘「心頭肉」  分享會一開場,金士傑就先用四川方言念著「出水芙蓉」,接著說成都是個「老地方」。他會講四川話,能吃川菜,講話聲音低沉但不拿腔拿調。  「我的爸媽在成都的機場相識相戀。」金士傑說,自己記憶中成都的老照片已經泛黃,但父母的往事卻在這座城市的空氣中飄散。  27歲那年是金士傑最難忘的。
  • 辜懷群:寫在京劇《知己》首演之前
    簡單地說,顧貞觀發現他心目中的「知己」吳兆騫已不復在,救回來的是個貪生怕死的陌生人!他失望了,自我放逐。而吳兆騫留在京城,後來究竟如何?史上沒有太多記載。他比顧貞觀大五歲,按理二十年冰凌、澇旱、惡風、加上冬季均溫攝氏零下十四度的寧古塔所摧毀的,不止是傲氣與骨耿,他的身體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了。套用流行用語,他應是「偷笑」地「撿回」了餘生。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攜臺北新劇團在京演出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攜臺北新劇團,於6日至7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先後上演新老戲《趙氏孤兒》和新編京昆大戲《清輝朗照》,受到了首都觀眾的熱烈歡迎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將來渝 「老戲骨」金士傑重慶首秀
    從賀歲檔到春節檔,「老戲骨」金士傑頗有霸屏之勢,陸續有5部電影上映!不過只在大屏幕上欣賞金士傑的表演是不是不過癮?10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士傑和演員、綜藝主持人卜學亮主演的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確定將於4月18日來到重慶進行首演,這也是金士傑在重慶的首次表演,重慶的觀眾們可以現場感受到金士傑的舞臺魅力,據悉11日《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將正式開票。
  • 金士傑:只想說好一個故事
    而這一切,對於金士傑而言,可能算不了什麼。60餘歲的他自27年那年一路奮戰至此,一生的戲劇生涯,幾乎算得上是一部臺灣小劇場運動的活歷史。可能很多人並不知情,但一些人絕不會忘:作為瑰寶級戲骨,金士傑著實開創了一個時代。  從獸醫到戲劇大師  金士傑出生於臺灣南部屏東鄉下的一個眷村。在當地空軍小學念書時,他便異於常人地敏感多思。
  • 李寶春《趙氏孤兒》、《清輝朗照》4月上演
    李寶春,出身戲劇世家,祖父李桂春(小達子)、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都是戲曲名家。
  • 金士傑:戲痴人生,演技為王
    在正午陽光出品的醫療劇《外科風雲》中,他飾演了仁心醫院老院長修敏齊,作為掩蓋整個事件真相的關鍵人物,他的表演讓許多觀眾對這個角色恨之入骨。金士傑笑著說,部分俗,但我俗得開心。「我在年紀很大之後才願開門迎接『俗』這個字。以前不碰電影、電視的理由,是因為不需要賺這個錢,它的商業條件太強。相比之下舞臺劇還相當脫俗、傲骨、小眾,對這個社會有一種不平則鳴的力道,有一種反體制的精神,因而值得我去做。現在年紀大了會覺得,門和窗可以打開多一點,但我跟它還是亦敵亦友。」
  • 李寶春和他的新老戲
    大型清裝京劇《巴山秀才》  2018年4月7日 19:30 「第四屆中國京劇節」一舉囊括評委會特別獎、最優秀男演員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優秀配角獎等五座獎項此部大型清裝京劇《巴山秀才》由李少春之子,知名李派京劇傳人京劇名角李寶春親筆改編自川劇鬼才魏明倫的名作,並親自導演並主演。
  • 陳佩斯、楊立新「到濱州走親戚」!
    9月27日,話劇《戲臺》媒體見面會在濱州大劇院舉行,主演陳佩斯、楊立新兩位藝術家在演出前,分享了該劇創作背後的故事。再次到訪濱州,陳佩斯覺得眼前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泥濘狹窄的土路變成了寬闊明亮的柏油馬路,漂亮的城市綠化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楊立新時隔近一年來到濱州,已經對濱州的部分地標性建築有所了解,「群星劇場就在咱們東邊,咱們在濱州的西北角。」楊立新笑著說。
  • 李寶春和他的「新老戲」 ,聽臺北新劇團唱響「回家的聲音」
    李寶春先生說京劇是他精神的家,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回家」路途裡,他認識了父親,找到了知音,也建立了自己。李寶春當年到臺灣地區做京劇真是個幾經波折非常熱鬧的故事。其實他在80年代遷居到了美國,而且還曾經是一間冰淇淋店的老闆。雖然在美國的主業並不是演員,他卻從沒有一天停止壓腿、吊嗓、練功。命運總是找上準備好的人。
  • 人物篇|李寶春和他的「新老戲」
    不能讓老觀眾罵你,說你怎麼把姓都改了,連你爸爸唱的都不會了,還得讓新觀眾有點興趣。相信大家到這裡並沒有看懂,所以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新老戲的種類吧~       「串折戲」是指將講述同一故事不同片段的老折子戲以一定的方式串聯,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串折戲」更利於新觀眾看懂京劇的劇情。
  • 金士傑:《演員實驗教室》是對青春的一次回看
    23日晚上,金士傑老師擔任導演、編劇統籌的蘭陵劇坊40周年紀念作品,《演員實驗教室》在烏鎮戲劇節首演,時間剛剛到中場,我的朋友圈中大家已然哭作一團,有朋友激動地說這戲是2018華語戲劇最佳!隔天冷靜了一下再發朋友圈,說昨天不客觀,應該是2018戲劇最佳。
  • 李寶春領銜臺北新劇團三次來深 三部大戲真過癮
    由臺北新劇團演繹、知名京劇老生李寶春領銜的三部京劇「新老戲」——《京昆戲說·長生殿》、《趙匡胤》和《寶蓮神燈》將分別於8月4日、5日、6日20:00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新劇團在臺灣地區素以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創演新劇著稱,此次到深的三部大戲,也讓鵬城觀眾有機會感受來自寶島的京劇「新老戲」的別樣風情。
  • 首演在即丨音樂劇《恐龍復活了》花絮大放送
    音樂劇《恐龍復活了》中文版排練現場音樂劇《恐龍復活了
  • 讓金士傑也甘拜下風的戲劇大師——顧寶明
    金士傑,被知名話劇導演賴聲川譽為「臺灣現代劇場的開拓者及代表人物」的表演藝術大師。但是在這個人面前,金老師也有甘拜下風、自嘆弗如的時候。這個人是誰?對大陸的觀眾來說他也許不若金士傑出名,也可能因為他眾多的影視劇作品而小看了他在舞臺上的功力。但是一個能與金士傑、李立群這兩位公認的老戲骨並列「臺灣劇場三寶」的男人,他的話劇作品,又怎能不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