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竟然來自漢隸,學好永字八法就能寫好毛筆字嗎?

2021-01-11 翰墨今香

初學書法的朋友一定會經常聽到老師說「永字八法」,說這是這個「永」字代表了八種筆法,那麼永字八法到底怎麼來的呢?

最早提出永字八法的,傳說是唐代的張旭。而且也不是他發明的,而是他的老師的老師傳了好多輩傳給他的「師法」。唐人韓方明的解釋說:

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曆鍾、王以下,傳授至於永禪師而至張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勢,更備九用,則萬字無不該於此。

韓方明說的是不是真有這回事呢?其實不必太較真,但人家的基本道理說得很對。首先,八法是由秦隸變為漢隸以後才發生的。然後到了大約後漢時期,八法已經基本確立了。因為之前的隸書,我們稱之為「古隸」,那時的隸書剛由篆書轉變過來,筆畫逐漸由原來難於書寫的圓曲變為方直。而後漢的隸書也就是晚期漢隸被稱為八分書。

東漢的帛書「古隸」

八分書這個名稱很好的解釋了隸書的演變,由原來篆書的勾紆迴曲、抱成一團,逐步變為「八」向分布,八種分散獨立的筆畫了。也就因此產生了八種筆法(這裡的八不是說就八個,八是古人喜歡用的數字,不必拘泥),後代的人不過拿「永」字作代表來說明而已。

史晨碑(八分書)

一般人們都會覺得篆書最難,寫篆書很神妙,更高古,而隸書和楷書就簡單多了。其實不然,篆書的難難在結體離我們現在的漢字太遠,一般人不認識。但是篆書的筆法相對簡單,只要「一法」就夠了,而楷書、漢隸、八分書卻要「八法」了。學過書法的都會有過一種感覺,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好、越難布局。而篆書相對筆畫繁,反而容易結構布置。不過外行看熱鬧,覺得篆書「神秘」,寫篆書的人學問比寫楷書和隸書的人高一級。

那麼為什麼說篆書就「一法」呢?這裡的一法指的是筆法,一般寫篆書用筆都只是一個「中鋒」的筆法,線條要求粗細均勻如一,筆尖始終在筆畫當中運行。而到了漢隸、八分書時就不同了,筆畫由圓轉變成方折,這個筆畫一變,筆法一定大變。

篆書

寫篆書時筆法要「中鋒圓轉」,到了隸書就出現了折筆硬轉,同樣的篆書的那種「裹鋒」「均停如一」的圓筆線條,變成了「鋪鋒」和粗細變化、有芒有角的方筆線條。因此,「永字八法」其實還關乎著我們漢字的變革,來自於八分書。

現在說「永字八法」雖然有點老生常談的感覺,但對於想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還是需要我們好好學習一下的。名稱雖舊,道理尚存,也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基本功之一。漢隸、八分書革了篆書的命,是我們今天楷書的真「母體」。由篆書到隸書的轉變成為「隸變」,是我們漢字演變的一次最重要的變革。

「永字八法」正是總結漢隸、八分書到楷書這個發展階段的筆法的一種嘗試。

相關焦點

  • 練好「永字八法」,就能將字寫好嗎?
    《法書苑》中說:「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照這個說法,王羲之練「永字八法」一共花了十五年時間。這是真的嗎?一 「拘於一字,何異守株」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如果只是用十五年時間苦練一個「永」字,王羲之肯定成不了書聖。
  • 什麼是永字八法?為什麼學書法都要從永字開始學起呢?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寫好了永字就能寫好所有筆畫的說法。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單單一個永字就包括了點、橫、豎、鉤、挑、撇、短撇、捺這八種筆畫。這在漢字上是十分少見的,並且這些筆畫的書寫和運用也被稱之為筆法。筆法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書寫永字這些筆畫的技巧就被稱之為「永字八法」。
  • 永字八法詳解及常見八病勢,掌握了「永字八法」才可以說懂書法
    在清代馮武編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楷書技法理論集刊《書法正論》的八法解中如是說:「永字八法有八,曰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法之勢又名曰怪石、玉案、鐵柱、蟹爪、虎牙、犀角、鳥啄、金刀……」。既從傳統的理論方面進行了解說,還根據自然界的事物及動物形態進行了解說。註:《書法正傳》是清馮武編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楷書技法理論集刊。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
    永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它是將楷書的「永」字分成八個不同的筆畫,每一筆畫都有一個名稱及其寫法。王羲之 這永字八法是怎麼形成的呢?先從一個故事說起。此後,王羲之用了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他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後來,王羲之把這個永字八法傳給了孫子智永,智永又把這八法傳給了虞世南,再後來,經過一代一代的書法家傳了下來。
  • 「永字八法」為何被作為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
    中國的書法包括筆法、字法和章法,在這三部分之中,以筆法為基礎。所謂筆法,就是筆劃之法。而「永自練書法」中的「永」字恰好有八畫,而且畫畫不同,集中了漢字楷書中幾乎所有的點畫形式。「永」字八畫,即「側(點)、勒(橫)、努(直)、趯(鉤)、策(向上斜書)、掠(撇)、啄(短撇)、磔(捺)」,由於「永」字包括了書法中八種最基本的筆畫,所以初學書法的人都會把「永」字作為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那麼,永字練書法產生於何時?是誰發明的?對此,書法界存有五種說法:1.作者系蔡邕見於元李溥光所撰《雪庵八法》:「歷代以下,書者工於筆法之妙。
  • 孫曉雲:懷疑「永字八法」和執筆方法
    傳播: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談到用筆方法,我們接觸最早、最熟的,是「永字八法」。凡稍習書法者皆知之。「永字八法」起源於隸字,為後漢崔子玉所創。傳說王羲之工書多載,十五年專攻「永字八法」,能通一切字。
  • 鼎鼎大名的「永字八法」,能否完整概括楷書八種基本筆畫的寫法?
    古人練習書法,非常重視「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它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楷書筆勢的方法。因為它是書寫楷書的基本法則,後人又有將八法引為書法的代稱。「永字八法」涉及到八個點畫的寫法: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忌順鋒平過);豎為「努」(須直中見曲,太直則木僵無力);鉤為「趯」(tì,駐鋒提筆,力聚筆尖);提(仰橫,挑)為「策」(起筆同直畫,得力在畫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畫,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為「磔」(zhé,逆鋒輕落
  • 永字八法的創始人是誰?田蘊章:啟功說錯了!這3個人都不是
    永字八法,對於學書法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誰是永字八法的創始人?啟功的觀點是,永字八法是古人對王羲之的盲目崇拜。依據是,永字並沒有包括所有的書法筆畫。古人崇尚永字,只是因為它是蘭亭序中的第一個字。如果第一個字不是永字,比如癸字,可能就不是永字八法了,可能變成癸字九法了。所以,啟動認為古人為了崇拜王羲之,拿永字說事。
  • 「永字八法」懸崖「勒」馬
    橫在八法中被稱為「勒」,懸崖勒馬的勒。這樣的形容也就是說橫寫時不是平拖直拉,而是要逆勢筆進。現狀的一句流行語「砥礪前行」就是古來形容寫橫的技法,砥礪者磨石也。精為砥,粗為礪,刀具在上面磨的感覺就是寫橫筆,走向筆力與紙面抵力形成的摩擦力。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刀啟魚鱗就是這樣橫筆的感覺。
  • 《說文解字》第197課:「永字八法」中的「趯」,為啥不叫「鉤」
    本文標題中的問題,可以在第二個字「趯」字部分小資料項內找到答案。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7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三個漢字,分別是趮,趯、(走+厥,GBK字庫中無此字,很多設備無法顯示)。今天的三個漢字基本都可算作生僻字,但趯字因為在書法學習中常見,所以我們今天課程的重點是「趯」字。詳情如下:1、趮。讀zào。
  • 永字八法裡,蹲鋒?臥筆?那些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的解釋都是坑
    這也可能是當今小楷能寫好的人少的一個原因。「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譯:差不多的筆法,點畫中有八體,全部在「永」字裡。這裡的八體,並不是八種筆畫。曾經有人疑問,「永」字八法裡為什麼沒有橫折的筆畫?
  • 怎樣理解書法中的「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書法最基本筆法總法,是楷書的基礎,指的是點、橫、豎、撇、捺、挑、鉤、折八種筆畫,學習楷書,要求要先掌握寫好這八種筆畫要領。永字八法唐張懷瓘《玉堂禁經》雲:一一八法起於隸字之始,自崔、張、鍾、王傳授所用,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隋僧智永,發其旨趣,授於虞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
  • 怎樣寫好硬筆書法?
    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有聯繫也有區別,硬筆書法要比毛筆書法簡單的多,硬筆書法的本質是「硬碰硬」那麼怎樣才能寫好硬筆書法呢?咱們以硬筆楷書為例進行講解,硬筆楷書包括「筆畫」「結構」「章法」,基本的筆畫有28種,根本的筆畫就8種,就是所謂的「永字八法」即「點」「橫」「豎」「撇」「捺」「折」「提」「勾」,「永字八法」好比易經當中的「八卦」一樣,可以進行變化推演,因此我們練習硬筆書法可以先從「永字八法」入手,先把這8個筆畫克服掉。
  • 意筆竹葉的畫法——「個」字、「川」字、「分」字法與疊葉法
    上篇內容寫過竹葉的白描畫法,對畫竹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今天這篇內容講一下意筆竹葉的畫法,新手對此有所了解後,學起畫竹來更容易一些!「個」字、「川」字、「分」字法竹葉長成以後,逐漸下垂,由於葉片多少不同,形成「人」字、「個」字、「介」字、「分」字等形象,這類下俯葉,毎片葉子不同,要注意正側偏倚及稀密聚散的變化,看起來才不單調呆板。疊「個」字,破「分」字是有用的方法,但又不是定法、死法,這一點初學時要很好地理會。
  • 毛筆字和鋼筆字,先學哪個好?千萬別弄錯了!
    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同行:寫一首詩,搞錯七八個字
    搖身一變,突然發揚國光起來,披著「書法家」的法衣,慈眉祥目,招搖過世,盡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儀範。「書家」司馬南,本名於力,56年生於山東,經濟學畢業,早年以反偽科學躥紅,其實從無書法家「從業經歷」。平實地講,在現今這些過去或賣笑或賣身或賣心或什麼能賣就賣什麼,現在賣書法的演藝界人群中,比起趙本山、趙鐵林這幹人來,司馬先生的字還是有功底的。他的功底,主要體現在確實有多年的臨池功夫。 所謂「書法」,不特重「書」而更著意於「法」。此「法」,用封建時代的黑話來講,就是「祖宗的成法」。 從他放出來的字上看,肯定練過唐以前的隸與楷。
  • 如何得八法(下) 八法之三淨緣(上)
    我們繼續來跟大家說,因為我們這幾個講次以來,提到的這個八個法。其實如果您之前已經有先涉獵《優婆塞戒經》的話,您一定會發現這個八個法,其實就是跟布施的果報息息相關的。那我們這裡呢,我們在之前跟大家講的時候,講說這個八個法,要獲得這個八個法的因素呢,如果你仔細攤開來看的話,不外乎就是布施、持戒了。所以這個布施,光是布施、持戒-菩薩六度裡面的前兩度,就已經有如是的功德了。
  • 元宮格練字法: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在開創元宮格練字法前,我了解到,人們很少寫字,主要是因為寫不好字,結果導致不敢寫字,甚至不願寫字。」王愷強調說,特別是孩子們,由於沒有好的練字方法,書寫水平得不到提高,這讓「寫字」面臨危機。近些年,王愷在各地調研時發現,全國現有的大部分書法教育機構對書寫教學缺乏真正有效的方法,多以描紅為主且見效慢、周期長、容易反彈,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對練字逐漸失去興趣。
  • 乾隆給兒子取名的時候,都帶有「永」字,十五阿哥真的就沒有嗎?
    誰說清仁宗嘉慶帝的名字裡沒有永字?自清聖祖康熙帝的兒子開始使用字輩開始,康熙帝一脈每一代都有一個共同的字輩——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無一例外!清王朝沒有使用這一套字輩的宗室都是在康熙年間便已經淪為小宗旁支的宗室後裔。
  • 2017年春聯大全 雞年四字五字七字書法毛筆字對聯橫批
    雞年大吉2017年春聯大全 雞年四字五字七字書法毛筆字對聯橫批七字:  上聯: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聯  橫批:萬象更新  上聯: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百年天地回元氣  下聯: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上聯:一乾二淨除舊習  下聯: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