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戰貧記56」全省勞動模範賴翔:搬遷群眾的「當家人」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沒什麼技術,搬來了沒事做,每天都要開支,怎麼辦?賴書記。」「賴書記,我家小孩到哪去上學呀?」「我想開店,能有什麼幫扶嗎?賴書記!」「下水管道堵塞了,我們都不敢上廁所!」……榕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富民社區居住有2717人,90%以上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自全縣19個鄉鎮、165個行政村,涵蓋苗、侗、水、瑤、漢等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風俗、不同生活習性,如何融合?如何轉變?如何增強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搬到了社區就是我的服務對象!」自2017年5月18日任榕江縣車民街道富民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賴翔便「停不下來」。

賴翔(右)入戶了解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受訪者供圖)

召開黨員大會,召開居民代表大會,跑項目抓落實,入戶宣傳動員搬遷群眾參與技能培訓,開闢微田園,動員搬遷能人成立勞務公司、開門面——賴翔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會出現他的身影。翻開賴翔的工作記錄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他為群眾辦的一件件實事:3月13日,王老窩家自來水漏水,下午3:00修好的;4月15日,李老當家燈不亮,買了兩個節能燈換上……「把移民群眾當親人,群眾就把你當家人。」這是賴翔常對社區工作人員說的話。為增進移民群眾之間的交流,社區利用各種節假日開展春節送春聯、居民聯誼會、趣味體育運動比賽、感黨恩文藝匯演活動等。賴翔常對居民說:大家來自四面八方,不單獨過苗年、侗年、水族瓜年,但可以一起過大年,既然已經搬出來了,就要有改變,一起感受新的生活、感受新的幸福。對搬遷居住在社區的殘疾人、低保戶及困難戶家,賴翔帶著慰問品與他們共慶節日。居民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賴翔走訪關心社區老人。(受訪者供圖)

身患殘疾無勞動能力的蔡漢坤,對搬遷後的生活失去信心,賴翔及時組織慰問和看望,聯繫上級部門和愛心企業進行結對幫扶,幫助他重拾生活信心。得知侗族居民潘玉祥是空巢老人,賴翔便組織社工定期看望及時幫助。苗族居民劉老代,兒子早逝,媳婦失蹤,獨自帶著孫女,通過排查,知道這一情況後,賴翔除了組織慰問看望外,積極幫助她孫女聯繫學校和幫扶。為提升搬遷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賴翔與社區工作人員商議,在富民社區創新開展「美麗家園·四和創建」活動,引導搬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提倡和樂家庭、和善鄰裡、和美生活、和諧社區,加強社區「自治、法治、德治」管理,努力打造「社會和、農家富、山水美」的美麗和諧幸福新小區,讓移民群眾真正把自己當做安置點的主人。和移民群眾打成一片,拉家常、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就醫、就學中的實際困難,切實維護好搬遷移民群眾利益,是賴翔作為「第一責任人」的使命所在。他說:「只要居民需要我,我願意一直幹下去。」

12月10日,在貴州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賴翔榮獲2020年「貴州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榕江戰貧記】脫貧攻堅報告文學系列連結↓

【榕江戰貧記01】火紅戰貧地 決勝在今朝

【榕江戰貧記02】勞務經紀人:村民就業路上的「媒人」

【榕江戰貧記03】「社社聯建」:一把激活農村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榕江戰貧記04】這位老支書給村民寫信:淚水博不得同情,汗水才能贏得掌聲

【榕江戰貧記05】產業聚焦後的裂變

【榕江戰貧記06】農民「娘子軍」自辦合作社 家門口致富

【榕江戰貧記07】「插秧先鋒隊」搶農時、解民憂

【榕江戰貧記08】村裡有個「最美網格員」叫小芳

【榕江戰貧記09】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第四工作隊:戰汛期 保供水

【榕江戰貧記10】優秀共產黨員王昌秉:只有多接地氣,工作才有底氣

【榕江戰貧記11】全省第一家!榕江縣通過「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綜合評估驗收

【榕江戰貧記12】浙江桐廬務工1年 他們買了轎車

【榕江戰貧記13】防汛救災:他們衝鋒在一線

【榕江戰貧記14】首屆10名特約監察員受聘上崗

【榕江戰貧記15】榕江在全國人社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

【榕江戰貧記16】退伍軍人吳厚航:為民謀福 步履不停

【榕江戰貧記17】退伍軍人劉園:一片丹心獻巴魯

【榕江戰貧記18】「原籍幹部大走訪」暖民心聚民力

【榕江戰貧記19】控輟保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榕江戰貧記20】一座小木橋 溫暖全村心

【榕江戰貧記21】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鍾潔:讓對口幫扶幫到點子上

【榕江戰貧記22】貴陽護理職業學院「送醫上門」傳幫帶

【榕江戰貧記23】駐村女書記與五保戶丟公的故事

【榕江戰貧記24】192名農民變身「網紅主播」,成帶貨能手

【榕江戰貧記25】村醫石世瓊:當好村民健康 「守護人」

【榕江戰貧記26】「教師夫妻檔」20餘年撐起一所學校

【榕江戰貧記27】「農民老闆」吳方勤:昔日貧困戶如今「帶頭富」

【榕江戰貧記28】創建「四和村寨」 銜接鄉村振興

【榕江戰貧記29】 「助農秋收隊」掀起搶收大行動

【榕江戰貧記30】蔣佐仙:從林場「守護人」到群眾「貼心人」

【榕江戰貧記31】「最美網格員」吳宇皓幫扶工作側記

【榕江戰貧記32】六大扶貧產業帶動25萬人增收

【榕江戰貧記33】鄉村女教師:堅守在苗山侗水間

【榕江戰貧記34】「高產田」四季不閒:收完水稻還收魚鴨

【榕江戰貧記35】督戰,決不搞「一團和氣」!榕江縣紀委監委強化同級監督不留情面

【榕江戰貧記36】七旬茶農林立:種了「黃金芽」,摘掉「貧困帽」

【榕江戰貧記37】第一書記楊淇賀:滾玉村的「禮菜」習俗成歷史

【榕江戰貧記38】「社社聯建」讓合作社財務更清、產業更準

【榕江戰貧記39】第一書記劉秀斌:人居環境整治點亮美麗鄉村

【榕江戰貧記40】「務工候鳥」農閒季出發:南下砍甘蔗,收入不斷檔

【榕江戰貧記41】幫扶幹部丁榮甫:常懷赤子心才能與群眾心連心

【榕江戰貧記42】「網格員夫妻檔」:把「家」安在扶貧一線

【榕江戰貧記43】幫扶幹部韋文廣:我幫「老潘」脫了貧

【榕江戰貧記44】今朝圓夢啟新程——寫在整縣脫貧摘帽之際

【榕江戰貧記45】蔬菜苗水果苗,大棚裡培育「致富苗」

【榕江戰貧記46】杭州援黔幹部盛春霞:繼續為桐榕協作貢獻力量

【榕江戰貧記47】凱裡學院援榕幹部楊政平:駐村一年換了3雙解放鞋

【榕江戰貧記48】第一書記羅孝畢:以文明鄉風扮靚美麗鄉村

【榕江戰貧記49】金融扶貧幹部趙宇:讓合作社煥發生機與活力

【榕江戰貧記50】脫貧戰線上的「智囊團」——記榕江縣脫貧攻堅理論研究專班

【榕江戰貧記51】農村青年先鋒班:為鄉村振興儲備人才力量

【榕江戰貧記52】民航貴州監管局援榕幹部胡永剛:帶領群眾從「等靠要」到「追趕超」

【榕江戰貧記53】甕福集團援榕隊員康坤:小康來扶貧,助農奔小康

【榕江戰貧記54】省水利廳援榕幹部肖智勇:不拔窮根誓不還

【榕江戰貧記55】貴州大學援榕幹部黃劍:我在扶貧一線上「大學」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席忞禾

編輯 羅亮亮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展望「十四五」」貴州省生態移民局︱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獲得感...
    幹部職工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易地扶貧搬遷戰提供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間,中國的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有近100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方式脫貧,其中貴州搬遷的貧困人口佔到全國的六分之一。
  •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銅仁 「四安家園」助搬遷...
    12月27日,銅仁市舉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暨銅仁創建「四安家園」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黔東獻良策,就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 「新市民·追夢橋」搭「感恩橋」,建「奮進家」:築牢追夢圓夢思想...
    導 讀引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是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的動力源泉和根本目的,把搭「感恩之橋」、建「奮進之家」擺在首位,就是為了築牢搬遷群眾追夢圓夢思想之魂。銅仁市碧江、德江、江口、沿河自治縣等區縣,工會「娘家」主動作為,組織領導幹部、勞動模範、優秀職工成立志願講習隊伍,有針對性地在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勞模上講堂」新市民講習活動,引領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積極參加到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和「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創建之中。
  • 黔東南州搬遷群眾的「幸福攻略」
    在這些地方找到合適崗位後,黔東南州通過政府包車、專人護送、協調用工企業接送等方式,集中組織輸送搬遷群眾過去就業。今年以來,該州有組織輸送外出就業群眾2.07萬人。針對有就近就業意願的搬遷群眾,黔東南州各級人社部門全面收集州內用工崗位信息,大力開發重大工程項目、工業企業用工、消費、安置點服務等崗位,通過包車免費接送到企業參觀等方式,促成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帶著鄉親在附近務工,不僅能掙到錢,還可以照顧家庭。」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丨務川自治縣蕉壩鎮...
    在駐村過程中,我圍繞脫貧攻堅「1+10」文件精神,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黨員活動日」活動,深入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為農村黨員群眾面對面上黨課,做通黨員群體思想工作,藉助黨員群體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廣大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惰性思想難題。
  • 「巾幗奮鬥者」王靜:為搬遷群眾找工作,不吝跑斷一雙腿
    到了那裡我一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王靜(左)迎難而上是王靜的工作座右銘。她意識到工作短時間內無法順利推進,便開始思考怎樣與搬遷群眾打交道。為了打開大家的心扉,王靜每天帶著一個紅色小筆記本挨家挨戶走訪,與搬遷群眾談心,了解他們生活情況和就業情況。
  • 「多彩貴州網」清鎮市站街鎮傾情服務 楓漁小區搬遷群眾走向更加...
    從8個鄉鎮不同的村組搬遷過來的群眾,就像「一盤散沙」。要在短時間內,把他們的心扭成「一股繩」,讓大家變成「一家人」,必須選出一個工作能力強、有擔當、有作為、群眾認可度高的人,來當這個「領頭羊」,用心去換取心,用火去點燃火,像膠水一樣,把「這盤散沙」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誰能擔此重任呢?站街鎮主要領導眼前一亮,有了。站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於萍,就是不二的人選。
  • 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楊欣祥: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木元村一角幹實事的第一書記  「木元村曾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交通不便、村民觀念相對落後、無產業支撐……」種種因素制約了木元村的發展,楊欣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在選派到村後,為儘快摸清該村的情況,他和村兩委開完碰頭會,便深入田間地頭和群眾促膝談心,通過院壩會、火炕會等形式,認真傾聽群眾的心聲,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等進行全面摸排,扎紮實實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雖條件艱苦,仍甘之如飴。平整的通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成了制約村產業發展的瓶頸,更是阻礙群眾脫貧致富的大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丨鎮遠縣蕉溪鎮木元村駐村第一...
    木元村是一個合併村,面積比較大,村民住得也比較分散,曾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交通不便、村民觀念相對落後、無產業支撐……種種因素制約了木元村的發展,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木元村一角在選派到村後,為儘快摸清該村的情況,我和村兩委開完碰頭會,便深入田間地頭和群眾促膝談心,通過院壩會、火炕會等形式,認真傾聽群眾的心聲,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等進行全面摸排,扎紮實實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 「我的扶貧故事」竭力促就業 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丨鎮寧自治縣委組織...
    群眾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的加工車間裡勞作於是,我從宣傳引領到與群眾談心交心,從尋醫問暖到真幫實扶,至今,舉全局之力共投入資金88.998萬元,幫助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形成了「一人駐村、全員幫扶」的強大合力。作為一名人社部門的領導幹部,我深知「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扶貧是決定農民增收、決定脫貧攻堅收官的重要推力。」
  • 白銀市13名全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在蘭受表彰
    中國甘肅網12月9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記者 馬曉微)12月7日,甘肅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蘭州隆重召開,我市13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受表彰。其中,任長太、劉萍蘭、李振憲、李巖河、白忠山、劉志成、陳順賢、高斌、包璽琳、張曉平、張宏祥11人被評為「甘肅省勞動模範」;王永研、張淑一2人被評為「甘肅省先進工作者」。
  • 鎮遠:讓搬遷群眾感恩奮進 逐夢前行
    鎮遠縣東城社區搬遷群眾劉佐銀堅定地說。  一直以來,該縣堅持強化思想引領,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通過工人講習所、青年先鋒大講習、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鎮遠縣巾幗大講堂、四點半學校以及志願服務活動,圍繞制度自信、脫貧成果、感恩教育等主題內容,積極開展「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青少年易地扶貧搬遷我的新家圖畫展」「感恩教育宣傳」等主題活動12次,結合疫情防控工作,積極開展「線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故事」10期,引導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感黨恩、
  • 「優秀黨員」梁餘妮:紮根農村創業 帶領群眾致富
    一個曾經在公家單位上班的80後,辭去鐵飯碗,下定決心到農村創業,靠著蔬菜種植,帶動了全省3個市8個縣的4000多戶菜農增收致富。今年,她的蔬菜基地預計將產出45000噸的蔬菜,預估產值可達到一個億。今天就來認識一位紮根農村創業,帶領群眾致富的共產黨員,平順縣麥豐農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餘妮。這兩天,正值蔬菜的栽種期,梁餘妮的蔬菜基地每天都要運出去兩大車蔬菜秧苗,送往各村供農戶栽種。苗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澆水,梁餘妮都要給農戶叮囑一番。
  •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南召縣「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資金投資61234萬元,建設集中安置點35個,完成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872戶、9739人。目前,縣裡工作重點轉移到社區管理、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文明創建等方面。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標誌性重大工程,做好「後半篇文章」是決定易地扶貧搬遷成敗的「最後一公裡」。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6年,56本民情日誌丨仁懷市美酒河鎮婁子坳村駐村...
    「遍訪群眾,了解群眾最需要什麼、最關心什麼、最難的是什麼?」秦鬱為駐村幫扶工作計劃了第一步。秦鬱用一個月時間,走完了婁子坳村所有村民組,遍訪全村並詳細記錄每家每戶情況。面對這樣一個村,秦鬱開始整合資源破解難題,召開群眾會商量解決問題辦法,聯繫本村在外成功人士籌資,尋求市交通運輸局幫助解決20萬元,市扶貧辦出資30萬元......六年來,秦鬱通過各種方式組織群眾,新修通組公路18公裡。
  • 江蘇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  - 常州年鑑2007
    從2001年起,車間每年銷售額以43.3%速度增長,年均產量增長38.9%,到2005年,累計利潤達5198.56萬元,年均利潤1039.71萬元,人均創利潤32.49萬元/年。他先後獲常州市立功者、常州市勞動模範等稱號。(王建忠) 【樂洪生】  常州工業技術玻璃有限公司模具班班長,二級技師。2006年獲江蘇省勞動模範稱號。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由於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進度迅速,冷水江市在全省最先完成封頂、最先完成竣工驗收和綜合驗收、最先完成項目結算、最先完成竣工驗收備案。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還湧現出了一大批基層好幹部,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李典樹為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能夠住得好、安心住,連續奮戰在易地扶貧一線,連自己40多歲的妻子生二胎都沒能回去照顧。
  • 喜滋滋~這個紅本本讓西疇搬遷群眾吃下「定心丸」
    近年來,西疇縣高度重視搬遷群眾的後續扶持和權益保護工作,在不斷完善教育、醫療等相關配套設施和加強產業、就業扶持的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收集好辦證資料,免費為搬遷群眾做好測繪、報批等工作,加快辦理搬遷群眾不動產權登記證書。
  • 「薦書」《生命敘事與時代印記——新中國15位勞動模範口述》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勞動模範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普通勞動者,又是開風氣之先、引時代潮流的社會精英,他們身上匯聚著國家上層意志與民間社會的互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