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真實海難,電影《太平輪》陣容大製作,口碑「滑鐵盧」

2020-12-26 二酉五車車

很多取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口碑都不會太差,不過最近在翻看片單的時候,看到了一部名叫《太平輪》的電影,仔細一看陣容:導演吳宇森、演員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宋慧喬……全部都是大明星,在加上大製作,還分為上下兩部。

再看看評分,《太平輪·上》豆瓣評分5.9

《太平輪·下》豆瓣評分6.6

只能說這兩部電影不分上下,看第一部的時候,還是會對吳宇森導演抱有期待的,畢竟他那一部《變臉》堪稱經典,所以當時《太平輪》在上映的時候,還打著「中國版鐵達尼號」的噱頭,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部確實平平無奇,看了半天發現結尾才進入重點,那艘太平輪才開始出航,一群主角配角竟然還沒有開始上船!

不過想著還有第二部,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第二部兩個小時的篇幅中,一直做的就是回顧上部的情節,當電影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太平輪終於和建元輪相撞了……只能說導演是不是太低估觀眾的記憶力了,真的沒有必要把時間都花費在回憶上啊。

再說了這一眾好演員就演了這個,確實有點屈才了。

拋開電影不說了,就說這個真實事件才是很多人想了解的,雖然電影並沒有說清楚,那就我來說說吧。

1949年1月,由大陸駛往臺灣的「太平輪」因為超載與夜航撞礁沉沒,造成千人遇難,本以為電影會利用這個事件,將電影拍攝成災難片,沒想到電影的敘事並沒有在災難這一方面,而是以海難為由頭,構建了一個與戰爭、愛情、家與國家為一體的歷史空間。

總的來說,電影講愛情還是多一點,因為電影的宣傳語就是「與其把生命交給戰爭,不如獻給愛情。」

所以與其說這是電影《太平輪》,還不如說它是《太平輪前傳》。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海難的具體情況,早在2011年,作為乘坐太平輪逃難到臺灣的內地人後代,著名媒體人張典婉經過多年探尋、走訪和編撰,終於完成了還原「太平輪事件」的文學作品《太平輪1949》。2012年,導演丁雯靜拍攝了紀錄片《驚濤太平輪》都是對那次海難的還原。

那年太平輪照舊從上海出港,承載著數百名時代精英和紳士名流以及他們的家人妻小,他們滿懷著對太平安穩的渴望,離開內地,遠赴臺灣。太平輪在海上沉沒後,近千人在這場浩劫中屍沉大海,那些曾經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驚鴻一瞥的貴族和精英們,也隨著海浪永遠消失……

還有站在碼頭等待他們的親人,一直到白頭都沒有等到,所以在基隆港碼頭一直有一塊「太平輪」的紀念。20世紀80年代,改編自《嫡仙記》的電影作品《最後的貴族》也是以太平輪事件的發生作為主線,不過這部作品並沒有掀起大家的回憶。

說起來,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曾經是太平輪的主人,由於蔡康永私人回憶類的文學作品,電影《最後的貴族》才能被更多知曉,太平輪的故事,記錄著一個腐朽政權的倒下,也承載著內地和臺灣歷史的記憶點。

電影《太平輪》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並沒有採用張典婉的《太平輪1949》,而是用太平輪這個事件作為背景,以一段離散的愛情為主線,迫不及待地與張典婉的作品撇清關係,這一點讓張典婉感到很傷心,「太平輪」事件是一段歷史,如果推理了那些真實存在的悲劇,又能以什麼樣的立場去剖析其中的愛情故事呢?

不過導演吳宇森表示,完成一部愛情史詩巨作是他的畢生夢想,他的作品在經歷了從「小時代大人物」到「大時代小人物」還有「大時代大人物」之後,試圖用暴力美學向溫情主義轉變,但是《太平輪》並沒有完成他的夢想,他並沒有隨著時代改變,停留在《變臉》時期,在經歷了《風語者》的低谷,想著回到內地發展,卻不曾發現內地市場已經變了。

他並不願意接受其他人的想法,就比如張典婉曾經主動向吳宇森的創作團隊提供了很多關於「太平輪」的信息,然後他們並沒有將其應用到電影中,電影《太平輪》依然按照劇本所說的進行,或許是吳宇森的創作理念還停留在香港電影階段,並沒有走出攝影棚的意思。

畢竟在電影創作的時候,有人提出希望將拍攝地點放置在當年沉船的浙江舟山,但是吳宇森表示拒絕,臺灣的一些機構也想邀請他去取景,也被駁回,然而吳宇森並不在乎大場面的還原,更不想去還原整個太平輪的故事,畢竟那個格局太大了,所以他還是局限於災難愛情片整個小格局中。

只能說,為了迎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口味和票房,《太平輪》在選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製片方不惜花大價錢請來國際化的演員們: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長澤雅美……

這些涵蓋了中日韓市場的演員,也是影片的一個看點,甚至是配角都是兩岸三地數得上的老戲骨,看得出來這部大製作是奔著好口碑去的,就是買帳的人並不多,說實話《太平輪》這個故事,大陸導演能夠拍得好,臺灣導演也能做到,唯獨當下的香港導演有點實力不足,畢竟他們是真的不懂中國歷史,拍出來之後自然也和歷史沾不上邊。

不過導演和編劇也許是真的努力了,電影不能說太差,對於那些想看「災難片」的觀眾,你可能會錯了意,雖然《太平輪》也有它的意義所在,但是卻沒有講出一個打動人的故事,很多人說這算是國產史詩級電影中的一次「滑鐵盧」。

說到底「太平輪」不僅僅是一條豪華客輪,更是一艘開往心靈的希望之船,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帶領他們逃離戰爭,雖然沒有逃過宿命的悲劇,但也承載了太多精神內核,只能說《太平輪》在愛情外衣的包裹下,有的是對歷史的反思,因為歷史決定了故事的悲劇性。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2010年5月25日,浙江舟山,太平輪海難生還者及遇難者家屬共25人乘船出海,為61年前的遇難者海祭在看電影《太平輪》之前,不妨先看看本刊這篇發表於2012年6月的文章,關於歷史上真實的太平輪故事。兩年前的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60年過去,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難,沒有多少人問津。來自臺灣的張典婉是這次海祭的發起人。12年前,她開始收集關於太平輪的點滴。我在張典婉的辦公室呆了大半天。在等待採訪的時候,她給我吃了一種臺灣帶來的甜點。
  • 【1.27】太平輪事件
    2014年12月,電影《太平輪 彼岸》上映。
  • 沉睡的太平輪:還原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 影事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60年過去,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難,沒有多少人問津。來自臺灣的張典婉是這次海祭的發起人。12年前,她開始收集關於太平輪的點滴。我在張典婉的辦公室呆了大半天。在等待採訪的時候,她給我吃了一種臺灣帶來的甜點。那些被一艘沉船劃分兩岸的親朋再次吃到對岸的甜點時,幾十年就過去了。2005年,張典婉到上海檔案館查閱關於太平輪的資料。
  • 太平輪海難70周年追思 臺灣基隆市再現歷史場景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70年前的1月27日,從上海航向基隆的太平輪發生海難,千人罹難。臺灣基隆市政府於2019年1月27日,在太平輪紀念公園舉辦「致太平」追思會,遺屬獻上花語寓意「和平、太平」的粉紅菊悼念親人。
  •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太平輪》
    年近7旬的吳宇森肯定很無奈,論製作,論陣容,同檔期的其他電影根本望塵莫及,可是現實就是這麼喜歡啪啪打臉,首映禮上有記者問導演怎麼看這麼慘澹的排片,導演只能尷尬地看看佟大為,最後佟大為解圍到:我們只是點映。可是這絕不是根本原因。
  • 《太平輪•彼岸》驚濤摯愛與家國情懷
    如我想像的一樣,中午場原本人就少,加之《太平輪》上部的口碑又不好,所以這場電影幾乎專為我一個人放映。知道太平輪這個題材是八年前的事,八年來我一直關注著它的進展。沒有別的原因,還是六十年前的那場悲劇和民族傷痛吸引著我。
  • 真實海難事件改編,年度最美災難片《驚濤颶浪》
    比如根據1976年,中國特大地震改編的《唐山大地震》;同樣,今天君君要說的也是一部真實海難事件改編的最新災難片——《驚濤颶浪》只不過,這個故事取材於曾轟動全美的「太平洋颶風海難事件」。作為全美十大真實災難之一,其影響力居全球海難生還事件第一位。
  • 【影后故事】每一部電影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每一部電影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於12月2日在全國公映。關於太平輪的沉沒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被普遍認定的說法是:1949年1月27日,由上海開往基隆的中聯輪船公司的太平輪,因超載又閉燈夜間航行,且抄近路走到了淺灘航線,導致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的「建元輪」相撞沉沒。
  • 《太平輪》《一步之遙》看點解析,哪部才是你的最愛?
    其中,吳宇森的《太平輪》與姜文的《一步之遙》無疑是很多人的年度期待,無論陣容、導演、題材都有頗多看點。不過,這兩部電影到底哪部才是你的最愛呢?【劇情】《太平輪》★★★★《一步之遙》★★★★兩部影片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且都很有吸引力。大體上,一個是宏大傷感,另一個則是戲謔諷刺。
  • 命運多舛《太平輪》
    在神情嚴肅的朗讀聲中,幾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年邁老人相依在船頭,將潔白的菊花緩緩灑向海面,船頭飄蕩的旗幟上寫著「太平輪協會贈」字樣。1949年的那個小年夜,從上海駛往臺灣的「太平輪」在途中不幸沉沒於舟山市嵊泗縣白節山附近海域,遇難者多達千人。「我家的一個親戚便死於太平輪海難。」電影《太平輪》製片人張家振告訴記者。
  • 電影《太平輪》沒有告訴你的事
    這是導演吳宇森12月2日新上映的影片《太平輪》最引人矚目的宣傳語之一。在電影中,太平輪只是故事發生的背景,129分鐘的《太平輪(上)》裡,一共只出現了5分鐘客船鏡頭。吳宇森讓三段愛情,六個人的命運與這艘船交織。而在現實中,太平輪與更多人的命運共沉浮。它的沉沒因為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而別具意味。
  • 從《太平輪下》說老派是罪嗎?
    說實在的,如果《太平輪》沒有分上下部上映的話,情況會比現在好很多,而且應該會在去年就上映了,而不是一日之間如同飛速發展了20年一般的2015年來公映下部。因為上部的「冗長」、「拖沓」、「沒見到船」等口碑的影響,下部的開局目前來看不太樂觀。但是即使毒舌如我,也無法對《太平輪下》做出簡單粗暴的「不好看」的斷語,僅從影片本身看,製作精良,還原民國時代生活細節下了功夫,太平輪船隻的還原花了大錢,海難場面花了大錢,無一不是認認真真、細節到位。片中三對人物的感情,也是展現出了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飄零,卻又有可貴的堅持,看後令人心情沉重。
  • 太平輪沉沒堪稱一次痛徹心扉的海上浩劫,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前幾年有部電影很特別,不知道您看過沒有,就是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可能您要問了,這特別在哪兒呢?首先,它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其次這《太平輪》的時長足足有兩個多小時,您可別以為兩個多小時這就完了,人家還有下集呢!您沒聽錯,這部電影是分上下集的!
  • 視野 觸不到岸的《太平輪》
    本周導演吳宇森的全明星陣容大片《太平輪》上演。以「中國的鐵達尼號」為宣傳口號的故事,究竟如何還需觀眾評價。但此片取材自太平輪失事的真實事件,卻足以讓我們從文本中聽見到當年沉重的嘆息。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晚上發生在舟山群島外海的太平輪沉沒事件,九百多人死亡,儼然是東方的「鐵達尼號」。船上載有大量物資,至今還有「黃金船」的傳說。太平輪從一九四八年起航,往來上海、基隆兩地。
  • 這就是命啊....杭州這三個人差點上了太平輪
    《太平輪》,上映了。其中,還有三個浙江人和太平輪有關。因為這部電影,我們找到了他們,聽他們講述自己、父輩與太平輪的真實故事。
  • 太平輪: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請空降文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多媒體交互呈現12月2日,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太平輪》正式上映,這部影片的定位是「戰爭題材災難大片」。隨著該片的上映,那段被大多數人選擇遺忘的歷史也逐漸浮出水面。真實比電影更慘烈,比電影更加直擊人心。這艘名為「太平」卻並「不太平」的輪船,近千個中國家庭的命運因它而改變。
  • 【深度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200箱黃金撲所迷離
  • 沉睡的太平輪
    、喬芊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2010年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60年過去,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難,沒有多少人問津。
  • 【鉤沉】太平輪被指因超載沉沒
    這是中國近百年來最大的海難,堪稱東方「鐵達尼號」事件。 近日,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上)正式公映,65年前這起慘烈的海難事件再次被喚醒。然而,歷史終究不是偶像片,有關太平輪的故事,如今只有在上海市檔案館的庫房裡才能找到些許支離破碎的記憶殘片。打開塵封的卷宗,那些殘片還是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歷史真相,有不少謎團至今尚未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