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海難70周年追思 臺灣基隆市再現歷史場景

2021-02-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70年前的1月27日,從上海航向基隆的太平輪發生海難,千人罹難。臺灣基隆市政府於2019年1月27日,在太平輪紀念公園舉辦「致太平」追思會,遺屬獻上花語寓意「和平、太平」的粉紅菊悼念親人。

太平輪海難遺屬出席七十周年追思紀念會,獻上花語寓意「和平、太平」的粉紅菊悼念逝者。(圖:臺灣《聯合報》/記者賴鬱薇 攝)

1949年1月太平輪從上海出發,打算駛往基隆,27日航行到舟山群島附近海域時,與貨輪「建元輪」相撞,造成千餘人罹難,近千個家庭破碎。

遺屬在基隆港東岸沙灘設紀念碑衣冠冢,後因填土築造碼頭興建軍營,紀念碑被劃入營區,家屬難以憑弔。經各方奔走,2017年市府將紀念碑周邊規劃為口袋公園,遺屬才得以自由至紀念碑前追思。

基隆市府27日舉辦「太平輪七十周年追思會」,遺屬代表張昭雄說,船難發生那年他才11歲,原本欣喜等待父親歸來,沒想到遲遲等不到人,後來接獲船公司通報撞船消息,父親罹難是他心中難以抹滅的傷痛。來自海南島的王祖德的父親王毅將軍,當年也搭上太平輪,與其他罹難者一樣不幸葬身海底。

「立委」蔡適應表示,太平輪海難對於基隆而言是「難以承受之重」,70周年對遺屬而言是難熬的日子,只是農曆新年將至,期盼遺屬放下傷痛,迎接新的一年。

基隆市副市長林永發說,市府正在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劃」,預計2020年底呈現全新的1949太平輪地景紀念公園。

基隆是臺灣北部的重要門戶,炮臺文化資產密度高,背後不只有軍事故事,更保存400多年來的深厚文化底蘊。市府向臺當局文化部門爭取「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劃」經費8.6億新臺幣,要在基隆港東、西岸及和平島地區,打造文化觀光廊帶。

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基隆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希望藉由「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劃」,讓觀光客感受到基隆的特殊韻味,目前已著手歷史場景微電影拍攝及出版工作,盼能帶動文化觀光產業。

文化局指出,基隆東岸沙灣地區在「清領時期」稱為「大沙灣莊」,當地涵蓋中法戰爭、太平輪等歷史重大事件相關遺蹟。目前的構想是整合中法墓園、太平輪事件紀念園區、大沙灣石圍遺構等歷史場景,堆棧大沙灣古蹟群歷史敘事,重現基隆歷史中的大航海氣度。

相關焦點

  • 取材自真實海難,電影《太平輪》陣容大製作,口碑「滑鐵盧」
    1949年1月,由大陸駛往臺灣的「太平輪」因為超載與夜航撞礁沉沒,造成千人遇難,本以為電影會利用這個事件,將電影拍攝成災難片,沒想到電影的敘事並沒有在災難這一方面,而是以海難為由頭,構建了一個與戰爭、愛情、家與國家為一體的歷史空間。
  •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本刊記者 衛毅 實習記者 喬芊 發自北京/編輯 鄭廷鑫南方人物周刊微信號:peopleweekly若那些殘骸仍在,它們在白節山海域的水底已經沉睡了63年。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
  • 影事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
  • 《太平輪•彼岸》驚濤摯愛與家國情懷
    所以6年後的2014年,製片方和發行方又故技重施,將《太平輪》分成了上下部,但相較於三國故事的家喻戶曉,太平輪的故事知道的人並不多,片方宣傳的重點也是「東方的泰坦尼克」,巨輪沉沒的海難戲自然成了大眾觀影預期裡必不可少的大戲。上部沒了海難,普通觀眾自然抱怨「名不副實」,整部片子的口碑就這樣崩塌了,而且是徹底崩塌,無可挽回。
  • 沉睡的太平輪
    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2010年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60年過去,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難,沒有多少人問津。
  • 太平輪
    釀成1949年最大的海難事件的太平輪屬於中聯輪船公司,經營者是蔡天鐸,蔡天鐸的兒子正是現在中國臺灣的節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蔡天鐸主持的中聯輪船公司早年曾顯赫一時,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聯輪船公司出資買下了太平輪,並從1948年月開始往返上海基隆,至1949年元月沉沒為止,共完成了兩岸間35趟航程。太平輪由美國設計製造,是一種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排水量達2489噸。
  • 【鉤沉】太平輪被指因超載沉沒
    1949年1月27日深夜,從上海開往臺灣基隆的客船太平輪在駛離吳淞口不久後,在舟山群島海域與一艘貨船相撞沉沒,千餘乘客與船員被冰冷的海水吞噬
  • 【1.27】太平輪事件
    事件經過太平輪原是一艘客貨輪。1948年7月,它被上海中聯公司從太平船務公司租賃過來,承擔起上海與臺灣之間的往返交通。當時遷臺以海運與空運為主。但由於飛機數量及運量有限,加之票價高昂且受天氣各方面影響,海運成為去臺灣的最主要渠道。1949年1月27日,已至農曆年關,上海開往基隆的航班只剩最後一班。太平輪供應的船票僅508張,票價於是暴漲。當時船票是用黃金來計算的,但仍無法阻擋洶湧的購票者。雖然船票早已售罄,但憑人情關係加上真金白銀,大量無票乘客得以登船。
  • 太平輪沉沒堪稱一次痛徹心扉的海上浩劫,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前幾年有部電影很特別,不知道您看過沒有,就是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可能您要問了,這特別在哪兒呢?首先,它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其次這《太平輪》的時長足足有兩個多小時,您可別以為兩個多小時這就完了,人家還有下集呢!您沒聽錯,這部電影是分上下集的!
  • 沉睡的太平輪:還原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文/衛毅 喬芊若那些殘骸仍在,它們在白節山海域的水底已經沉睡了63年。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
  • 命運多舛《太平輪》
    在神情嚴肅的朗讀聲中,幾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年邁老人相依在船頭,將潔白的菊花緩緩灑向海面,船頭飄蕩的旗幟上寫著「太平輪協會贈」字樣。1949年的那個小年夜,從上海駛往臺灣的「太平輪」在途中不幸沉沒於舟山市嵊泗縣白節山附近海域,遇難者多達千人。「我家的一個親戚便死於太平輪海難。」電影《太平輪》製片人張家振告訴記者。
  • 霧社事件90周年追思:臺灣原住民與中華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
    臺灣自由電子時報報導,今日,臺灣當局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代表蔡英文參加霧社事件90周年紀念追思,向莫那.魯道等抗日烈士獻花致敬。夷將.拔路兒特別強調,原民會並加強針對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建構原住民族史觀,未來也將會同教育部納入12年國民教育課綱,讓學生、國人培養多元歷史觀點,認識臺灣歷史。那麼什麼是臺灣原住民?霧社事件對於原住民來說又有著什麼重要意義?
  • 太平輪:亂世之中豈有太平
    「太平輪,中國的鐵達尼號。」這是2014年底上映的影片《太平輪》最引人注目的宣傳語之一。在電影中,太平輪只是故事發生的背景,129分鐘的《太平輪(上)》裡,一共只出現了5分鐘客船鏡頭。影片中,三段愛情、六個人的命運與這艘船交織。而在現實中,太平輪與更多人的命運共沉浮。它的沉沒因為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而別具意味。
  • 2.28臺灣「和平紀念日」,我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
    大陸,臺灣等地也將透過上百場追思、陳展活動,緬懷這段難以抹滅的歷史痕跡。通過這些活動,除了追思歷史,所有人還都共同表達了一個願望,那就是「世界和平!」228事件在今年邁入了第70周年,臺灣將舉辦多場紀念活動,下面就由欣臺灣為您盤點整理這些形式各異的活動,也在此為228的受難群眾表以最深切的悼念。各地的紀念活動都在228,為什麼基隆的紀念活動卻在3月8號呢?
  • 發現鄞州 | 寧波船商蔡天鐸與「太平輪」
    「太平輪」發生海難後,蔡天鐸也陷入了賠付遇難家屬的官司,由於賠付數額過大,最終導致公司破產。蔡天鐸只好異地謀生。於1949年5月赴臺,在臺北市安家,繼續從事律師職業,最後成為臺灣地區有名的大律師。蔡天鐸結婚20多年,50歲時得子蔡康永。蔡康永是臺灣節目主持人、作家、設計師、演員、編劇、導演。1990年,開始參加電影製片及編劇、影評的工作。
  • 【深度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200箱黃金撲所迷離
    內戰結束前一年,隨著在遼瀋戰役的戰敗和淮海戰役的節節失利,蔣介石對前景感到很大擔憂,1948年11月22日的蔣介石日記中暗示,他已決定通過遷移國民政府並轉移部分的軍隊、部分的軍官及家屬、部分文物以及絕大部分的國庫資產與相關檔案到臺灣的辦法用于振興臺灣,為日後的「反攻」做準備的意圖。
  • 電影《太平輪》沒有告訴你的事
    這是導演吳宇森12月2日新上映的影片《太平輪》最引人矚目的宣傳語之一。在電影中,太平輪只是故事發生的背景,129分鐘的《太平輪(上)》裡,一共只出現了5分鐘客船鏡頭。吳宇森讓三段愛情,六個人的命運與這艘船交織。而在現實中,太平輪與更多人的命運共沉浮。它的沉沒因為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而別具意味。
  • 太平輪: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請空降文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多媒體交互呈現12月2日,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太平輪》正式上映,這部影片的定位是「戰爭題材災難大片」。隨著該片的上映,那段被大多數人選擇遺忘的歷史也逐漸浮出水面。真實比電影更慘烈,比電影更加直擊人心。這艘名為「太平」卻並「不太平」的輪船,近千個中國家庭的命運因它而改變。
  • [ 在人間 ] 70年前那場海難,近千人罹難,生還者36人,彼岸無法抵達
    在人間70年前那場海難,讓彼岸無法抵達 素材來源:網絡,原編不詳,致謝 攝詩採編  一爭相上船1949年1月27日,農曆臘月二十九,時值多難之秋,海峽之上太平輪部分脫險旅客合照王兆蘭的故事,2010年才為人所知。那一年,她才16歲,母親帶著她和弟弟妹妹前往臺灣與父親團聚。太平輪傾覆時,她用力抓住了弟弟妹妹的手,母親衝她喊:「帶好弟弟妹妹啊!」
  • 鳳飛飛去世周年 「鳳迷」齊聚臺灣追思(圖)
    鳳飛飛去世周年 「鳳迷」齊聚臺灣追思(圖)     1月3日,臺灣「帽子歌后」鳳飛飛去世屆滿一周年,眾多「鳳迷」冒雨齊聚臺北,以各種方式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