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和劉封的差距,從這三方面可以看出,劉禪不可能追得上

2020-12-22 叮噹貓說歷史

魏國鄧艾於263年偷渡至陰平,擊敗諸葛瞻父子後,直逼成都。蜀國後主劉禪大吃一驚,群臣眾說紛紜,但劉禪膽怯無能,竟聽了投降派譙周的話,將成都交給鄧艾。蜀國從此滅亡。

結義起兵劉備桃園,輾轉半生建立蜀漢。雖為織席販履之輩,卻成就了帝業。諸葛亮託孤劉備,立劉禪為帝。不料劉禪如此無能,不戰而降,讓蜀漢的基業數十年毀於一旦,蜀人無不落淚。

如此無能竟能立劉禪為帝,不禁對劉備的另一子劉封產生了不滿,如果劉備把基業傳給了劉封,蜀漢就不該有這樣的結局,至少會和鄧艾大吵一架。由於劉封在許多方面都超越了劉禪,絕非一般人。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劉禪和劉封之間的差距是他一生都無法趕上的。

一、劉封的勇猛劉禪追不上。

從認出劉備起,劉封就一直隨劉備四處徵戰。參與了新野、赤壁之戰,功不可沒。到了211年,劉備在張松和法正的引導下,率兵入川,為劉璋抵禦張魯。這次劉備讓黃忠魏延為大將,讓劉封和關平率領中軍隨劉備龐統入川。這時剛二十多歲的小將軍當上了劉備的中軍將軍,可見劉封少有勇力。

劉封參加了對川的戰鬥,他作戰勇敢,率軍接應黃忠。漢中之戰,劉備率軍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封還和魏國的名將徐晃交戰,雖然輸了,但能和魏國的名將交戰,武力也必然過人。之後,劉封與劉備交戰於曹操,最終將曹軍逼退漢中。

還有後主劉禪呢,幾乎沒有戰鬥力,整天在宮裡唱歌跳舞,所以在武力上,劉禪被大哥劉封完虐。

《三國志劉封傳》:"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二十餘年,有武藝,有氣力,將兵追去,與諸葛亮、張飛等並肩而戰。

第二,在謀略方面,劉禪也不及劉封。

作為蜀國第二代將軍,劉封在徵伐中從未落後,在劉備攻佔漢中,不斷擴張地盤,劉封功勳卓著。在219年,劉備打敗了曹操,攻佔了漢中。於是命令孟達率軍進攻上庸諸郡,但劉備擔心孟達不能勝任,便派劉封順江而下,與孟達合圍,讓劉封統帥孟達的軍隊。劉封和孟達等人成功逼降申耽,攻佔上庸諸郡。

劉封攻取上庸,這是劉備對劉封的肯定,劉封不但英勇善戰,而且膽大包天,不敢命劉封增援孟達,統帥孟達軍隊。後來劉禪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的計謀就很少了,即使是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也時有掣肘,讓諸葛亮吃虧。

最終,劉禪的氣節與他的大不相同。

關羽被魏吳包圍,最終敗落麥城。危急之際,廖化突圍,夜以繼日,來到上庸,見到守將劉封孟達二人,請求發兵援救關公。也許劉封年紀尚輕,不知輕重,聽信孟達的讒言而不發援軍,最終導致關羽被吳軍殺死。因為兩人未發兵,而關羽被殺,劉備大怒,加上劉封和孟達不和,彼此爭鬥。

後來孟達寫信給劉備,率眾投靠曹魏。所以劉備命劉封去攻打孟達,孟達給了他一個書信,將他送到蜀營,交與劉封。這封信當然是勸劉封投降的,可是劉封大發雷霆,撕碎來書,斬了使者。但是此時的申氏兄弟見蜀漢勢危,於是對劉封進行了反叛,劉封裡外不是人,無計可施地返回成都。

《三國志劉封傳》:封不言之。申儀造反,封破還成都。

儘管劉封被孟達挑撥,但劉封對劉備忠心耿耿,從容不迫。危急時刻,劉封撕書斬使也足見其忠心。諸葛亮賜死劉封之後,得知劉封沒有被孟達所動,也為劉封哭泣。

還有我們的後主劉禪呢,簡直難以形容。公元前263年,魏國大舉攻蜀,鍾會和姜維在劍閣相持不下,鄧艾率軍橫渡陰山,直逼成都。四川是蜀國之都,劉禪應該拼盡全力抗擊蜀漢。再說姜維統兵在外,朝內也有忠士。誰知道卻是自縛出來,拜降鄧艾。

後主傳:艾得書,大喜,即報,遣紹良先還之。艾到城北,後主興柩自縛,詣軍壘門口。

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劉禪雖然是劉備的親生兒子,但卻丟了劉備的臉。但劉封作為「二二八」的「二二八」,卻可以忠貞不渝。假如劉備能夠傳位給劉封,估計諸葛亮北伐中原還有希望!遺憾劉封最後因諸葛亮的一句話,被劉備賜死,年輕一輩的優秀將領紛紛墜落。

你如何看待劉禪和劉封二人?

相關焦點

  • 劉備為何殺掉能獨當一面的劉封, 選擇暗弱的劉禪繼位? 原因不簡單
    可是最終,因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句,恐怕劉備百年之後,無人能夠駕馭得了劉封,劉封便被賜死了。反觀劉禪,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兩人的對比,看起來非常鮮明,劉備為什麼卻選擇了讓劉禪繼位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一、劉備的私心
  • 劉備如果把皇位傳給劉封,而不是劉禪,蜀漢會更好嗎
    《三國演義》開篇的「桃園三結義」雖然是虛構的,但歷史上的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和結拜兄弟沒什麼區別。史稱劉、關、張「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劉備起兵以來,關羽對劉備忠心不二,不離不棄。劉封認識劉備才幾年?雖有功勞,但和關羽的功勞是肯定沒法比的,只因為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就能繼承劉備的家業,試問,向來驕傲的關羽如何肯心服?
  • 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劉禪之外還有三個兒子分別為義子劉封、庶子劉永、庶子劉理。我們都知道劉備將皇位傳給了劉禪。劉禪的資質平平,而且還落下了「扶不起的阿鬥」的千古罵名,也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罵名。我一直都覺得劉備最大的才能在識人之能。劉備一輩子閱人無數,我們很少見到劉備有看錯人的時候。魏延能夠一舉成名和劉備的提拔有關係。劉備第一眼看到馬忠就知道這是一個可用之人,結果馬忠果然不負眾望。
  • 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什麼要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劉禪呢?
    嫡長秩序,使得劉禪擁有最有利的繼承地位一般認為劉備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義子劉封、其餘三個是親生的劉禪、劉永、劉理。其實劉備的兒子應該不止這四個,因為劉禪作為已知的最年長的兒子,他出生時劉備已經四十多歲了,應該有其他兒子的。
  • 司馬昭本來打算除去劉禪,結果看到劉禪的三個字就決定放過劉禪了
    看到蜀國沒有人才了,那北方的勢力肯定是要開始攻打蜀國了,那時魏國已經是司馬家的天下了,當家的是司馬昭,他就派鄧艾開始進攻蜀國了,鄧艾打仗那可是一把好手,他打仗那可不是循規蹈矩的,他喜歡奇戰,出其不意,所以鄧艾就帶軍隊找了一條小道,偷襲了蜀國,直接就打到了蜀國的國都了,劉禪看到鄧艾已經帶兵打到自己的國都了,而自己這邊實在是沒有什麼厲害的人可以與之對戰啊,所以劉禪乾脆就很爽快的打開城門投降了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 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賜死劉封?14年後,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這是諸葛亮當時找的要除掉劉封的理由。丞相的意思就是害怕劉封太過剛猛,在劉備百年之後,恐怕蜀中沒有人可以與之抗衡,當然了也包括他諸葛亮。而,劉禪就更不用多說。劉禪本來性情孱弱,遇事基本毫無主意。如果,劉封決定造反、奪位,劉禪根本沒有機會與之一較高下。諸葛亮當時便以這個原因,勸說劉備一定要除掉劉封,以除川蜀日後之亂!劉備果斷採納了諸葛亮的意見。
  • 正史上,劉禪為什麼不重用五虎上將的後人?非劉禪本意
    正史中,劉禪對五虎上將的後人其實還算是不錯的,都有封官加爵的行為,相比於一般人,他們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只不過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他們的官職確實是相對低了點,因此有很多人說劉禪不重要這些五虎上將的後人,而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 劉禪寫下三個字,司馬昭大笑放了他,這是為何
    聽著這句話,心裡已經明白對方的意思了。那誰是劉阿鬥呢?為什麼他不能支撐起來?事實上,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阿鬥」就是劉禪,也就是劉備之子。諸葛亮茅廬三顧,劉備不僅把這個偉大的軍師招到自己的麾下,而且還把兒子劉禪交給諸葛亮,希望他死後,軍師能夠繼續輔佐兒子。在《三國演義》裡,劉禪笨得很,不懂諸葛亮,只會逗蛐蛐,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
  • 樂不思蜀的劉禪真是個智障嗎
    其實,關於劉禪功過是非的爭論一直都有,認為劉禪大智若愚的人有不少,同時代的李密對他評價很高,說劉禪「可次齊桓。」當然,貶損他的更多。給他打上傻子標籤,主要是樂不思蜀這件事起的頭。公元263年,蜀國滅亡,劉禪成了亡國之君,全家搬遷到洛陽,在司馬昭眼皮子地下過日子。司馬昭大擺宴席,請劉禪及蜀國大臣吃飯。在宴席上,特地設置了蜀國歌舞。
  • 劉禪是否一無是處?諸葛亮死後劉禪去拜祭,看見家產後惱羞成怒
    ——楊簡引言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中華歷史最精彩的一段時期,湧現了無數的英雄好漢,雖然歷史上曹魏才是主線,但是蜀漢的發展歷程才是大家最關注的,因為蜀漢有大眾最喜歡的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在死後卻被劉禪立馬清查家產,查完之後也是怒不可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劉封即便不繼承皇位也能混個親王】,為什麼逼得劉備非要殺了他呢?
    那是一個天下群雄紛爭的時代,在那一個時代可以說是豪傑輩出,更是留下了許多讓後人唏噓感慨的故事。而其中的劉備便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仁慈,有人說他是偽君子。而今天,這一些紛爭暫且不提,今天要給各位分析的是,劉備為什麼一定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劉封。首先就是劉封的身份十分的特殊,他並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而是在劉備無子的時候收養的一個養子。
  • 劉備一定置養子劉封於死地?漫談「螟蛉之子」的悲劇
    劉備決意除掉劉封  這是《三國志·劉封傳》關於劉封之死的記載,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劉備要處死劉封的三個原因:  1、劉封在東三郡的時候,侵凌孟達,導致孟達降魏,並最終導致東三郡丟失。另外,藉由此舉,把劉封安置於偏遠封閉的東三郡,這也就意味著劉封從此離開了權力中心,不再威脅劉禪的地位。在劉備的算盤裡,這應該是一石二鳥的高明之舉。
  •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但是從這件事當中可以看出,劉禪本人性格較為懦弱,沒有多大的野心。在蜀國第一任國君去世之後,諸葛亮十分盡力的輔佐劉禪,在宰相的治理之下,蜀國日益強盛,一直在為恢復中原做準備。那麼劉禪在國家治理上有多大的貢獻呢?其實僅僅只有一個,就是一直重用諸葛亮。按道理說,一個國君如果重用賢臣,那麼整個國家基本上就有望了。
  • 《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刻意對劉禪進行了醜化?
    不得已"白帝城託孤",為了讓孔明全心全意輔佐"復興漢室",又拿劉禪做文章,假意對孔明說,你可輔佐就輔佐,若這個不成器的小子不能輔佐,你就取代自立。逼得孔明感激涕零,不得不年年勞師北伐以報"先帝之恩"。這在《出師表》中可以印證。由此一來,劉禪給人的印象就更不好了,似乎他真就是紈絝子弟一樣。 再後來,《三國演義》繼續把劉禪寫得碌碌無為。
  • 太子劉禪的三位心腹:兩人和諸葛亮齊名,一人鎮守一方!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太子,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換而言之,太子在即位之前,就需要擁有一群可以稱之為心腹的屬官。比如在三國時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對於擔任太子中庶子這一官職的司馬懿,自然可以稱之為曹丕的心腹了,司馬懿不僅輔佐曹丕即位稱帝,還成為魏文帝曹丕的四位託孤大臣之一。
  • 劉禪的一生可以用一個歇後語,一句俗語和一個成語來概括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人,為什麼說他有趣呢,他的一生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也就是一個歇後語,一句俗語和一個成語來。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禪,字公嗣,小字阿鬥,是三國蜀漢的後主,也是滅國之君,在歷史上以昏庸無能著稱。一、歇後語:劉備摔阿鬥收買人心。
  • 司馬昭要殺劉禪,劉禪在門上刻下了3個字,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此事,我們還得從劉禪投降說起。劉禪在歷史上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他有點憨傻,是扶不起的阿鬥,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演員,畢竟能在亂世穩坐40年的國君,這份功力是不少降國之君無法做到的,至少李煜就沒做到。
  • 司馬昭要殺劉禪,劉禪在門上刻下了3個字,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此事,我們還得從劉禪投降說起。劉禪在歷史上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他有點憨傻,是扶不起的阿鬥,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演員,畢竟能在亂世穩坐40年的國君,這份功力是不少降國之君無法做到的,至少李煜就沒做到。
  • 從大學生角度去看《出師表》,劉禪和諸葛亮感情,是怨還是愛?
    家庭有多好,繼承了土地是大漢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手下有10萬員工。在高中的一年暑假,阿鬥爸爸出去談合併,告訴你這單生意,談成了以後你擁有半個大漢,你當然高興。可是不久,阿鬥就知道老爸談生意虧損了,不久就去世,連家都沒回。你被大臣推上了寶座,繼承了家族股份,成為了新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