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二度空間或直播的朋友來說,虛擬偶像如絆愛、阿卡裡和洛天依並不陌生。
然而,在一些日本公司看來,這些「優步」,最初只是活躍的在線視頻網站,已經成為比真正的演員更好的合作夥伴。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告,為了追隨席捲日本的優步趨勢,日本酒精飲料公司三得利(Suntory)、樂敦製藥(Ledun Pharmaceuticals)和電子商務網站DMM在過去兩年都推出了官方虛擬偶像。
與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代言人廣告不同,這些虛擬人物不僅會詳細介紹他們的背景、年齡和個性,還會發布他們自己的單曲或與他們的虛擬偶像聯繫起來。為了不讓商業廣告影響虛擬偶像本身的人性化設計,這些產品只作為嵌入廣告存在於視頻中。
然而,日本東京電視臺並沒有停止播放「讓虛擬偶像播報天氣」這樣的節目。去年,他們還播出了第一部由虛擬偶像主演的電視劇《四月一日家》。其中,負責主演的施耐空已經在優步(VTuber)初次亮相兩年,並在網上積累了一定的人氣。
根據日本研究機構用戶本地(User Local)的數據,2019年,日本虛擬偶像的「人數」超過了9000人,而在2018年初,這個數字僅為200人左右。
數量的急劇增加也意味著商機的到來,特別是對於這些動作、文字和表情都與真人無異的虛擬偶像來說,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存在」將高於普通的次要角色,這使得他們能夠像真人一樣在YouTube視頻平臺之外進入其他領域。
2019年8月,日本虛擬偶像初創公司Balus為東京一家名為「虛擬小吃」的酒吧創造了幾個「虛擬偶像」,以取代店主「媽咪」的原配妻子。這是一個結合流行文化和傳統互動的例子。
據悉,酒吧經理特意在酒吧中間放置了一個巨大的顯示屏和一個麥克風,讓前來喝酒聊天的客人可以與屏幕上的人物實時互動,酒吧將在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性格的人物出場,以儘可能滿足客人的需求。
在接受《日經亞洲評論》的採訪時,巴倫斯的執行長表示,他相信目前最受歡迎的優步每年可以創造數億日元的收入,而目前日本的優步市場規模將在50億至100億日元之間,但這一數字在未來幾年將進一步飆升至500億日元。
曾經專門生產手機社交遊戲的日本公司格力,現在已經轉型成為虛擬偶像製作人。他們說這項業務類似於經營一家明星經紀公司,最終目標是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
然而,與真人不同,這些虛擬偶像更多地以智慧財產權的形式存在,這使得他們能夠找到意想不到的方式來賺錢。
此外,在各種程序中,公司越來越多地選擇虛擬偶像而不是真實的明星,這不僅是因為它們的高人氣,也是因為優步的「低風險和零負面」特性。
眾所周知,娛樂業經常揭露與藝術家和演員有關的各種醜聞。一旦代言人暴露在負面因素下,往往要對相關宣傳材料進行整體調整,這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對品牌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對於虛擬偶像來說,他們有著現實中人無法實現的特徵,比如不老的外表和永遠在線。此外,品牌不需要擔心它們會成為八卦話題的風險,更不用說與諸如欺騙和濫用藥物等問題聯繫在一起,並且遭遇較少的外部阻力。
最後,依靠優步的平臺,我們可以大膽採用創新的宣傳形式來迎合年輕用戶的偏好。觀眾也可以把他們對虛擬偶像的感覺轉移到特定的產品上。這種雙向情感驅動也可能是優步相對於真人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