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鬧緋聞的虛擬偶像,正在搶走真人演員的生意

2021-01-09 小董的故事

對於喜歡二度空間或直播的朋友來說,虛擬偶像如絆愛、阿卡裡和洛天依並不陌生。

然而,在一些日本公司看來,這些「優步」,最初只是活躍的在線視頻網站,已經成為比真正的演員更好的合作夥伴。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告,為了追隨席捲日本的優步趨勢,日本酒精飲料公司三得利(Suntory)、樂敦製藥(Ledun Pharmaceuticals)和電子商務網站DMM在過去兩年都推出了官方虛擬偶像。

與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代言人廣告不同,這些虛擬人物不僅會詳細介紹他們的背景、年齡和個性,還會發布他們自己的單曲或與他們的虛擬偶像聯繫起來。為了不讓商業廣告影響虛擬偶像本身的人性化設計,這些產品只作為嵌入廣告存在於視頻中。

然而,日本東京電視臺並沒有停止播放「讓虛擬偶像播報天氣」這樣的節目。去年,他們還播出了第一部由虛擬偶像主演的電視劇《四月一日家》。其中,負責主演的施耐空已經在優步(VTuber)初次亮相兩年,並在網上積累了一定的人氣。

根據日本研究機構用戶本地(User Local)的數據,2019年,日本虛擬偶像的「人數」超過了9000人,而在2018年初,這個數字僅為200人左右。

數量的急劇增加也意味著商機的到來,特別是對於這些動作、文字和表情都與真人無異的虛擬偶像來說,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存在」將高於普通的次要角色,這使得他們能夠像真人一樣在YouTube視頻平臺之外進入其他領域。

2019年8月,日本虛擬偶像初創公司Balus為東京一家名為「虛擬小吃」的酒吧創造了幾個「虛擬偶像」,以取代店主「媽咪」的原配妻子。這是一個結合流行文化和傳統互動的例子。

據悉,酒吧經理特意在酒吧中間放置了一個巨大的顯示屏和一個麥克風,讓前來喝酒聊天的客人可以與屏幕上的人物實時互動,酒吧將在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性格的人物出場,以儘可能滿足客人的需求。

在接受《日經亞洲評論》的採訪時,巴倫斯的執行長表示,他相信目前最受歡迎的優步每年可以創造數億日元的收入,而目前日本的優步市場規模將在50億至100億日元之間,但這一數字在未來幾年將進一步飆升至500億日元。

曾經專門生產手機社交遊戲的日本公司格力,現在已經轉型成為虛擬偶像製作人。他們說這項業務類似於經營一家明星經紀公司,最終目標是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

然而,與真人不同,這些虛擬偶像更多地以智慧財產權的形式存在,這使得他們能夠找到意想不到的方式來賺錢。

此外,在各種程序中,公司越來越多地選擇虛擬偶像而不是真實的明星,這不僅是因為它們的高人氣,也是因為優步的「低風險和零負面」特性。

眾所周知,娛樂業經常揭露與藝術家和演員有關的各種醜聞。一旦代言人暴露在負面因素下,往往要對相關宣傳材料進行整體調整,這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對品牌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對於虛擬偶像來說,他們有著現實中人無法實現的特徵,比如不老的外表和永遠在線。此外,品牌不需要擔心它們會成為八卦話題的風險,更不用說與諸如欺騙和濫用藥物等問題聯繫在一起,並且遭遇較少的外部阻力。

最後,依靠優步的平臺,我們可以大膽採用創新的宣傳形式來迎合年輕用戶的偏好。觀眾也可以把他們對虛擬偶像的感覺轉移到特定的產品上。這種雙向情感驅動也可能是優步相對於真人的優勢。

相關焦點

  • 虛擬代言人出圈,會比真人偶像更靠譜嗎?
    「和真人偶像代言不同,虛擬偶像代言人沒有不可控的緋聞、醜聞等負面消息,形象不會『翻車』,安全係數顯然更高。」
  • 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Z世代的選擇超科幻
    的周年慶上,是貝拉、卡緹亞、羅茲、墨汐、玉藻、清歌等虛擬偶像在線上內容輸出外的一次線下交互活動。和部分虛擬偶像前輩的發展過程相似,《戰鬥吧歌姬!》講的也是幾名二次元少女努力成為「最高偶像」的成長故事。但在整個企劃的執行過程中,樂元素追求用遊戲製作的思維和技術,提高虛擬偶像的存在感和互動性,跳出紙片人市場之外,和真人偶像生意對標。這種定位可能形成更高的粉絲粘性和更大規模的粉絲經濟,但做起來也不容易。
  • 人設崩塌的年代,虛擬偶像才是「天菜」
    作為本屬於二次元世界的歌手、網紅,他們正在打破次元,走到大眾文化和消費市場中。而反觀當下,各類真人偶像頻頻「翻車」。對於品牌來說,虛擬偶像似乎正成為一片「安全」的沃土,對一次次傷心的粉絲來說,虛擬偶像似乎也離理想的生活和人設,更靠近一些。
  • 人設崩塌、鮮肉泛濫後遺症:虛擬偶像開始搶品牌代言生意了
    與西方世界不同的是,日本的二次元文化輸出,真正把虛擬人物以「偶像」的身份推送到世人面前,日本的娛樂公司往往也以對待真人偶像的態度和資源成本,去包裝這些虛擬人物。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就已出現多名虛擬偶像。1996年,為了紀念日本娛樂公司Horipro創立35周年,3DCG少女伊達杏子作為偶像出道了。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一場直播,不僅讓那些沒那麼愛看春晚的年輕人們重新認識了蔡明老師,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虛擬偶像和虛擬主播市場。近年來,虛擬偶像的市場規模都在持續看漲。在小鹿角·音樂財經2019年的文章《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是2019年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中,曾有眾多行業人士向我們感嘆,目前正是虛擬偶像爆發的階段。
  • 他們出道一年火過一線男團,她的坑位費比肩大牌主播,虛擬偶像「搶生意」,真人愛豆顫抖吧
    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名為「無限王者團」的男團,竟由五位虛擬偶像組成。他們的這份成績單,比某些出道就「糊」的團體好多了。談到虛擬偶像,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日本夢幻歌姬「初音未來」,殊不知中國的偶像市場也早已被虛擬偶像佔領一角,真人愛豆們再不努力,飯碗都要被搶走啦!
  • 虛擬偶像不輸真人,這個夢幻女團能否突出重圍?
    眾多大品牌紛紛選擇由二次元人物代言、虛擬偶像與頂流藝人開始同臺演出,不可否認,虛擬偶像正在成為年輕人們新一輪的風尚,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微博、B站,這些虛擬偶像出現在大家眼前的頻率越來越高。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幾位很有特色的虛擬偶像。
  • 虛擬代言人,不會出錯
    麥當勞的「開心姐姐」據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和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二次元圈層人數逐年增加,其中,95後至05後用戶滲透率達到64%。一個明顯的原因是,虛擬代言人的外在形象和內裡人格都可以定製,難以崩壞,能夠規避許多真人明星的風險,不用擔心他們會做錯事、出醜聞或者鬧情緒。正如媒介代理公司凱絡中國的social團隊對媒體所言:「在社交網絡時代,大眾對於明星、品牌的負面評價門檻是很低的。如今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虛擬人物極少出錯。
  • 虛擬偶像是藝人資本化的最終形態嗎?
    愛豆塌房背後,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偶像產業的弊端。但是,偶像產業卻絲毫不會停下「換新」腳步,2021年,優愛騰投入資源和金錢最多的依舊是偶像團體選秀,並且平臺方們為了搶佔先機,不斷加快了他們入場的速度。因為,偶像產業依舊是中國娛樂產業裡最吸金的陣地。
  • 虛擬偶像崛起後,下一步在何方
    童年的偶像,圖源:小神龍俱樂部微博隨著動捕、計算機視覺、CG等科技技術的進步,「網絡紅人」這個行業也開始掀起一波「虛擬偶像」的熱潮,這些虛擬偶像有的長得近似3D真人,有的是活脫脫的二次元漫畫人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 虛擬人物入圍真人選秀 虛擬技術+真人選秀=?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虛擬人物荷茲入圍真人選秀節目《明日之子》,虛擬人物正在娛樂演唱領域破壁三次元?
  • 虛擬偶像,一場二進位人造甜夢
    為此,我採訪了熟諳日本偶像文化的未來局收發室主任李不撐和未來局辦公室主任Civet,並將她們的談話做了如下整理。「你遲早會明白的,她是人類生活的新方式,一個新的世界。」威廉·吉布森在《虛擬偶像愛朵露》裡如是說。世紀交接,信息革命初露端倪之時,日漫作家、好萊塢導演和科幻作家不約而同做出預言: 職業偶像將與人工智慧聯姻,登上二進位宇宙的霓虹舞池。
  • 618大促: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洛天依們的商業前景如何?
    而現在,直播已經不僅僅滿足於人類主播帶貨了,虛擬偶像的闖入,為市場開闢了一個新的垂直賽道。近日,IDG資本被投、國內最大的虛擬偶像社區嗶哩嗶哩(B站)的頭部IP洛天依亮相天貓全明星直播間。實際上,虛擬偶像的概念在中國已存在多年。2020 年,在疫情影響下,直播與虛擬偶像的結合,讓虛擬偶像正在成為新的風口,從原先僅限於二次元核心圈,迅速泛化,往更寬闊的圈層擴張。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真人市場的貧瘠讓「造星上癮」的愛奇藝不得不另闢他路。於是,他們將目光瞄準了虛擬偶像。實際上,在「跨次元新星」之前,愛奇藝還推出了虛擬偶像廠牌「RiCH BOOM」,並宣稱該團體將持續活躍在音樂、潮玩、綜藝等領域。
  • 真人偶像頻翻車,AI偶像營業也不容易
    但虛擬偶像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基本上只要技術上不出bug,他們比真人偶像的約束力可強太多了。不僅不怕「翻車」,藉由AI技術,他們甚至能瞬間get真人偶像都不會的新技能。例如知名娛樂公司上海絲芭傳媒在2018年打造的虛擬偶像「艾佳PAI」,原本是參照團內成員「曾艾佳」打造的,可她不僅能模仿「原主」,還能唱出「原主」不會的日文歌。
  • 「永遠16歲」的虛擬偶像正在搶佔idol市場
    葛大爺今年40,丁克一枚,最近迷上了用小程序為虛擬偶像應援,除了打卡、做任務、看直播、刷禮物,葛大爺尤其喜歡為他愛慕的清歌妹子(5位虛擬偶像之一)留言賦詩。 偶像們人設崩塌,勢必會連累背後的「金主爸爸」。除此之外,天價片酬、倒模替身、摳圖拍攝,也屢被觀眾詬病。偶像本身是「美好」的化身,一朝人設毀,再立就很難。所以在偶像經濟十分發達的日本,率先推出了突破實體形象的虛擬偶像。國內也緊隨其後,目前已經有至少30名虛擬偶像。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近日,樂華娛樂推出了首個虛擬偶像女團A-SOUL,這也是由本土頭部藝人經紀公司推出的第一個原創虛擬偶像女團。 A-SOUL女團由五名人設各異的虛擬偶像組成,目前已入駐微博、抖音和B站平臺,並於12月2日發布了首支MV《Quiet》。 從真人偶像行業看,樂華並不是第一家推出虛擬偶像的公司。
  • 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業內人稱K/DA是更加接近真人偶像的虛擬偶像3.0。而在娛樂圈中,虛擬偶像也成了各大娛樂公司力捧的對象。愛奇藝的《跨次元新星》是首部虛擬偶像綜藝節目,也是各家娛樂公司在虛擬偶像市場的試水。齊鼓文化、樂華娛樂紛紛到場,更有明顯藝人為其站臺。在像K/DA這樣的虛擬偶像收穫掌聲的同時,真人偶像所面臨的挑戰其實也與日俱增。
  • 虛擬偶像的「痛點」
    虛擬偶像這個源自日本的「舶來品」還在經歷艱難的適應階段。中日市場的差異讓它的成長異常艱難。 「從整個行業來看有一下幾個痛點吧,第一,傳統的二次元市場虛偶產品飽和度特別高,產品差異化不大,新的賽道類型需要教育市場提高認知,出圈成本高;第二,技術上目前還是有較大門檻的;第三,商業化環境目前絕大多數客戶還是對真人明星的流量十分依賴,對虛擬偶像的合作投入還在嘗試階段」,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在採訪中說到。
  • 虛擬偶像也直播帶貨了,李佳琦薇婭們怎麼辦?
    儘管虛擬偶像不是真人,但是它們走紅的核心還是在於其人設、性格和外表,角色畫像基本可以等同於一個真實的偶像。不過由於技術上的特殊性,相對於真人主播來說,虛擬偶像們具有比較特別的屬性。在實際應用中,虛擬偶像的出場時間和涉及領域都不會受到太大的限制,有像天津電視臺這樣拿虛擬偶像做主持人的,也有像索尼Xperia這樣讓初音未來做商業代言的,還有像YouTube上的絆愛這樣做遊戲解說的。同一個偶像還可以同時出現在各種場所,不會有傳統偶像檔期難約的問題,更不會耍大牌,可以全天24小時為觀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