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 編輯
小神龍俱樂部看過嗎?小時候我們喜歡的是小神龍這種人扮演的卡通形象,而長大後,這種人扮演的卡通形象似乎在遊樂園等特殊場合才能找到了。但其實它們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換了一種形式。
童年的偶像,圖源:小神龍俱樂部微博
隨著動捕、計算機視覺、CG等科技技術的進步,「網絡紅人」這個行業也開始掀起一波「虛擬偶像」的熱潮,這些虛擬偶像有的長得近似3D真人,有的是活脫脫的二次元漫畫人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表情、動作和聲音是根據真人合成的。某種程度上講,相當於小神龍這類角色從現實走進虛擬。
關於虛擬偶像
目前,市面上的虛擬偶像有許多種,包括虛擬YouTuber、Instagram模特、Twitch主播等等,它們存在於社交網絡等各種形式的媒體和娛樂平臺。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可能一下子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但隨著深入了解,可能會發現虛擬偶像不僅長得好看、唱歌好聽,就連拍的照片和視頻內容也挺賞心悅目的。
在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日本Vocaloid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她被許多人視作是推動虛擬偶像潮流的鼻祖。據了解,初音未來由Crypton Future Media開發,年齡設定為16歲,生日8月31日,身高158釐米,體重42公斤。
初音未來
初音未來,2007年的時候在山葉Vocaloid軟體的聲庫中首次亮相,而今天,已經成長為一個國際級偶像,發布過數張原創專輯,曾為全球數十萬粉絲進行表演,甚至還曾在超級巨星Lady Gaga的演唱會上舉行開場表演。
她收穫了一種狂熱粉絲,甚至有一位死忠粉還曾花費1.3萬英鎊為自己和全息投影機器人Gatebox中的初音未來舉辦婚禮,婚禮現場請到39位親友,場面看起來和普通婚禮一樣溫馨。總之,初音未來的成功證實了全數字虛擬偶像行業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掀起了第一波包括虛擬歌手、虛擬網紅等在內的虛擬偶像潮流。
虛擬偶像:絆愛
隨著初音未來的誕生,在2012年的時候國內也出現一個基於Vocaloid語音合成技術的音庫和虛擬角色:洛天依。洛天依在2016年首次登上湖南衛視春晚,開始走上主流舞臺,並且在2019年江蘇跨年演唱會上與薛之謙合作了一首神曲《達拉崩吧》。
除了虛擬歌手外,還有一批活躍在社交平臺上的虛擬網紅,比如數字營銷公司Brud所打造的Lil Miquela、Bermuda和Blawko。其中,Lil Miquela的設定是一個19歲少女,她在Instagram已經上擁有170萬粉絲。Lil Miquela首次於2016年亮相,已經從一個小項目變成了一個廣受網友愛戴的偶像,曾經與CK(曾與Bella Hadid合拍CK廣告)、普拉達等大牌合作。
Lil Miquela
在Instagram之外,Lil Miquela還擁有自己的YouTube頻道,並且曾與音樂家Baauer合作發行過原創音樂。
像Lil Miquela這類網紅從廣告、資助等各種渠道收穫了大量資金支持,可以看出虛擬偶像行業正在不斷發展,並且已經衍生出一群形態不一、個性獨立的網絡紅人。他們與真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可能比人類更加樂觀純真,看起來更加完美。
而且他們所需的成本似乎也不會很高,作品只需要電腦的攝像頭就能拍攝完成,只需要編造虛構的背景故事和後期製作的圖像,感覺比真的網紅更容易做。那麼這些虛擬偶像具體是怎麼誕生的呢?
虛擬偶像的誕生
阿卡麗
就拿2018年S8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開幕式上表演的K/DA女團來講,這個虛擬的女團由英雄聯盟中的4個女性英雄阿狸、伊芙琳、卡莎、阿卡麗組成,本來只是為了宣傳S8總決賽和遊戲皮膚而誕生,但推出之後收穫了一眾硬核粉絲,並得到了主流媒體的關注。
K/DA
K/DA不僅推出過單曲《Pop/Stars》,還拍過MV,甚至在S8總決賽上以AR的形式與真人偶像歌手同臺演唱。
今年9月,K/DA成員阿卡麗在於上海舉行的英雄聯盟八周年活動上進行了一場現場個人表演,並接受了真人主持人的實時採訪。這場現場表演的技術部分是由計算機視覺和動捕公司Cubic Motion提供的,一名真人演員身穿動捕裝扮演了阿卡麗,動捕套裝可追蹤演員的每一個動作數據,並傳輸到阿卡麗的3D形象中,讓她在現場與真人互動。
3D的阿卡麗可實時模擬真人演員的每一個動作,動捕套裝中包含的特殊手勢追蹤手套還能識別每根手指的動作,再結合Cubic Motion的Persona面部動捕裝置,可實時捕捉和複製演員的面部特徵和表情(尤其是嘴和眼)。整個過程就像是將高科技與提線木偶相結合,不同之處在於你不需要在頭頂用線去控制,而是通過動捕的方式可以更直接控制虛擬角色的動作。
真人動捕做出的虛擬角色Siren
據了解,Cubic Motion所使用的動捕套裝成本高昂,售價約在10萬到20萬美元左右,這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講比較難以接受。好在,市面上還有像Facerig等電腦程式用來追蹤面部表情和上身動作的效果不錯,還有一些移動應用,比如hololive、V-Katsu等也可以為你提供控制虛擬角色的簡單方式。
關於AI虛擬角色
從一系列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市場對於虛擬偶像、網紅有一定的需求,那麼接下來又將如何發展呢?或許未來可能連扮演虛擬偶像的人類也會被AI取代,比如今年8月,VR電影《牆壁中的狼》開發公司Fable曾啟動了一個虛擬角色獎金項目(Virtual Being Grant),從中似乎可以看出AI與虛擬角色結合的趨勢正在蠢蠢欲動。
這個項目將資助虛擬助手、沉浸式、AI、虛擬網紅的開發,每個獲獎作品將得到1000美元到2.5萬美元的獎勵。活動得到了全球多個大學生、藝術家的支持,共提交近100個作品,主題包含詩人、寵物伴侶、模特、歷史人物、醫生、導航、助手等,甚至有的還探索了關於孤獨、健康、治療等內容。
近期,Fable公開了最終的6個獲獎作品,這些作品與Lil Miquela、K/DA有很大不同,主要傾向於語音助手技術,而不是以酷炫華麗的3D外表為賣點。
6部獲獎作品分別為:
更加人性化的導航助手COALA Guides(Thoughtfish):可以為你提供周圍有趣的信息;更像是親密朋友一樣的浪漫派語音助手ELIZA(Léa Ducré):可通過對話和問題與你建立友誼;陪你吃早餐聊天的AI虛擬角色EATING PANCAKES WITH A VIRTUAL BEING(Roland Arnoldt等):能夠緩解你的孤獨;模擬親人聲音的AI語音Virtual Immortality(James Vlahos等):即使親人或朋友不在了,你還是可以和擁有他們聲音的AI交互;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復健的HAL PARKINSON』S INTERFACE(Ram Devineni等):通過背誦詩詞來幫助病人恢復說話能力;傳授歷史知識AI Mahatma Gandhi as a Virtual Being(Varun等):通過聖雄甘地的聲音與你交互,幫助你了解歷史和文化。從Fable選出的6個作品中,可以看出AI在幫助和陪伴人類上可以有多種應用潛力,如果與外表更接近人類的虛擬角色相結合,那麼我們距離未來的高逼真虛擬助手就不遠了。就像Magic Leap開發的AI助手Mica那樣,不管是外表、造型還是動作都像一個真人,同時還擁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能為你寫歌。
同樣,如果將Lil Miquela與陪你吃飯的AI相結合,那麼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得到心靈上的治癒。在一個虛擬的餐廳場景中,你可以與虛擬角色一邊進餐一邊聊天,緩解孤獨的心情。
又或者,你可以擁有一個外表和阿卡麗一樣的Eliza AI助手,一起建立深厚的感情。她會用親切優美的嗓音一邊和你聊天,一邊問你問題,逐漸了解你的個人生活,就像是親密的朋友一樣,思考和回應你。
這樣的虛擬偶像,會不會更受你的歡迎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