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兵蜂娘開始,以前的虛擬偶像竟是這個樣子

2021-02-22 遊戲龍虎報

這邊初音未來的中國巡迴演唱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那邊BML上海站VR場已然為粉絲們獻上一道大餐。樂元素的《戰鬥吧歌姬!》、《QQ炫舞》的星瞳、騰訊遊戲AI伴侶知幾……在我們想到、想不到的場景中,「虛擬偶像」們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切入到這個領域。

在網際網路構建的虛擬世界中,只要想,你可以將任何內容以虛擬的方式呈現,並通過一個命名和一些包裝讓它成為「虛擬偶像」,它們可以是你自己設計的虛擬形象、可以是阿里的貓、京東的狗、蘇寧的獅,也可以是某個客服機器人。

通過包裝,這些吉祥物也可以成為虛擬偶像

這是一個虛擬偶像泛化的時代,為了流量、為了先機、為了未來,這種做法無可厚非。至少在當初面對二次元時,這種泛化的視角取得了現行結果上的成功。通過資本、行業幾年來不懈的努力,更多人被動或主動的置身於了二次元的「想像共同體」中,市場邊界被放大,產業鏈被盤活。

因而在這種似乎可行的先驗性中,很難去判定現行之於虛擬偶像的某些方式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即便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炒概念」的行為,也無法以正確與否加以評判。

但這並不表明虛擬偶像就無從入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虛擬偶像,對於理解現在的虛擬偶像具有一定的幫助。

雖然虛擬偶像這兩年異常火熱(尤其是在國內),不過虛擬偶像並非一個新生事物,其在發源地日本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

如果從現在大眾認知較廣的表現形式(以虛擬圖像為中心)來看,虛擬偶像的起始點來始於1993年,科樂美針對系列遊戲「兵蜂(TwinBee)」女主角開展的「ウインビー國民的偶像化計劃」(ウインビー(winbee)即兵蜂雙人模式中的2P角色)。

ウインビー(兵峰娘?)

如果將視野發散開來,即虛擬偶像僅滿足虛擬的形象+專業偶像這一特徵,那麼虛擬偶像首次要前推3年到芳賀唯(芳賀ゆい)的誕生。

當然,上述都是以虛擬偶像正式投入商業運作作為前提。而在此之前,虛擬偶像這個概念已經在日本出現了許久。

1981年,日本漫畫家吾妻ひでお將其漫畫《Scrap 學園》中的貓山美亞作為主人公,自費出版了一套寫真集《美亞醬官能寫真集》,這種讓虛擬角色跨媒體出現,並賦予其真實偶像能力(寫真、模特)的行為已經表現出了虛擬偶像特徵。

1982年放送的SF(科幻)動畫《超時空要塞:Macross》的地位也不一般,它不僅是動畫和日本流行音樂結合的重要裡程碑,同樣其中塑造的歌姬「林明美」也是虛擬偶像的一次重要的熒幕表達。

此外,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文化領域也出現了虛擬偶像的呼聲。當時,日本偶像行業飛速發展,但隱患也由此產生。

1986年4月,日本偶像歌手岡田有希子在割腕自殺未遂後,選擇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隨後的一段時間中,社會的視角轉移到這次自殺事件帶來的「有希子症候群」(在岡田有希子自殺之後,日本短時間內發生了過百名青少年自殺的事件)。

同年5月,日本漫畫家、學者大塚英志表達了其對偶像的看法,「緊張的日程都能完成、不會發生男女關係問題、對出場費沒有任何怨言——這樣的「虛擬偶像」一定是演藝界找尋的最完美的偶像…..如果偶像是「虛像」的話,沒有生命的「虛擬偶像」才是真正的偶像。」並在兩年後出版的體系與儀式》一書中呼籲,只要利用動畫、漫畫、小說等媒體創造出假象現實的偶像即可。

這是在岡田有希子這位真實偶像自殺後,其對偶像的認知和方向的理解。在文字中,大塚英志將虛擬偶像和真實偶像置於了一個事物的兩個對立面:真實——偶像——虛擬,而它們的中心已經非常明確:偶像。

在那個時代,處於貓咪俱樂部時期的秋元康也表達過通過媒體創造偶像的觀點,從某種視角去解讀,這其實就是一種「虛擬偶像」的認知。

可以說,整個80年代,日本業界對虛擬偶像這麼一種和真實偶像相對的「新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傾向。以虛構的方式來呈現出一個和真實偶像具有近似能力的形象,她們可以是前述林明美那樣的虛擬歌手,也可以是貓山美亞那樣的寫真偶像,也可以是其他媒體等,這種對於虛擬偶像的需求日益加深。

到了1990年,虛擬偶像正式出道。

上面提到,如果不用必須具備可圖像化的虛擬動漫形象這一要求,認可度較高的第一位虛擬偶像是1990年的芳賀唯。

芳賀唯的誕生源於1989年11月深夜節目「伊集院光的通宵Nippon(伊集院光の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上公布的的虛擬偶像企劃,在隨後聽取了用戶來信中的建議後,一個並不存在的15歲偶像芳賀唯誕生了。

次年,這個不露臉的偶像開始了偶像活動,握手會、粉絲俱樂部、單曲、寫真集。雖然本身並不存在,但依照用戶們的喜好出現的這位虛構偶像,卻掀起了一陣熱潮。

最終,隨著伊集院光節目的結束,在製作人伊集院光公開的消息中,芳賀唯搭上了前往臺灣的航班,正式隱退。

由「企劃人」發起,通過粉絲和策劃者互動(共創)來構建偶像,然後在雙方的共同「關愛」中成長,粉絲既是偶像的製造者,又是偶像的「消費者」,芳賀唯的出現驗證了這種從無到有的偶像生產的可能性,並且傳遞出來了真實、虛擬並不影響偶像這一職業本身的信息。

1993年,虛擬偶像企劃「winbee國民的偶像化計劃」啟動,這場由科樂美發起的虛擬偶像企劃,旨在將科樂美系列遊戲「兵蜂」中的2p主角winbee塑造成為一名虛擬偶像,這個企劃涉及了出任遊戲主角、動畫、周邊生產、Live等。不過最終,這場跨越多種媒體表現形式的企劃沒能獲得計劃中的成功,部分計劃也被擱置。但作為一場橫跨了多個領域的虛擬偶像企劃,其具有重大的意義。

就在同一時期,另一場今天非常知名的虛擬偶像企劃啟動了,可能你沒聽過這次企劃,但你一定聽過它的源頭《心跳回憶》。

《心跳回憶》上線後,不止遊戲獲得了玩家的認可,其中女主角藤崎詩織更是得到了玩家的喜愛,在玩家的呼籲下,偶像企劃啟動。1996年,由金月真美擔任聲優的偶像藤崎詩織出道,以遊戲主角的身份開始發售CD。

在巨額資金的支撐下(1996年的宣傳已經高達2億日元),藤崎詩織在多個領域都獲得了成功,引起各界的熱議。

從結果上來看,之前科樂美的winbee偶像計劃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而藤崎詩織則驗證了這種虛擬偶像的市場潛力。

90年代末,隨著動態捕捉技術、3DCG技術的進步,伊達杏子、寺井友紀等虛擬偶像開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接著,虛擬偶像邁入了新的世紀,這又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談完了新世紀之前的偶像,接下來談談偶像的另一個話題:偶像和虛擬偶像。

我們所謂的偶像實際上是來源於臺灣,再早來源於日本的偶像,日語中偶像採用的是英文單詞idol(アイドル),就僅看英文單詞(不探討其拉丁語源)可以了解到,idol同時還具有神像等含義;即便單從漢字的字面理解,偶像,同樣具有非常濃厚的宗教色彩。

簡單來說,偶像是一種對虛擬的崇拜。這裡採用大塚英志在《「御宅族」的精神史》中的表達可能更為清晰,「實際上,將所有現象看做是對信息、符號體系加以批判的視角才是這個(虛擬偶像)概念出現的前提條件。」

不過,在這個論點上,我傾向於將虛擬偶像替換為偶像。在1985年,一本名叫《周刊本28畢業——面對KYON》的偶像論專著中提到這麼一段話「高杉(敬二)本人似乎說過這樣的話:他曾經想到要將一個女孩塑造成與迪士尼樂園形象相符合的女孩,就在這時松本伊代出現了……我反反覆覆看過多次《銀翼殺手》的錄像,少女隊有必要成為複製人…..」

也就是說,高杉敬二發掘了松本伊代和少女隊,並不是基於二者本身的某種屬性,而是在於其滿足了「迪士尼樂園形象」,可以滿足具有某種要素的「複製人」等特徵而採用。這種特徵便是加之於真實偶像身上的信息,它們或來源於那個時代男性眼中女性應該表現出來的形象,或來源於某種很難描述的符號。

總之,偶像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去扮演這種本來不存在的虛擬的東西。

因而從兩個視角,不論是傳統語境中的偶像,還是一種來自日本職業偶像來看,偶像本身即帶有虛擬這一先天屬性。

正因為這種虛擬的先天屬性,偶像本身就非常適合虛擬,也就是說,虛擬偶像,其實是偶像發展的一條必不可少的路。

那麼,這就引申出來了另一個話題,新世紀的虛擬偶像,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它又將邁向何方?下期,我們將就邁入21世紀的虛擬偶像進行一些梳理,來看看的今天,和未來。

相關焦點

  • 周末刊|完美無瑕,起死回生:虛擬偶像們的前世今生
    杏子的單曲《Love Communication》音樂錄影帶 / Youtube沒錯,杏子正是如今初音未來、洛天依、Lil Miquela的前身,第一代使用三維技術創造的虛擬偶像。一年後,寺井友紀的出現讓虛擬偶像也擁有了更多衍生故事乃至「虛擬人設」的可能。而韓國市場下,Adam、Lusia、Cyda等韓流虛擬偶像也層出不窮。
  • 為什麼年輕人都開始喜歡虛擬偶像?
    早在2018年成為內娛偶像元年之前,一位虛擬偶像就曾出現在真人選秀節目中,和一溜小夥兒混戰,並成功闖進前五強。這個身高179的貓耳少年荷茲,放在真人身上也是能成為頂流的配置,參選的視頻上線後就收割超過400萬的點擊率,微博至今仍有超過15萬粉絲。
  • 虛擬偶像背後的故事
    Steve Caulkin 虛擬偶像並不虛擬,他們正逐漸走向我們的生活。從「 Meet Mike 」到「 Siren 」,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現實主義和智能化的化身,他們可以讓用戶能夠比以往更加沉浸在虛擬空間中。
  • SK2神仙水廣告竟啟用虛擬偶像,這是什麼騷操作?
    、綾瀨遙、維密超模Behati擊掌的小姐姐竟是個虛擬人物!而事實上,IMMA並不是第一位爆紅的虛擬偶像,日本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可謂虛擬偶像的「鼻祖」,儘管不是真人,在全球卻擁有千萬粉絲。在初音未來大獲成功之後,虛擬偶像就開始越來越常見了,並且有不少虛擬偶像都已成為圈粉無數的網紅,如雀斑女孩Lilmiquela與黑人超模Shudu,都是十分成功的虛擬偶像,除此之外還有和易烊千璽一起登上 VOGUE 封面的 noonoouri,藝術家 Ruby Gloom
  • 人設崩塌、鮮肉泛濫後遺症:虛擬偶像開始搶品牌代言生意了
    當時這個公司的主管希望可以製造一個近似真人的年輕偶像,不會衰老,也沒有緋聞。伊達杏子出道後,上過雜誌,還出過一張唱片《Love Communication》,當時在日本很轟動,不過如今已難尋蹤影。2007年誕生的16歲二次元少女初音未來可算是近幾年來最為成功的虛擬偶像。
  • 漫威漫畫&虛擬偶像,英雄聯盟也開始走「邪門歪道」?
    這部作品將於2018年12月19日開始登陸數字平臺連載,實體版紙質圖書則將於2019年5月開始在北美各大書店發售。 這與之前拳頭公司全力打造的虛擬偶像天團KDA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並且KDA的這一波操作也確實是成功的。
  • 當B站開始搞影視劇場,愛奇藝開始做虛擬偶像……
    犀牛娛樂原創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在「偶像元年」的持續發酵下,2020年的偶像市場,正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變革。除姐姐們入局,打破了素人鏖戰成團的舊有格局外,跨次元的虛擬偶像也正在候場。愛奇藝首檔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已正式官宣擴列師陣容,Angelababy、小鬼王琳凱、虞書欣,將成為連接三次元觀眾與虛擬偶像的橋梁。
  • 當B站開始搞影視劇場,愛奇藝開始做虛擬偶像……
    犀牛娛樂原創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在「偶像元年」的持續發酵下,2020年的偶像市場,正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變革。除姐姐們入局,打破了素人鏖戰成團的舊有格局外,跨次元的虛擬偶像也正在候場。愛奇藝首檔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已正式官宣擴列師陣容,Angelababy、小鬼王琳凱、虞書欣,將成為連接三次元觀眾與虛擬偶像的橋梁。節目預計在今年九月,正式上線。
  • 虛擬偶像為什麼這麼香?
    《銀翼殺手2049》中,寂寞的複製人瑞恩·高斯林又一次愛上了虛擬女朋友喬伊。 著名科幻小說家、賽博朋克大師威廉·吉布森早在90年代就寫過一本小說叫《虛擬偶像愛朵露》,裡面講了特立獨行的搖滾歌手雷茲決定和沒有實體的虛擬偶像東英零結婚。 時間來到21世紀,還有人開始和虛擬偶像結婚。還記得幾年前和初音未來結婚的辣個男人嗎?
  • 在初音未來之後,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詳解虛擬偶像發展史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名叫外來人員WL.S的虛擬偶像組合,雖然是三維建模的虛擬人物,但是三個帥氣的小哥哥在視頻裡面有說有笑,和現實中的明星也沒什麼兩樣!這不禁讓小編感慨,如今的虛擬偶像技術確實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要知道,最早的虛擬偶像其實只是動畫中的人物呢。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虛擬偶像的發展歷史吧!
  • 虛擬偶像的「痛點」
    虛擬偶像這個源自日本的「舶來品」還在經歷艱難的適應階段。中日市場的差異讓它的成長異常艱難。 虛擬偶像的技術成本一直是進入這一領域的一大門檻。無論是虛擬歌姬,還是虛擬主播,都需要建模以及動作捕捉和面部表情捕捉軟體。粉絲對於模型以及動作、表情的關注非常高,「以虛擬偶像的鼻祖初音為例,她的每一次出場,粉絲都會非常關注模型質量,甚至可以辨認出這個模型是哪個版本的。
  • 虛擬偶像不輸真人,這個夢幻女團能否突出重圍?
    眾多大品牌紛紛選擇由二次元人物代言、虛擬偶像與頂流藝人開始同臺演出,不可否認,虛擬偶像正在成為年輕人們新一輪的風尚,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微博、B站,這些虛擬偶像出現在大家眼前的頻率越來越高。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幾位很有特色的虛擬偶像。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7月3日,彩虹社にじさんじ和B站合作製作的虛擬主播企劃VirtuaReal宣布,虛擬藝人菜菜子作為VirtuaReal Star的第三位成員加入。9日,這個自稱「治癒系小萌神」,手提燈籠的小蘿莉在B站進行了自己的出道後首次直播。當她一開口,所有觀看直播的觀眾老爺們都震驚了:「這不是蔡明老師嗎!」
  • 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Z世代的選擇超科幻
    一個十八九歲模樣的男孩快速戴上頭顯,開始他與虛擬偶像「貝拉」的私聊時間。一分鐘後,意猶未盡的男孩和偶像擊掌告別,帶著笑意和興奮,接受隊尾粉絲豔羨的目光。在這之前,同一片場地上還有幾百名這樣的粉絲一起看了五個虛擬偶像的現場表演,其中包括帶著自己十幾歲孩子一同來的年輕媽媽。他們坐在臺下,一起在偶像的歌舞間舉手、高喊,放肆互動,一如真人明星的演唱會。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文/陳根在真人選秀盛行的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不久前,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黑金娛樂、齊鼓文化等眾多公司的虛擬偶像。
  • 她59歲,靠虛擬偶像收穫600萬粉,幕後操刀者竟是她?
    「虛擬偶像」一詞在1990年代由日本人發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虛擬偶像不斷進化為各種形式,交互性也越來越強,定義也在不斷地更新。初音未來作為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在多國舉辦了演唱會。還有國內目前最受關注的虛擬偶像「洛天依」,一直活躍在二次元圈,2019年B站舉辦的BML VR演唱會上用全息投影技術讓兩位同臺,引起了無數粉絲的追捧。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作者|硬糖君普通群眾都已察覺到虛擬偶像時代的到來。二次元選秀綜藝列隊而來,虛擬偶像直播層出不窮,大眾看的是新奇與熱鬧。而對於虛擬偶像業內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思考,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虛擬偶像的2020這一年
    得益於許多主流媒體對這次合作的報導,虛擬偶像這個概念,才在大眾層做了一次知識普及。那時候,雖然洛天依已出道9年在日本也頗有名氣,但在國內也僅能活躍在二次元的核心圈層。三文娛在寫那篇報導的時候,也沒想到五年後的今天,虛擬偶像會在中國市場火得這麼「出圈」。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文/陳根在真人選秀盛行的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不久前,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黑金娛樂、齊鼓文化等眾多公司的虛擬偶像。
  • 虛擬偶像能為遊戲做什麼?
    K/DA這個名稱取自於遊戲中的得分方式Kill,Death和Assist。2018年Riot Games在韓國仁川舉行的LOL全球總決賽開幕式上公開了K/DA的出道曲《POP/STAR》,並舉行了真人與虛擬偶像同臺的「混合現實」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