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場面震撼人心,《攀登者》值回票價

2020-10-10 倒映電影

今年的國慶檔在於質量而不是數量。

三部偏現實題材且帶有濃烈歷史氣味和主旋律的電影撐起了整個國慶檔。

《攀登者》成為了我首選觀影的電影,畢竟是國內少有涉及攀登題材的電影

觀影結束之後,可以說是充滿了驚喜以及些許惋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

《攀登者》

不可否認,《攀登者》是很多人在國慶節最期待的一部電影。

為什麼會期待這部電影?

很簡單,我們看看演職人員表,吳京、張譯、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王景春以及成龍大哥的特別演出。

光是演員就已經匯聚當今華語影壇演技派、爆款型、新生代實力派,影帝影后也都有,這部電影演員陣容就已經足夠王炸。

其次,這是國內少有涉及到登山題材的電影,就像片名攀登者一樣,直白果敢。

或許我們能夠看到影片聚焦人與自然的鬥爭,團隊之間的協作,人性在惡劣環境下所接受的考驗。

而影片當中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主演們基本都是趴著演完的,可以打包票的說,每一場動作戲視覺效果的都極佳,尤其是登山隊組拼梯子連接繩子捆綁住大石頭抵擋強風那場戲。

電影也呈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無助的畫面。

稍微一不留神死神就會將你帶走,意外隨時發生,必須做好爭分奪秒的準備!

除了這些極具視覺衝擊足以讓人大飽眼福的動作戲份,《攀登者》劇組在細心還原歷史的同時還注入了很多極具共鳴的情節。

這一大改動得益於導演李仁港和編劇阿來.

導演李仁港是美術指導出生的,許多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美術設計都是由他負責,與徐克是出了名的老搭檔。

作家出生的阿來,善於用小說的方式去講述那些好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聊聊電影及其細膩的情感。

觀看電影最擔心的就是導演強行迫使觀眾情感代入,但是這部偏主旋律的電影,儘可能的避免了不斷重複喊口號的情感宣洩。

反倒是慢慢切入,一步一步引領觀眾進行情感代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登山隊員們每個人都帶著及其重大的責任攀登珠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解釋了自己的使命,有記錄影像資料的,有測量珠峰高度,也有故地重遊的,在行動地過程中以人物口述的方式來提醒觀眾他們登山的目的,以此加深人物印象。

等到了一定時機導演就會製造一定的困境來阻擾他們的行動,這時候因為前面的鋪墊,觸發了觀眾按耐已久的情感宣洩上,在一個適合的點上爆發出來。

口語化的內容雖多,但恰到好處的表達使得實際行動的效果達到了預期。

避免了太嘮叨的問題,給觀眾留足思考和揣摩的餘地,在關鍵的時候再去引發共鳴。

拿井柏然所飾演李國梁來說,前面導演在這個人物身上花了很多心思進行刻畫,他的任務就是確保攝影機能夠拍到登山隊登頂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用鏡頭語言突顯人物的重要性,促使後面他為保護攝像機犧牲時的情節能夠很好的打動人心。

感情戲是這部電影飽受爭議最多的,其實拍主旋律注入一些有助於人物成長的兒女情長是不影響的,只是要看怎麼把握住這個度。

吳京和章子怡的感情戲,講真並沒有看出任何違和感,反倒覺得兩個人CP感很強,而且貫穿全片毫不突兀。

觀影前我挺期待吳京和章子怡拍感情戲,導演沒有用裝嫩的處理方式來處理,而是注重前期給人物做了情感鋪墊,讓觀眾能夠看到一條完整的感情線,而不是來得莫名其妙的愛情。

從大學時的青澀和懵懂,一直到多年之後的沉穩和珍惜。

兩人的愛情成為這段刻苦銘心的歷史中精彩的章節。

到了結尾處高潮戲分兩個人難捨難分生離死別告白,正好與前面的鋪墊形成前後呼應,觀眾的淚點一下子被戳中。

李國梁和黑牡丹的感情線看似會有點莫名其妙,但也使得兩個人物之間產生了聯繫,形成溝通,為後面李國梁的犧牲加深了情感觸動。

女性角色在這部電影裡面並不完全淪為了拖油瓶,像章子怡飾演的氣象專家徐纓在觀察珠峰氣象方面,就為登山團隊提供了幫助。

沒有為了烘託男性角色的強大,而削弱女性角色的存在。

像這一類商業化的探險電影,成敗的關鍵在於節奏,可能因為導演的功力有限,使得影片的節奏有些許散亂,但是影片的支線確依舊很清晰,環繞著登山進行。

影片開頭就為我們展現了1960年登頂的戲份,說實話這場戲,給人一種進入到影片高潮部分的感覺,直入主題而且展現了宏大的場面和緊張刺激的雪崩逃生,然後「人梯」協作的方式登上頂峰,很燃很感人。

也從這一刻開始,影片的節奏有些散亂,但依舊推動著主線發展。

這裡要先說第一點,視角代入,影片以章子怡所飾演的徐纓的旁白開始,到了中期的時候徐纓這個角色基本掉線,到了後期犧牲,結尾處則由成龍飾演的老年楊光來回顧結束整個故事。

這種跳接式的視角切換,會讓觀眾感受到事件的眼神視角,導演的用意是想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仿佛身臨其境。

前期登山前訓練的戲份也非常精彩,在給新人介紹珠峰環境時那段還是很有意思的,展現訓練過程也是快節奏毫不拖泥帶水,完完全沒有浪費的鏡頭。

鋪墊了一個小時終於上山,因遇到困難,往返大本營兩次,有些、、爬山過程也著重去展現,使得我們能夠看到登山隊的不易以及自然的魄力,導演巧妙地製造了一種一波三折的效果,極具說服力和視覺觀感,完美地展現了登山隊受阻時撤退的細節。

臨近結尾高潮戲份,閃回戲份和觸動人心的生離死別,將這個難得的題材進行了升華

我們看到了登山隊怎麼與珠峰抗爭,並且是那種快節奏果斷不拖延的敘事,而看到了這些平凡人的感情生活是怎麼樣。

《攀登者》的感情戲份成功的做到催淚,證明導演在這一塊拿捏住。

《攀登者》在觀影前我們已經知道了電影的結局,但還是會期待在這個過程人物所經歷驚險,甚至為他們捏把汗。

導演充分利用了這兩個小時講了一個精彩的冒險故事。

《攀登者》的好就好在導演抓住了觀眾的口味,杜絕自認為聰明的去展示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對電影感到惋惜的是側重點要是更多地放到登山上會更好一些,將情感戲和登山戲的比重對調一下。

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值得看,雖說存在一些小瑕疵,但精彩的動作場面和演員精彩的表演確實很值得到影院感受一下。

我們就當作這是一次新題材不完美的試水吧。期待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攀登者》帥點大搜羅:宏大場面、震撼動作 你pick哪一個?
    國慶假期最新打卡電影《攀登者》,本來只是想著在電影院看珠穆朗瑪峰的盛景過過乾癮,沒想到卻被這部電影深度圈粉,這部電影本身的故事情節和攀登珠峰這件事情,都真滴太帥了!《攀登者》中每一個登峰途中的場景,都是宏大的,並且自帶鋪面而來的緊張感,看過的都記憶猶新。
  • 「攀登者」敗於李仁港?
    而再看《攀登者》,雖然日排片佔比和票房都能維持在第四位左右,但票房剛剛達到10億元,已與前兩者拉開差距。 不僅票房落差大,相較於前兩者的全面高口碑,《攀登者》則出現嚴重的負面口碑。《攀登者》豆瓣評分已從開局的7.0分,跌落至6.5分。
  • 場景宏大、動作到位,登峰史詩入股不虧,絕對值回票價
    七大導演聯袂獻禮的《我和我的祖國》,以七組普通人的視角來見證中國的巨大變化;《中國機長》再現2018年川航事件,演繹出中國民航人的職業精神;中國首部登山題材的大電影《攀登者》則是帶觀眾領略當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史詩。
  • 為《攀登者》驕傲
    《攀登者》評分6.9,讓人猶豫要不要花錢去看了,畢竟沒了票補電影票也不便宜。幸虧還是買票了,可能只是相信吳京吧。很值得,很好看。先回應一下網絡上的差評:差評1:愛情線太多太滿,拍的是《珠峰愛情故事嗎》?這種評價其實很可怕,想看這種題材的觀眾其實都是奔著登山的艱苦過程去的,這種評價馬上讓人從根本上產生懷疑並且厭惡。
  •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你我其實都是「攀登者」
    但《攀登者》所講述的這次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歷史事件,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卻要更加震撼,甚至至今還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而現實中的「攀登者們」又何嘗不是在用自己的勤勞與勇敢,讓這個國家重新屹立於東方呢?這些「攀登者」其實就是你我,就是那些為了國家繁榮富強或英勇獻身或默默奉獻的人。
  • 吳京等人主演 李仁港執導的《攀登者》雖有差評 依然滿懷期待
    當然是由吳京和胡歌等人主演,李仁港執導的《攀登者》啦,為祖國70周年獻上家國情懷的電影大禮。《攀登者》海報為什麼《攀登者》的期待值這麼高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01 導演和編劇作為《攀登者》的導演,雖然李仁港之前的電影作品口碑都不好,也有過「飛碟帽」等令人滑稽的梗,但是也有過像《黑俠》和《猛龍》等好電影。李仁港是一位將藝術與動作相融合在電影裡的特色導演,他坦言,學國畫的他,特別喜歡喜馬拉雅山,很喜歡拍一些極端點的運動去體現人性。
  • 看完《攀登者》,我感覺很崩潰
    ​​​國慶檔三部華語大片《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同臺打擂,雖然毒舌君對這三部影片都有看法,但只有看完《攀登者》之後大感崩潰!早在當初江湖傳言「李仁港拍砸了,徐克來救場」的時候,就不敢有過高的期待,沒想到真正坐在影院裡看到這部片子,實際水準比本就不高的期待值還要再低一些,就怪不得毒舌君不吐不快了!
  •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北大專場放映當天,電影《攀登者》出品人任仲倫,領銜主演吳京、張譯、胡歌驚喜亮相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而1975年登珠峰英雄桑珠,北大山鷹社傑出代表方翔、魏偉出席了本次活動,與在場座無虛席的觀眾一道,共同就「攀登者·正年輕」的主題開展了一場追溯攀登榮光的思想碰撞之旅。
  • 「攀登者」吳京
    雖然在此期間沒有大火,但是吳京依舊踏實拍戲,很多打鬥場面吳京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打鬥,所以才有那麼真實好看的炫目打鬥場面呈現。而很多驚險動作鏡頭,吳京能不用替身就堅持不用替身,如在《男兒本色》中從多棟樓跳下的場景吳京就是親身拍攝,這也導致了多年以後吳京傷病纏身。
  • 在中國電影院裡看「美國春晚」,光聽音樂就值回票價
    《馬戲之王》就是傳說中必須去電影院觀看的電影,而且我個人建議,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杜比全聲景的廳,才不辜負《愛樂之城》原班音樂團隊打造的震撼人心的音樂。話不多說,放一個剛剛獲得第7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原創歌曲的《馬戲之王》主打歌——《This is Me》的視頻。這段講的是馬戲團全體表演者被拒絕進入上流人士聚集的一場慶功酒會之後,激發自我意識覺醒的高潮。
  • 看完《冰峰暴》之後,更想重溫《攀登者》的刺激
    看完《冰峰暴》之後,更想重溫《攀登者》的刺激 時間:2019.11.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小電君 分享到:
  • 這部電影的特效很強大,劇情有點弱,網友:值回票價就可以了
    大猩猩小時候有點可愛,那看見媽媽被偷獵者殺害的眼神!長大以後就太油膩了。惡趣味!特效太棒!劇情都是套路。飛狼那麼酷炫居然一下子就被咬斷!反正特效片不破壞城市不打飛機坦克火箭怎麼行。合格的爆米花大片,特效強,視覺效果震撼,然而劇情偏弱。
  • 看了四部春節檔,值回票價的有三部
    電影的動作場面足夠給力,顯然充分借鑑了遊戲動漫作品的風格。我的個人喜好,僅僅憑著頗有幾分白金工作室風格的打鬥場面和極具特色的美術設計就足以值回票價(完全的架空世界讓美術徹底自由發揮,避免了此前《白蛇緣起》裡波蘭翼騎兵穿越宋朝的尷尬)。那個與傳統形象迥異的反而有點濟公風採的齊天大聖和冶金車間似的「水簾洞」更是極大加分項。
  • 深度解讀《攀登者》的感情戲包袱,看看李仁港如何用愛情做無用功
    在觀看了《攀登者》9月28日的點映後,我懷著失落的心情寫下了點映影評。產生這種感覺並不是因為電影質量不行,而是因為期待過高,被現實打臉所致。《攀登者》是一部合格的電影,演員演技無可挑剔,場景特效讓人震驚,服化道精良令人嘆服,情節淚點十足催人淚下,憑這四點,已經值回票價。如果沒有去看的朋友,我建議你趕緊先去看一次,再去閱讀任何關於電影的評論。
  •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哪部慶國電影最值得看?
    明天,這三部電影都將同步上映 這裡我總結了一些看過這些電影的評價 讓你能先看那部最合你胃口的電影 先放上個人排序,和題目一樣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
  • 《攀登者》穩了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看哪個? 別著急選擇。 我一個一個來聊。 先從國慶檔大爆款的頭號種子選手說起: 《攀登者》極具衝擊力的視覺效果和富有想像力的動作設計,讓《攀登者》足以給觀眾帶來直觀的震撼感。影片拍出來的效果,對得起它的題材和故事。主演吳京在影片的特別首映上說:「《攀登者》的類型前所未有,拍好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對於電影人來說,拍攝《攀登者》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向著未知山峰的攀登。
  • 《攀登者》:攀登精神,中國精神
    《攀登者》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國慶大片《攀登者》終於上映了,國慶節10月1號當天我去看了,感覺特別的燃,特別的勵志。看完過後,你一定會為勇於攀登的中國精神,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深受感動。下面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中國攀登隊成功登頂,因照相機丟失無法拍下360度的峰頂照片而招質疑。
  • 觀看電影—攀登者
    10月4日,從老家下山,回到城市,又回到看電影的話題,這次孩子倒是很樂意,但她首選是《中國機長》,但是力推《攀登者》,我看了三個片子的預告片,我選擇的順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因為假期,事情比較多,一天一部片子,還比較趕。孩子得到第二天看《中國機長》的保證,答應先看《攀登者》。
  • 《好萊塢往事》光看女主的表演就值回票價了
    這部電影除了有非常復古且難以呈現過去的場面調度,同時在所有當時資料的蒐集又非常貼切,算是好萊塢的代表之作。而布萊德彼特扮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特技演員,在大銀幕上沒有真正身份的替身,但他卻十分認分的盡其本業,更成主角失意時最真摯的依靠和夥伴,他重情義、生活非常有原則,魅力粗獷的體格與表情的氣質,讓他充滿魅力,這部電影誠然是兩大明星飆戲,值回票價。
  • 夏瀚宇陳雪凝獻聲 《攀登者》發推廣曲《如虹》
    夏瀚宇陳雪凝獻聲 《攀登者》發推廣曲《如虹》 宣傳推廣曲《如虹》上線  UNINE夏瀚宇陳雪凝首度聯手獻唱日前,電影《攀登者》發布影片宣傳推廣曲《如虹》,歌曲由UNINE夏瀚宇、陳雪凝合作演唱,曲調柔美抒情,在兩位青年歌手深情對唱的合作演繹下,歌聲透出一種青春追夢的執著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