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藝人郭曉玲傳唱秧歌劇

2021-02-19 錫伯文化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的藍字「錫伯文化」加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文內容

    錫伯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席間或勞動休息時聚在—起,歌聲不絕,舞蹈不停。

    印象最深的是《世世代代銘記毛主席的恩情》:「誰給咱砸斷鎖鏈?誰把咱救出火坑?通往幸福的陽關道誰給咱指明?天上的太陽,心中的明燈,毛主席呀共產黨,錫伯人民的救星。」曲調歡快,三言兩語道出錫伯族人民的感恩之情。

    錫伯族人愛唱歌已不僅是傳統,很多人還成了真正的傳承者。在眾多的民歌歌手中,郭曉玲被贊為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愛新舍裡鎮的「劉三姐」。錫伯族秧歌劇也稱「汗都春」,是深受錫伯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曲子戲。

    說到錫伯族秧歌劇,無法繞開郭曉玲,就像提起錫伯族,就一定會談到大西遷、談到烏孫山。今年41歲的郭曉玲出生於愛新舍裡鎮一個秧歌世家,她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都用秧歌表達生活的喜怒哀樂。小小年紀的她從牙牙學語開始,聽到的就是錫伯族秧歌,如《海蘭格格》、《艾辛託渾》、《相親歌》、《思念歌》、《我原是吸鴉片的懶婆娘》、《禁菸歌》等,她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很多首民歌。

    錫伯族的民歌裡有許多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郭曉玲不但愛聽大人們講,每次聽完之後還學著講給同伴聽。

    郭曉玲說,世代傳唱的《素花之歌》裡,素花本是一位錫伯族普通女性,但在民族危急的生死關頭,她挺身而出,為拯救一個民族寧願犧牲自己。曲本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以中國歷史上的巾幗人物如春秋時代的息夫人、漢家公主以及香妃的形象來襯託素花,塑造出了她壓倒鬚眉、為民捐軀的錫伯族女性形象。

    郭曉玲應記者之邀唱了一曲《金紐扣》,大意是:「女兒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但她不願離開父母身邊,對出嫁不感興趣。經過母親的開導,女兒終於明白了女人長大要出嫁的道理。於是,母親又勸導出嫁的女兒,要入鄉隨俗,孝敬公婆,與夫婿和睦相處,安寧過日。最後,母親還希望女兒千萬別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經常回家看一看。」雖然聽不懂歌詞內容,但那份熱烈而真摯的情感,那未經修飾、原汁原味的歌聲讓記者仿佛感受到遠古的氣息,一種超現實的景象好像就展現在眼前。

    郭曉玲因此成為文藝隊和秧歌劇組的骨幹演員,由於她能歌善舞,又會用雙語主持節目,每當鄉裡開展文藝活動,郭曉玲就是最忙的人。20多年來,她積極熱情地為豐富和活躍農牧民的文化生活,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郭曉玲用歌聲詮釋著錫伯族秧歌劇,《打獵歌》、《美麗的察布查爾》、《覺羅家的姑娘》、《合作種田好》、《察布查爾頌》……她用自己特有的聲音和表演,展示了錫伯族秧歌善於抒情的特點。這些年,郭曉玲獲得了很多獎項。1993年,在錄製錫伯族民歌和戲曲專輯時,她一個人完成了十多首秧歌的演唱錄音任務。2001年,在廣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華民間歌手邀請賽」中,她獲得最佳歌手獎。2004年,在該縣舉辦的民歌大賽中,她獲得一等獎。當年,她還到北京參加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的拍攝演出。

    與郭曉玲交談是在一個黃昏,她的眼神在追憶,笑容是淡淡的。雖然獲過多次大獎,但她始終是個農民,一直生活在愛新舍裡鎮。為了生活,她像每一個錫伯族婦女一樣,種地、餵豬、生兒育女。

     「父親在外受辛苦,母親在家更忙碌,哥哥種田汗澆苗,姐姐縫衣備寒暑。先生教書費心血,朋友在旁直焦慮,我們要是不勤學,心裡怎能過得去……少年時光不再來,努力求學實緊要,只要橫下一條心,任何事情難不倒!」這首《勸學歌》是郭曉玲平日唱給孩子們的歌。

    就這樣,郭曉玲和許多錫伯族人一樣,帶著烏孫山賦予的豪邁,也帶著伊犁河的靈韻,歌唱著,行走著……

相關焦點

  • 潮籍歌手郭曉玲碩士畢業獨唱音樂會在北京舉行
    郭曉玲出生於廣東揭陽市。觀看演唱會的除了中國音樂學院領導、中國鐵路文工團領導,還有來自家鄉的領導、北京潮人社團的領導。郭曉玲自幼酷愛音樂,8歲學鋼琴,15歲系統學習聲樂。200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並考入中國鐵路文工團。憑藉著獨特的嗓音,她敢於在唱法上大膽探索,兼容並蓄,融民族和通俗之美,將傳統與現代、民族與流行融會貫通,形成了大氣清新的演唱風格。
  • 錫伯族姓氏概述(二)
    這些地方離席北駐地興凱湖周圍較近,錫伯族有此姓是必然的。56、安佳氏從科爾沁贖出的人中沒有此姓,《通譜》記載:安佳是錫伯族姓,其他部族沒有此姓,滿洲中凡是安佳姓都應該是錫伯族人,是錫伯族舊姓。57、阿爾班氏東北錫伯族中未發現,從科爾沁贖出人中也沒有此姓,《通譜》記載有此姓,該姓氏是金代舊姓「阿里班」。
  • 從西伯侯姬昌到錫伯族鰲拜「新證」
    撰稿:大奇看閆光明老師寫的文章說,錫伯族是西伯侯的後代。
  • 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服飾
    錫伯族的服飾與本民族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地理、歷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習俗有著密切關係。錫伯族的祖先古代鮮卑人以狩獵遊牧為業,穿的是獸皮製成的衣服。《後漢書?烏桓鮮卑傳》稱,鮮卑人因逐水草放牧,「以毛毳為衣」。由於鮮卑族所居之地氣候嚴寒,須穿皮衣取暖,因而他們用貂、灰鼠等皮製成的皮衣,質地精良,「天下以為名裘」。
  • 新疆錫伯族從哪裡來?
    可能很多人知道佟麗婭來自新疆,但可能未必都知道她是錫伯族,出生於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今天,我們來聊聊新疆錫伯族的歷史。錫伯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ー,史稱「須ト」、「失比」、「席伯」、「席北」等。
  • 錫伯族(Sibe)丨偉大的素花格格
    錫伯族人的生活越來越困苦,各旗民眾無隔宿之糧,無遮體之衣,窮的連炕上的蓆子都沒有了,就連年輕的姑娘和媳婦兒都沒有東西遮羞了。錫伯族軍民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哈爾貧死後,他的長子小哈爾貧繼承了他的官位和稱號,小哈爾貧仍然想消滅錫伯族人。當阿里哈木離開固爾扎城到喀什河附近的麻扎朝聖時,小哈爾貧利用這個機會決定再次討伐錫伯族人。喀爾莽阿總管得知後,火速派素花的叔叔到素花那裡去報信:「小哈爾貧帶兵來殺錫伯族人了,你快保護我們!」
  • 海珠好人|郭曉玲:桌上永遠放著一個蘋果和一瓶酸奶,其中的原因你一定想不到……
    郭曉玲笑著解釋道。郭曉玲便是這樣一個人,永遠為學生考慮,對學生的愛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在郭曉玲辦公室右側的陳列櫃裡,一隻點綴著七彩石頭的小黃鴨十分顯眼。郭曉玲介紹,這是她任教英語的二(3)班學生張怡然贈送的,「是孩子上課製作的陶藝作品,一做完她就跑來送給我了。」提起這隻小黃鴨,郭曉玲顯得十分高興,她還特地向怡然的媽媽表達了自己的欣喜與感謝。
  • 錫伯族主題紀錄片《根與魂》編導拍攝手記(一)
    攝製組歷時近兩年,多次往返新疆、黑龍江等地,首次橫穿蒙古國,總行程三萬多公裡,再現了錫伯族祖先戍邊屯墾的偉大壯舉,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根與魂》的編導拍攝手記,傾聽紀錄片拍攝背後的那些故事。
  • 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人民日報點讚瀋陽錫伯族生活更多彩
    興隆臺街道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的西北部,其前身是興隆臺錫伯族鎮,是一個以錫伯族為主的民族鄉鎮。近年來,通過對錫伯族非遺的保護傳承和深入挖掘,當地不僅保護了特色民俗文化,還推動了鄉村振興。 傳統非遺豐富生活 「這金屬小球叫『碼頭』,用力向氈布上扔起碼頭,在其落下之前接住,誰抓的最多就獲勝。」瀋北新區錫伯族嘎拉哈協會會長關忠佔告訴記者。
  • 《中國式相親》錫伯族美女郭源源來相親
    3月11日晚節目中有三位全新的女嘉賓上場相親,有溫柔甜美的童話少女,上場自帶柔光,因自小父母離異,對愛情更是忠誠不已;有對全家弟妹擔當滿分的「長姐」,一路照顧好一家老小後,終於決定也要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還有來自錫伯族的「小佟麗婭」郭源源,氣質卓然,能歌善舞,理財能力很是出眾,遭到幾個男生家庭連連爆燈瘋搶後,脫口問出:「如果你們的兒子出軌了,你們會有什麼反應和舉措?」
  • 凡人歌丨現實版「射鵰英雄」:善制良弓的錫伯族神箭手
    回放 凡人歌丨現實版「射鵰英雄」:善制良弓的錫伯族神箭手
  • 聽格薩爾王神授藝人唱誦格薩爾王傳
    神授藝人是藏區會說唱《格薩爾王傳》長篇史詩的人。他們大多在得到「神授」前目不識丁,但在一場夢後學會了如何說唱,又或是在一場大病之後突然掌握了說唱技藝。每位神授藝人都有為自己特製的服裝,藏區有三十餘位這樣的藝人,其中大多數出自那曲康巴地區。
  • 漫談夢傳神授的《格薩爾王傳》說唱藝人
    《格薩爾王傳》《格薩爾王傳》是一部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英雄史詩,早在公元七世紀前就已經開始流傳在藏區。這部史詩以其內容、浩繁體制龐大和夢傳神授的說唱藝人著稱。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就是《格薩爾王傳》。它共有二百多部、25萬詩行、2000多萬字。
  • 她叫佟麗婭,錫伯族,來自新疆伊犁察布查爾,影視演員,愛好舞蹈
    她叫佟麗婭,錫伯族,來自新疆伊犁察布查爾,影視演員,愛好舞蹈
  • 新疆五大美女,其中四位都是維吾爾族,一位是錫伯族
    佟麗婭佟麗婭,(錫伯族)1983年8月8日出生於新疆伊犁察布查爾,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舞者。
  • 「太行瞽書匯」晉豫70名盲藝人一唱5小時
    武鄉著名藝人李紅衛和榆社著名藝人張如文雖然說的是同一件事,但連續演繹觀眾聽來各有風味,都有引人入勝之處。而李志忠演唱的沁縣三弦書《老寡婦上墳》和楊文明等演唱的平遙弦子書《懂不清》及王魚香演唱《兩頭忙》則把民間的幽默演繹到了極致,引來一片笑聲或者嘆息聲。最後,曹立聖、張義演唱了介休三弦書《人心不足》,勸慰世人達觀地看待人生。
  • 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2020-11-17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楚喬傳的主題曲歌名叫什麼 楚喬傳的主題曲是誰唱的?
    楚喬傳的主題曲歌名叫《望》,而之所以趙麗穎和張碧晨如此親密,是因為二人在趙麗穎的新劇《特工皇妃楚喬傳》中合作主題曲,而這其實是趙麗穎和張碧晨第「三度合作」了,在《特工皇妃楚喬傳》裡,她們實現了真正意義的上的合作(合唱)。
  • 新疆錫伯族角弓製作傳承人:千年制弓工藝不應斷代(圖)
    近日,記者有幸參觀了錫伯族角弓傳承人伊春光的角弓製作工作室,耳聞目睹了角弓的製作工藝。  選竹製箭  弓箭是冷兵器時代的一種重要武器,一直被沿用了上千年,且在戰爭中頻繁使用。之所以能具備這許多優勢,一方面取決於戰場上弓箭手的個人素質和技能,但另一方面還取決於弓箭本身,也就是製作弓箭的材質和工藝。而後者的作用,甚至可以大過前者。
  • 甘肅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圖為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兄弟藝人」,身穿大褂,為遊客念唱涼州寶卷。涼州寶卷產生於唐代,門類豐富,是河西寶卷中的一種。(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3日電 (閆姣 崔琳)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燈山村,自小相熟的兩位「兄弟藝人」,醉心於涼州寶卷的說唱韻味,在政府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募集資金改換家宅為涼州寶卷傳習所,並設立唱臺,致力於傳承流傳千年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