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1-10級、工亡)

2020-12-22 澎湃新聞

來源:勞動法庫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2020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實際上2020年1月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已經提前公布了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根據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有了新變化,現結合司法實踐,在去年推送的這篇文章基礎上對工傷待遇中的一些問題做了補充,供參考!

需在什麼期限內提出申請

(一)用人單位一方的申請時限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特別注意: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如果單位沒有這30日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二)勞動者一方的申請時限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按照本辦法第四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特別注意:工會組織也是可以申請的哦!

(三)超過1年申請期限的特別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由於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誤申請時間的,應當認定為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

(1)不可抗力;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3)屬於用人單位原因;

(4)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

(5)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需提交什麼材料

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複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人事關係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社保部門多長時間受理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後,應當在15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全部補正材料後,應當在15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決定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

多長時間作出工傷認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工傷認定的前提不一定要有勞動關係

最高法院認為,通常情況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職工工傷,應以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為前提,但特殊情況下有例外。

最高法院(2018)最高法行再151號行政判決認為,當存在違法轉包、分包的情形時,用工單位承擔職工的工傷保險責任不以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為前提。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職工發生工傷事故時,應由違法轉包、分包的用工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不服工傷認定結論怎麼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特別提醒:行政複議或行政訴訟是可以選擇的,這裡的行政複議不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實務中有些單位為了拖時間通常選擇先複議再訴訟,勞動者為了省時間應當不複議直接訴訟。

工傷待遇計算標準

基於《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及最新統計數據歸納總結,供實務中參考。

一、1-10級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如下:

一級傷殘

本人工資×27個月

二級傷殘

本人工資×25個月

三級傷殘

本人工資×23個月

四級傷殘

本人工資×21個月

五級傷殘

本人工資×18個月

六級傷殘

本人工資×16個月

七級傷殘

本人工資×13個月

八級傷殘

本人工資×11個月

九級傷殘

本人工資×9個月

十級傷殘

本人工資×7個月

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下同)。

二、1-6級傷殘津貼(按月享受)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六級傷殘的,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如下:

一級傷殘

本人工資×90%

二級傷殘

本人工資×85%

三級傷殘

本人工資×80%

四級傷殘

本人工資×75%

五級傷殘

本人工資×70%

六級傷殘

本人工資×60%

說明:1)1-4級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2)5-6級傷殘津貼由用人單位在難以安排工作的情況下支付,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三、5-10級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1)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

上述兩金標準,根據傷殘等級確定,工傷保險條例未規定統一標準,具體標準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一般是按照本人工資一定倍數計算。可以在各省的工傷保險條例或工傷保險辦法中查閱(江蘇省的規定比較特別,採取定額標準,參見以下)。

舉例:廣東省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標準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五級傷殘

本人工資×10個月

六級傷殘

本人工資×8個月

七級傷殘

本人工資×6個月

八級傷殘

本人工資×4個月

九級傷殘

本人工資×2個月

十級傷殘

本人工資×1個月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五級傷殘

本人工資×50個月

六級傷殘

本人工資×40個月

七級傷殘

本人工資×25個月

八級傷殘

本人工資×15個月

九級傷殘

本人工資×8個月

十級傷殘

本人工資×4個月

江蘇的規定比較特別,依據《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規定,採取定額標準: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五級傷殘

20萬元

六級傷殘

16萬元

七級傷殘

12萬元

八級傷殘

8萬元

九級傷殘

5萬元

十級傷殘

3萬元

患職業病的工傷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發40%。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五級傷殘

9.5萬元

六級傷殘

8.5萬元

七級傷殘

4.5萬元

八級傷殘

3.5萬元

九級傷殘

2.5萬元

十級傷殘

1.5萬元

江蘇還特別規定,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且解除勞動關係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下列標準執行:不足5年的,按照全額的80%支付;不足4年的,按照全額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照全額的40%支付;不足2年的,按照全額的20%支付;不足1年的,按照全額的10%支付,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除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四、停工留薪期工資

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註:實踐中主流做法是按照工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確定。

計算停工留薪期原工資福利時是否包括加班費,實務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

比如,廣東高院《關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若干意見》(2018)七、在工傷停工留薪期內,勞動者的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工傷停工留薪期工資應按勞動者工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包括加班工資)支付。

《上海高院民一庭調研與參考》(〔2014〕15號)傾向認為,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不應包含加班工資。

五、停工留薪期護理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如果單位未安排護理,則由單位支付護理費。護理費標準如何確定?各地並無統一做法。

比如,《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所在單位未派人護理的,應當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向工傷職工支付護理費。

六、評殘後的護理費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社平工資×50%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社平工資×40%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社平工資×30%

七、住院夥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夥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八、醫療費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超出目錄及服務標準的醫藥費該由工傷職工還是用人單位承擔,目前實踐中各地處理存在不同做法,多數地區的做法是用人單位不承擔。比如:

浙江高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十六、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保基金報銷目錄範圍的費用,如何承擔?

答: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保基金報銷目錄範圍的費用原則上不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但超出目錄範圍的費用經用人單位同意或者認可的除外。

深圳《2016年全市社會保險爭議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

三、用人單位已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勞動者以實際支出的工傷醫療費高於社保部門償付的醫療費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補足的,不予支持。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九、工傷康復費

工傷職工到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十、輔助器具費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需注意的是,輔助器具一般應當限於輔助日常生活及生產勞動之必需,並採用國內市場的普及型產品。工傷職工選擇其他型號產品,費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個人自付。

十一、工傷復發待遇

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工傷醫療費、輔助器具費,停工留薪期工資。

十二、因工死亡待遇標準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2月28日正式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這個數據,直接影響職工工亡待遇。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說明: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故員工因工死亡的,近親屬可獲得三項費用,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三項費用標準如下:

1、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這個標準每年都會變化,一般每年至少增加數萬元。

公式: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

故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2359元×20=847180元。

因《工傷保險條例》在全國統一執行,故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統一標準為847180元,相比上年度的785020元,增加了62160元。這個標準沒有地域之分,全國統一。

根據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關於2020年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核定基數的通知》,最新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2、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標準同樣每年會有變化。

公式:當地社平工資×6;

3、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資×40%(按月支付);

其它親屬:死者本人工資×30%(每人每月);

孤寡老人或孤兒: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初次核定時上述撫恤金之和應≤職工月工資(按月計算)。

註:以上標準均基於《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及最新統計數據歸納總結。

相關焦點

  • 2020年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都在這,一次告訴你!
    工傷後,公司不願意賠償怎麼辦?工傷鑑定怎麼做?我鑑定十級傷殘可以拿多少賠償?……這些基本上都是我們之前遇到過了工傷類的諮詢,小尊平時也只是工傷類型科普的比較多,但是對於怎麼去認定工傷,以及工傷怎麼賠償科普的很少,所以今天小尊就把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一次性都告訴你!大家如果還有疑問的話,也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直接私信諮詢!
  • 2020版最全工傷認定及賠償標準!
    >1-10級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如下: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
  • 關於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鑑定、賠償標準的相關法律法規
    一、工傷認定標準:《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五條、六條。上下班途中易發生工傷二、勞動能力鑑定標準:以十級工傷為例:根據《勞動能力鑑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 工傷認定是哪個部門,工傷應如何認定?
    勞動者特別是外來務工者,在工作中沒有與企業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一旦發生工傷類案件,對於勞動關係就有可能成為某些企業逃避工傷賠償義務的藉口。那麼工傷認定是哪個部門,工傷應如何認定? 網友諮詢: 工傷認定是哪個部門,工傷應如何認定?
  • 過勞死算工傷嗎?工傷認定的標準是什麼?如何為自己維權?
    過勞死算工傷嗎?先來看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工作時長的規定和將過勞死視為工傷的判定標準。曾經有這麼一個案件,案件中過勞死的死者梁某,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隨後被送進醫院搶救,並在10天後搶救無效死亡。已遠超視同認定工傷的48小時的法定期限。
  • 1月起補發養老金! 北京集中上調2020年養老、工傷、失業社保待遇
    北京集中上調2020年養老、工傷、失業社保待遇 新華網 | 2020-07-15 10:05:23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14日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發布北京市2020年相關社會保障待遇集中調整方案,上調包括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和失業保險金
  • 因工受傷會給予賠償,但工傷認定的標準您知道嗎?
    現代社會法律更加體現對人的關懷,關於工傷賠償的相關規定便是對勞動者的保障,很多人不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能認定工傷,下面猴哥來告訴你!對於工傷的認定,一般要有「三工」要素,即工作原因、工作時間和工作原因。具體的情形有: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2、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4、患職業病的;5、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
  • 因工受傷評定為一級傷殘,工傷保險待遇與賠償標準
    員工發生嚴重的工傷事故,造成一級工傷,產生高額超出工傷保險報銷範圍的醫療費,全部由用人單位承擔嗎?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傷,應當立即送往醫院治療,一般由單位先行墊付醫療費用,然後認定為工傷後,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報銷。
  • 想要拿到工傷賠償,請你記住這8個時限!(很重要!)
    工傷後,公司不願意賠償怎麼辦?工傷鑑定怎麼做?我鑑定十級傷殘可以拿多少賠償?……這些基本上都是我們之前遇到過了工傷類的諮詢,一般來說我們遇到這類問題基本上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有申請工傷認定嗎?」(關於工傷認定的流程我們之前也已經講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尋找一下「工傷認定流程」!)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很多勞動者對於勞動方面的法律知識不夠了解,再加上用人單位可能故意不想給員工賠償,所以對申請工傷認定很懈怠,勞動者自身也不注意的話,很有可能無法獲得工傷賠償,因為他們沒有在規定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
  • 工傷能否獲得雙重保險賠償?
    優律保團隊出品發生工傷事故,工傷者能否同時獲得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雙重賠償?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商業保險與工傷保險性質不同,可同時並存,如果發生工傷了,勞動者一方面獲得商業保險的賠償,同時還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 18年工齡,十級工傷,被單位違法解除能獲得多少賠償?
    單位可以解除工傷員工,但必須有合法、充足的依據,否則面臨的賠償將非常巨大。工作18年,工傷十級員工,違法解除賠償有多少?郝某2001年3月進入某食品公司,2010年9月雙方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8年7月,郝某出差時扭傷導致骨折,醫院診斷為右第5蹠骨基底部骨折,被認定為工傷後,2019年3月勞動能力鑑定為傷殘10級。2019年6月公司將郝某調至上海,郝某表示不同意後,公司於2019年7月11日向郝某發出《合同解除/終止通知函》,解除了與郝某的勞動關係。
  • 工傷賠償案件中幾個棘手問題 勞動法庫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果未在以上規定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則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作出工傷認定。
  • 小夥受傷一年,工傷認定屢遭碰壁,工傷認定時效究竟如何計算?
    我國工傷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職工要申請工傷認定,是有訴訟時效限制的,需要在一年內,申請工傷認定。在實務中由於病情發作或者事故傷害的滯後性,在事故發生很久之後才出現事故傷害後果。這時候往往會過了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的時間。
  • 工傷案件中如何認定仲裁時效
    2001年,陳東和持工傷認定卡片到勝東社區管理中心提出工傷認定被拒絕。2004年5月,陳東和再次向勝東社區管理中心提出工傷認定申請。2007年12月28日,通過勝利油田勞動監察部門的工傷認定。2008年4月8日,經東營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認定,陳東和傷殘程度十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2010年4月28日,陳東和向東營市東營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同年5月20日,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決定不予受理。
  • 勞動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因工受傷,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
    工傷也未給朱某辦理社保,達到退休年齡也未辦理退休。2019年11月8日,那一天正是每年的24節氣中的「立冬」,北方人習慣在這一天吃餃子,朱某在公司看工地摸有回家,家人掛念,就讓孩子端者熱騰騰的餃子給他送過去。誰知道,當孩子到達工地時卻沒有見到朱某,找工地其他人問,說是昨晚11點多還見著,於是多人尋找,10時23分在工地的鋼管堆旁邊找到了朱某的屍體。才知道朱某已經去世。
  • 北京集中上調2020年社保待遇 企退人員養老金從1月起補發
    昨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本市2020年相關社會保障待遇集中調整方案,包括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和失業保險金,惠及全市近397萬人。其中調整後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今天發放到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人均月領取標準達到830元。
  • 布病職業病病人:身體被侵蝕致無法動彈 難認定工傷
    據原農業部、原國家衛計委印發的《國家布魯氏桿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年)》,2015年,全國報告人間布病病例56989例,人間病例仍處於歷史高位;據對布病重點地區22個縣248個定點場群的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牛羊的個體陽性率分別達到3.1%和3.3%,群體陽性率分別達到29%和34%。由於發病人群的特殊性,早在1963年,布病就被原衛生部列為職業病。
  • 工傷「私了」有效嗎?
    2020年5月1日,雙方就工傷待遇賠償達成了一份《協議書》,按照約定,某公司已經向小袁支付工傷保險待遇65300元,但公司接下來並未承擔其他的相應責任。2020年5月17日,小袁申請仲裁。本案中,安裝工小袁與公司對雙方存在勞動關係、小袁受傷被認定為工傷、傷殘等級鑑定結論、小袁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雙方解除勞動關係並終止工傷保險關係等事實均無異議。
  • 工作中意外受傷 想認定工傷遭山東長箭建設集團阻撓?
    而在2020年11月10日下午,他在工作過程意外受傷,之後被送醫,但後來想要認定工傷難了,「我去社保中心申請,馬上就通過了,但是因為勞務公司的阻撓認定不成。」記者分別聯繫中建八局裝飾工程及長箭勞務,證實施先生受傷一事,並且,長箭勞務也坦言無法支持施先生認定工傷。
  • 從「高以翔事件」看澳洲如何申請工傷賠償
    如果該事件發生在澳洲,在澳洲受了工傷怎麼辦?演員(藝人)在從事演藝活動中遭受傷害或發生意外是否屬於工傷?第二種,如果明星與經紀公司並非勞動關係,而是勞務關係的話,那麼,還需對該明星是因從事僱傭活動而發生意外,還是因自身疾病發生意外進行進一步的判斷,若認定為前者,那麼根據,經紀公司將需依法承擔僱主責任;節目組作為第三人,如果經調查認定該明星發生意外系因節目組的原因,那麼,節目組也需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註:存在在勞動關係,籤署勞動合同,才能認定為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