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選擇性失聰 父母應該怎麼辦?

2020-12-24 網易親子

最近,楊女士發現自己的脾氣變得特別暴躁了。她總結,每次自己生氣都是因為4歲的兒子,因為她叫兒子幹什麼事情,兒子總是聽不見,於是脾氣就上來了。

上周六晚上,楊女士叫兒子去刷牙,兒子卻只顧著耍玩具。楊女士氣得差點動手打人,後來才知道,原來兒子這叫「選擇性失聰」。

媽媽幾次叫他刷牙兒子不回答繼續玩耍

今年30歲的楊女士,家住渝中區嘉華鑫誠小區7棟。上周六晚上,一家人走完親戚回家已經9點多。楊女士給4歲兒子多多洗完澡穿上睡衣,叫多多自己刷了牙就去睡覺,而她則去陽臺給多多洗衣服襪子。

「等我洗完衣服,他居然穿著睡衣在客廳玩玩具。我又叫了幾次讓他去刷牙,他都沒有回答。後來,我去廚房準備第二天的早飯,等我出來,他還在那裡玩,氣得我差點一巴掌打上去。」楊女士說。

楊女士從來沒打過孩子,最終,這一巴掌也沒打下去,但她嘴上怒吼著:「叫你好多遍了?你聽到沒有?」一邊拉起多多就往衛生間走。

可能是楊女士拉得過猛,多多絆倒在地,哭了,橫著眼睛對媽媽說:「去就去嘛!」

多多的態度,讓楊女士很不舒服。「叫了他很多次,他就像沒聽到一樣,還對我那樣的態度。」楊女士說。

當晚,楊女士向丈夫鄭先生吐槽,稱自己不想管多多了,讓丈夫來管。鄭先生安慰她說:「孩子這麼小,聽不進去話正常。現在孩子這點事,你都受不了了,以後孩子上學了要你輔導作業,你豈不是更崩潰?」

這是選擇性失聰過濾不想聽的東西

「其實,我的性格一向比較溫和,但最近一段時間,我叫多多做事可他總是不聽,脾氣就慢慢上來了。」楊女士說,除了刷牙,吃飯、睡覺、收玩具等,都要叫多多很多次,幾次過後孩子仍然不聽,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吼。

儘管嘴上說著不想管多多了,但也只是氣話。後來,楊女士在網上搜索發現,多多的表現叫做選擇性失聰,指的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個人的內心世界中,選擇延遲性或者忽略性地反應外界世界。

後來,楊女士也聽到其他年輕媽媽說過: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立馬就看見或聽見了。對不感興趣的東西,無論家長怎麼說,孩子都像是沒聽見沒看見一樣。

「多多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子的。我叫他刷牙,他卻一直耍玩具。他並不是沒聽見,而是不想聽不想去做。」楊女士說。

有一次,楊女士帶孩子逛公園,多多要去走很窄的坎坎,無論她怎麼招呼「不要上去走,要摔倒」,多多就是聽不見。還有一次是在吃飯,她叫多多快點吃,吃了去練鋼琴,不料多多吃得越來越慢也不說話了。但是,當父親說起幼兒園遊園活動的事,多多一下子就提起了精神來,話超多。

對此,楊女士陷入了糾結。她表示,都說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著不同的表現,但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都要發脾氣,不知道該怎麼辦。

記者小調查顯示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你家孩子也有選擇性失聰的情況嗎?針對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3歲左右孩子的媽媽。她們均表示,自家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

梅梅(全職媽媽33歲):兒子上小學5年級了,以前給他說事,半天聽不到,分分鐘讓我氣炸。現在他大了,也就好了很多。

鄧女士(餐館老闆31歲):女兒5歲,只要我一叫她收玩具就失聰,叫好半天她都不理會,自己耍自己的,硬是要我發飆了才收斂一點。但是,當她婆婆叫她把玩具收了可以看一會動畫片時,女兒一下就聽到了。

李女士(幼師27歲):我兒子4歲,整天都在煩他,叫不要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叫做的事情他就是「裝」聽不到,氣死人。前幾天帶他去小區外面玩兒,叫他不要跑快了,不要亂跑,結果差點就跑丟了,還好後來他自己找回來了。

王夢(銷售30歲):女兒3歲多,很多時候我給她講話,她都像沒有聽到一樣。我覺得還好,沒生氣。我遇到這種情況,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她在耍玩具,該睡覺了,如果我喊她不聽,我就說:我們去床上講個故事吧——然後,我講完故事,她就睡著了。

專家意見

家長要反思教育方式

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親子教育專家周小燕認為,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之後,比較自然地就會出現一定的叛逆。選擇性失聰,就是一個小的叛逆期。

周小燕介紹,這是孩子一個自然且短暫的過程。面對這樣的情況,部分家長特別是一些勵志做一個不發脾氣的家長,就容易情緒爆炸。如果易怒的家長是照顧孩子較多的一方,另一方就應該多承擔帶孩子的責任,減輕大人情緒爆發。

周小燕表示,遇到孩子選擇性失聰,易怒的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為什麼孩子總是聽不到父母講的話?

周小燕分析認為,孩子經常出現選擇性失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總是強烈阻止孩子的行為,一個勁兒地對孩子說「不可以」,孩子就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繼續裝著聽不見,心裡想的是「我偏不」「叫我幹啥我就不幹」。

二、孩子耍玩具正投入,突然被家長叫去做其他事,孩子就可能愛理不理,甚至不回答。

三、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但家長再三催促,比如該去睡覺了、快點去刷牙等。

專家支招

培養孩子的底線規矩意識

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親子教育專家周小燕建議,首先,給孩子下命令應該簡單明確,培養底線的規矩意識,比如開始數數:「吃飯了啊,一、二、三……」。

其次,儘可能給孩子一定的緩衝時間。比如,在孩子耍玩具時叫他吃飯,可能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讓他再玩5分鐘或者10分鐘就吃飯。

再次,父母事先提出要求。比如快到吃飯時間,孩子還想多玩一會玩具,父母就要告訴他「只許玩10分鐘」。再比如,遇到孩子出門就亂跑這種事,家長在出門前就應該告知孩子「出門別亂跑,否則今天就在家玩兒」。

最後,對孩子的要求,家長要儘量一起參與,比如「我們一起去睡覺了」等。

本文來源:重慶晚報 責任編輯:王亞楠_NBJ9832

相關焦點

  • 吃飯要喊三遍的孩子怎麼管?孩子不願意吃飯,父母應該這麼改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們真是煞費苦心。最讓寶媽煩的不是孩子上竄下跳,而是孩子不吃很多,孩子在吃的問題上不"積極"。他們總是讓父母搶著喂。吃關係著寶寶的身體健康問題,現在人們常開玩笑說"都怪小時候不吃長高,長大了喜歡吃導致長胖。共同作用下來現在自己又矮又胖。"雖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其中確實包含了一些道理。
  • 孩子偷東西了,父母應該怎麼辦?
    回憶我們小時候,其實有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為。但我們也要知道,孩子偷拿東西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並不意味著通往罪惡的深淵。對於不同年齡孩子偷東西的行為,也應該有不同的方式去處理。
  • 父母的嘮叨,是害了孩子的慢性毒藥
    作者:明月葉(爸媽進化論主筆)一位班主任在班裡開了一場特別的討論會——你最反感父母的什麼行為。結果出人意料,孩子們最反感父母的行為竟然是「嘮叨」。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言,紛紛「控訴」父母對自己「慘無人道」的精神折磨。
  • 孩子學習成績差,父母應該怎麼辦?
    對以學習為主的孩子們來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有不少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孩子成績差,家長也跟著著急,甚至有的父母會與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有的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會因為孩子的各種不會而著急上火,生氣懊惱,甚至會用語言或者體罰等方式懲罰孩子,越是這樣,孩子的成績往往會越差,孩子害怕,家長生氣,形成了惡性循環。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問題呢?
  • 舒淇自曝悲慘童年,林志穎選擇性遺忘:父母最可悲的,是不懂孩子
    舒淇的父母崇尚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遭父母打罵是家常便飯。由於恐懼,從小的舒淇就養成了討好型人格,開始懂得察言觀色。聽到父親騎摩託車回家時,她也害怕,所以能逃多遠就逃多遠,哪怕是深夜,她也會悄悄躲在角落裡。由於飽受家庭暴力的荼毒,15歲時,她便選擇了離家出走。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
    老師,我女兒每天早上總是賴床,怎麼辦?」「每天都要催促好幾次孩子才肯起床,上學都快要遲到了,老師,怎麼辦?」「我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個床怎麼就這麼難呢,總要我發火了才慢吞吞不情願地起來,老師,該怎麼辦?」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為此,我們綜合多個案例,做了詳細分析。查找原因(1)父母主動攬責孩子之所以總要父母催促才起床,主要原因之一是父母過度控制,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 孩子特別好動,父母應該怎麼做?
    就會感覺特別苦惱、煩躁,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小朋友更愛玩,一下都坐不住,那麼對於好動的孩子,父母要怎麼辦?第一點:其實好動,並不是孩子的錯,只是因為孩子年紀太小,還沒有太強的自制力。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訴求。
  • 父母「同房」被孩子看見怎麼辦?看看聰明父母如何化解尷尬
    如果平時被孩子打擾也就算了,如果夫妻兩個人都在做羞羞的事情,孩子突然叫起來甚至是直接傳過來,應該怎麼辦呢?父母「同房」被孩子看見怎麼辦?看看聰明父母如何化解尷尬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夫妻同房不小心被孩子看見後,第一時間要做的,那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不要對這件事情念念不忘,但是父母在分散孩子注意力時,千萬不要用呵斥和責罵等方法,可能有些家長會因為尷尬而責罵孩子,但是這樣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差的,甚至會讓孩子從心裏面產生性是罪惡的
  • 女兒30歲了,還沒有對象,父母應該怎麼辦?
    女兒30歲了,還沒有對象,父母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也是三十多歲了才找到女朋友的,我從一開始的不著急,到了後面的著急,畢竟,自己身邊的同齡人都結婚了,有些孩子都讀書了,本來不著急,後來心態也不行了。我家裡面,父母一開始也沒有催都意思,覺得這個事情,強求不得。
  • 嘮叨,助長孩子的逆反心!
    父母一直對孩子叨叨,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噪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選擇性失聰,左耳進右耳出,該幹啥還幹啥,讓父母更加抓狂。其實,嘮叨是最無用的家教,甚至會適得其反。為了逃避,孩子會產生牴觸情緒,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拒絕或牴觸父母的嘮叨,不但不願意去聽,還會對你的「攻擊」變成「防禦」。當孩子對父母建立起防火牆的時候,也很容易把我們要傳遞的愛和關懷一併拒絕。讓嘮叨變成恰到好處的叮嚀。父母與其嘮叨,不如採取少說、多聽、多行動的策略,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
  • 姚明8歲左耳失聰,父母讓他打籃球,就是為了將來能安排個工作
    感謝父母,感謝妻子一路陪伴。 姚明是享譽世界的籃球巨星,是百年難遇的籃球英才。其實他的先天條件並不好,8歲時左耳失聰,又長了雙「刀削腳」,臂展很短。幾天後,姚明體溫恢復正常,但因為藥物過敏,他左耳失聰了。 兒子才8歲,就成了左耳失聰的殘疾人。方鳳娣和丈夫的心碎了。她含淚對兒子說:「對不起,是媽媽害了你。」姚明給母親擦眼淚:「媽媽,你別難過,好多孩子雙耳全聾了呢。」 兒子耳聾,成了方鳳娣夫婦最大的遺憾和心結。
  • 害怕「長大」的自閉症:「星星的孩子」未來應該怎麼辦?
    自閉症孩子還有未來嗎?將來能夠做什麼? 孩子需要終身照料嗎?我們老了他該怎麼辦? 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生活註定很艱難? 想要照顧孩子的同時擁有自己的生活,可能嗎?
  • 孩子打罵父母怎麼辦?
    我常常自戀地想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上央視節目。偶爾出現一點不和諧音調就是兜發脾氣的時候,他一發脾氣,會有攻擊我的行為,我的情緒也被點燃跟著生氣。2019-2020年我接受深圳市青基會學困生項目組的系統性培訓,又閱讀了大量關於ADHD、管教養育、心理等書籍,還參加PET(父母效能訓練)培訓,再加悄悄觀察心理醫生如何與孩子溝通,還聽了很多人的講述比如武志紅、樊登、李玫瑾,我還開始練習靜坐冥想、正念冥想,我在管孩子上似乎有了全新的認識。
  • 『選擇性緘默症 不說話的孩子』​第五章 選擇性緘默症的共病與鑑別 5(全書完)
    更何況,他之前在班上的課業成績,可是前三名呢,但這幾次大、小考下來,你不覺得他被當的機率非常非常高。這真的讓我無法聯想以前的他和現在的他,會是同一個人。」沒想到,弘宇突然拿起他的書包,朝講臺拋了過去。書包裡的課本、筆記本、文具與零錢撒落了滿地。這舉動讓班上的同學發出一陣陣尖叫。教室裡同學們混亂嘈雜的聲音,掩蓋不住弘宇口中的喃喃自語。只是他到底在說什麼,無人知曉。「趕快去通知導師,趕快去通知導師。」
  • 孩子愛咬人,老師希望孩子退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因為涵涵有一個愛咬人的習慣,在家裡也咬人,在學校也經常因為脾氣暴躁咬人,又一次直接把同學的手臂咬出血了,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夠正常學習,家長希望涵涵能夠在家學習。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孩子不光是咬人,有時候還會動手打人,暴力行為十分嚴重,家長為此也感到很苦惱,這樣下去孩子交不到朋友不說,還會導致脾氣性格變得暴戾,面對暴躁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嘮叨多少傷害就有多大,父母你們還在做嗎?
    每一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一些家長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當,使得自己的教育不僅沒有效果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應,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你知道嗎?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六大行為的排行榜中,「嘮叨」竟位居第一!聽聽孩子們怎麼說的!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那麼當我們遇到小孩子說話,有結巴現象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去幫助孩子糾正他的說話方式,恢復正常的說話方式呢?要怎麼樣去正確引導孩子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呢?如果父母或者是身邊的家人,對於孩子誰說話的要求太過於嚴格,或者太過於心急。
  • 老人帶孩子,但又溺愛孩子,孩子變得任性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也許意識到什麼,沒有再嚷嚷,坐著開始自己吃餛飩了,我一邊吃一邊想自己是不是太造次,也許老人家會怪我多管閒事。沒想到兩人吃完東西後,奶奶特意帶著小男孩來到我跟前,讓小男孩謝謝我,小男孩不情願地略停了一下,什麼沒說很快就跑了出去……記得有篇文章叫《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曾引起很多的討論。
  • 孩子晚上不願睡,早上不願醒怎麼辦?這3招做父母的都應該學學
    等送到了學校孩子不僅記一個「遲到」,晚上父母還要接到老師電話說「你家孩子上課睡覺」......總感覺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怎麼辦?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獲得優質的睡眠,促進孩子的智力成長。如果父母自己不睡覺,在客廳看電視或是玩手機,反而讓孩子自己去睡覺,這會讓孩子心中產生不服氣的感覺:憑什麼你還沒睡,就要讓我去睡!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和父母一同入睡,總是強撐著睡意等待父母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之後才睡。這就導致孩子晚上睡得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