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歲就面臨死亡,這位天才徵服我們的,是向死而生的勇氣

2021-02-15 東東和西西

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東東和西西

轉載文章必須聯繫授權,微信號:eastandwest2015

今天大家的朋友圈估計已經被霍金刷屏了,他在愛因斯坦的生日這天去世,享年76歲。

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是去年聖誕節前夕↓↓

對於數理化盲東東和西西來說,要對霍金的學說作出評價,那無異於痴人說夢。講真,大師徵服我們的,不僅僅是浩瀚的宇宙論,更是他的勇氣和堅持。正如他的家人在他去世後的聲明中所寫:他的勇氣和堅持鼓勵了全世界。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看下,天才的一生有多麼坎坷,換你我,是否能有這份生活的勇氣?

英國首相發推悼念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時算是大日子,當天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紀念。他生在英國牛津,有點命中注定是天才的趕腳。

不過,這個未來的天才小時候真是一點看不出靈光。

他長得矮小,手腳很不靈活,幹什麼都比同學慢,寫個作業讓老師絕望。他並不是讀書不用功,相反,是很用功,但誰也想不到,這麼用功,中學時成績就是沒進過前20。

霍金和兩個妹妹

如果霍金生長在如今的天朝,估計爹媽對於這樣的兒子都得急死了,但霍金的爸媽也不是凡人,都是牛津的高材生,他們鐵了心對兒子實施放養。

成績不要緊,只要你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所以霍金後來跟他爸媽一樣,信奉堅強至上,這也讓他熬過了這輩子所有的坎。

雖然成績不咋樣,但天才總是能看出些苗頭的。霍金超愛玩複雜的玩具,全部拆開再嘗試拼回去,這讓他在發小們中間很有人氣;小朋友們一起玩下棋,規則全是霍金定,複雜得不行,把大家搞得一愣一愣的,都管他叫愛因斯坦。

更重要的是,當時還沒露出真容的霍金碰到了好老師,是個年輕的數學碩士、亞美尼亞人Dick Tahta,覺得他是個天才小子,讓他有了強大的自信心。

爹媽和老師一起鼓勵,很快,霍金的天賦開始展現。他17歲獲得牛津大學的獎學金,比同學們歲數都小,隨後轉入劍橋研究。。。宇 宙 學。

說起來,霍金並不是天生坐輪椅的。在21歲之前,他能跑能跳,在大學的賽艇俱樂部中,他總是處於舵手位置↓↓


不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21歲那年就永遠地結束了。他發覺自己變得笨手笨腳,經常摔跤,跟女孩子躺在草坪上約會,前一秒還在仰望星空,後一秒就爬不起來了。

老媽帶他去看醫生,居然是不治之症,就是之前特別火爆的冰桶挑戰關注的漸凍症。醫生預言,他還可以再活兩到三年,這是大多數患病者的生命年限。比癌症更殘酷的是,一旦患上漸凍症,他將從走路摔跤、無法寫字、四肢失去控制,到無法說話、無法呼吸,最終窒息而死。

簡直是晴天霹靂!21歲就面臨人生最後的倒計時。也許大家會問,霍金不是後來一直活得好好的,大家都得漸凍症,為啥霍金可以活這麼久,而別人不行?

東東和西西去查了下知乎,結論是他發病比較早,而且跟呼吸有關的那塊肌肉沒有受影響。漸凍症患者裡有5%的人可以存活20年以上,而霍金就是那個5%。

1962年,霍金在牛津大學的畢業典禮上。

接下去的人生全靠勇氣支撐,曾經有人問過他,是不是害怕死亡?

他回答說:我一直在英年早逝的預期中生活,我不怕死,但也不急著死,在死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這是真正的向死而生,醫生說只有兩年好活,但他堅強地多活了50多年。這中間,他該幹嘛幹嘛,讀博士、寫書、講課、上天、下海,甚至還客串拍戲↓↓日常生活比大多數人都豐富。

在《生活大爆炸》裡的客串

天才的人生真的艱難,不光身體遭受摧殘,連感情經歷也是各種坎坷。

21歲那年,霍金雖然被確診漸凍症,但他也遇到了一個叫簡·王爾德的女孩↓↓

愛情和婚姻有時是很玄妙的事——霍金是個理科男,簡卻是個文科女,研究西班牙文學的博士,霍金是一個無神論者,而簡是一個相信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的基督徒。她是一個有信仰的女孩,她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1965年,霍金23歲,兩人結婚,當時霍金還可以勉強拄拐站一下↓↓


不過很快就開始坐輪椅了↓↓

她的樂觀改變了他的人生。他不僅沒有死掉,還生了三個娃↓↓


簡每天不光要照顧癱瘓的霍金,推著輪椅帶他到處跑,還要照顧孩子,操持家務↓↓



她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了他25年,看著他從默默無聞的研究生變成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可是,婚姻畢竟不是童話。每次簡想跟霍金討論一下上帝,霍金就嗤之以鼻。每次霍金宣揚外星人啊地球毀滅啊,簡就覺得很悲哀。最要命的是,霍金當著簡的面,說他的人生裡沒有上帝,簡真的要氣瘋了。要不是上帝支撐著我,我能跟你過這麼多年?

信仰不同讓生活變得很累,兩個人剛開始還是拌拌嘴,後來吵架的聲音越來越響。霍金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而簡也有憂鬱症傾向。

簡只能向上帝求助。她參加了教會的合唱團,在那裡,她遇到了管風琴演奏家強納森·瓊斯↓↓


瓊斯和霍金一家走得越來越近,霍金勉強地接受了這個現實,他不反對簡跟瓊斯來往,只要她繼續愛自己。

而簡因為是虔誠的基督徒,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她和瓊斯努力維持著純友誼的關係。

1985年,霍金在歐洲訪問時感染了嚴重的肺炎,必須接受氣管切開術。這手術可以幫助他呼吸,但使他從此以後再也無法發聲。出院後,簡請了三班護士輪流照顧霍金,其中一個護士叫伊蓮‧梅森↓↓

伊蓮的老公大衛‧梅森是電腦工程師,他在霍金的輪椅上設置了一個小電腦,然後電腦專家給寫了個程序,裝了個語音合成器,從此,霍金說話就跟機器人一樣了↓↓

霍金很喜歡他的護士們,尤其是伊蓮,他讓伊蓮儘可能多陪他。伊蓮很強勢,總是在霍金家裡指手畫腳,這讓簡和霍金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1990年,簡和霍金分居。5年後,兩人正式離婚。伊蓮也跟老公分手,霍金和伊蓮結婚↓↓

簡後來嫁給了更適合她的瓊斯↓↓


霍金再婚後的日子過得並不好,他的家人很少有機會與他見面,他們懷疑霍金可能遭到伊蓮虐待。2004年,英國媒體大標題說「宇宙之王慘遭家暴」,身上有多處傷痕,手腕骨折。消息一出,全世界都炸了。但霍金就是不開口,哪怕警察主動上門調查,霍金也否認被虐待。

2006年,霍金再度離婚。伊蓮要跟他分400萬英鎊《時間簡史》的版稅,最後霍金也是默默地把這事擺平了。無論外界怎麼問他,他都三緘其口。

霍金離婚後,跟簡冰釋前嫌。2014年霍金的傳記電影《萬物理論》公映的時候,簡和她的老公瓊斯都來了↓↓

也許在她眼裡,他一直是個孩子↓↓


霍金後來一直沒再娶,人生的滋味,他算是嘗遍了。對於自己的婚姻生活,霍金曾說:相比物理學、宇宙、外星人,女人是更難理解的事物,她們要比宇宙還難琢磨。而在被問及自己犯過的最大錯誤時,他暗示對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遺憾。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身體完全變形,以前還有3根手指能動,到最後只有一根手指能動。但就算身體元件不斷失靈,他依然還在努力地活著。

單單去年,通告就超滿。跟BBC合作製作紀錄片《遠徵新地球》↓↓

在騰訊WE大會上,霍金也進行了遠程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最新成果↓↓

甚至連他的最後一條微博,也是在回答王俊凱的提問↓↓

身體這麼差,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多?對於這個問題,霍金的女兒露西曾說:我父親的進取心極強,這不光是為了生存下去,他寫書和講課,都能感染所有周圍的人。他的固執,他活下去的毅力,以及他笑看人生的幽默感都種在周圍人的心裡。

霍金曾在《果殼中的宇宙》這本書裡說過,他非常喜歡《哈姆雷特》裡的一句話:

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

仍認為自己是宇宙之王。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這份生活的勇氣和堅持,與君共勉。

小喇叭

我們的目錄升級成全天候好朋友咯,現在在主頁回復「目錄」,就可以看到整理出來的往期好看文章,看到喜歡的只要點一下就行,再也不需要回複數字啦!

相關焦點

  • 棄黑擇明,向死而生
    黑澤明的電影多描繪人性,生與死的意義。林夕把導演名字轉化為一首講及珍惜生命的非主流歌曲,向這位昔日的大師致敬。用了「擇」而非「澤」,意為黑暗中也要仰望光明,在最苦楚的時候也要懷有美好的憧憬。詞中,以黑白兩色來代表生與死的抗爭,因為黑澤明非常迷戀黑白這兩種強烈對立的顏色,如同徘徊在生與死之間的人。
  • 雖生猶死,向死而生——死亡的意義,《生之欲》
    人都想過死亡,因為畏懼;然後停止思考,也因為畏懼。於是加繆說「人們敏於深入探討其他問題,而關於死亡卻思想貧乏」。思考死亡的意義是什麼?未到將死之日,必死之凡人何必自苦?——《生之欲》將給出答案。電影《生之欲》海報影片來源於黑澤明的思索:「有時候我想到自己的死亡」。
  • 薦書|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尼採說:「人註定死亡,所以人生就是一場悲劇,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快樂的將它演完。」麥家說:「人生就是向死而生,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去年因為《人生海海》大火的麥家,帶來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風聲》。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死亡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常常讓人感到恐怖和深沉,但是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死亡的獨特見解,讓我們對死亡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
  • 向死而生的詠嘆
    即便它的起源只是對死的恐懼,以及對生的留戀。很小的時候,被母親帶著去參加她的外婆的葬禮。也就是說,去世的是我的太外婆,我把她叫「外太太」。「外太太」小腳,年輕時過的是體面的生活,家裡有傭人,還有每天早上起床後專門的梳頭娘姨。她去世的那一年,我大概四歲,照理不記事,可不知道為什麼,我腦中,總有那場葬禮的記憶。
  • 向死而生的18位哲學家
    同樣地,蘇格拉底將問題扔給了起訴者以及陪審團,聲稱他們應該自信地面對死亡。被判決死刑之後,蘇格拉底用以下的驚人之語結束了發言:現在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著;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這句話濃縮了古典哲學對待死亡的態度:死,完全不值得恐懼;相反,死還是生之所依。
  • 向死而生
    人到中年以後接觸死亡的事漸多,就會開始認真地思考,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人死後要往哪裡去?孔子說過一句話:未知生,焉知死?
  • 出道21年,42歲的梁靜茹還在給我們「勇氣」
    沒想到,這位媒體和大眾口中的「情歌天后」,用一首首情歌為歌迷撫平傷口,卻在自己的愛情中傷得那樣深。是的,從1999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一夜長大》算起,梁靜茹已經出道整整21年了。比如令她一曲成名的,發行於2000年的那首《勇氣》。22歲的梁靜茹,在這首歌裡釋放著自己的小宇宙。花季少女該有的乾淨通透,面對感情奮不顧身的態度,在她的歌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 有一種生活,叫向死而生
    來源:古典書城前言:我們懼怕死,厭惡死,但沒有死,我們不會懂生的意義。這篇文章我以前看過,當時很震撼。今天再讀,依然感到震撼。向死而生,這是多麼高級的人生大智慧!不知死,焉知生?我們中國文化缺少了對死亡的教育。強烈建議各位讀者也來看看。如果你懂得向一個人的死因致敬袁君的人生,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葬禮劈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 向死而生 (此文勝讀十年書)
    向死而生,這是多麼高級的人生大智慧!是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主持過上百場追悼會送別會的袁女士,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李開復。不知死,焉知生?我們中國文化缺少了對死亡的教育。強烈建議各位讀者也來看看。
  • 向死而生——八佰
    15歲的姑娘楊惠敏,冒著戰火,把一面旗送入守軍陣地。壯士寧死,向死而生。孔子講究實用,他說,「未知生,焉知死」:活著的事情都沒弄明白,就別去琢磨死了。然而,在精彩的生命體驗裡,卻可能是「不知死,焉知生」。或許,正是因為預知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會顯得光芒四射。
  • 無盡墜落 向死而生 .
    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暗黑中的星野  向死而生  巖井俊二 但回過頭看看看莉莉周,你會發現這群十幾歲青年,世界早已支離破碎。 扭曲、壓抑、迷失、憤怒、懲罰、死亡、毀滅,都是他們的 常態。生和死只有一線之隔影片中有三個人死亡,一個是旅途中的人,一個是選擇脫離痛苦的少女,最後是星野。旅行者只能倒在路上,不得不感慨世事無常。
  • 一個「天才」以死點燃了世界憤怒之火
    2013年1月11日,偉大的天才駭客亞倫·斯沃茨(Aaron Swartz) 在紐約的一個公寓裡自殺身亡。他的死引發了全世界網際網路的關注,怒吼聲此起彼伏,一個駭客組織 「匿名者」公然黑掉了麻省理工大學的網站,有聲無聲的抗議和壓力浪潮,最後讓麻省理工大學的校長不得不出來道歉。偉大的亞倫已經離開我們第五個年頭了。為何他是天才?
  • 《天堂的張望》: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淚下
    《天堂的張望》:一個七歲小女孩的向死而生,催人淚下 時間:2020.11.1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撫摸三下
  • 世界名導|黑澤明——21刀背後的向死而生!
    也許有資格走上神壇的導演很多,但能「一以貫之」或者即使跌入谷底依然能重登巔峰的導演不多,黑澤明就創造過這樣的奇蹟,這也是他經歷了21刀後的向死而生。黑澤明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影片,他不光是導演更是出色的編劇。他的作品總能橫掃各大影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今的觀眾甚至連他最出名的幾部影片都沒看過,這是我與很多人聊完黑澤明後的感受,如雷貫耳和無人問津似乎成了他當下的寫照。
  • 安樂死,給死亡一個希望的選擇
    求生是人的一種本能,能活著一定會活著,如果生不如死,為什麼不能選擇去死?如果出生是上天註定的,那麼死,請給人類一次自主選擇的機會!年少不懼死亡,因為覺著那是一個遙遠無期的問題,人生很長,路途漫漫,生與死的相見只在遙遠的未來。若有一天我們聽說了或者見證了死亡時,心裡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懼怕,恐懼,擔心,焦慮的情緒。
  • 一個"天才" 以死點燃了世界憤怒之火
    2013年1月11日,偉大的天才駭客亞倫·斯沃茨(Aaron Swartz) 在紐約的一個公寓裡自殺身亡。他的死引發了全世界網際網路的關注,怒吼聲此起彼伏,一個駭客組織 「匿名者」公然黑掉了麻省理工大學的網站,有聲無聲的抗議和壓力浪潮,最後讓麻省理工大學的校長不得不出來道歉。偉大的亞倫已經離開我們第六個年頭了。為何他是天才?
  • 《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向死而生
    在這片地壇上,生命不斷被演繹,在這裡,生存與死亡,苦難與信仰,絕望與希望等人生命題都將被一一解讀,在這裡,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作者對生命思考以及對人生的覺悟。21歲的史鐵生經歷了人生最沉痛的打擊――雙腿殘廢,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即:「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
  • 《重生》大結局秦馳向死而生,死而無憾著實感人
    每個人一輩子都會面臨許許多多選擇,但是能遵循內心堅持到底的並不多。所以心中難免會後悔,難免會想要有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路銘嘉就常常想著要是能回到過去,投身參與到7.14槍案那該多好。這樣他就不用作為倖存者受到同事指指點點,哪怕因此犧牲也無怨無悔。
  • 【4月21日】寄生前夜2018全國巡演《向死而生》銀川站
    本次,寄生前夜將率先代表滇軍出徵北伐,與號角唱片籤訂專輯合約,由搖滾音樂製作人魯俊擔任樂隊第二張專輯《向死而生》製作人,此次巡演將歷時2個月,走到貴陽、成都、海口、武漢、長沙、南昌、寧波、南京、西安、銀川、蘭州、包頭、呼和浩特、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北京、太原、淄博、煙臺、青島、日照、重慶、昆明25個城市,寄生前夜樂隊全力以赴為全國金屬樂迷帶來一場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