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師從杜甫,這首詩破題就清新壯美,結尾更是筆墨遠揚

2020-12-20 品詩賞詞

杜甫是盛唐時期的偉大詩人,雖然在當時名氣遠不及李白,但到了宋代以及明清時期,詩人們卻對杜甫推崇備至。北宋的黃庭堅,還有南宋的楊萬裡,都曾經認真研究過杜甫的創作風格。比如杜甫的《望嶽》中,「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詩人想像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這裡就是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出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

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詩歌中虛實運用並無定則,而是根據內容的需要、和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而定。明代一位詩人就體會到這種寫法的妙處,下面介紹的是才子師從杜甫,這首詩破題就清新壯美,結尾更是筆墨遠揚。

羈中題畫稚竹

明代:周亮工

弱枝亦有排雲勢,迸石能為宛轉生。

共道箬開新樣好,誰憐老雨打幹聲。

周亮工,字元亮,號櫟園,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御史。入清後,任戶部右侍郎等職。為詩尊崇杜甫,構思巧妙,時有新意。此詩破題即讚美「稚竹」,「弱枝亦有排雲勢」。雖然在初生時枝條柔弱,它卻有排掃雲氣之勢,這是喻新竹生姿挺拔旺盛。讀到這一句,大家一定認為這裡的竹子有地利之助,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次句就描寫了竹子的生長環境,「迸石能為宛轉生」,一個「生」字,顯示出它堅韌不拔的毅力,原來它生長在迸裂的石頭之中。「迸石」,指兩石之間的縫隙。盧倫的《塞下曲》有,「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就是描寫裝飾了箭尾的白色羽毛,嵌入了大石的突出部分,顯示出弓箭的力度。

竹生「迸石」間,與「箭沒石稜」,可謂異曲同工,都表現出它們生不擇地,具有無堅不摧的韌性,詩人的讚美之情更是溢於言外。這稚竹雖生地不佳,非肥田沃土,但它適應環境,能委婉順勢地生長,這也是雖「弱」,而仍能「排雲」的原因。

前兩句從生長的形勢及其所處環境的對比中,表現出稚竹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預測其未來會竹高千尺,無可限量。轉入第三句,詩人禁不住發出一聲讚美,而且不是自己一個人,是「共道」,大家都這麼說。

「共道箬開新樣好」,新生的竹葉碧綠蔥蔥,那樣子可真好看啊!箬(ruò),一種竹子,葉大而寬,可編竹笠,又可用來包粽子。詩的前三句,先說它「弱枝」而「排雲」,一派欣欣向榮的生氣;後說它雖然處境不佳,卻能適應環境。第三句用「共道」,表明萬眾一聲,並非只是個人偏愛。

寫到這裡,「題畫稚竹」,似乎詩意已盡,但末句又別開生面,筆墨遠揚。詩人拋開原來的構圖,卻展開奇思妙想,「誰憐老雨打幹聲」。老雨,指下了很久的雨;幹,指枯乾的筍皮。大家都去欣賞「新樣好」的稚竹了,有誰還愛聽久雨敲打枯乾筍皮的聲音呢?詩人神馳畫外,虛寫出「老雨、幹聲」,拓開了一個無墨之墨、無筆之筆的藝術境界,也啟發人的思維,似乎這「老雨打幹聲」就在耳畔,就在畫幅上。

縱觀周亮工的這首詩,作者題「羈中」,既因羈旅客思,也有年華易逝的感懷,借畫抒情,情寓景中。此詩前三句寫實,虛在末句。實中蘊蓄一派生機,清新壯美,而從虛中卻更流露出對「老雨打幹」的慨嘆。全詩虛實結合,感情抑揚,詩味悠遠。

相關焦點

  • 筆墨詩抄 | 杜甫《登高》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 世說李杜詩千古 誰言朝野無遺賢 --- 杜甫 02
    通過詩作可以看出,鄭氏園亭有山有水,亭建山腰,魚躍水面,鷹歸雲樹,景物野曠,規模不可謂不大,哪怕僅僅通過這首詩便可以窺見唐代顯貴奢豪之一斑。後人評說杜甫這首詩著數動詞,曲盡其妙,把一路馳騁中觀山看水、逸興遄飛的快意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足以證明杜甫詩才已脫穎而出。
  • 蒙曼老師盛讚這首詩表達了偉大的友誼,並貢獻了一個最美成語
    天寶三載,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同遊同眠,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約三年之後,李白趕往江東,杜甫奔赴長安。在長安,杜甫難以抑制對李白的思念,寫了多首懷念李白的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抒發了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中不但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且有「春樹暮雲」這樣美麗的成語。
  • 《慶餘年》為什麼選杜甫這首詩?
    *《慶餘年》劇照一直想聊杜甫的《登高》,怕太深奧,沒敢動筆。這兩天看《慶餘年》,男主範閒用它一戰成名,改變了我對穿越劇的偏見。是時候聊聊這首神作了。01按美感來說,詩分兩種,一種是不需要解釋的,讀一遍,詩意撲面而來,李白、王維,尤其白居易,都屬於這種。
  • 杜甫的《絕句二首》,為何教科書只選擇了第一首?
    ……語文教科書中,杜甫的詩作更是多次入選。杜甫的詩更是每個小學生必背科目,哪個小學生沒有被杜甫支配的恐懼?但是,為何杜甫描繪成都春景的組詩《絕句二首》,語文教科書卻只選錄了第一首呢?《絕句二首》——唐·杜甫【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後人對於諸葛亮的評價褒貶不一,只有杜甫這首詩最到位,一針見血
    歷史上無數人想要系統性地評價諸葛亮的一生,其實是比較困難,大部分的人都無數說到點子上,只有唐朝詩人杜甫在這首《八陣圖》一詩中,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是最到位,儘管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謂是一針見血,評價的最為經典。
  • 杜甫晚年寫的這首罵人詩,被誤認為是讚美詩,其中兩句千古流傳
    說起唐朝,很多估計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話:「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的盛世,開元之治更是盛世中的盛世」。在開元盛世期間,也先後出現了我國詩歌史上兩顆璀璨的明星,那便是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生在盛世,活在亂世,心懷天下,杜甫所見所聞所感自是比常人豐富,那些將領、官員的種種惡性,都是杜甫筆下所批判的,不過,有時候為了自保,為了家人,杜甫只能小心翼翼的諷刺,用那些表面的華麗與宏大來進行反諷。在杜甫不少反諷的作品中,有一首卻長期被人誤解,以為是讚美詩,這首詩便是杜甫客居成都時所作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滿天下,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杜甫一生不得志,在當時只是名氣不大的普通詩人,元稹、白居易發現了他的價值,才使得他能與李白並駕齊驅。但是,這並未影響二人的友誼,他們相知相識,還共遊齊梁,留下過許多佳話。
  • 張松建|一個杜甫,各自表述: 現代漢詩中杜甫形象的變異(上)
    胡適《白話文學史》讚揚杜甫的平民意識以及白話詩寫作,但同時又說:「杜甫用律詩作種種的嘗試,有些嘗試是很失敗的。秋興八首傳誦後世,其實也都是一些難懂的詩謎,這種詩全無價值,只是一些失敗的詩玩意兒而已。」到了1939年,胡適還在《日記》中全盤否定了《秋興八首》的價值。聞一多《律詩底研究》以杜甫的《野望》為例說明詩歌應具備「渾括」的特質。
  • 筆墨詩抄 徐志摩《偶然》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賞/該詩寫於1926年5月,初載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署名志摩。這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合寫劇本《卞崑岡》第五幕裡老瞎子的唱詞。
  • 杜甫的這首詩,語言真摯感人,每一句都寫滿了傷感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唐代的偉大詩人杜甫,所經歷的一生,可以說寫滿了悲涼,他總共經歷了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這三個朝代,而恰恰這一段時期,盛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猶如日落西山的太陽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常思報答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湧泉相報談到「詩聖」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憂國憂民的情懷,無比為人稱道。他的詩多以記錄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變化,表述了儒家仁愛精神以及強烈的患憂意識,後人稱讚其詩為「詩史。」而今天小編卻是分享一首杜甫少有讚譽情誼的贈別詩。
  • 一首詩寫盡了佳人的脫俗和清雅,杜甫《佳人》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詩名為《佳人》,是杜甫詩集中我最為欣賞的。雖不及「三吏」、「三別」那麼有名,但好像總有極大的魅力吸引著我,令我不斷吟誦著它。它描述了一個在戰亂時期被遺棄的上層社會婦女所遭的不幸,並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一開頭寫的是一位蓋世無雙的絕代佳人在述說自己的苦境。她說:「我本是世宦人家的女兒,如今卻淪落山野,與草木相依。當年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兄弟們慘遭殺戮。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於是,在洛陽,兩位偉大的詩人在洛陽見面了,雖然李白已經名滿天下,而杜甫是個初出茅廬的文學青年,但李白頗為欣賞杜甫的才學,杜甫對這位長輩更是讚嘆不已,兩人在一起的歲月中,喝酒作詩,談天說地,真是快哉的人生。
  • 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貧困交加,但是好在他有詩歌相伴。無論多麼艱難,也不管如何坎坷,只要吟起詩來,他就忘記了傷痛和悲涼。下面分享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閣夜唐代:杜甫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 年近花甲的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寫下的這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
    《全唐詩》裡的四萬多首詩中,到底哪一首七律可以排第一呢?那我個人認為杜甫的《登高》絕對有資格,這首詩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所傳遞出來的那份情感,那都是無人能及。夔州距離成都很近,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市奉節縣,在那裡他傷心不已,不僅身患重病,再加上各地爆發了戰亂,這讓他的回鄉之路顯得越發艱辛,在夔州生活那一段時間,杜甫心灰意冷,寫下了很多的悽美之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杜甫寫下了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登高》,這首詩被稱為唐詩七律第一。《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基本都是表達欽慕、思念之情,然而有一首卻是「罵」李白的。
  • 杜甫這首詩,寫盡人間真情,20年後的相聚,這溫暖無可比擬
    杜甫的詩歌自古以來就有「詩史」的美譽,他的詩寫出了老百姓的血淚史,他為天下蒼生吶喊:「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懼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不全是寫人間疾苦,他也寫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唯有真情,才有真詩,而這首《贈衛八處世》寫出了亂世中的真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滄。
  • 李白身上的狂氣讓他個性十足,杜甫這首詩寫得很傳神,句句經典
    杜甫這首詩寫於公元745年(天寶四年),當時他在前一年與李白出門遊玩,後來在秋天分手,次年他寫下了這首詩。杜甫對於李白的個性是很了解,在這首詩中,他寫得很傳神,同時也是勸慰李白不要太張狂了,這樣吃虧的還是自己,不過對於李白來說,他就是那樣的個性,天生就是一個狂人。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為何只回了兩首?專家的解釋讓人笑哭
    於是,人們發現,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確定只有兩首,這個,就有點尷尬了。江山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的12首詩:《贈李白》、《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