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引爆迪士尼視頻下載和收入 或成好萊塢行業風向標

2020-09-09 華商TMT觀察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美國迪士尼公司選擇在網絡視頻平臺上映最新大片《花木蘭》。據媒體最新消息,《花木蘭》電影對迪士尼視頻服務帶來了一次巨大的推動效應,其客戶端下載量同比猛增了七成。

根據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迪士尼視頻(迪士尼+)客戶端下載量為89萬次,同比增長了68%,這表明了《花木蘭》電影推動了消費者對迪士尼視頻的需求。

數據還顯示,除了客戶端下載安裝量激增之外,與一周前相比,消費者在該軟體上的支出增長了193%(即大約翻了三倍),達到1200萬美元。

《花木蘭》是1998年動畫大片的真人翻拍版,由於美國新冠疫情仍然在肆虐,迪士尼公司取消了在傳統院線上映的計劃,改為在自家的網絡視頻平臺上映,上周五正式開始提供點播。

為了看這部電影,迪士尼視頻會員(每月已經支付了7美元)必須額外支付30美元——這是該公司以前從未嘗試過的舉動。

在迪士尼視頻平臺沒有覆蓋的地區,該公司將繼續通過傳統院線上映這部大片。

這種不同尋常的一次性付費視頻被認為是一種測試,查看網絡視頻網絡視頻用戶是否願意支付額外費用來購買高質量的內容。

在過去半年時間裡,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影院關閉,促使好萊塢電影公司嘗試不同的上映策略。康卡斯特公司的環球影片公司在4月份在網絡上上映《巨魔世界之旅》新電影,網絡票價為20美元。

今年7月,迪士尼免費在網絡視頻平臺上推出了新電影《漢密爾頓》——一部百老匯話劇的電影版本。上述研究公司Sensor Tower介紹,《漢密爾頓》上映的第一個周末,迪士尼視頻客戶端下載量增加了79%(或100萬次)。

另外一家市場研究公司Apptopia的數據顯示,迪士尼視頻客戶端上周末的下載量為67.4萬次,其中大約三分之二來自美國,顯然是觀眾觀看《花木蘭》的熱情所推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這些數字僅僅統計了蘋果和谷歌兩家軟體商店的下載量,而沒有反映出通過其他方式下載軟體、購買視頻會員、支付《花木蘭》票價的情況,尤其是擁有視頻硬體和內容服務的Roku公司和亞馬遜。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影視娛樂大受衝擊,迪士尼《花木蘭》大片上映模式的調整,也引發了全球輿論的關注,被認為是可能是電影行業的一個風向標。據悉,這部電影原定於3月27日在傳統院線上映,但它的首次公映被推遲到了7月24日,然後是8月21日,之後它就被完全從上映時間表中刪除了。

但隨後,在8月4日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迪士尼公司高管宣布,《花木蘭》在迪士尼視頻平臺上上映。另外在收取單獨票價三個月之後,這部電影將於12月向所有迪士尼視頻會員免費播出。

30美元的網絡票價不是一筆小費用,相當於美國許多城市兩到三張電影票的價格(2019年美國電影票的平均價格徘徊在9美元左右)。

當迪士尼在8月初宣布《花木蘭》上映計劃時,該公司執行長鮑勃·查皮克(Bob Chapek)表示,該公司的決定是由新冠疫情大流行推動的,並不代表迪士尼商業模式的根本轉變。但是很容易想像,如果《花木蘭》在迪士尼視頻平臺上大獲成功,這家公司將會開始考慮更多永久性的調整。

在網絡視頻市場,迪士尼過去擁有幾個獨立資產,比如和奈飛競爭的Hulu網站,以及ESPN體育視頻服務,去年底,該公司整合了旗下的影視版權資產,推出了全新視頻平臺「迪士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視頻的會員價格僅為7美元,相當於市面價格的一半。優惠的價格,再加上以迪士尼動畫為代表的經典影視版權庫,外界普遍認為迪士尼將會成為全球網絡視頻市場的一匹黑馬。

去年底在美國發布之後,迪士尼迅速獲得了數千萬下載量。今年初,迪士尼視頻登陸歐洲,上線第一天就獲得了500萬次下載。之前,為了應付新冠疫情帶來的網絡擁堵,迪士尼還宣布把視頻質量和帶寬佔用降低四分之一。

一家媒體指出,作為娛樂行業最新變化中的一項,《花木蘭》的網絡平臺上映加速了好萊塢業內人士長期以來認為最終會到來的一些巨大變化。

8月26日,夏季的另一部熱度大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驚悚片《特尼特》(Tenet)——在70個國際地區上映,之後於9月3日在美國影院有限上映。這部電影最初在美國被推遲上癮,以保證全球同步上映的計劃。但是隨著其他國家在封鎖後重新開放,他們的電影院也重新營業,與此同時,大多數美國影院(除了免下車電影院)仍然關閉,片方採取了罕見的海外首先上映的方式。

另外,在7月底,連鎖院線AMC和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環球影業宣布,他們達成了一項協議,縮短電影在影院和網絡平臺發行之間的時間間隔。傳統上,一部電影在影院上映幾個月後才可以點播視頻,但是現在,環球電影公司的電影在AMC影院上映僅僅17天後就可以在網絡上上映。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放棄北美院線,中國市場成好萊塢回暖風向標
    5個月前在洛杉磯杜比劇院參加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首映禮的人們,可能成為最後一批有幸在大銀幕上觀看《花木蘭》的美國觀眾。經歷了數月與疫情的漫長抗爭之後,一切令人震驚的舉措都開始變得合理。迪士尼的《花木蘭》和華納的《信條》選擇了反常規的發行模式,他們的決定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方向:相信影院還是相信流媒體。
  • 《花木蘭》今日國內上映 已使Disney+付費增長193%
    今日,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的年度大片《花木蘭》將在中國大陸影院上映。而就在一周前的9月4日,該片剛剛登陸迪士尼流媒體Disney+付費獨播,並帶動了Disney+的下載量和付費率。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影視娛樂大受衝擊,迪士尼大片上映模式的調整,也引發了全球關注,被認為可能是電影行業的一個風向標。
  • 《花木蘭》明日線上首映 迪士尼「院轉網」嘗試或成行業變革裡程碑
    作為曾經最為看重院線播映的電影公司之一,迪士尼在全美院線已經逐步開放的背景下依舊選擇在線上首映《花木蘭》,並且僅在短短三個月窗口期後就在流媒體平臺上免費播放,這或許暗示著迪士尼乃至全行業的重要變革。迪士尼的三重突破自影片立項以來,《花木蘭》就受到全球廣泛關注。
  • 《花木蘭》:迪士尼「四兩撥千斤」的美好想像
    但連Netflix都遍尋無門的中國市場,迪士尼又憑什麼能夠找到終南捷徑呢?迪士尼的年度大片《花木蘭》9月11日將在中國上映。它是迪士尼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一部電影,但很可惜生不逢時。這部承載著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美好期許的大片將一頭撞向殘酷的現實。
  • 大銀幕接小螢屏,國內「群嘲」的《花木蘭》能讓迪士尼如願以償嗎
    受疫情影響,《花木蘭》不得不一次一次變動檔期,以期選擇更好的時間上映來保障票房收入。從3月27日第一次定檔,到因國際新冠疫情肆虐延期至7月24日,後到6月27日官宣再度延期,最後因疫情反彈放棄歐美影院公映。
  • 200元上網看《花木蘭》,迪士尼要「逼死」電影院?
    《花木蘭》的院線上映計劃將在沒有Disney+的國家地區進行。9月4日起,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將開始公映。影片最大的目標市場中國內地暫未定檔。在宣布線上發行之前,迪士尼的《花木蘭》和諾蘭的《信條》被視為拯救電影院、重振電影市場的關鍵作品。
  • 《花木蘭》背後:迪士尼的兩億美元豪賭
    市場期待已久的迪士尼年度大片《花木蘭》9月11日即將在中國上映。好萊塢巨頭們以前也嘗試過在電影中使用中國元素,但像《花木蘭》這樣仔細考慮中國市場特點、迎合區域市場的大製作的確比較罕見。如此大手筆闡述東方故事,迪士尼想得到什麼?
  • 《花木蘭》,正在被迪士尼拋棄……
    徹底放棄北美院線:幾家歡喜幾家愁《花木蘭》即將在Disney+上線的消息一出,迪士尼股價在美國時間8月5日開盤後一小時就上漲了9.53%。為此,在推特上《Variety》就發起了一項「你是否願意花29.99美元在Disney+上看《花木蘭》電影」的投票,而投票結果顯而易見:有85.3%的人表示「NO」。
  • 知料|迪士尼減肥,電影院剜肉,《花木蘭》登陸Disney+
    3 個月前,在艾格的認知裡,讓《花木蘭》這種製作費用高達 2.5 億美元的電影直接登陸在線視頻平臺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做法。迪士尼對這部電影的期待非常高,但如今期待可能已經變成了擔憂。《花木蘭》海報原本只計劃花 6.99 美元看迪士尼所有經典「老片」的用戶,會願意花一份原本可以坐在 IMAX 高級影院裡感受大熒幕和立體環繞音響的票錢,坐在自己家裡看電影嗎?《花木蘭》不再穩操勝券,這也是「實驗」的意義。
  • 爭議十足的《花木蘭》,救得了迪士尼的流媒體業務嗎?
    來源:計算機世界(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本周五(9月11日),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電影上線國內院線。該片豆瓣評分4.7,但是爛番茄新鮮度達到了78%。《花木蘭》原定今年3月27日北美上映,因新冠疫情多次推遲公映檔期,最終選擇對於開通Disney+服務的地區進行流媒體上線。迪士尼的CEO鮑勃·查伯克表示:「《花木蘭》這樣的情況是絕無僅有的,公司仍然會致力於推動院線體驗。」從數據來看,迪士尼此次「絕無僅有」的業務模式無疑對Disney+的推廣產生了巨大作用。
  • 影院老闆怒砸《花木蘭》宣傳板:迪士尼,你知道我們等它救命嗎?
    動圖所示男性為法國一家獨立院線的老闆Gerard Lemoine,而他此次激憤的行動便是因為迪士尼放棄在院線上映《花木蘭》所導致的(註:除了北美,迪士尼也宣布將同時在紐西蘭和西歐一些國家進行同步線上首映)。
  • 迪士尼減肥,電影院剜肉,《花木蘭》登陸Disney+|知料
    來源:36氪3個月前,讓製作費 2.5 億美元的《花木蘭》登陸在線視頻平臺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想法。文 | 王毓嬋封面來源 | 豆瓣在四次推遲《花木蘭》上映時間之後,迪士尼終於厭倦了等待。3 個月前,在艾格的認知裡,讓《花木蘭》這種製作費用高達 2.5 億美元的電影直接登陸在線視頻平臺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做法。迪士尼對這部電影的期待非常高,但如今期待可能已經變成了擔憂。《花木蘭》海報原本只計劃花 6.99 美元看迪士尼所有經典「老片」的用戶,會願意花一份原本可以坐在 IMAX 高級影院裡感受大熒幕和立體環繞音響的票錢,坐在自己家裡看電影嗎?
  • 迪士尼拍《花木蘭》,14億打水漂?花木蘭被迪士尼糟蹋慘了
    》顯然已經失卻了方向,在《木蘭辭》原文和動畫版電影之間苦苦掙扎。對於外國粉絲而言,花木蘭角色是他們排名第一的迪士尼公主》之後,他們一直期待真人版的出現,希望重現那些經典鏡頭和名場面。,除了家國意識,花木蘭的貞潔、忠孝更是歌頌的重點。
  • 從《信條》到《花木蘭》,它們是如何影響好萊塢電影產業走向?
    時間愈是逼近9月4日,整個好萊塢產業愈是將眼光投注在《信條》與《花木蘭》的發行成績上,原因很簡單:這兩部電影的各自表現,恐怕將左右疫情後好萊塢電影的樣貌。》與《信條》走向不同的發行策略我們先踩一下剎車,將焦點移向迪士尼那頭,迪士尼的《花木蘭》與華納的《信條》,早在好萊塢暑期大片紛紛退守時,就膠著到底誰才會成為開啟電影院大門的戲院救世主(我們就別提基本上早被迪士尼放生的X戰警外傳《變種人》了)。
  • 從《花木蘭》看好萊塢如何誤讀中國女權
    雖然線上單點付費模式被初步驗證,但《花木蘭》的口碑卻下滑嚴重,這為該影片的總票房收入帶來了巨大的陰影。在北美等地區上映後,爛番茄79%的新鮮度和MTC68分的評價雖然表現尚可,但是IMDb和豆瓣都只有5.4分和4.7分的評分。
  • 《花木蘭》「出逃」記
    史無前例的大片網播:迪士尼的算盤一部頂級大片選擇網播,對於苦熬了大半年的影院來說,無異於背後插刀。上個月迪士尼剛宣布《花木蘭》院線撤檔,一段視頻就在外網爆紅:一位憤怒的法國影院老闆一棍子朝著《花木蘭》的展板砸去,然後嬌羞地站到了《信條》海報旁邊。
  • 《花木蘭》:迪士尼在流媒體服務(Disney+)領域的押注
    市場期待已久的迪士尼年度大片《花木蘭》9月11日即將在中國上映。好萊塢巨頭們以前也嘗試過在電影中使用中國元素,但像《花木蘭》這樣仔細考慮中國市場特點、迎合區域市場的大製作的確比較罕見。如此大手筆闡述東方故事,迪士尼想得到什麼?
  • 《花木蘭》是如何被迪士尼搞砸的?
    甚至「迪士尼公主」成為了迪士尼的女性形象合集。然而,木蘭的形象顛覆了迪士尼經典故事中英雄救美的傳統模式,是男權社會裡少有的不被拯救而是拯救他人的女性英雄形象。這樣的人物形象和魅力是可以跨越時代的。迪士尼在真人版《花木蘭》中,以中國的典故作為素材,注入了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女性主義,將東西方文化進行融合,電影中的花木蘭獨立自主、機智勇敢,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並且勇於追求自由和幸福,這是典型的西方女性主義思想
  • 豆瓣4.7,爭議十足的《花木蘭》能拯救迪士尼的流媒體業務嗎?
    月11日),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電影上線國內院線。《花木蘭》原定今年3月27日北美上映,因新冠疫情多次推遲公映檔期,最終選擇對於開通Disney+服務的地區進行流媒體上線。迪士尼的CEO鮑勃·查伯克表示:「《花木蘭》這樣的情況是絕無僅有的,公司仍然會致力於推動院線體驗。」從數據來看,迪士尼此次「絕無僅有」的業務模式無疑對Disney+的推廣產生了巨大作用。
  • 迪士尼《花木蘭》變「網大」惹爭議,網友吐槽出現兩部「花木蘭」
    到頭來片方卻選擇網播,直接讓影院的努力和付出打了水漂。一些憤怒的影院老闆甚至砸掉了電影的宣傳背景板,並將打砸過程拍攝成視頻發布到了社交網絡上。不過相比之下,《花木蘭》在運作上對出品方和合作方損失更為慘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