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60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膝骨關節病。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多為膝關節老化導致,醫學上稱之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人體全身的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骨關節炎,其中,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這主要是因為膝關節具有負重大、活動多、易受外傷、勞累和寒涼刺激等特點。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每日都承受著因直立行走和各種活動所引起的機械力,因此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較大。當軟骨磨損得粗糙不堪時,關節就會像生了鏽的門軸一樣,轉動起來不僅費力,還會帶響,這也就意味著骨性關節炎發生了。
中醫學強調「未病先防」,掌握正確的生活方式和保健知識及恰當的功能鍛鍊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預防和康復的關鍵,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看病次數、提高生活質量、維持較好的關節功能。
具體來說,應該重視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及時休息防過勞,注意安全避外傷
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所導致的慢性勞損以及跌打扭傷是導致或加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尤為重要,應避免長時間頻繁上下樓、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必要時可選擇運用拐杖減輕雙膝關節負重。工作生活中也儘量減少關節負重,少穿高跟鞋,避免半蹲體位。
2、控制體重防肥胖,減少負重常活動
肥胖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體重超重,勢必加重關節負擔,增加本病發生機率。
所以,對於體型肥胖的患者應該注意控制體重,可以適當控制飲食,推薦遊泳等對膝關節損害較小的運動。
3、天氣變化重保暖,風寒潮溼需警惕
寒涼刺激也是誘發膝關節疼痛的因素之一。由於膝關節是「皮包骨頭」,缺少肌肉及脂肪的保護,得不到充足的熱量供應,因而其溫度比身體其它部位低。所以,做好防寒保暖也很重要。膝關節也怕溼,不要睡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夏天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即用冷水衝洗膝關節;冬天下肢不要穿得太單薄,避免膝關節受寒受潮,必要時可戴一個保暖護膝。
4、日常鍛鍊很重要,堅持訓練強筋骨
有針對性的力量訓練能增強肌肉強度,而強健的肌肉韌帶會對膝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護。股四頭肌的收縮運動是一種最簡單及實用的運動方式。
方法:患者可坐於床邊或椅子上,將雙足平放於地板上,儘量伸直一側膝關節,並保持伸直到有酸脹感,再慢慢彎曲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反覆 5 ~ 10 次。
其他的一些運動也能達到鍛鍊的目的,例如傳統運動項目、健身氣功等,這些運動不僅可以舒緩僵硬的肌肉,還能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儘量避免從常年不運動的狀態突然進入高強度鍛鍊。所以,為了保護膝關節,中年人運動要注意從不出汗或微出汗的小負荷運動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5、按揉穴位通經絡,中藥燻洗護關節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膝關節周圍容易出現一些壓痛點,一般在關節內側或者外側。在找到內側和外側壓痛點的時候,可以用拇指由輕到重進行按揉,力度適中,以有酸脹感為宜,每個壓痛點大約 1分鐘左右,3~4 個壓痛點用 3~4 分鐘就可以了。此外,膝關節周圍有5個保健穴位,分別是陽陵泉穴、陰陵泉穴、梁丘穴、血海穴、足三裡穴,找到位置後可進行按揉。
中藥燻洗方
原料:川烏、草烏、桂枝、紅花、獨活、乳香、沒藥各15克,伸筋草、透骨草、香附、牛蒡子各30克。
做法:加水 2000 毫升,加熱煮沸30分鐘 ,然後加入白酒30毫升混勻進行燻洗,並對關節施以輕柔的按摩,約30 分鐘,每日1劑,1日2次。
功效:疏通經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6、牢記口訣多實踐,持續不愈早就診
過勞、外傷、肥胖、寒冷、潮溼等因素是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重要誘發因素,牢記口訣,儘量避免這些誘因可明顯減少膝關節疼痛的發作。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身體正氣不足,邪氣才有可能乘虛而入引發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應重視加強自身體質鍛鍊,增強肌肉力量令膝關節得到更好地支持和保護,也可以採用中醫穴位按摩、中藥燻洗等方法來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從而緩解疼痛。若遇膝關節疼痛持續不減,建議儘快到醫院就診,儘早治療。
【來源:中醫中藥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