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的「陽光植物志」,即可訂閱。原創心血,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必留言聯繫
文 圖 | 最好的陽光
翻檢去歲春天在雲南的照片時,看見了蠶豆花。
此圖來自網絡
這蠶豆開花,有點兇。
一串白色小花結成總狀花序,在葉腋部長出來。白色花冠上有黑紫色脈紋和黑色斑暈,像黑色的眼睛。
黑夜給了蠶豆花黑色的眼睛。
此圖來自網絡
蠶豆春初開著黑心花,春末夏初,蠶豆就陸續成熟了。
那時節,正是農人養蠶繅絲的時候,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中說:「蠶時始熟,故名。」當然這是一說。李時珍給出的解釋是:「豆莢狀如老蠶,故名蠶豆。」
看看上圖,像嗎?
蠶豆又名佛豆、胡豆、南豆,豎豆,從這些有點異域風味的名字,就能判斷出它並不是原產中國的食物。它來自地中海沿岸,據載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種植了。
蠶豆因為是固氮的好植物,所以很受歡迎。 二叔家早年種了很多蠶豆,我去摘過,中空的莖特別粗壯高大,直立四稜狀,串串豆莢就綴在上面。
我們都很愛吃蠶豆,媽媽親切地把蠶豆叫豆米。因為總是直接買豆莢自己剝,豆米好吃,但剝多了,容易傷指甲,媽媽自有一套剝豆米的方法,讓我這個小助手看得目瞪口呆。
常吃的是蠶豆炒蒜薹、蠶豆醃菜湯。有一次,媽媽問我知道蠶豆炒蒜薹叫什麼嗎?看我一臉懵,媽媽直接公布答案,叫青蛙抱玉柱。蠶豆比喻成青蛙,蒜薹就像玉柱。這名字立刻上了檔次,這菜口感也奇特,又脆又糯。
媽媽的招牌菜還是當季那一碗蠶豆鹹肉燜飯。
先把火腿或鹹肉炒香,再放入新鮮飽滿的豆米,同炒。豆米吸收肉香後,覆蓋上預先泡好的糯米,再放水。這步是難點,因為要掌握好量,一次到位。水多了稀,水少了糊,原理有點像北方的燜面。
待大小火配合,蒸好,揭蓋那一刻,豆香、肉香與糯米香齊飛,挑逗著味蕾。實話說,光是寫寫,都有感覺了。可預料的是,每個人都會超量。
我先文字復盤,待蠶豆上市,就可以照單實踐起來了。
(蠶豆: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陪你走四季
愛麗絲之舞。
海上仙山,有蓬萊松。
非洲天門冬,又叫武竹,文竹的兄弟。
葡萄風信子,春天的精靈。
杏花,雨水。
有黃金球,心上一直明朗。
朱頂紅,開得正熱烈。
結香,從秦始皇時代就開始的「愛情樹」。
蟹爪蓮,錦上添花。
紅瑞木,這個時節,正是它最出彩的高光時刻!
洋牡丹,閃著天鵝絨般的光澤。
雲龍柳,如龍入雲中。
銀蓮花,望春風。
白杜,粉紅公主。
嘮嘮網紅年宵花——銀芽柳吧。
下雪了,跟著陽光來看金銀忍冬吧!
小鐵,你快快長。
百合,百事合心。
幾番疑汝是冰魂。
蠟梅,臘梅。
烏桕紅了。
湖邊有池杉。
尋訪冬凌草——冬天會開冰花的聰明植物。
若見素雪。
南洋杉啊,乖萌。
花、葉、果,共奏一首F小調幻想曲。
卷葉球蘭,你在哪裡🧐燙的頭?
一片子的時間,能發生什麼?
那些葉子做的潑墨藝術品。
瓶子草,吃肉的。
鹿角蕨,何其有幸,一路有你。
松風龍柏香。
十大功勞,棘刺之後的溫柔。
走,尋枝問葉,收藏秋冬。
平安何如奉橘。
蘇鐵,對付恐龍有妙招。
初夏純潔的天目瓊花結果了。
秋濃已立冬。
山中有紫珠。
走馬蘭臺類轉蓬。
一隻滿是釘刺的氣球果,正在鼓漲。
燈火可親,絲瓜清秀。
您看得到,我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