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勇:蠶豆

2021-02-12 文匯筆會

  

讀到「三月桃花開」「八月麥子成熟」之類的句子,常覺得句中的月份多餘。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有差異,東西有差別,桃花在你家三月開,可在別的地方,可能一月開,也可能四五月才開;麥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桃花開了」「麥子成熟」就足夠說明問題。

  

不僅桃花和麥子,所有的生物可注釋相應的季節,季節是長在植物身上的,也是長在動物身上的。桃花開時,所謂的春風還鑲著冬天的牙齒,水也冰冷,隨時打算回過頭去做冰,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麼多,只要灑下一陣雨水,便在窗外大聲歌唱自己的愛情,它們的歌唱填滿了空曠的夜晚。當一群身披黑色緞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著陽光、悄無聲息地時聚時散,春天才算坐穩了。

  

與桃花相呼應的,是布滿田野的蠶豆花香。中緯度地區,霜降前後種植蠶豆。在沒有現代化種植機械之前,把土地整平,用一呈「V」字形的木叉杵地,一杵一個窩,一粒蠶豆一把肥。蠶豆不擇生長的地方,狹窄的田埂邊、角度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後,只要有一抔土,只要能容一粒種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來。到這時節,蠶豆莖稈長成兩尺來高,半腰上,全是蠶豆花。蠶豆花的香味是不可複製的,清新中有透明,純粹中有高雅,濃淡適宜,輕重適當。長相也好看,無論是白色的花瓣或是紅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對黑色的眼睛一般的圖案。這是一種瞄過眼影的花,不到凋謝,花瓣上的眼睛便睜著。還可以入藥,主治各種內出血、白帶和高血壓病。

  

  

蠶豆莢從謝了的豆花上長出來。如果能躲過倒春寒,一朵花一個豆莢,每個豆莢結一到四粒蠶豆,不結蠶豆的豆莢有,超過四粒的蠶豆莢我至今沒見過。

  

在蠶豆花身上是可以寫詩的,比如,一朵花,見證一個季節的存在 /  一朵花,見證一個季節的消失。

  

在春天的食物裡,蠶豆實在值得大書特書。它不金貴,大大小小的菜場都有。豐產的年份,量多,但便宜;歉收時則量少,價格貴。用數量去乘價格,無論豐產還是歉收,農民都賺不上錢。將其製作成食物入口,更不難。

  

最最原始的吃法,當數在我青少年時期的盜而生食。那時我們還歸生產隊管,蠶豆結莢時節,正青黃不接,社員從大到小,都渴望得到青蠶豆來苟延殘喘。可惜大人一般沒有這麼幸運,這種機會專屬於放牧鵝群或耕牛的少年。鵝群或耕牛是偷蠶豆的道具,把鵝群或耕牛攆到蠶豆地邊,作案便開始了。挑老嫩適中的豆莢從中部,從更為隱蔽的一側小心折斷,取出蠶豆,飛入口中,瘋狂咀嚼的同時,把空空的豆莢復原。豆莢的殼便好端端回到蠶豆莖稈上。等看莊稼的生產隊長或者社員發現,已是幾天以後的事情了。所選豆莢不能過嫩,太嫩則蠶豆粒是一包水;不能太老,老了豆皮吞不下去,留下作案痕跡。為活命,長輩不阻止,還替我們支招,比如鵝群或者耕牛在這條田埂吃草,最好匍匐前進到另一塊蠶豆地作案;比如第一次吃青蠶豆最多吃十粒,「生蠶豆擇人,弄不好要死人!」他們說。我親眼見到一個夥伴吃了青蠶豆,臉色蒼白,腹痛噁心,小便猶如醬油,繼而腹瀉嘔吐,昏迷不醒。送到某陸軍醫院搶救兩晝夜,才沒有過早費掉一具小棺材。那時候鄉下孩子第一次吃青蠶豆,充滿儀式感。縱使第一次吃後除了多放幾個屁,沒出現其他狀況,也不敢多吃——吃多了撐肚子。青蠶豆的撐法跟其他食物的撐法不一樣,是死撐,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你會感到肚臍眼兒正朝肚皮外面鼓出來。多年以後,當我在遠離故鄉的地方安家,妻子見我吃生蠶豆,用古怪的、研究恐龍般的眼神盯著我問:「你是哪個原始部落來的?」又過了若干年,也就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剝了一粒生蠶豆的皮放到鼻子底下,幽暗的清香中夾雜濃重的生澀,竟懷疑自己有過偷食青蠶豆的少年時光。

  

最簡便的吃法,是蠶豆入鍋,摻水過面,加鹽適中,大火煮開,中火續煮,到酥軟開口時,加蒜末,用大火收汁,待烹幹水汽,滴幾滴香油,翻攪均勻後出鍋。不油不膩,齒頰生香。豆皮的口感近似於上好的海參,有膠質,有嚼勁,不帶渣滓。豆仁酥軟無骨,又面又糯,入口即化。吃到舒爽處,整個一頓飯一粒米飯不吃,甩開兩個膀子,專吃蠶豆。以蠶豆為主料,可做出幾百道菜。就我目前吃過的,有滷汁燜蠶豆、蠶豆粉絲煲、蠶豆蛋花湯、肉末炒蠶豆、涼拌蠶豆、五香蠶豆、榨菜炒豆瓣、酸菜豆瓣湯,等等等等。蠶豆百搭,燒個酸菜魚,丟半把蠶豆到湯裡去也錯不了,別有風味。

  

特別值得記述的是一道叫蒜香蠶豆的菜,做法沒有什麼講究,不過是先把蒜末放油裡爆出香味,倒入青蠶豆,翻炒至開口,此時豆皮多半已焦,部分翻卷,火候便到了,倒入半小碗預先準備好的小蔥花,適量的鹽,翻炒均勻,便大功告成。這道菜大有名堂,由於是幹煸,皮焦裡嫩,嚼起來很有勁道,外面有炒幹蠶豆的滋味,裡面卻徹頭徹尾是青蠶豆;表皮有鹽味,內裡因食鹽沒來得及浸入而清甜可口;加小蔥末,清香無比。配上二兩好酒,一人獨酌,也詩意盎然。

  

每到蠶豆上市季節,特別羨慕還有「鄉下」的人。那裡或者住著他們的父母,或者住著他們的親戚,每年替他們種上一塊蠶豆,不打農藥,不用化肥,純天然,無汙染,可以甩開膀子放心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少年時期,在生產隊種過蠶豆,為避免老鼠和地蟲侵害,播種之前,用有毒農藥浸種。浸種的農藥,藥效長,發芽之後進入植株,結莢之後進入果實。據說這種浸種之法一直沿用至今。同樣是蠶豆,市場上買回來的,跟「鄉下」提供的,大不一樣。吃到嘴裡的心情也不一樣。「鄉下」成了一份寄託,成了一個隱喻,成了一個道德符號,成了一把文化鑰匙。我也是有「鄉下」的人,可惜遠在數千裡之外,回去探一回親都盼星星盼月亮,就別奢談其他啦。

  

假如能擁有一塊地,我一定會把它經營成一片青青蠶豆園。

  

  

本文刊於2017年7月5日《文匯報 筆會》。

--

【筆會上月好文推薦】

水、茶葉和紫砂壺 | 黃永玉

旅館裡發生了什麼? | 王安憶

擅於到來的人和擅於離別的人 | 李娟

《紅樓夢》裡的詩與遠方 | 劉曉蕾

由「星空志」所想到 | 陳思和

武康路2號傳奇 | 張偉

寫字的興趣——吳小如學書自述 | 唐吟方

一張畫要了三十年——憶梁實秋與張佛老 | 羅青

了解筆會新選集《歌以言志》,請點擊:

不斷磨洗,直至透明 | 周毅

相關焦點

  • 蠶豆開花了,想念那一碗蠶豆燜飯.
    此圖來自網絡蠶豆春初開著黑心花,春末夏初,蠶豆就陸續成熟了。那時節,正是農人養蠶繅絲的時候,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中說:「蠶時始熟,故名。」當然這是一說。蠶豆又名佛豆、胡豆、南豆,豎豆,從這些有點異域風味的名字,就能判斷出它並不是原產中國的食物。
  • 怎麼炒蠶豆 蠶豆和什麼炒好吃
    蠶豆大家都喜歡吃,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蠶豆中含有的粗纖維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經常吃對健康有好處。怎麼炒蠶豆好吃呢?今天介紹這道雪菜炒蠶豆,製作步驟簡單,色香味俱全。蠶豆和什麼炒好吃食材:蠶豆400克、雪裡蕻100克、小米椒4個、幹辣椒3個、食用油5克、鹽1克。
  • 蠶豆米炒肉的做法 蠶豆怎麼炒肉
    蠶豆大家都吃過吧,蠶豆口感綿香,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炒著吃。做炒蠶豆的時候,可以加入不同的食材一起炒,今天教大家的是蠶豆米炒肉片,蠶豆米炒肉的做法並不難,喜歡吃炒肉的人可以嘗試一下這個做法。
  • 韋斯琴:蠶豆花開
    >□韋斯琴蠶豆花開了,在每年的四月。蠶豆的莢,因為飽滿圓潤而自帶光澤,翠玉般地朝向陽光。每每注目,總忍不住彎腰去捏一捏,像摸捏孩童豐腴的臂膀。    當裹在豆莢裡的蠶豆粒硬硬地想要撐破豆莢時,我們便可以摘一些回家,剝開肥嘟嘟的豆殼,將粉綠的豆粒取出來,做成美味佳餚。最初長成的嫩豆粒,連同其粉綠的外皮都可以煮熟後,加入五香調料食用,香糯可口。而漸漸長老的蠶豆粒,便要剝去它那層緊緻的綠皮,食其豆米。
  • 雞蛋炒蠶豆米的做法 雞蛋炒蠶豆米怎麼做
    蠶豆米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材,一般都是炒著吃,或者燉湯,今天教大家一道特色的雞蛋炒蠶豆米。雞蛋炒蠶豆米的做法並不難,幾步就能完成,加入雞蛋一起吃,味道更加豐富,大家可以試試。雞蛋炒蠶豆米怎麼做食材:蠶豆100克、雞蛋2個、小蔥2根。 調味料:食用油5克、鹽1克、生抽2克。
  • BOBO 蠶豆 & 茴香
    現在立夏前後,正是本地蠶豆上市的季節,剝好的豆子,今天菜場也只要三四塊一斤。上周朋友來小聚,隨手採一把新嫩的茴香,在炒好準備起鍋的蠶豆上撒上一把,這就是小有名氣時令蔬菜——茴香蠶豆。茴香蠶豆-食材-蠶豆、茴香菜、油、鹽、糖適量-做法-1、剝出蠶豆,竅門:不用指甲掐直接把蠶豆莢掰兩段後擠出蠶豆這樣剝的蠶豆都不用過水清洗,直接下鍋更嫩
  • 喻國斌 || 蠶豆花,蠶豆飯
    記得姐姐曾經為蠶豆花鳴不平,她追問母親是誰說的,媽說是聽她的媽的媽說的……姐姐像鬥敗的公雞垂下頭來,無可奈何。我知道,此刻她的內心一定在默默讚美蠶豆花的妙不可言。  芳香揮之不去   蠶豆年年吃,一到初夏,蠶豆飯成了家家戶戶嘴裡的最愛,難怪在王禎的《農書》上有「百穀之中最為先登之物,蒸煮皆可食,代飯充飢」之說。蠶豆入口軟酥,沙中帶糯,柔膩適宜,美味可口。那時候,一到傍晚,村裡便炊煙嫋嫋,顯得古樸而寧靜,我們走在村頭巷尾,每每會聞到從院子裡飄出來蠶豆飯的撲鼻香氣。
  • 蠶豆七兄弟
    (戲文裡說:蠶豆開花黑良心)蠶豆七兄弟在田裡草草長成,心情一直不那麼好。它們出身貧寒,在土地金貴的長江三角洲,農民很少給蠶豆方方整整的地。七兄弟就遭遇了這樣的命運,一個農民利用小麥地的邊角料,用木棍插了幾個洞,將它們扔下後不管了。
  • 蠶豆兒長 蠶豆兒香
    不消時日,花枝頂端背部冒出一叢叢白色髯毛,一簇簇蠶豆花擠擠挨挨鑽出來,花冠白色呈蝶形,旗瓣分布紫紅色斑紋,翼瓣橢圓形狀,兩側若濃墨泅染暈開,花託作耳狀三角形,顯得內斂清婉,應了清人汪士慎《蠶豆花香圖》詩中描繪:蠶豆花開映女桑,方莖碧葉吐芬芳。田間野粉無人愛,不逐東風雜眾香。  蠶豆花開,蠶豆花謝。
  • 東湖文藝選登 | 青蠶豆
    今日開電動車到郊外,去那採摘園採摘番茄,見一七十歲左右的老伯在路邊採摘蠶豆,遂問:「你是採蠶豆賣麼?」「不賣,自己吃的……」那老伯抬頭看了我一眼,又道:「你要買?那你自己摘吧,我家種得多,你喜歡,摘多少都可以,隨便付點就行……」聞言,謝過老伯,接過老伯遞給我的竹籃子,蹲在路邊採摘蠶豆。「正式是個辮帶子!採的都那麼小?
  • 美食 蠶豆翻身做公主
    我不知道義大利人民在過去的幾百年中,保持著一顆鄙視蠶豆的心,是否和這樣深入靈魂的理由相關,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蠶豆仍是一種最默默無聞的鄉村食物。如果被人問起昨晚吃了什麼,而回答是蠶豆的話,對於這家的主婦來說是非常沒面子的事情。但如今,這種情況則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 【親子時光】故事《愛笑的小蠶豆》
    有一顆小小蠶豆,特別愛笑,沒事也愛笑。      一個穿開襠褲的小男孩經過它的身邊,紅彤彤的小屁股露在外面,就像小臉蛋,小蠶豆見了「哈哈」地笑個不停。小男孩連忙用手捂住了小屁股說:「不許偷看!」 小蠶豆把小嘴一翹說:「哼,我早就看見了,有什麼好看的。」小男孩紅著臉跑了,小蠶豆在他身後一邊笑一邊唱:「小男孩,羞羞羞,屁股露在褲外頭。」
  • 蠶豆之放屁豆兒竇娥冤
    蠶豆的美味是美到鄉下人的骨髓裡的,甚至都美出了遺憾和嘆惋。如果有老人在蠶豆上市之前去了,莊上人會嘆息:沒吃到今年的新蠶豆就走了!       蠶豆小時候躲在翠綠的莢子裡面,其形如蠶,老家那邊的發音——船豆,確實長著長著,豆莢兩頭尖尖,越來越像船了。
  • 袍笑 • 素善《麻辣酥蠶豆》
    ♪點上方綠標,一起來聆聽素廚的內心獨白吧~歲月如舞,花嬌欲有言坐享青緗萬卷,淡看浮華而過一抹禪意,一縷芬芳新鮮的蠶豆,炸至酥脆快速炒制,鮮香有餘,麻辣過癮忙時勤努力鮮嫩的蠶豆,高溫炸制與各種調味料,簡單煸炒脆嫩的黃瓜圍繞在旁又酥又脆,鮮鹹爽口一顆接一顆,瞬間光碟和風細雨的日子裡,臨屏對坐聆聽悠揚琴聲,濾去喧囂與浮躁讓生活回歸自然與平和
  • 朱學東:故鄉的回芽蠶豆,以及老黃瓜燉排骨
    回芽蠶豆曾經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菜餚,其實就是發了芽的蠶豆。小時候常吃,這些年客居北京,難得再吃。發回芽蠶豆很簡單,把老蠶豆泡清水裡即可。不過,一定是老蠶豆哦。老蠶豆堅硬得很,故鄉常用它來形容年紀大的人牙口好:「還能吃蠶豆呢。」也只有老蠶豆才能泡製回芽蠶豆。
  • 【新吳江地理之震澤】震澤人很愛吃蠶豆
    震澤人有句罵人的話,叫做 「蠶豆開花黑良心」。罵人良心大大的壞,就說人家是蠶豆花。蠶豆花是中間黑,外面紫的,罵人罵得多含蓄!雖然,蠶豆花被貶成「黑良心」,但絲毫不影響震澤人對蠶豆的熱愛。春天的桃花、菜花耀眼地開放。 蠶豆花開出了黑紫的花,勾起了人們對蠶豆新鮮的念想。 震澤人對蠶豆很有研究,歸納起來是這樣:蠶豆分 「客豆」和 「本地豆」。
  • 韭菜炒什麼好吃 韭菜炒蠶豆米的做法
    今天教大家一道好吃的韭菜炒蠶豆米,韭菜炒蠶豆米的做法比較簡單,將蠶豆煮熟之後,和韭菜一起炒營養美味。韭菜炒什麼好吃食材:蠶豆200克、韭菜200克、幹辣椒3個、姜1克。調味料:食用油5克、鹽1克、生抽2克韭菜炒蠶豆米的做法:1、韭菜切段,幹辣椒切段,姜切末;2、鍋中水燒開,然後加入蠶豆煮10分鐘,撈出;
  • 用它能做下酒下菜,蠶豆菜譜做法大全
    用它能做下酒下菜,蠶豆菜譜做法大全——7道新鮮蠶豆家常菜做法!這個周末有菜吃了!二:培根炒蠶豆1、培根切小塊,蠶豆在開水中焯2分鐘2、炒鍋倒入少許油,放入培根翻炒3、放入松子仁翻炒4、松子炒到微黃後放入蠶豆翻炒5、撒入少許鹽,淋入少許生抽調味
  • 被《東京大飯店》帶火的蠶豆,還有哪些新做法?
    而餐廳的菜單也成為師傅們爭相效仿的範本,其中一道「牛胸口油古斯米沙拉」,因妙用鮮蠶豆而引人注目。眼下,正是國內南方蠶豆上市的時節,我們不妨以 Quintessence 詮釋鮮蠶豆的方式為起點,好好研究一下鮮蠶豆還有哪些入菜靈感。如果你正在為打造應季菜單而苦惱,不妨接著往下看,也許蠶豆能給你一點啟發。
  • 【運河原創】老安宜的「洋糖發糕」與「五香爛蠶豆」
    小時候每當星期天媽媽都會答應給我買一份巷底韓爺爺家做的「洋糖發糕"和一小包「五香爛蠶豆」讓我解解饞。韓爺爺六十多歲,穿著一件黑色對襟上裝和同樣款式的黑色長褲,肩挎著一隻木桶,邁著慢悠悠的步伐,悠長的吆喝聲低沉而渾厚:「洋糖發糕兒…五香爛蠶豆…」看著韓爺爺漸行漸近的身形,我激動極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韓爺爺腰間隨著走路的節奏而微微晃動的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