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萬 收 藏 愛 好 者 的 第 一 選 擇
收藏 | 書畫 | 玉石 | 陶瓷 | 木藝 | 茶器 | 鑑賞 | 養生
▲趙佶《聽琴圖》
在「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修養中,琴為什麼能居首位?
文 | 中式精緻生活
古琴之音大抵以古淡為宗,非在悅耳,心境微有不清,指下便爾荊棘。清風朗月之時,心無機事,曠然天真。時鼓一曲,不燥不懶。
近日多聽管平湖先生琴曲,取《欸乃》一首示與諸君,「欸乃」一詞說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唐人柳宗元詩云:「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說的便是這託跡漁樵,寄情山水之事。
──── 中式君
▲古琴式樣
在「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修養中,琴居首位。在清風明月、夜雨蓬窗、山水坐臥、清流泛舟之時,操琴一曲,更是高雅之極。自古隱士高人都善彈琴,陶元亮「少學琴書,偶愛閒靜」,王摩詰「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善操琴者,大都潔身自好,風骨高潔。東晉名士戴逵彈得一手好琴,但他有高蹈出世之志,不諂媚權貴。太宰司馬請他彈琴,戴逵把琴摔碎,不願為王門伶人。琴只為知音,強求之音多殺風景。
唐人李義山《雜 纂》有言: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褌,背山起樓, 燒琴煮鶴。」
意思就是在山間清泉裡洗腳;在紛繁花枝上晾曬內衣褲;背著山蓋一座樓,以致山間的風景都看不到;有人把古琴當柴火去燒,把仙鶴煮了當肉吃。此般較戴安道之事更為可惡。(花下曬褌kūn,這個褌字說的是有襠的褲子)
古琴之事,在於清雅,宋人範仲淹曾問琴理於崔遵度,崔答曰:「清麗而靜,和潤而遠。」
他認為彈琴之道,在於清麗又寧靜,音色和潤而悠遠。琴音要不染濁氣,清雅悅耳,所謂「彈琴不清,不如彈箏」。這是一種經過藝術陶冶的澄淨精純的境界。
彈琴也講究,《文會堂琴譜》中歸納了「五不彈」「十四不彈」及「十四宜彈」。
五不彈:「疾風甚雨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
十四不彈:「風雷陰雨,日月交蝕,在法司中,在市塵,對夷狄,對俗子,對商賈,對娼妓,酒醉後,夜事後,毀形異服,腋氣臊臭,鼓動喧嚷,不盥手漱口。」
十四宜彈:「遇知音,逢可人,對道士,處高堂,升樓閣,在宮觀,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遊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氣清朗,當清風明月。」
今人能從傳世繪畫中看到古人彈琴的環境,大都在風景清嘉處操琴:或是空闊的水邊空地,或孤松下的巨石,琴士之旁,絕無閒雜人等,除了一兩位風姿高邁的雅人在旁作知音聆聽狀,便是烹茶煮酒的童子。
若無此清嘉之地,古代便會在房中置缸一口,缸內懸鐘,以之與琴音共鳴。緩急輕重,合宜自然,正音可出腕下,清興能超物表。彈奏古琴,不需以高明琴技炫耀於眾,多的是追求一種高潔淡泊的精神境界。
來源:中式精緻生活
版權說明:源於網絡,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