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

2020-12-23 青海普法

生活上有什麼不順心的

或遇到了什麼奇葩人

總忍不住在朋友圈抱怨一下

甚至是「口吐芬芳」

對於網絡上的罵人行為

我們是見怪不怪的

畢竟網際網路世界很自由

但也不是「法外之地」

這不

有人在朋友圈罵人

被起訴到法院了

最後竟然是這樣判的...

案件 · 回顧

為洩憤發布侮辱誹謗性語言

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張某將公司的洗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李某,後雙方在合作中出現了矛盾。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被告上法庭

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遂於2020年1月13日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法院判決

近日,法院經審理,判決李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張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發布的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公開道歉

2020年8月7日,李某在其朋友圈發布道歉消息。

網友評論

網友1:這個可以有~

網友2:哈哈哈哈哈哈,以後誰罵人就截圖,讓一直道歉

網友3:哈哈哈支持支持~

網友4:現在的判決真是與時俱進

網友5:哈哈哈哈哈哈,挺好的,還是要文明些,不要隨便罵人

如今的朋友圈「身兼數職」

除了是一個社交平臺外

還是人們發洩個人情緒的「出氣筒」

那麼朋友圈發布的言論,

達到何種程度,

構成侵犯名譽權呢?

法官說法

所謂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

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傳播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言辭,並為第三人知悉,包括:

(1)以語言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比如不當的言詞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但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

(2)捏造並散布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

(3)故意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信息。

其次,從主觀過錯方面來看,行為人存在實際惡意,並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

再者,受害者應為特定的人,不管是行為人指名道姓,還是指桑罵槐,只要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確定被侵害對象,同樣構成侵害名譽權。

最後,侵權行為給受害人名譽造成嚴重損害,使得受害人精神和心靈遭受創傷,尤其是公眾對其社會評價降低,帶來的不良影響。

所以即使在朋友圈發布不實消息,哪怕指桑罵槐,若能對應當事人,造成當事人的社會評價降低,依然構成侵犯名譽權,受害人有權訴請法院,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發朋友圈,還有這些「注意事項」

這些內容一定不能發!

1、謠言

在不掌握真實情況前,一定不可盲目散布、轉發謠言。對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隨意轉發,更不要故意「杜撰改編」,否則,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對故意傳播、散布謠言信息的,公安機關將依法嚴懲。

2、謾罵

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是我們的「日記本」,記錄著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越來越多的人會在微信朋友圈上分享開心的事、吐槽不爽的事…….但如果你在微信朋友圈裡罵人,那可是會給自己惹來麻煩的。嚴重時,甚至構成違法行為。

這些少在朋友圈曬!

如今,很多人喜歡隨手拍照發朋友圈。但是,不少人沒意識到,這些行為會間接洩露了個人信息!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很可能造成財產損失,甚至危害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

1、身份信息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曬車票、護照、飛機票等,但這些票據上的二維碼或條形碼都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藉助特殊軟體,便能輕易讀取。

外出時,日程安排、行蹤等信息不要洩露,不然容易讓他人鑽了家中無人的空子行竊。外出期間,能夠顯示姓名、身份證號的車票、護照、飛機票等,儘量不要「曬」。

2、具體位置

微信上的「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兒,但如果你旅遊、出差了的話,也等於告訴別有用心者「這人不在家」,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3、孩子照片

「陌生人叫出孩子名字搭訕」的新聞屢見不鮮,不法分子很可能是通過父母的朋友圈知道的。家長發布孩子照片、文字記錄時,無意間會洩露孩子的相貌和姓名。

因此,家長曬孩子照片時需留個心眼,最好不要將孩子的姓名、固定行程、就讀幼兒園等信息發布在網上;或者限制一下分享範圍,以分組的形式只分享給親人看。

除了孩子的照片,全家福也儘量少發布在朋友圈上。一旦洩露家庭成員信息,容易給不法人員創造行騙、行竊的機會。尤其是老人、小孩的信息,更要注意保護。

部分素材來源:人民網、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裡罵人」被判道歉,法律掌嘴這就對了
    在有700名好友的微信朋友圈裡辱罵他人,還曬出對方照片……溫州市甌海區法院日前宣判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涉事的李某因侵害他人名譽權,被判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朋友圈裡罵人」被判道歉10天,法律掌嘴就對了。現實生活裡,往往有一些人把自己的朋友圈當成了洩私憤的地方,出現了「一言不合就罵人」的現象。有的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因為利益損失的大事。然而,不管是「自己有理」還是「他人有理」,都不該是「在朋友圈失禮」的理由。
  • 朋友圈罵人?他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不屏蔽的那種……
    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日記本」,曬旅遊、曬幸福、曬生活的點點滴滴。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分享、吐槽。但是,在朋友圈「說話」也要有分寸的,如果在朋友圈罵人,性質可就變了,嚴重時甚至構成違法犯罪行為。01浙江溫州:朋友圈發侮辱性語言被判朋友圈道歉近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法庭依法宣判了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市民小張將公司的汽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市民小李,隨後,雙方在合作中出現了矛盾。
  • 朋友圈貼圖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民法典》將強化名譽權保護
    在朋友圈辱罵他人是違法行為!近日,一起網友熱議的事兒: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對他人侮辱、誹謗言論,因為侵害名譽權,法院判決被告同樣在朋友圈賠禮道歉10天。朋友圈發布希麼言論構成侵權?明年將要施行的《民法典》中對名譽權是如何規定的?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網友​:這個可以有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遂於2020年1月13日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在朋友圈罵人會有什麼後果?3起案例公開:有人被判道歉10天,不帶...
    但在2016年,周倩的前夫向田菲借款40萬元,卻僅還了10萬元後就沒了音信。這筆欠款讓周倩和田菲反目,田菲將周倩及其前夫一同起訴至法院,要求兩人共同償還這筆錢。訴訟期間,田菲撤回了對周倩的起訴,並與周倩前夫達成調解,但對方再次反悔,沒有在約定的時間清償。
  • 微信朋友圈裡罵人 女子被判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朋友圈成為不少人分享生活狀態的地方,有人曬幸福、曬美食、曬美景,也有人在朋友圈傾訴煩惱,也有人在這裡罵人發洩情緒……不過要注意,在朋友圈辱罵他人可能侵害名譽權!近日,惠安法院就調解了這麼一起案件,市民小芳(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論,因為侵害名譽權,經調解,她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案情 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被起訴小芳向同村的小凰(化名)借款9500元,經小凰多次催討,她不但不償還,還從今年1月份起,在微信朋友圈多次用帶有侮辱性的詞彙稱呼對方。
  • 朋友圈罵人 法律圈要管
    日前,一則「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因業務合作糾紛,孫某在朋友圈發布侮辱同事王某的不實言論。王某認為孫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訴至法院。法院判決孫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王某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
  • 為討債發朋友圈指名道姓罵人 一審被判道歉加賠錢
    ­  發朋友圈罵人 這事可能犯法 ­  晉江法院判決兩起發朋友圈罵人訴訟­  發微信朋友圈罵人是否違法?去年,晉江市法院先後判決了兩起因發朋友圈罵人引起的訴訟,不過兩起判決結果迥異,怎麼回事呢?
  • 千萬別在朋友圈罵人,有人被告了!
    「本人於2019年6月16日17日,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兩條朋友圈,內容出現對x先生侮辱性語言,給x先生造成了名譽影響。
  • 朋友圈裡罵人還曬照片,被判在圈內公開道歉並至少保留十天
    在有700名好友的微信朋友圈裡辱罵他人,還曬出對方照片……溫州市甌海區法院日前宣判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涉事的李某因侵害他人名譽權,被判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當年6月16日、17日,李某為洩憤,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張某的照片。據介紹,李某發的朋友圈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時好友約有700人。今年1月,張某訴至法院,要求李某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還在朋友圈罵人?朋友圈罵人被起訴判罰
    很多的人會在網上噴人、罵人。因為覺得沒有人會知道,總覺得網絡是法外之地。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而最終是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在微信朋友圈、QQ群污衊他人,一男子被判連續7天登報導歉
    在微信朋友圈、QQ群污衊他人,一男子被判連續7天登報導歉 2019-08-1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子在朋友圈罵人被起訴 法院:賠償5000並發文道歉
    &nbsp&nbsp&nbsp&nbsp6月20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四川省閬中市人民法院獲悉,張女士的朋友趙女士因侵犯張女士的名譽權,客觀上影響了張女士的社會評價,法院判決趙女士立即刪除其朋友圈相關侮辱性言論,並在朋友圈發布道歉函至少保留3天,同時賠償張女士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 朋友圈罵人?他被起訴了!法院判他朋友圈道歉,還得賠錢!
    在微博、朋友圈圍觀了各種罵戰,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發朋友圈罵人還能被告上法庭,湯某就親自體驗了一把什麼叫禍從口出……網絡圖片「妮兒,咋回事啊?你快看看你的朋友圈吧。」一頭霧水的梁某趕忙打開微信朋友圈,一下子愣住了,自己的前員工湯某在朋友圈發文謾罵自己。原來,梁某開辦一服裝廠,湯某曾在其服裝廠上班。湯某辭職後,因工錢問題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湯某心生不滿,遂在朋友圈謾罵梁某。湯某謾罵語言惡劣、性質嚴重,給梁某造成巨大的精神傷害。梁某報警,睢縣某鄉鎮派出所對湯某處以罰款500元。
  • 朋友圈罵人被起訴 法院怎麼判?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朋友圈罵人被起訴 第二天,小美便接到很多朋友發來的消息,稱小趙在朋友圈發布了一些對她不利的言論。小美趕緊打開微信,手機屏幕上彈出的畫面讓她極度憤怒,因為小趙竟然將此前在簡訊上辱罵她的聊天記錄截圖發到了朋友圈,同時出現的,還有小美本人的照片。小趙還在微信朋友圈寫到:「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 這些人在朋友圈「洩憤罵人」被處罰
    2020-08-17 09:52:19 來源:央視網原標題:朋友圈言論別「出圈」 這些人在朋友圈「洩憤罵人」被處罰央視網消息: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我們的「日記本」,曬旅遊、曬幸福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分享開心,吐槽不爽,但是您想過嗎,在朋友圈「說話」也是要有分寸的,如果你說的話「出圈」「出格」了,比如在朋友圈罵人,性質可就變了,嚴重時,甚至構成違法行為。2019年,李某在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侮辱性語言,張某起訴至法院,近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法庭對該案依法進行了宣判。
  • 朋友圈罵人成被告,給「網怒族」上了堂普法課
    近日,一則「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十天」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因業務合作糾紛,孫某在朋友圈發布侮辱同事王某的不實言論。王某認為孫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遂將其訴至法院。最終,法院判決孫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王某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羅永康罵演員劉一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賠償7萬元
    今年29歲的劉一是一名電影演員,30歲的羅永康是一名導演。記者昨天獲悉,朝陽法院一審判決羅永康致歉10日並賠償劉一7萬元。  劉一訴稱,2014年2月19日、2月22日,羅永康在「副導演協會」「導演、精英演員影視群」等多個微信群及其朋友圈內推送自己的照片,還配發文字侮辱誹謗自己,並要求圈內朋友轉發該消息以封殺自己。
  • 男子在朋友圈罵人被罰1000元? 注意!朋友圈這些內容千萬別發
    然而,由於其公開性,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日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就判決了一起因當事人在朋友圈罵人最終賠償對方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案子。1據悉,柳某與皮某是微信好友。今年1月28日晚,皮某在微信應用程式中以微信號為「p*****91*」、微信名為「皮××」的個人帳號朋友圈中發表言論,稱柳某「破壞了別人家庭就該夾起尾巴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到頭來當小三,真是給你祖宗十八代都蒙羞!」「哪個都沒屏蔽,隨便看,敢做就堵不住讓人說!」同時配有柳某照片一張。1月30日,皮某又在其個人帳號朋友圈中發表相關文字並配圖。
  • 女子在朋友圈罵前男友,法院判了
    在朋友圈辱罵他人,需要承擔法律後果嗎?日前,廣東惠州一女子在朋友圈辱罵前男友,被法院判決發道歉朋友圈!#女子朋友圈罵前任被判道歉#女子在朋友圈辱罵前男友據悉,惠州的某琴和某偉經人介紹成為男女朋友。某偉曾經承諾給某琴報名參加健身訓練班,但某偉未兌現。因後來聯繫不上某偉,2019年9月,氣憤的某琴使用自己的微信在朋友圈發布「慫貨!你爸媽的老臉都被丟盡了!」,後將某微信群聊內容截圖發朋友圈,聊天內容涉及辱罵某偉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