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裡罵人 女子被判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2021-01-11 閩南網

朋友圈成為不少人分享生活狀態的地方,有人曬幸福、曬美食、曬美景,也有人在朋友圈傾訴煩惱,也有人在這裡罵人發洩情緒……不過要注意,在朋友圈辱罵他人可能侵害名譽權!

近日,惠安法院就調解了這麼一起案件,市民小芳(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論,因為侵害名譽權,經調解,她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

案情 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被起訴

小芳向同村的小凰(化名)借款9500元,經小凰多次催討,她不但不償還,還從今年1月份起,在微信朋友圈多次用帶有侮辱性的詞彙稱呼對方。不僅如此,她還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聊天等方式散布消息、誹謗小凰和多人有「不正當男女關係」。小凰認為,小芳散布不實信息,侮辱、誹謗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名譽權,並因此使自己承受了極大精神痛苦,所以她選擇起訴至法院。

近日,惠安法院開庭審理該案。開庭當天,原、被告都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小芳起初否認她通過微信朋友圈發表侮辱、誹謗小凰的言論。經承辦法官釋法析理,她承認了上述行為,認識到自身的違法性。經法官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的名譽權,並給予原告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作為補償,並在微信朋友圈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一個月(不得屏蔽任何人)。若被告未能按照協議履行義務,應再支付違約金2000元。

釋法 網絡並非法外之地

經辦法官表示,我國《民法總則》和明年將要實施的《民法典》等多部法律對名譽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民法總則》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本案被告通過在微信朋友圈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的方式發布帶有人身侮辱、貶損性的語言,已經超出了對個人的正常評論,具有侮辱、誹謗性質,已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明年將施行的《民法典》繼續延續和強化了對名譽權的保護。《民法典》對包含名譽權的人格權單設一編,與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各編並立,並將「名譽權和榮譽權」單設一章,體現了立法者對於人格權及名譽權制度的高度重視。《民法典》還對名譽權進行了系統性立法,不僅新增對「名譽」的解釋,明確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同時詳細規定了新聞報導、文學、藝術作品、信用評價侵害名譽權的認定與例外。此外,在人格權一般規定中,仍然規定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範圍相當。並且《民法典》擴大了對名譽權保護的期限,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請求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能夠更好地保護民事主體的名譽權。

法官提醒,微信等網絡服務系統並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發布含有侮辱、誹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信息。如果使用了侮辱性言論貶損他人,不僅對他人造成影響,甚至還侵害了他人名譽權,行為構成侵權的,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趙清花)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裡罵人」被判道歉,法律掌嘴這就對了
    在有700名好友的微信朋友圈裡辱罵他人,還曬出對方照片……溫州市甌海區法院日前宣判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涉事的李某因侵害他人名譽權,被判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8月9日《溫州晚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19年3月,經營車行生意的張某將公司的洗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李某,後兩人出現矛盾。當年6月16日、17日,李某為洩憤,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張某的照片。李某發的朋友圈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時好友約有700人。
  • 朋友圈貼圖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民法典》將強化名譽權保護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在自己朋友圈裡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而且,李某發布在朋友圈的內容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而他的朋友圈好友有七百人左右。
  • 朋友圈罵人?他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不屏蔽的那種……
    為了洩憤,小李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小張的照片。而且小李發布的朋友圈,還對微信號內所有的好友公開,發布這條朋友圈時,好友人數有700人左右。小張發現後,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於是在2020年1月13日,小張將小李起訴至法院,要求小李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律師 劉炳瑜:小李的這種行為,造成了被侵權人小張,在七百多人裡面的評價被一定地降低,屬於侵權行為。
  • 以案釋法|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網友​:這個可以有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遂於2020年1月13日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朋友圈裡罵人還曬照片,被判在圈內公開道歉並至少保留十天
    在有700名好友的微信朋友圈裡辱罵他人,還曬出對方照片……溫州市甌海區法院日前宣判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涉事的李某因侵害他人名譽權,被判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2019年3月,經營車行生意的張某將公司的洗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李某,後兩人出現矛盾。當年6月16日、17日,李某為洩憤,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張某的照片。據介紹,李某發的朋友圈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時好友約有700人。
  • 在朋友圈罵人會有什麼後果?3起案例公開:有人被判道歉10天,不帶...
    綜合全案情況,法院判決田菲應連續七日在其微信朋友圈刊登向周倩賠禮道歉的聲明,並賠償周倩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平潭一業主微信群裡罵人 被判公開道歉
    同是小區業主,卻因矛盾在微信群對對方進行辱罵,最後還因此惹了官司。近日,平潭法院審理了一起民事案件,判令當事人賠禮道歉。小芳(化名)和小婷(化名)是同一小區的業主,小芳還是該小區的業主委員會成員。2019年10月17日下午,小婷因不滿作為業委會成員的小芳在涉及小婷的物業糾紛中的處理方式,便在小區業主微信群(該微信群有271人)發布了一定數量帶有侮辱性言語的語音,以發洩不滿情緒。2020年1月10日,小芳以小婷毀損其名譽為由向平潭法院起訴,要求小婷向其賠禮道歉。
  • 為討債發朋友圈指名道姓罵人 一審被判道歉加賠錢
    ­  發朋友圈罵人 這事可能犯法 ­  晉江法院判決兩起發朋友圈罵人訴訟­  發微信朋友圈罵人是否違法?去年,晉江市法院先後判決了兩起因發朋友圈罵人引起的訴訟,不過兩起判決結果迥異,怎麼回事呢?
  • 這些人在朋友圈「洩憤罵人」被處罰
    2020-08-17 09:52:19 來源:央視網原標題:朋友圈言論別「出圈」 這些人在朋友圈「洩憤罵人」被處罰央視網消息: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我們的「日記本」,曬旅遊、曬幸福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分享開心,吐槽不爽,但是您想過嗎,在朋友圈「說話」也是要有分寸的,如果你說的話「出圈」「出格」了,比如在朋友圈罵人,性質可就變了,嚴重時,甚至構成違法行為。2019年,李某在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侮辱性語言,張某起訴至法院,近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法庭對該案依法進行了宣判。
  • 還在朋友圈罵人?朋友圈罵人被起訴判罰
    很多的人會在網上噴人、罵人。因為覺得沒有人會知道,總覺得網絡是法外之地。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而最終是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千萬別在朋友圈罵人,有人被告了!
    「本人於2019年6月16日17日,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兩條朋友圈,內容出現對x先生侮辱性語言,給x先生造成了名譽影響。
  • 女子在微信群裡罵人,攤上事兒了
    廣州日報2020年12月15日訊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住在同一棟的兩位鄰居程某和吳某卻因為曾經的過節而積怨甚深,最終矛盾升級為名譽權糾紛。近日珠海市香洲區法院審結該案,被告吳某因在微信群內出言辱罵原告程某,被判令賠禮道歉並賠償2000元。
  • 朋友圈罵人 法律圈要管
    日前,一則「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因業務合作糾紛,孫某在朋友圈發布侮辱同事王某的不實言論。王某認為孫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訴至法院。法院判決孫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王某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
  • 在朋友圈罵人被判賠償1000元!法官這樣說…
    微信作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功能成為人們分享生活點滴、心情隨想的一個重要平臺。然而,由於其公開性,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日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就判決了一起因當事人在朋友圈罵人最終賠償對方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案子。
  • 朋友圈裡點名罵人,小心惹官司!
    ,歇下來的空當時間裡也不忘添加「舞友」微信,微信朋友圈更成為不少人用於交流溝通的平臺,在上面發發照片、相互點讚、發發牢騷已經司空見慣。然而在有些網友看來,微信朋友圈添加的只是好友,是一個私人空間,在上面隨便吐槽,或是指名道姓「洩憤」是自己的權力,但親們可知,在朋友圈罵人的後果很嚴重,很可能因侵權而面臨被起訴。
  • 在微信上罵人,他們被起訴了,法院這麼判……
    微信作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加入一些微信群或是在朋友圈裡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聊天起爭執、吐槽不快都是常事可一旦辱罵他人可能就違法甚至涉及犯罪了之後,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陳某的照片,並配之以下流、惡毒、不堪入目的文字進行辱罵。法院審理後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判處被告葉某向原告陳某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1000元。微信群辱罵村民,也違法!王某和孔某系同村村民,兩人曾因投資發生糾紛。
  • 女子在微信群裡罵人,結果攤上事兒了……
    近日珠海市香洲區法院審結該案,被告吳某因在微信群內出言辱罵原告程某,被判令賠禮道歉並賠償2000元。 1 鄰居幫忙「看病」,竟是非法行醫 2017年夏天,程某曾為吳某的兒子治療咳嗽,但經治療後病情並未好轉。
  • 朋友圈罵人被判!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非沒有邊界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自己的名譽和人格尊嚴,於是將他起訴至法院,要求刪除發布的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微信群裡辱罵他人,罰錢!還有人被行拘……
    被告王某在村民微信群辱罵原告孔某,侵害孔某的名譽權,最後被判決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微信群中罵人洩憤除了公開道歉還得賠錢據悉,王某和孔某系同村村民,兩人曾因投資發生糾紛。2019年12月,王某在兩人所在的村民微信群裡(微信群共有70人)中多次發表「孔某斷子絕孫……敗類」等汙穢性言語,辱罵、侮辱孔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今年1月,孔某向奉化法院起訴,要求王某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精神撫慰金。4月,奉化法院經過審理後認為,被告王某多次在微信群發表不當言論,已經損害了原告孔某的名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