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罵人被判賠償1000元!法官這樣說…

2021-01-19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在朋友圈罵人,卻最終賠償對方精神損害撫慰金!日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判決的一起名譽侵權案件引發網友關注。


微信作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功能成為人們分享生活點滴、心情隨想的一個重要平臺。然而,由於其公開性,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


日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就判決了一起因當事人在朋友圈罵人最終賠償對方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案子。


柳某與皮某是微信好友,今年1月28日晚,皮某在微信朋友圈中發表言論,稱柳某「破壞了別人家庭就該夾起尾巴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到頭來當**,真是給你****代都蒙羞!」「哪個都沒屏蔽,隨便看,敢做就堵不住讓人說!」同時配有柳某照片一張。1月30日,皮某又在其個人帳號朋友圈中發表相關文字並配圖。


2019年1月30日,原告柳某委託重慶潛衛律師事務所向被告皮某發出律師函,要求被告刪除針對原告的所有不當言論,並在微信平臺(微信號為「p*****91*」、微信名為「皮XX」)公開發布向原告的道歉信息。皮某收到該律師函後,刪除了2019年1月28日在微信朋友圈的發布內容。但雙方就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未達成一致意見,故原告起訴到法院。
合川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皮某出於個人情緒和主觀推斷,擅自在微信平臺上公開發布原告柳某的照片,並配上關於其隱私及帶有侮辱性的文字,導致柳某名譽受到損害,被告皮某的行為已構成名譽侵權行為,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被告發表言論的範圍僅限個人朋友圈,且被告及時刪除2019年1月28日的評論,對原告名譽的影響力有限。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及造成的後果,判決被告皮某立即刪除2019年1月30日在微信朋友圈(微信號「p*****91*」、微信名「皮XX」)中所發布針對原告的不當言論,並於判決生效後三日內賠償給原告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同時在其微信朋友圈(微信號為「p*****91*」、微信名「皮XX」)中發表道歉聲明(內容由法院審定)。

如今的朋友圈「身兼數職」

除了是一個社交平臺外

還是人們發洩個人情緒的「出氣筒


那麼朋友圈發布的言論,

達到何種程度,

構成侵犯名譽權呢?


所謂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

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傳播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言辭,並為第三人知悉,包括:

(1)以語言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比如不當的言詞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但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

(2)捏造並散布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

(3)故意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信息。

其次,從主觀過錯方面來看,行為人存在實際惡意,並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

再者,受害者應為特定的人,不管是行為人指名道姓,還是指桑罵槐,只要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確定被侵害對象,同樣構成侵害名譽權。

最後,侵權行為給受害人名譽造成嚴重損害,使得受害人精神和心靈遭受創傷,尤其是公眾對其社會評價降低,帶來的不良影響。

所以即使在朋友圈發布不實消息,哪怕指桑罵槐,若能對應當事人,造成當事人的社會評價降低,依然構成侵犯名譽權,受害人有權訴請法院,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隨著自媒體平臺的普及和應用,個人言論自由的時空範圍已被極大地拓展。新媒體帶給我們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在自媒體平臺上言論超出應有界限的事情時有發生。網絡並不是法外之地,我們作為社交參與者,在網絡發表言論時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文明、有度的發表言論,切勿逾越言論自由的界限。




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辱罵好友被判賠1000元 法官稱已構成名譽侵權
    原標題:朋友圈罵閨蜜被判賠1000元,法官:朋友圈不是私人空間曾經的親朋好友,卻因為感情變故、金錢糾紛等理由心生仇怨,甚至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謾罵、公開對方隱私信息。法官表示,朋友圈、微信群雖然是基於好友關係組成的空間,但一般不屬於私人空間,在這裡發表言論同樣有界限,如果侵犯到了他人的隱私權、名譽權,一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 只因在微信裡發了這些,有人被罰1000元!法官這樣說
    在朋友圈罵人,卻最終賠償對方精神損害撫慰金!
  • 發朋友圈辱罵他人,賠禮道歉還要賠償1000元!
    發朋友圈辱罵他人,賠禮道歉還要賠償1000元!然而,任何權利都有邊界,如果在朋友圈裡信口雌黃、大放厥詞,甚至指名道姓、辱罵他人以洩私憤,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張某與李某是同事,今年4月中旬,張某在工作群中發信息提醒同事李某統計的表格信息有誤,希望大家認真核對信息。李某認為張某有意針對她,便心生怨氣,在自己微信朋友圈指名道姓對張某進行辱罵,引起多位微信好友關注。
  • 女子在朋友圈罵人被起訴 法院:賠償5000並發文道歉
    &nbsp&nbsp&nbsp&nbsp6月20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四川省閬中市人民法院獲悉,張女士的朋友趙女士因侵犯張女士的名譽權,客觀上影響了張女士的社會評價,法院判決趙女士立即刪除其朋友圈相關侮辱性言論,並在朋友圈發布道歉函至少保留3天,同時賠償張女士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 男子在朋友圈罵人被罰1000元? 注意!朋友圈這些內容千萬別發
    然而,由於其公開性,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日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就判決了一起因當事人在朋友圈罵人最終賠償對方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案子。1據悉,柳某與皮某是微信好友。今年1月28日晚,皮某在微信應用程式中以微信號為「p*****91*」、微信名為「皮××」的個人帳號朋友圈中發表言論,稱柳某「破壞了別人家庭就該夾起尾巴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到頭來當小三,真是給你祖宗十八代都蒙羞!」「哪個都沒屏蔽,隨便看,敢做就堵不住讓人說!」同時配有柳某照片一張。1月30日,皮某又在其個人帳號朋友圈中發表相關文字並配圖。
  • 朋友圈罵人?他被起訴了!法院判他朋友圈道歉,還得賠錢!
    在微博、朋友圈圍觀了各種罵戰,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發朋友圈罵人還能被告上法庭,湯某就親自體驗了一把什麼叫禍從口出……網絡圖片「妮兒,咋回事啊?你快看看你的朋友圈吧。」一頭霧水的梁某趕忙打開微信朋友圈,一下子愣住了,自己的前員工湯某在朋友圈發文謾罵自己。原來,梁某開辦一服裝廠,湯某曾在其服裝廠上班。湯某辭職後,因工錢問題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湯某心生不滿,遂在朋友圈謾罵梁某。湯某謾罵語言惡劣、性質嚴重,給梁某造成巨大的精神傷害。梁某報警,睢縣某鄉鎮派出所對湯某處以罰款500元。
  • 超市銷售過期爆米花 被判返還貨款並賠償1000元
    2020年6月27日,夏某在「宏宇超市」購買了瓜子、二鍋頭、爆米花,三樣商品的單價原價分別為9.9元、16元、10元,經8折折扣後,夏某實際支付28.7元。之後,夏某發現爆米花生產日期為2019年4月4日,保質期為270天,購買爆米花時已超過保質期179天,遂要求超市賠償。
  • 臺灣罵人價目表出爐!罵這句話被判賠100萬
    真實案例中,有判無罪,有判3000元(新臺幣,下同)。 網友整理的「罵人價目表」,寫明罵「一字國罵」沒事,法院判決無罪免罰,判例來自於一名汪姓女房仲(房屋中介人),去年3月和擺水果攤的黃姓男子爭吵,她被黃男辱罵一聲「幹」字,氣得提告「公然侮辱」,黃男則否認口出惡言。
  • 朋友圈罵人?他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不屏蔽的那種……
    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日記本」,曬旅遊、曬幸福、曬生活的點點滴滴。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分享、吐槽。但是,在朋友圈「說話」也要有分寸的,如果在朋友圈罵人,性質可就變了,嚴重時甚至構成違法犯罪行為。01浙江溫州:朋友圈發侮辱性語言被判朋友圈道歉近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法庭依法宣判了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市民小張將公司的汽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市民小李,隨後,雙方在合作中出現了矛盾。
  • 朋友圈罵人被起訴 法院怎麼判?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朋友圈罵人被起訴小美說,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很大,甚至有人將此事告知父母,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甚至還引發了自己與丈夫之間的矛盾。 一天晚上,小美約小趙面談解決雙方因微信所引發的「戰爭」,但兩人解決未果。之後,小美覺得此事不能輕易作罷,遂將小趙起訴至法院,要求小趙當面向自己道歉,並通過當地媒體刊登道歉信和在微信平臺上為自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 微信群罵人被起訴,看法院這樣判!
    微信群罵人被起訴,看法院這樣判!也讓人逐漸囂張起來七月某日原告劉先生正常上班到達工作場所後發現周圍停放數輛社會車輛遂在工作群裡發送消息說:「早班人員怎麼沒有發現?」
  • 在朋友圈罵人會有什麼後果?3起案例公開:有人被判道歉10天,不帶...
    曾經的親朋好友,因為感情變故、金錢糾紛等理由心生仇怨;又或者是不太熟的同事、同一個小區的住戶,遇到某些誤會、糾紛,選擇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謾罵、公開對方隱私信息……這樣會有什麼後果?法官表示,朋友圈、微信群雖然是基於好友關係組成的空間,但一般不屬於私人空間,在這裡發表言論同樣有界限,如果侵犯到了他人的隱私權、名譽權,一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 廈門一業主群內罵人被判精神賠償
    原標題:廈門一業主群內罵人被判精神賠償本報訊 (記者 安海濤 通訊員 林 燁)網絡媒介大行其道,微信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依賴的交流工具。然而,網絡並非法外之地,行為不當也會惹上官司。近日,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當事人因在業主群內罵人,被判處承擔賠償責任。
  • 臺灣議員李婉鈺罵人神經病 被判賠30萬
    原標題:臺灣議員李婉鈺罵人神經病 被判賠30萬  原標題:臺灣議員李婉鈺罵人神經病 被判賠30萬   據臺灣媒體報導,經紀公司老闆吳祖望不滿遭新北巿議員李婉鈺指神經病,訴請賠償。臺灣高等法院今天判決李婉鈺賠償新臺幣30萬元。全案定讞。
  • 小區群裡罵人,廈門海滄一業主被判賠精神損失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陳捷林彬彬通訊員海法/文陶小莫/漫畫)在小區業主群罵人,小心惹來官司!近日,海滄區法院就開庭審理了一起因在小區群裡罵人引發的官司。最終,罵人的業主李某被判賠禮道歉,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2000元。經查,原告林先生曾是海滄區一個小區的業委會主任。後來,林先生在小區的業委會群和業主群裡遭到辱罵,甚至被人咒罵「全家死光光」。最終,林先生辭任業委會主任。而這些辱罵林先生的信息,全部系原小區業委會副主任李某通過業主群、業委會群等各種渠道對外「舉報」。
  • 7旬門衛被罵後氣絕身亡,家屬要求賠償二十餘萬元,法官提醒:罵人...
    家屬要求罵人者賠償20餘萬經公安機關委託,司法鑑定所對邵某某的死亡原因進行了鑑定,認為邵某某罹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其符合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致心包填塞死亡,在與趙某某爭吵過程中情緒激動是導致死亡的誘發因素。
  • 以案釋法|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
    畢竟網際網路世界很自由但也不是「法外之地」這不有人在朋友圈罵人被起訴到法院了最後竟然是這樣判的...被告上法庭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遂於2020年1月13日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刪除發布的侵犯名譽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網信聚焦】微博罵人被判微博實名道歉30天!
    不久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的判決#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衝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點讚,「判決與時俱進」「微博也安排一下」。於是,小花將新浪微博所屬的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和該帳號的實際所有人小木起訴至玉環市人民法院,要求兩主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並賠償精神撫慰金10000元、公證費1200元。被告:罵人事出有因,平臺已盡義務因該案涉及當事人隱私,法院進行了不公開開庭審理,且採用網絡庭審方式進行。
  • 新北市美女議員李婉鈺罵人神經病 被判賠償60萬
    中國臺灣網10月25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新北市美女議員李婉鈺因罵人「神經病」三個字,今天被臺北地方法院宣判要賠償60萬元(新臺幣,下同)。全案可上訴。開庭後李婉鈺又對媒體說「他本來就是個神經病」,又被告涉嫌公然侮辱,並提出民事求償100萬元。 刑事部分,李婉鈺獲判無罪確定,但民事部分,臺北地院認為,李婉鈺損及吳祖望名譽權,今天判李婉鈺敗訴,須賠償吳祖望60萬元。
  • 在微信上罵人,他們被起訴了,法院這麼判……
    朋友圈辱罵婆婆,違法!之後,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陳某的照片,並配之以下流、惡毒、不堪入目的文字進行辱罵。法院審理後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判處被告葉某向原告陳某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1000元。微信群辱罵村民,也違法!王某和孔某系同村村民,兩人曾因投資發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