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報導的正在郵局寄賀年卡的小朋友
對於現在40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估計都有過在元旦和春節時收寄賀年卡的開心經歷。筆者當年在中國讀大學,掌握班裡郵箱的人也是最受歡迎的,甚至感覺都是一種「特權」,因為每個人要想早點看到是否有信件和賀卡,還得拜託他(她)早點打開郵箱把信件、賀年卡分給大家。但今天在中國人人手一部手機、都用上了微信的時代,估計能收到一兩張賀卡的人都不多。
與中國不同的是,相對來說,日本人始終還保持著在新年時給朋友、同學和親戚寄賀年卡的習慣。往年日本《關西華文時報》最多的一次,元旦時收到的賀卡共有2000多張,都是讀者和朋友寄來的。那種時候,大家都高興得不行,都在看誰收到的賀卡多。因為收到的多,自然是人緣好的表現。也是最令大家佩服。不過在迎接2020年元旦新年時,我發現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大多數賀卡都是印刷的,都不是手寫的。這說明什麼呢,也許只是說明大家都特別忙,因此只要把名單列出,把姓名、郵編和地址列上列印出來,就可以寄走了。寄走的時候,估計送賀年卡的人都還沒有時間拿起筆,或者筆都還沒有找到,就送到郵筒寄走了。
本報評論員林港人收到的完全手寫的賀年卡
寄件人是日本女明星虹架路萬
今年日本《關西華文時報》收到的賀年卡當中,只有四張是手寫的。正因為如此,這尤其顯得珍貴而令人高興。其中一張,是本報日本版主任、評論員林港人的。這是一張從收件人姓名、郵編、地址,到寄件人寫的話語,都全部是手寫的賀年卡,真是太了不起了。而且難得的是,給林港人寄出賀年卡的,是一位日本明星虹架路萬。這是畢業於神戶中華同文學校的華人子弟,畢業後在日本當了明星的女孩,現在是OSK日本歌劇團的演員。這也是《關西華文時報》編輯部當中唯一完全用手寫的一張,說明本報評論員林港人的地位,在這個明星的心中可真不一般!這真是令我們自豪的一件事:《關西華文時報》,真牛!
名古屋中華料理菜香樓、招龍亭
給本報記者森春平寄的賀年卡
第二張是名古屋的中華料理菜香樓、招龍亭寄給《關西華文時報》駐名古屋記者森春平女士的賀卡,手寫的地址和收件人名字,也是相當難得和了不起的事情。
兩張給叢中笑總編寄來的賀年卡
曾接受過《關西華文時報》採訪的
「啟銘美術塾」創辦人(上)和宋光明大師(下)
再有就是我自己收到的兩張,一張是本報曾經報導過的大阪「啟銘美術塾(即「美術補習班」的意思)」寄來的。這麼用心的補習機構,大家想要考日本的美術類院校,真是非得找「啟銘美術塾」不可了!還有一張是瑜珈大師宋光明先生寄來的。沒錯,就是指導了很多美女減肥,還教我練習過氣功的宋光明大師。
真的,這幾位朋友寄來的賀年卡都太珍貴了。這個年真是沒白過,因為他們用手寫,也是在用心寫,說明了他們對朋友的想念。
而且,另一個說明手寫賀年卡彌足珍貴的事實是:據昨天的日本主流媒體報導,今年日本的賀年卡發行量,比以前下降了一半。這就是說,現在很多日本人連印刷的賀年卡都沒有了。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還能收到手寫的賀年卡,雖然只有四張,這四張可以說比中大獎還珍貴。 我一定會永遠銘記這四張手寫的賀年卡,因為手寫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我的觀點。
日本媒體的相關報導
當然,對於日本人來說,接下來的問題跟中國估計也差不多,就是賀年卡將來還能不能存在,都是一個問題。日本媒體說,現在日本人都用LINE,就像中國人都用微信,或者用EMAIL發賀年卡。
我自己最近這幾天就深受其樂,因為元旦這幾天,手機總是在不停地收到提示,不用看,都是微信上朋友們發來的「新年快樂」、「鼠年快樂」這樣的問候和祝福。這好不好呢,我覺得好,也不好。好,是因為都是美好的祝福;不好呢,是因為我即使不看也知道,內容都是一樣的。
還是倡導大家手寫賀年卡,
給自己最親愛的、
最重要的、
最尊敬的人。
特別是給自己的愛人。
簡單極了!長按下面二維碼掃描關注我們,每天都會努力發布更多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