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篇序
佛家常說:生活無非就是放下和拿起兩件事,關鍵是什麼該放下,什麼該拿起,不該放棄的絕對不能放棄,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這是做人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實際上,生活原本有很多快樂,只是我們常常自尋煩惱,空添許多的愁結。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只知道拿起,卻不懂得放下,我們有太多的雜念,太多的野心,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欲望……人要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極致高峰,正如佛說:讓心中保持一片澄清,凡事學會這樣想,事來則應,物去則滅。
02事去而心隨空
古代春秋時期,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禪僧名叫龍叔僧人。有一天,龍叔僧人準備拜訪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這位高僧是幾百裡外兩禪寺的主持。
那一日一大早,天空陰沉沉的,烏雲密布,遠處還不時傳來陣陣雷聲,跟隨坦山一起出門的南北小和尚猶豫了,輕聲說道:「主持方丈,快要下大雨了,我們還是等雨停了,再出門吧。」
龍叔僧人頭都沒有抬,只是拿著傘直接跨出了門,一邊走一邊說:「出家之人還怕什麼風雨呢?!南北小和尚沒有辦法,只好緊隨其後。
兩人剛剛才走了半裡山路,瓢潑大雨便傾盆而下。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猛,龍叔僧人和南北小和尚合撐著一把傘,頂風冒雨,相互攙扶著,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地行進著,半天也沒遇上一個路人。
只見前方的山路越走越泥濘,好幾次南北小和尚都險些滑倒,幸虧龍叔僧人及時拉住他。走著走著南北小和尚突然站住了,兩眼愣愣地看著前方,好像被人施了定身術一般。
那一刻,龍叔僧人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見不遠處的路邊站著一位年輕的姑娘。在這樣大雨滂沱的荒郊野外出現一位妙齡秀女,難怪南北小和尚驚得發呆。
定睛一看,這真是一位難得一見的美女,彈指可破的肌膚白如雪,瓜子臉上兩道彎眉不描而黛,一雙晶瑩閃亮的明眸傳神動人,挺直的鼻梁下是一雙語笑若嫣然的朱唇,一頭烏黑如泉的秀髮盤成髮髻,玉釵松松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搖,長長的珠飾顫顫垂下,在鬢間搖曳,甚是惹人憐愛。
然而在此刻,這位姑娘此刻秀眉微蹙,面露難色。原來她穿著一身嶄新的綢布衣裙,在雨中打著傘,站在那裡犯愁呢。
龍叔僧人大步走上前去,禮貌地說:「姑娘,我來幫你。」說完,他伸出雙臂,將姑娘抱過了那片泥潭。之後一路行來,南北小和尚一直悶悶不樂地跟在龍叔僧人身後默默地走著,一言不發,也不要他攙扶了。
傍晚時分,雨終於停了,天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晚霞,龍叔僧人和南北小和尚找到一間小客棧投宿。直到準備上床休息時,小南北終於忍不住開口說話了:「我們出家人應當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飲酒,尤其是不能接近年輕貌美的女子,您怎麼可以抱著她呢?」
「誰?哪個女子?」龍叔僧人愣了一下,然後微笑著說:「噢,原來你是說我們路上遇到的那個女子。我可是早就把她放下了,難道你一路上一直都還抱著她呢?看來你還沒有放下,只因你心中還有太多的雜念啊!」小和尚聽後頓時頓悟。
03結語
在龍叔僧人看來本無男女之別,事來則應,物去則滅,南北小和尚不明此理,所以放不下,可見背上之物易去,心中之物難除啊。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只因心中有太多雜念。想要去除雜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片澄清,讓雜念沒有滋生之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種「放下」的境界。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人生,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需要勇氣,放得下更需要智慧。拿不起,就會庸庸碌碌;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
正所謂:」冬雪飄舞天地寒,一葉孤舟泊江邊。獨翁孤舟寒江鈞,心靜似水活神仙。」願你往後餘生,不管是對任何的人或物:來了,就拿起,不驚不喜;走了,就放下,無牽無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