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讓心中保持一片澄清,凡事學會這樣想,事來則應,物去則滅

2020-12-24 歷史國學教堂

01開篇序

佛家常說:生活無非就是放下和拿起兩件事,關鍵是什麼該放下,什麼該拿起,不該放棄的絕對不能放棄,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這是做人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實際上,生活原本有很多快樂,只是我們常常自尋煩惱,空添許多的愁結。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只知道拿起,卻不懂得放下,我們有太多的雜念,太多的野心,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欲望……人要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極致高峰,正如佛說:讓心中保持一片澄清,凡事學會這樣想,事來則應,物去則滅。

02事去而心隨空

古代春秋時期,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禪僧名叫龍叔僧人。有一天,龍叔僧人準備拜訪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這位高僧是幾百裡外兩禪寺的主持。

那一日一大早,天空陰沉沉的,烏雲密布,遠處還不時傳來陣陣雷聲,跟隨坦山一起出門的南北小和尚猶豫了,輕聲說道:「主持方丈,快要下大雨了,我們還是等雨停了,再出門吧。」

龍叔僧人頭都沒有抬,只是拿著傘直接跨出了門,一邊走一邊說:「出家之人還怕什麼風雨呢?!南北小和尚沒有辦法,只好緊隨其後。

兩人剛剛才走了半裡山路,瓢潑大雨便傾盆而下。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猛,龍叔僧人和南北小和尚合撐著一把傘,頂風冒雨,相互攙扶著,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地行進著,半天也沒遇上一個路人。

只見前方的山路越走越泥濘,好幾次南北小和尚都險些滑倒,幸虧龍叔僧人及時拉住他。走著走著南北小和尚突然站住了,兩眼愣愣地看著前方,好像被人施了定身術一般。

那一刻,龍叔僧人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見不遠處的路邊站著一位年輕的姑娘。在這樣大雨滂沱的荒郊野外出現一位妙齡秀女,難怪南北小和尚驚得發呆。

定睛一看,這真是一位難得一見的美女,彈指可破的肌膚白如雪,瓜子臉上兩道彎眉不描而黛,一雙晶瑩閃亮的明眸傳神動人,挺直的鼻梁下是一雙語笑若嫣然的朱唇,一頭烏黑如泉的秀髮盤成髮髻,玉釵松松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搖,長長的珠飾顫顫垂下,在鬢間搖曳,甚是惹人憐愛。

然而在此刻,這位姑娘此刻秀眉微蹙,面露難色。原來她穿著一身嶄新的綢布衣裙,在雨中打著傘,站在那裡犯愁呢。

龍叔僧人大步走上前去,禮貌地說:「姑娘,我來幫你。」說完,他伸出雙臂,將姑娘抱過了那片泥潭。之後一路行來,南北小和尚一直悶悶不樂地跟在龍叔僧人身後默默地走著,一言不發,也不要他攙扶了。

傍晚時分,雨終於停了,天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晚霞,龍叔僧人和南北小和尚找到一間小客棧投宿。直到準備上床休息時,小南北終於忍不住開口說話了:「我們出家人應當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飲酒,尤其是不能接近年輕貌美的女子,您怎麼可以抱著她呢?」

「誰?哪個女子?」龍叔僧人愣了一下,然後微笑著說:「噢,原來你是說我們路上遇到的那個女子。我可是早就把她放下了,難道你一路上一直都還抱著她呢?看來你還沒有放下,只因你心中還有太多的雜念啊!」小和尚聽後頓時頓悟。

03結語

在龍叔僧人看來本無男女之別,事來則應,物去則滅,南北小和尚不明此理,所以放不下,可見背上之物易去,心中之物難除啊。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只因心中有太多雜念。想要去除雜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片澄清,讓雜念沒有滋生之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種「放下」的境界。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人生,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需要勇氣,放得下更需要智慧。拿不起,就會庸庸碌碌;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

正所謂:」冬雪飄舞天地寒,一葉孤舟泊江邊。獨翁孤舟寒江鈞,心靜似水活神仙。」願你往後餘生,不管是對任何的人或物:來了,就拿起,不驚不喜;走了,就放下,無牽無掛。

相關焦點

  • 佛說:放下是一種境界,凡事學會這樣做,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
    正因為此,我們更要明白放下的意義,正如佛說:放下是一種境界,凡事學會這樣做,方知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02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相傳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名婆羅門恭敬地來到佛前,他運用自己的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 佛說: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 佛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凡事這般想,生活的內涵盡在其中
    是啊,人越是長大,越會對所做的事情有所期待:看一本書,期待書本會讓自己變得更有內涵;跑一次步,期待它能讓自己能瘦一些;學一節舞蹈課,期待它能讓自己更有魅力……我們是不是常會這樣,如果沒有得到期待的結果,就會陷入痛苦和失望的情緒中。越是長大,好像越是忘記了,快樂的第一步,就是減少期待,享受過程,正如佛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凡事這般想,生活的內涵盡在其中。
  • 倉央嘉措《問佛》,太美了!(附《問佛》全文)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 我信緣,不信佛 。緣信佛,不信我 。 佛曰: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 佛說:欲望乃是無底洞,學會這般想,心無掛礙方能得大自在
    01卷首語人活一世,短短數十載,總有些人不願白白在塵世走上一遭,所以什麼都想擁有,可即使努力到了最後,往往事與願違,也許正應了那句老話:「命裡有時終須有欲望,有時可以幫助人們不斷進步,有時卻也會將一個人毀滅,正如佛說:欲望乃是無底洞,學會這般想,心無掛礙方能得大自在。
  • 佛說:今生傷害我們的人,其實是來渡我們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人這一生,我們都會遇到誰,其實都是有因緣的,不過是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罷了。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了緣的過程,彼此欠的多了,陪伴的時間就會久一點;欠的少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佛家常說:安禪何須勞山水。很多人都以為,修行就是找個茅棚,找個清靜的地方,住在裡面,什麼事情都不做,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的人看到佛寺廣大莊嚴清淨幽美,於是羨慕出家人,以為出家人住在裡面,有施主來供養,無須做工,坐享清福。如流傳的「日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閒」之類,就是此種謬說。
  • 佛說:這些佛句,一旦領悟,人生就會幸福快樂!
    這些佛句可以解開各種煩惱,打開我們心靈的智慧,找到幸福快樂的人生。有哪些佛句可以幫助到我們呢?下面小編就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佛經中的佛句,希望可以幫你解開煩惱,體悟快樂的人生之道。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佛說:隨其心境,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
    有一天,她忽然興起一個念頭:「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沒有來去之相,我這樣厭惡喧譁而趨向寂靜,算不得是通達法性的人。」有了這樣的想法,她立刻動身去訪問大名鼎鼎的雪峰義存禪師。雪峰禪師見到玄機比丘尼,就問道:「你從什麼地方來?」玄機比丘尼回答:「從大日山來。」
  • 為何《金剛經》快收尾時,佛要特意告誡須菩提,於法不說斷滅相?
    「斷」指「斷見」,它否認事和物之間的因果時空等聯繫。「滅」指「滅見、湮滅、虛無」,它徹底否認現實事和物的存在意義。佛說斷滅相的大背景佔據統治地位的婆羅門教,秉持「有」、「常」的觀念。因為秉持有常想的教派,是絕對不會發展出斷滅相這種觀念的。只有秉持無和空的這些教派,才容易走到斷滅相這條歧路上去。所以佛陀要特意提醒弟子注意這點。佛說斷滅相的小背景小背景就是佛陀講述《金剛經》這篇經文的場景。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人就應學會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佛說人生道理: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佛說人生道理:承認自我的偉大,就是認同自我的愚疑。佛說人生道理: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一樣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壞人。
  • 《楞嚴經素解》卷十:想陰透盡,夢想銷滅,醒睡一如
    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恆一。之前已經講完色陰、受陰、想陰各十種魔境,此第十卷開篇接著講行陰十種魔境。此講明行陰從始至終的境界。佛又說道:「阿難,透過想陰十種境界的修行人,修禪定而想陰覆蓋已經透盡。佛又說道:「或者始終不起什麼想法,不起什麼愛貪求,常住性定。或者魔來身邊,便能夠覺知,不會毀壞自己本來的正修正定。此覺知相當重要,既然覺知自然就會遠離。如此用心,想陰破透進,而仍舊精進研磨心鏡,所以說修三摩提。
  • 佛說: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來的時候塵埃一片,歸去時候一片塵埃,拿起不虧,忘卻不欠。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不要怨恨
    佛家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一生我們能遇到誰都是自己命運的註定。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這一生看破了,不過就是一個報恩、要債,結緣、了緣的過程。緣來則聚、緣去即散,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我們會遇到給我們帶來溫暖與力量的貴人,也會遇到與我們敵對、傷害自己的惡人。我們不是聖人,也都曾經多少造過惡業,傷害過他人,所以遇到惡緣不要抱怨,就當是還債消業了。
  • 佛說:不要著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深度)
    佛說,這一生,無論遇到誰,都是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是你註定要去經歷的事。與你有緣的人,隔著千山萬水也會相遇,與你無緣的人,縱在眼前,也不相識。無緣人,註定不是一路人,等徒勞,辯徒勞,怨徒勞;無緣人,結局也是分道揚鑣,愛無用,求無用,恨無用!來也偶然,去是必然,所以,不要著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
  • 心中有善 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 處處是佛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護身佛」即可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手機請佛閱讀原文蘇東坡和佛印是老朋友經常一起參禪悟道但蘇東坡終究不是佛門中人對於佛法的領悟總趕不上佛印屢屢被佛印比下去蘇東坡覺得自己這麼聰明不僅才華橫溢還在官場混得不錯不能老被一個禿和尚壓著於是總想找機會滅滅佛印的威風
  • 佛說:女人的福氣,都是靠自己修來的,早日悟透三件事,好運自來
    塵世之中,每個人都想福氣纏身,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但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祖慈悲,不渡無緣之人!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做主;自己的福氣,還是要自己去培福。如今的塵世之中,男女早已不像古時那樣,早已平等待之,所以,一個女子若想擁有幸福圓滿的人生,自然也不能光靠別人施捨,還需自己努力,正如佛說:女子的福氣,都是自己修來的,儘早悟透這三件事,好運自來。
  • 佛說:明白這四點,才能活得自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道家推崇「道法自然」,而佛教教導世人」普度眾生」,只是如今很多人在被傷害以後,莫說渡人,就連渡己也都很難做到,其實一切源於內心不夠強大,要知道佛說:明白這四點,才能活得自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生而為人,雖說活在這個人人為己的時代,但這兩條做人原則還請千萬不能忘:你的善良,終有回報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世間惡行皆不要去做,積極行善,福報自來。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或許它不能讓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但是它會讓你所做的一切都內心安定。
  • 別用嗔怒的心來面對一切的人與事,學會這樣想,放平心態升華自己
    其實,幾十年以後的事情我們何必多想,因為那遙不可及的未來,而徹底放棄當下,只能無故地平添了諸多煩惱。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在其中有所啟示,漫漫人生路,別用嗔怒的心來面對一切的人與事,學會這樣想,放平心態升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