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

2021-02-13 全球歷史筆記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的設定中,甘陝總督王輔臣的人生經歷設定頗為周折。這位人送外號「馬鷂子」的勇猛戰將,先是以明將的身份抵抗清兵,隨上司降清後受吳三桂器重,接下去又聽調於山西巡撫莫洛麾下,直至愛惜其才的康熙將其拔擢,出任手握一方軍事大權的甘陝總督。


康熙受順治崇尚漢人文化的影響,繼位之後大力調和滿漢矛盾,對滿人的弓馬騎射和漢人的錦繡文章各取所長。在朝政用人上,無論是先前的帝師魏承謨、書生伍次友、考生周培公、閣臣陳廷敬,還是後來的姚啟聖、李光地、張廷玉,均是恩遇有加。尤其是同康熙一同長大的貼身侍衛魏東亭,晚年更是榮寵至極功封「毅親王」。而在漢人武將上,康熙最為籠絡重用的,甘陝總督王輔臣可謂是數一數二。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三藩之亂的戰火日漸逼近,執掌西北甘陝幾萬精銳虎狼之師的王輔臣,面對交戰雙方的極力拉攏,是呼應昔日上級吳三桂引兵向東的召喚?還是遵行康熙調他南下平叛的旨意?

深陷兩難抉擇的王輔臣,選擇了擁兵自重、觀望局勢的「吊起來賣」做法。對於朝廷的調兵平叛命令,雖然回復起來平叛的立場堅定、鏗鏘有力,但是一回過頭又對調令置若罔聞。直至周培公、圖海的大軍兵臨城下,受紅衣大炮威懾的王輔臣才被迫投降、引兵南下。

此時的王輔臣儘管倒向了朝廷一邊,但歷經宦海世事沉浮的「馬鷂子」,深知朝廷對其寬大處置的舉動,只是為了利用他王輔臣做榜樣,招撫各地像他一樣觀望的官兵。當初康熙以誠相待,期待這位漢人猛將在甘陝有所建樹,為朝廷鎮守西北門戶,不曾想王輔臣卻讓他失望至極。在康熙的心目中,王輔臣的歸降並非出自忠於朝廷、報答皇恩的真心本意,封疆大吏首鼠兩端本已不該,更何況康熙對其已無信任,先前的期望有多大,如今的失望也就有多大。

正當王輔臣對自身處境七上八下、惴惴不安之時,朝廷裡又傳來了原先附和吳三桂反叛清廷,後又向官軍投降的耿精忠、尚之信二王,被答應他們既往不咎的康熙「秋後算帳」的消息。尚之信被賜自盡,耿精忠則更加被殘忍得凌遲處死,家人和親信下屬大多遭受牽連,下場悽慘。如此看來,康熙對王輔臣的處置,也是不久之後早晚的事情,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盡辦法保全家人和追隨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親信下屬。

想來想去,王輔臣精心設計了一場帶有「病死」特徵的自殺安排。先是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然後再由親信下屬按牢手足四肢,用紙蒙上整個臉,最後用冷水擊面,王輔臣立刻因呼吸斷絕而死。這樣的死法不留痕跡,在不知情的外人看來很像是突然暴病離世。

王輔臣的苦心安排,最終使得自己避免了身受刀斧凌遲的痛苦死法。他與朝廷之間的這層窗戶紙,也沒拖到被捅破的那一刻。有此臺階可下的康熙,因而低調從寬處理了王輔臣的家人、下屬。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但是,王輔臣好賭,有一次賭光了六百兩軍餉,他姐夫劉某想殺了他,他卻先下手為強,殺了他姐夫,然後逃亡了,可見此人非常殘暴。 逃亡之後,他投靠到了山西大同守將姜鑲的門下,高舉反清大旗。就是在這個時候,姜鑲有一位部下將領王進朝很欣賞王輔臣,就收他為義子,這個時候,王輔臣該姓王。
  •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康熙王朝》中,康熙並沒有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和正史上一樣,都是自殺。但王輔臣之死的確和康熙有關。 在劇中,康熙第一次見到王輔臣的時候,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對王輔臣的履歷是精心研究過的。 當時吳三桂即將反叛,而王輔臣卻在家候補了十幾年。
  • 「活呂布」王輔臣,七降七叛甩呂布十條街,用一招免遭被康熙凌遲
    此後王輔臣與吳應麒鬧出過節,牽扯到吳三桂,被吳訓斥,王輔臣心中有氣,走京城的路子自請調離,出任平涼提督,從此專鎮一方。等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約請王輔臣共同舉事。起初,王輔臣並沒有答應,還把吳三桂的使者汪士榮和招降書送給了康熙以表忠心。誰知此後王輔臣與另一員鎮將張勇鬧出矛盾,康熙派出經略西北的大學士莫洛又與王輔臣早有過節。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 1、周培公勸降王輔臣,憑三寸不爛之舌拿下平涼。 康熙十三年(1674年)臘月,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策動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反叛呼應。
  • 《康熙王朝》之中的周培公真敢斬殺侯爵?真實的周培公是怎樣的?
    《康熙王朝》播出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了,這部大氣磅礴的史詩巨製至今我還經常刷,領略陳道明老師演繹的康熙的風採。成年之後的周培公在當地的州府做了一個小吏,憑藉著驚人的才幹,周培公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直到天子腳下,最高是他的官做到了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公元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之信等人發動了「三藩之亂」,在吳三桂起兵的同時,甘陝的王輔臣起兵響應吳三桂,而這就是周培公的機會。
  • 康熙的重臣:人稱「活呂布」,一生都忙著換主子,最後自盡身亡
    王輔臣此舉讓康熙龍顏大悅,對王輔臣大加讚賞,為此冷落了同為統兵大將的張勇,兩人因此產生了隔閡。因為四川提督鄭蛟麟的叛亂,康熙派遣重臣莫洛經略戰事,一體節制川陝軍務。而莫洛和王輔臣早有過節,所以王輔臣感覺朝廷不公,再加上莫洛的處處刁難,最終激出了兵變。
  •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周培公客死他鄉,這是真的嗎?
    劇中的周培公劇中的周培公出身寒微,雖有伍次友推薦,但耿直的他不屑走後門求功名,在考試中因未避諱「玄」字而被趕出了考場,功名無望。誰料周培公在流落街頭一文不名時,竟巧遇康熙,後得康熙賞識提拔,通過勸降王輔臣,平定陝甘叛亂成名,成為一代名臣。
  • 以泉觀史,「昭武王朝」的覆滅,成也王輔臣,敗也王輔臣!
    1674年11月,清朝康熙十三年,陝西提督王輔臣被康熙派往四川討伐吳三桂,和他同去的是經略莫洛。大軍進至寧羌(今陝西寧強),王輔臣殺了莫洛,率部反清。王輔臣部經沔縣(今陝西漢中勉縣)至略陽(今陝西漢中略陽),向吳三桂表忠心,聽從吳三桂的號令。王輔臣被吳三桂封為平遠大將軍,賞20萬兩白銀,並得到吳三桂派出的北出四川的王屏藩部支援。
  • 《康熙王朝》中,三個混的最好的漢大臣,功勞很大卻下場很悽涼
    康熙皇帝《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康熙這一代聖主的出生和成長史,從幼年繼位到年老體衰的故事,詳述了一代大帝的成長。當然,其中也有諸多名噪一時的名臣良將輔佐,滿族的漢族的都有。陝西提督王輔臣因為原本跟吳三桂是舊識,在吳三桂反叛時就擁兵自重,可以說是從側面策應了吳三桂。而周培公與圖海正是這時候被康熙任命為徵討陝甘叛軍的將領,這時候就凸顯出了他的膽識與計謀了。最終的結果是他帶著康熙皇帝的詔書對王輔臣進行了勸降,並且最終取得了成功,後來更是在平叛吳三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可以說名噪一時且厥功甚偉!康熙也由此給其父母以封賞。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什麼仍會被處死?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而王輔臣在陝甘地區起兵以策應吳三桂。吳三桂的策略就是打通湖湘之地與陝甘地區的聯繫,與王輔臣連成一片,從而形成對清軍的包圍之勢。作為康熙皇帝,他也看出了吳三桂的這一意圖,因此接下來的戰爭的重要關節,就在於是否能夠解決王輔臣。
  • 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周培公參與康熙帝的削三藩二,勸降輔臣,下平涼,砍掉吳三桂臂膀,功成而朝廷失信事情起因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削除三藩之亂,而陝西提督王輔臣所謂吳三桂的主力幹將在北方反叛呼應。而此刻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徵討大軍。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王輔臣根本用沒把清兵放在眼裡,這讓主將圖海十分無奈。作為圖海的幕僚周培公,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平西王吳三桂這次造反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是吳三桂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吳三桂知道這次對自己不利,但是有王輔臣在起碼有一朝廷芬丁康裡的籌碼。
  • 周培公真做過康熙的大將軍嗎?
    不料禍不單行,陝甘總督王輔臣觀望而牽制了朝廷十萬精銳,察哈爾王趁機舉兵南犯。大清朝危在旦夕。善敗將軍周培公,向康熙苦諫,改變統兵方略,起用漢軍漢將。《康熙王朝》裡的康熙與周培公他一介書生,從未打過仗,被康熙稱為「朝廷第一漢將」,作為徵討大將軍,抗擊察哈爾,逼降王輔臣,平定吳三桂。康熙給他配了一個打了半輩子仗的圖海,作為副手。
  • 康熙王朝:周培公大起大落為哪般?他的罪誰了?姚啟聖是他舉薦?
    周培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以及電視劇《康熙王朝》對周培公的經歷做了相當大的改編,把歷史上本來是三藩之亂時撫遠大將軍圖海麾下幕僚的周培公,拍成了康熙欽命的撫遠大將軍,圖海反而成為了他的助手,總之,周培公的人生在電視劇中,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 周培公平定了三藩之亂,為什麼被康熙拋棄?真實歷史究竟如何
    三藩之亂中,周培公立下的最大功勞是勸降了陝西提督王輔臣。吳三桂的軍事力量再強,畢竟遠在南方,最遠也就是打到四川和湖南一帶。但是陝西一帶的王輔臣卻離清王朝的統治中心非常近。如果不解決王輔臣,康熙始終無法集中兵力對付南方的吳三桂。所以康熙決定先解決西北地區的王輔臣。康熙皇帝對王輔臣採用剿撫結合的手段,任命圖海為大將軍負責徵討王輔臣。
  • 耿精忠幫助清廷鎮壓藩王,還剿滅鄭經,為何卻被凌遲處死
    不過在這件事上,耿精忠並沒有堅持到最後,而是中途就重新歸順了清朝。甚至耿精忠還幫助清廷鎮壓藩王,並剿滅了鄭經軍隊。這樣來看,耿精忠也算是將功折罪了,就算最後朝廷不嘉獎他,也說得過去,可為何他卻被凌遲處死了呢? 我們來看整件事的過程。當時率先發現耿精忠有問題的,是福建總督範承謨,他原本打算一邊通知朝廷,一邊調兵預防。
  •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康熙王朝對於很多朋友們來說,都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歷史長河給我們帶來的震撼,也認識到了康熙皇帝的一生。
  • 清朝「活呂布」,七降七叛,最後用一招免遭被康熙凌遲
    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吳三桂的耳中,大概還是吳應麒添油加醋的改編版本,變成了王輔臣出言辱及老吳,結果使得吳王二人間出現了齷齪,王輔臣一氣之下找門路調離了吳三桂麾下,去甘肅固原當了提督。後來吳三桂在三藩之亂的中後期一直受困於麾下無良將。若是王輔臣還在,即便不能扭轉敗局恐怕也不會打得那麼難看,起碼會給康熙皇帝玄燁增加許多壓力。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在雍正王朝中描述的情節中,在康熙皇帝執政晚期,西北出現戰事,朝廷所派往西北的軍隊,因為中了敵軍的埋伏,使得朝廷派往的西北大軍因此全軍覆沒。康熙皇帝在收到西北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召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商量解決的對策,同時準備在這二人之中選出一位作為大將軍王,領兵前往西北出徵,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朝中大臣們的猜測,朝中大臣紛紛猜測此次的大將軍王,一定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因周培公準確地,預測了朱國治進京的遭遇,為康熙青睞。一番找尋,康熙先是發現,周培公持有帝師伍次友推薦信而不用,而後其又在茶樓之上,從帝師處得知的信息、以及身邊隨從的特徵,準確判斷出康熙的身份。如此,被康熙看重,以無職無銜之身,上書房行走,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在其短暫的官宦生涯中,多次力挽狂瀾,穩住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