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2020-11-19 騰訊網

王輔臣和吳三桂一樣,都是降清又反清的三姓家奴。

王輔臣原本姓李,是明朝一位官員家僕的兒子。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輔臣投靠了他姐夫,跟隨他姐夫到處混戰,希望能夠混出點名堂。但是,王輔臣好賭,有一次賭光了六百兩軍餉,他姐夫劉某想殺了他,他卻先下手為強,殺了他姐夫,然後逃亡了,可見此人非常殘暴。

逃亡之後,他投靠到了山西大同守將姜鑲的門下,高舉反清大旗。就是在這個時候,姜鑲有一位部下將領王進朝很欣賞王輔臣,就收他為義子,這個時候,王輔臣該姓王。

1644年三月,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崇禎自殺,明朝滅亡。多爾袞和吳三桂隨即掃清反清餘孽。姜鑲疲於清兵威勢,歸降清兵,王輔臣自然也投降清軍。

投降清軍之後,沒有受到多大重用,王輔臣以大同為基地又反抗清朝,被清軍將領阿濟格擊敗,王輔臣,被收入辛者庫為奴。

順治七年,多爾袞去世,在洪承疇的舉薦下順治念其是一位人才,讓其擔任御前一等侍衛。隨後外放任職,跟隨洪承疇徵戰,多次立下戰功,升任總兵官。

他的才能被吳三桂看在眼裡,極力拉攏,他又投入吳三桂麾下,出任援剿右鎮總兵官。

順治十八年,王輔臣跟隨吳三桂攻入緬甸,逼迫緬王交出永曆帝朱由榔。王輔臣因為戰功被任命陝甘總督。

康熙十二年,讓康熙沒有預料到的是,吳三桂在雲南反了,並且聯合靖南王狄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一塊造反,還派汪士榮聯合王輔臣一塊反清。這樣一來,大半個中國都在反叛。

這時候的局勢是:西北的王輔臣猶豫不定、西南的吳三桂勢如破竹,攻破湖南、湖北。

康熙立刻啟用了周培公,給他便宜行事的權利,組建一支可以和吳三桂抗衡的軍隊。

康熙依靠周培公和圖海平叛了吳三桂,隨後,立即讓二人進攻陝甘的王輔臣。

康熙十五年,圖海大軍圍困平涼城。王輔臣拒不投降。圖海拉出了紅夷大炮。此大炮明朝末年傳入中國,有鐵製和銅製兩種,射程三裡路,有準星和照門,可以調節射擊彈道。因身披紅布,又稱「紅衣大炮」。

結果,可想而知,一陣狂轟亂炸之後,周培公勸降了王輔臣。王輔臣交出了吳三桂給他的「平遠大將軍印」和「陝西東路總官將軍印」。

投降以後,康熙為了招降更多的反叛者,繼續重用王輔臣,讓他出任平涼提督,並且讓圖海和他一起鎮守漢中。

三藩餘孽徹底肅清,狄精忠、尚可喜被斬首,康熙著手收拾王輔臣。王輔臣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

王輔臣考慮到自己的處境,又想到圖海對自己的提拔之恩,不想起兵連累圖海。

王輔臣做了三件事:休妻、散財、自殺。他讓親兵在自己熟睡的時候,用桑皮紙一層一層蒙在臉上,窒息而死。

而《康熙王朝》裡面,康熙把王輔臣凌遲處死,展現了康熙殘忍的帝王之術。與史實有一定差距。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呢?
    《康熙王朝》中,康熙並沒有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和正史上一樣,都是自殺。但王輔臣之死的確和康熙有關。 在劇中,康熙第一次見到王輔臣的時候,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對王輔臣的履歷是精心研究過的。 當時吳三桂即將反叛,而王輔臣卻在家候補了十幾年。
  • 《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何要將歸順的陝甘提督王輔臣凌遲處死?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的設定中,甘陝總督王輔臣的人生經歷設定頗為周折。
  • 「活呂布」王輔臣,七降七叛甩呂布十條街,用一招免遭被康熙凌遲
    此後王輔臣與吳應麒鬧出過節,牽扯到吳三桂,被吳訓斥,王輔臣心中有氣,走京城的路子自請調離,出任平涼提督,從此專鎮一方。等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約請王輔臣共同舉事。起初,王輔臣並沒有答應,還把吳三桂的使者汪士榮和招降書送給了康熙以表忠心。誰知此後王輔臣與另一員鎮將張勇鬧出矛盾,康熙派出經略西北的大學士莫洛又與王輔臣早有過節。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為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為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配邊疆、客死異鄉的結果,但周培公死後,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為其守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周培公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 《康熙王朝》之中的周培公真敢斬殺侯爵?真實的周培公是怎樣的?
    《康熙王朝》播出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了,這部大氣磅礴的史詩巨製至今我還經常刷,領略陳道明老師演繹的康熙的風採。成年之後的周培公在當地的州府做了一個小吏,憑藉著驚人的才幹,周培公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直到天子腳下,最高是他的官做到了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公元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之信等人發動了「三藩之亂」,在吳三桂起兵的同時,甘陝的王輔臣起兵響應吳三桂,而這就是周培公的機會。
  • 康熙的重臣:人稱「活呂布」,一生都忙著換主子,最後自盡身亡
    六換主子:由清軍變成西周軍再次歸順清軍的王輔臣因為盛名在外,這次歸順後是平步青雲,一路扶搖直上。先是在順治帝身邊擔任一等侍衛,後隨洪承疇徵討西南,戰後直接升任總兵。王輔臣此舉讓康熙龍顏大悅,對王輔臣大加讚賞,為此冷落了同為統兵大將的張勇,兩人因此產生了隔閡。因為四川提督鄭蛟麟的叛亂,康熙派遣重臣莫洛經略戰事,一體節制川陝軍務。而莫洛和王輔臣早有過節,所以王輔臣感覺朝廷不公,再加上莫洛的處處刁難,最終激出了兵變。
  • 以泉觀史,「昭武王朝」的覆滅,成也王輔臣,敗也王輔臣!
    1674年11月,清朝康熙十三年,陝西提督王輔臣被康熙派往四川討伐吳三桂,和他同去的是經略莫洛。大軍進至寧羌(今陝西寧強),王輔臣殺了莫洛,率部反清。王輔臣部經沔縣(今陝西漢中勉縣)至略陽(今陝西漢中略陽),向吳三桂表忠心,聽從吳三桂的號令。王輔臣被吳三桂封為平遠大將軍,賞20萬兩白銀,並得到吳三桂派出的北出四川的王屏藩部支援。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什麼仍會被處死?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而王輔臣在陝甘地區起兵以策應吳三桂。吳三桂的策略就是打通湖湘之地與陝甘地區的聯繫,與王輔臣連成一片,從而形成對清軍的包圍之勢。作為康熙皇帝,他也看出了吳三桂的這一意圖,因此接下來的戰爭的重要關節,就在於是否能夠解決王輔臣。
  •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周培公客死他鄉,這是真的嗎?
    誰料周培公在流落街頭一文不名時,竟巧遇康熙,後得康熙賞識提拔,通過勸降王輔臣,平定陝甘叛亂成名,成為一代名臣。後來周培公受到康熙的猜忌,將其調往當時的苦寒之地盛京,他臨終時才將11年苦心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獻給康熙,最終客死盛京。周培公在劇中是一個悲劇人物,秉耿直之性遍嘗人間苦辛、懷報國之志卻遇猜忌之主,著實賺了電視機前面觀眾的一把熱淚。
  • 《康熙王朝》中,三個混的最好的漢大臣,功勞很大卻下場很悽涼
    康熙皇帝《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康熙這一代聖主的出生和成長史,從幼年繼位到年老體衰的故事,詳述了一代大帝的成長。當然,其中也有諸多名噪一時的名臣良將輔佐,滿族的漢族的都有。陝西提督王輔臣因為原本跟吳三桂是舊識,在吳三桂反叛時就擁兵自重,可以說是從側面策應了吳三桂。而周培公與圖海正是這時候被康熙任命為徵討陝甘叛軍的將領,這時候就凸顯出了他的膽識與計謀了。最終的結果是他帶著康熙皇帝的詔書對王輔臣進行了勸降,並且最終取得了成功,後來更是在平叛吳三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可以說名噪一時且厥功甚偉!康熙也由此給其父母以封賞。
  • 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周培公參與康熙帝的削三藩二,勸降輔臣,下平涼,砍掉吳三桂臂膀,功成而朝廷失信事情起因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削除三藩之亂,而陝西提督王輔臣所謂吳三桂的主力幹將在北方反叛呼應。而此刻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徵討大軍。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王輔臣根本用沒把清兵放在眼裡,這讓主將圖海十分無奈。作為圖海的幕僚周培公,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平西王吳三桂這次造反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是吳三桂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吳三桂知道這次對自己不利,但是有王輔臣在起碼有一朝廷芬丁康裡的籌碼。
  • 周培公真做過康熙的大將軍嗎?
    不料禍不單行,陝甘總督王輔臣觀望而牽制了朝廷十萬精銳,察哈爾王趁機舉兵南犯。大清朝危在旦夕。善敗將軍周培公,向康熙苦諫,改變統兵方略,起用漢軍漢將。《康熙王朝》裡的康熙與周培公他一介書生,從未打過仗,被康熙稱為「朝廷第一漢將」,作為徵討大將軍,抗擊察哈爾,逼降王輔臣,平定吳三桂。康熙給他配了一個打了半輩子仗的圖海,作為副手。
  • 康熙王朝:周培公大起大落為哪般?他的罪誰了?姚啟聖是他舉薦?
    至於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為何在幫助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亂後遭貶?十多年後,康熙又為何想起來這位擅敗將軍?本文就以《康熙王朝》劇中的故事情節為基準,稍作解釋,原因加起來總共有三點。
  • 耿精忠幫助清廷鎮壓藩王,還剿滅鄭經,為何卻被凌遲處死
    不過在這件事上,耿精忠並沒有堅持到最後,而是中途就重新歸順了清朝。甚至耿精忠還幫助清廷鎮壓藩王,並剿滅了鄭經軍隊。這樣來看,耿精忠也算是將功折罪了,就算最後朝廷不嘉獎他,也說得過去,可為何他卻被凌遲處死了呢? 我們來看整件事的過程。當時率先發現耿精忠有問題的,是福建總督範承謨,他原本打算一邊通知朝廷,一邊調兵預防。
  • 周培公平定了三藩之亂,為什麼被康熙拋棄?真實歷史究竟如何
    三藩之亂中,周培公立下的最大功勞是勸降了陝西提督王輔臣。吳三桂的軍事力量再強,畢竟遠在南方,最遠也就是打到四川和湖南一帶。但是陝西一帶的王輔臣卻離清王朝的統治中心非常近。如果不解決王輔臣,康熙始終無法集中兵力對付南方的吳三桂。所以康熙決定先解決西北地區的王輔臣。康熙皇帝對王輔臣採用剿撫結合的手段,任命圖海為大將軍負責徵討王輔臣。
  • 耿精忠後來投降康熙,而且還立了功,為什麼最後被凌遲處死?
    康熙王朝對於很多朋友們來說,都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歷史長河給我們帶來的震撼,也認識到了康熙皇帝的一生。
  • 清朝「活呂布」,七降七叛,最後用一招免遭被康熙凌遲
    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吳三桂的耳中,大概還是吳應麒添油加醋的改編版本,變成了王輔臣出言辱及老吳,結果使得吳王二人間出現了齷齪,王輔臣一氣之下找門路調離了吳三桂麾下,去甘肅固原當了提督。後來吳三桂在三藩之亂的中後期一直受困於麾下無良將。若是王輔臣還在,即便不能扭轉敗局恐怕也不會打得那麼難看,起碼會給康熙皇帝玄燁增加許多壓力。
  • 觀劇:康熙王朝
    康熙得知吳三桂反,派兵,卻被打了回來。與此同時,察哈爾王帶著兵馬也造反了,手握雄兵的王輔臣進退兩難,康熙是腹背受敵。他一籌莫展,就告訴太皇太后孝莊,請求退位。但是在蘇麻喇姑和孝莊的勸導下,最終繼續當皇帝。孝莊再次挺身而出,說裁撤三藩是自己的旨意。此時康熙有了新的「謀士」:周培公。周培公為人善良,慷慨正直。康熙卻令他當大將軍,平叛。周培公殺了一個晚到的將官,立了軍規。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周培公將問題一分為三,清晰地指出了第一階段是最重要,也是費用最少的。只要吳三桂下山進入內地,即表示誠意,同時也其失去了託身之所,主動權也落在了朝廷一方。年輕的康熙太嫩,最後一刻還是被吳三桂所騙,一時間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