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寶的海洋,世界的敦煌莫高窟

2021-01-09 騰訊網

提前二十天官網定的莫高窟A類票,疫情期間每天只發3000張門票,需要提前搶。A類可以看八個洞窟和兩場電影,B類只能看四個。定的八點半場次,電影還是要看的,提前了解莫高窟歷史才能更好地看洞窟!環幕電影很震撼,比電影院的4d效果好太多了(有些人或許會頭暈)莫高窟最早洞窟建於北梁年間,距今有1650年左右,但已被破壞。目前可參觀最早的是北魏洞窟(也有1600年)。記憶最深刻的是96窟武則天時期的泥塑彌勒大佛(又叫九層樓,莫高窟名片圖),全世界第三大佛,第一大就是樂山大佛了。

去過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石窟,覺得莫高窟保護力度是最高的。導遊帶領遊客遊完每個石窟後都會用鑰匙鎖門,保護文物不被破壞。參觀石窟數也不固定,輪流對外開放

個人覺得最值得提倡的是導遊免費講解這點,石窟光自己看根本了解不到那背後的神秘和輝煌。希望將來博物館都能安排免費定時講解服務,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歷史了解自己的國家,孩子們也能從小培養世界觀和愛國意識

相關焦點

  • 敦煌莫高窟如何遊玩,十四張圖片帶你領略絲綢之路上的藝術瑰寶
    說起敦煌,可能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莫高窟,這座屹立在絲綢之路上佛教文化的藝術瑰寶,留給世人太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它的風採!它與我國的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列於世,馳名中外。
  • 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不是5A級景區?
    中國四大石窟包括「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這四座石窟無論哪一個,都是國家和整個民族的寶貴財富,但是要問其中最著名 歷史文化價值最高的石窟,無疑要屬甘肅敦煌莫高窟,但是很奇怪敦煌莫高窟,作為眾石窟之首,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其歷史文化價值無法估量
  • 敦煌莫高窟講解:日本人對敦煌的特殊感情
    1988年竹下登首相訪問敦煌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中國是日本文化的源泉,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他說「我們日本人一聽到絲綢之路、敦煌、長安這些詞激動不已,是因為這種文化至今仍強有力地活在日本人的心中。」他們還有一個首相海部俊樹說過「不到敦煌,就不算有文化」,這也是很多日本民眾對敦煌的理解。
  • 論敦煌莫高窟壁畫對油畫的影響,敦煌飛天美女欣賞,美得令人窒息 !
    被譽為世界瑰寶的敦煌莫高窟,同樣也是一片藝術與人文的聖地。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在敦煌,連風都是藝術。」現如今,當代藝術(尤其是架上繪畫)表現形式的多元化格局,促使了一部分年輕的藝術學子去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藝術的重要性。傳統藝術是中國人骨子裡所具有的渾然天成的民族藝術特質,需要新一代的傳承借鑑來進行新的創作。
  • 了解莫高窟的歷史變遷,更好地感悟敦煌的魅力
    莫高窟是中國文化重要遺產之一,也是非常經典的古文化,莫高窟開鑿時間是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 莫高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之所以有那麼高的文化價值,不僅僅是因為它被開鑿的時間早,還因為它有上千個洞窟,窟內有有數萬長的壁畫,還有幾千個泥塑,是佛學的重要象徵,而它更是經歷了數個朝代的更替,所以它才有很高的歷史文化意義,更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 九色鹿 80後的記憶 國寶「鹿王本生圖」敦煌莫高窟 中國的瑰寶
    該片採用敦煌壁畫的形式,用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講述了九色鹿經常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在幫助過弄蛇人後,弄蛇人向國王告密出賣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險,弄蛇人受到應有報應的故事。一幅什麼樣的敦煌壁畫呢?一幅叫《鹿王本生圖》的壁畫。它恢弘大氣,色彩豔麗,引得很多畫家模仿。但是這只是莫高窟中的一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 敦煌莫高窟在哪裡
    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
  • 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圖)
    (資料圖)  莫高窟「面壁人」:酷暑戴護膝,修複壁畫30餘載  莫高窟現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在發展至今的千餘年時間裡,它經歷興起、廢棄、重生,期間便不乏諸如壁畫修復師、臨摹師等「面壁人」,為保存其原樣,留存資料而付出艱辛努力。
  • 敦煌莫高窟「禁止拍照」,僅是防止閃光燈強光破壞壁畫嗎
    其實在洞窟裡,一點光線也沒有,景區導遊只是打開了一隻昏暗的小手電,顯然,景區在保護莫高窟上下了功夫。那麼,問題來了,莫高窟為什麼禁止拍照呢?敦煌莫高窟「禁止拍照」由來已久,敦煌研究院針對外界各種傳聞表示,此舉並非因閃光燈會破壞壁畫等原因,應科學、客觀地看待莫高窟禁止拍照原因。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 甘肅敦煌莫高窟,漫天黃沙飛舞山路陡峭險峻,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敦煌莫高窟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山洞分布在其中,高低無規律地相間在其中,以其奇特的地貌聞名,引得許多中外遊客前來觀賞。莫高窟裡面又許許多多形狀各異的洞窯,分布廣面積大,有佛壇窟,七佛窟,大像窟塔柱窟等等。這些窟內又畫有各式各樣的雕塑畫,十分壯觀,讓人不由得感嘆古人的智慧。敦煌莫高窟裡面無處不隱射這中國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 尋•景|敦煌不只有莫高窟、月牙泉
    一直以來,敦煌留給世人的印象,無外乎神秘的莫高窟、蒼茫的戈壁灘、金色的胡楊林以及深居大漠的月牙泉。然而,作為河西走廊的軍事要塞、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敦煌歷經千年歷史變遷,積蓄了堪稱世界之最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記憶遺產。
  • 尋•景 | 敦煌不只有莫高窟、月牙泉
    一直以來,敦煌留給世人的印象,無外乎神秘的莫高窟、蒼茫的戈壁灘、金色的胡楊林以及深居大漠的月牙泉。然而,作為河西走廊的軍事要塞、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敦煌歷經千年歷史變遷,積蓄了堪稱世界之最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記憶遺產。
  • 敦煌莫高窟,觸摸歷史的滄涼
    ,莫高窟為敦煌北窟群。敦煌以其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莫高窟,也稱千佛洞,居中國四大名窟之首。它始建於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了巨大的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聖地——就其藏經洞一項就發現五萬多件文物。在這些奪目的壁畫背後,敦煌度過了它不凡的歷程。
  • 高清紀錄片:敦煌莫高窟
    中國美術至寶——敦煌莫高窟,人稱「沙漠中的大畫廊」。大唐時期,佛教文化興盛,石窟,大佛營造不斷,但規模最大的唯有莫高窟。在現存的492洞石窟中,約有半數建於唐代。營造千年,又歷經千年,逝者如斯,但當年富麗多彩的壁畫和栩栩如生的塑像,如今在石窟中尚存。莫高窟中燁然生輝的中華文化,乃是世界工藝美術之極致,同時莫高窟中還存有大量的古文書,可謂藝術性,學術性兼備。片中將為大家展現包括未公開石窟在內的30洞石窟的美之全貌。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釋文方面,中國學者陸續推出了《敦煌文獻分類錄校叢刊》《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等一系列分類釋錄文本,基本涵蓋了敦煌遺書的重要類別。與此同時,中國學者編纂出版了《敦煌石窟內容總錄》《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全集》《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等一系列記錄敦煌石窟的基本資料。敦煌遺書的資料整理和刊布方面工作,幾乎被中國學者壟斷。
  • 守在莫高窟的年輕人:不是我留在敦煌,而是敦煌留住了我
    從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給今年考上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祝福,到4萬人報名故宮文物修復師,從豆瓣評分9.4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到熱播兩季的《國家寶藏》,一個接一個文化現象背後,是社會對文物和考古相關事業的認同。與北京、西安等地不同,距離上海3100千米的敦煌遠處塞北,地理環境不如人意。
  • 敦煌除了莫高窟和月牙泉還有啥
    原標題:尋•景 | 敦煌不只有莫高窟、月牙泉一直以來,敦煌留給世人的印象,無外乎神秘的莫高窟、蒼茫的戈壁灘、金色的胡楊林以及深居大漠的月牙泉。然而,作為河西走廊的軍事要塞、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敦煌歷經千年歷史變遷,積蓄了堪稱世界之最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記憶遺產。
  • 4月新郵《世界遺產——敦煌莫高窟》郵票、小型張內容介紹 附文...
    敦煌莫高窟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代表,世界文明的璀璨寶庫,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以「敦煌壁畫」為主題發行過八組郵票。(《偉大的祖國》系列兩組,《敦煌壁畫》系列六組)這次中國郵政將選取之前從表現過的「莫高窟彩塑」,再現千年前的歷史榮光。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敦煌莫高窟開機
    歷經多年打磨的最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正式開機。這部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電影開拍,引起多方熱切關注。在劇本改編中,增加了多個源自生活的人物和故事,努力把「聞名中外的敦煌」講述的更有厚度、廣度和溫度。據介紹,電影將真實還原今年82歲高齡的樊錦詩先生在敦煌考古、學術研究和文物保護事業五十多年的風雨歷程;講述以樊錦詩等幾代敦煌人,用一顆初心,擇一事而終一生,「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展現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
  • 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本專著——《敦煌莫高窟》
    甘肅人民出版社在1957年11月出版了《敦煌莫高窟》,這是敦煌文物研究所出版的第一本專著,印數為6000冊。《敦煌莫高窟》是一本較為全面的介紹莫高窟藝術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專著。該書包括:一、常書鴻先生寫的《敦煌莫高窟介紹——中國人民的藝術寶庫》,相當於序言;二、《概況》,洞窟外景和敦煌文物研究所人員工作現場照片19張(含萬庚育製作的《莫高窟全圖》),相當於《敦煌莫高窟介紹》一文的插圖;三、洞窟塑像與壁畫30幅,另外有3張臨本彩圖(常書鴻臨《馬車》、史葦湘臨《得醫圖》、李承仙臨《推磨圖》),封面為莫高窟第320窟的雙飛天臨本;四、圖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