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搶先,長城長安緊隨,印度成車企新沙場?|印度_汽車|長安汽車|...

2021-01-09 騰訊網

印度新德裡電視臺網站12月20日發表文章《中國汽車製造商正準備在印度生產更多汽車》稱,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汽車製造商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正加快在印度生產汽車的計劃。此前,中國的另一大車企上汽集團在印度汽車市場已取得初步成功。

熟悉長城汽車的消息人士表示,長城期望能在2020年上半年找到一個印度生產基地,目標可能是通用汽車在馬哈市特拉邦(Maharashtra)的一家工廠,這家工廠年產能為16.5萬輛汽車和16萬輛動力總成,長城認為這是「起身快跑」的最佳方式。

據悉,印度市場是長城計劃向南美、南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全球擴張的一部分,長城還計劃從這些國家出口到歐洲和美國等地。上述消息人士表示,「長城汽車在印度的工廠預計將是中國以外最大的長城工廠。」為此,長城已經聘請印度瑪魯蒂鈴木前高管負責產品和業務規劃,聘請上汽集團印度部門前高管負責政府聯絡工作。同時還正考慮在印度生產哪些SUV車型的計劃,包括是否先推出純電動SUV車型。

長安方面,知情人士稱,集團正在印度物色生產基地,並已經進行了初步談判。長安還考慮在印度建立電動車電池組裝廠。

對此,長城汽車回復將於下月宣布在印度的相關計劃,但拒絕進一步詳細置評。長安汽車拒絕置評。

01

印度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

新德裡電視臺網站認為,連續17個月下跌的中國車市,讓兩大集團開始將印度市場視為應對國內銷量下滑的一個機會。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新車銷量為1837.1萬輛,同比下降4.3%;在78家主流車企中,有七成出現了銷量下滑,其中32家下滑幅度超30%,17家下滑幅度超50%。君馬、眾泰、力帆等一眾耐寒能力稍弱的企業越發被邊緣化。

下跌沒有就此打住的意思,中國品牌必須尋找新的增長機遇。諮詢公司LMC Automotive預測,儘管印度汽車市場目前銷售狀況不佳,但到2026年,印度仍有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和智慧型手機一樣,中國車企開始考慮向印度發力。

02

第一個吃螃蟹的的上汽

上汽集團成了乘用車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6年11月,比亞迪在印度成立中印合資企業Olectra-BYD。去年2月,比亞迪力壓競爭對手,中標泰倫加納邦、孟買、班加羅爾等地共計290臺電動巴士訂單。)

2018年7月,上汽集團宣布將以獨立在印度建廠的方式開拓印度市場,生產包括新能源汽車、網際網路汽車在內的乘用車,產品將統一使用「MG名爵」品牌,這也是名爵在南亞地區的第二個整車工廠(第一個在泰國)。

2017年,上汽集團宣布收購通用汽車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哈洛爾工廠,停產之前這個工廠年產量為11萬臺左右。

2019年4月份, MG在印度市場的首款SUV車型Hector正式量產下線。6月27日,MG Hector正式上市,售價為121.8-168.8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2.1-16.8萬元),對標印度本土的馬恆達XUV500、塔塔Harrier、Jeep的指南者。

2019款MG Hector (圖源 | 汽車之家)

上市不到半年,MG Hector就躋身印度市場暢銷小型SUV行列。10月份更是創下月銷記錄3536臺,在小型SUV市場份額達到近50%,完勝Harrier、XUV等本土品牌。7-10月份,Hector累計銷量為同時間銷量榜上第1、2、3名車型銷量的總和。

(數據來源 | RUSHLANE 制表 | 汽車諮詢中心網)

上汽印度MG公司表示,MG Hector明年預計會售出2.4萬輛。未來兩年,上汽將在印度推出至少4款新產品,包括計劃今年投產的全球純電動SUV車型——MG EZS。據悉,上汽正在物色第二個生產基地,預計2021年在印度的總銷量達到7萬輛。

林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桑託什·帕伊表示:「上汽MG改變了人們對中國品牌能否在印度製造和銷售的看法。一些中國製造商也正在悄悄進入這個市場,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價格和策略合適,完全可以在印度進行銷售汽車。

03

印度是中國車企的新未來?

2018年1月與2月,印度轎車和SUV銷量激增,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乘用車市場。2018年全年,印度汽車銷量達439.99萬輛,超過德國的376.44萬輛,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

2018年主要國家汽車銷量(單位:萬輛 |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麥肯錫預計,到2021年,印度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當前印度總人口超過12億,帶來了印度每年超過7%的汽車銷量增長,擁有更大經濟規模的日本增長率卻持平。

體量龐大的同時,人均擁有量卻十分低下。數據顯示,印度汽車行業以國內消費為主,銷量佔汽車總產量的80%,但其千人保有量僅為27輛。隨著印度城鎮化發展、新興消費群體崛起,這一數據增長潛力十分巨大。

印度政府也出臺了規劃刺激汽車產業發展。2015年9月,印度政府和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發布未來十年計劃「AMP2026」,重點如下:

到2026年印度全年汽車相關產品銷售額達到18.9萬億盧比(約合2600億美元),現在的水平是4.64萬億盧比;

創造6500萬新工作崗位,汽車產業超過全印度GDP的12%,使印度成為世界汽車產業前三的國家;

乘用車銷量從2016年的320萬增長到940萬至1340萬之間,商用車銷量從2016年的70萬增長到200萬至390萬之間。

而對中國車企來說,除了體量、發展潛力與政策,還有一大利好條件。

目前,印度汽車市場主要由鈴木和現代汽車生產的低成本小型車主導:瑪魯蒂-鈴木、現代、印度塔塔等佔據印度近80%的市場份額。其他的國際汽車製造商,如福特、通用、FCA等,頻頻縮減相關計劃,這為中國汽車製造商留下了空白

Maruti Suzuki 旗下的VITARA Brezza車型

LMC Automotive亞太區高級經理阿馬爾•馬斯特表示,「這是中國汽車製造商進入印度的絕佳良機。目前競爭中存在兩極分化,而一些國際品牌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將新產品推向市場。」

04

印度消費者這麼容易拿下嗎?

但印度也在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汽車危機。

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印度車市乘用車銷量為263773輛,同比下降0.84%,上年同期為266000輛。路透社引用印度一家汽車行業組織的評論稱,印度國內乘用車銷量連續第13個月下降,並且沒有立即復甦的跡象

一方面,印度經濟持續下滑,印度中央統計局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從上個季度的5%降至4.5%,為6年多來最低水平,重重壓力之下人民消費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印政府的新排放法規極為嚴苛,車企需要花費近15%的生產費用以升級生產線,多出費用必將轉嫁在消費者身上。此外,基礎設施不完善、道路水平差等,都限制著印度車市的復甦。

貿然進入讓不少外企都碰了一鼻子灰 。

(來源 | IND4汽車人)

IND4汽車人分析,這些車企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不確定的法規、失敗的產品設計、障礙重重的合資工廠制度,以及地位難以撼動的老大哥Maruti Suzuki(11月份其市場份額已經超50%)。

市場下行的大趨勢之外,印度的汽車市場結構也十分特殊。

一是車型結構上,跟摩託車和小型摩託車銷量相比,印度的汽車銷量相形見絀。2018年,前兩者銷量為2020萬輛,大約是後者的5倍左右,汽車消費需求本身就很低

二是消費人群上,Ambit Securities汽車分析師Basudeb Banerjee認為,「印度並未真正經歷過像中國那樣的經濟繁榮,中國創造了一個願意購買汽車的消費階層。他們要么正買第一輛車,要麼準備將摩託車換為汽車。而在印度則未有如此明顯的消費階層。目前,寶馬、梅賽德斯和奧迪每年在印度的汽車銷量不超過2萬輛,而印度市場每年銷量超過300萬輛。」

印度缺乏能夠穩定消費的中產階級,但短期內提升消費能力似乎不大現實。

印度《經濟時報》預測,未來十年印度的城市人口將增長1倍,超過5億人口會從農村走向城市,工作與生活的通勤需求,似乎會帶來汽車消費的增長。但實際上,印度居民的首要任務「脫貧」仍舊遙遙無期,一些流傳的統計數據則顯示,印度的失業率已經創下了45年新低。這讓年輕人更難以成為汽車消費的中堅力量。

寫在最後

佔據印度製造業產出近一半的汽車業,準入門檻顯然比智慧型手機高得多,印度願不願意讓中國提供技術、重走中國「以技術換市場」的道路,局勢還不甚明晰。但對中國汽車製造商來說, 這將是他們出海的第一站, 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對。

相關焦點

  • 2020車語錄:長安汽車
    編者按:時至2020年關,回顧國內汽車市場,受多方因素影響,市場環境出現波動,但在各界努力之下,整體已呈回暖趨勢,基於車市現狀,車語者對本年度各車企的市場表現進行多方位盤點。此次長安汽車的更新,豐富了品牌的產品線,推動長安汽車的市場布局。同時,年末將至,國內自主品牌的回溫對整體市場態勢起到積極作用。據乘聯會發布的《2020年1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顯示,11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長9.0%,環比10月增長9.0%;佔整體市場份額39.1%,較同期份額增長0.4%。自主品牌傳統車零售同比持平,新能源車同比增速翻倍。
  • 8月汽車股:海馬跌宕8漲停5跌停 上汽長城市值漲超50億
    8月,汽車股繼續走強。上汽集團(600104)市值繼續回升,領漲汽車股;受小鵬汽車美股上市、保時捷國產傳聞等影響,海馬汽車股市跌宕。  8月,大洋彼岸的特斯拉股價繼續「扶搖直上」,造車新勢力三強齊聚美股,上演「豪橫」行情。而回到A股市場,汽車股表現繼續回暖。
  • 汽車大觀|2020年:車企銷量排名基本確定……
    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乘用車銷量前15名的品牌分別為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東風日產、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一汽豐田、上汽通用五菱、廣汽豐田、北京奔馳、華晨寶馬、北京現代。
  • BAT車輪三國殺:長安有騰訊,上汽有阿里,奇瑞有百度
    繼上汽阿里牽手後,網際網路巨頭再度與車企搞合作。4月12日,騰訊公司與長安汽車在重慶籤署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合作協議,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於5月初落地,主要業務為車聯網平臺開發。未來,雙方還將進一步在在人工智慧、5G和自動駕駛等方面展開探索合作。
  • 「名企|觀察」「鯨動世界」,長安汽車又和金氏世界紀錄幹上了
    不過,在我國汽車行業裡,就有家車企接連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甚至可以說是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的「專業戶」。這家車企就是長安汽車。其實,早在2018年11月28日,長安汽車在技術開放日上就以55輛長安汽車的龐大陣容,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巡遊」,成為全球首個成功創造該紀錄的汽車品牌。
  • 長安汽車失速進行時,韌性打磨有多重要?
    例如近期深陷「黑公關」事件的長安汽車與長城汽車。長城又被「黑」,始作俑者是長安?日前,一份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關《關於長安汽車攻擊我司的情況匯報》的文件在網上被多次轉發。事實上,類似的國產汽車品牌「窩裡鬥」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此前吉利汽車便因被爆指使水軍抹黑長城汽車,陷入輿論風波。同時,陸風汽車高管潘欣欣也表示:「國內某品牌貌似高歌猛進,但多年來僱傭水軍和車黑,攻擊其他自主品牌。」火藥味有多濃鬱,就說明車企壓力有多大。
  • 曾經默默無聞的長安,是如何用八年時間做到本土汽車品牌老大的?
    ,當長安汽車推出第一輛「長安牌」乘用車產品的時候,奇瑞當年的銷量歷史性的突破30萬輛,排名國內所有乘用車企業第四;排在前十的本土車企還有吉利汽車(20萬輛)和華晨汽車(20萬輛)。八年:從廉價車到「北長城、南長安」的蛻變如果說,最近五年發展最為迅猛的中國汽車品牌是誰?也許「北長城,南長安」是最好的答案。相比長城在SUV市場的孤注一擲和轎車市場的持續低迷,長安自有品牌的發展,則更像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巨人。
  • 影響力大、質量好的自主五強,吉利、長城、奇瑞、長安、寶駿?
    長城哈弗H6 不過,有一點是其他車企需要學習的——長城汽車翻造新車的能力、營銷公關的能力令人吃驚的高超,這在對外形與內飾尤其喜新厭舊的國內年輕消費者面前屢試不爽有效地使其熱銷車型始終能夠維持熱度
  • 傳統車企集體推新品牌 新能源汽車吹響高端化"號角"
    今年以來,東風、長安、上汽均推出了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旨在徵戰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勝算幾何?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還需要一個全新品牌?傳統車企集體「推陳出新」,對新造車企業而言是否會構成壓力?能否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伴隨著長城汽車新品牌的逐步曝光,上述問題成為了行業熱議的焦點。
  • 中國車企逆風「走出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正如許海東所分析,海外市場迅速回暖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車企自身準備充分。  中國汽車企業海外業務在2020年出現了「抓兩端」趨勢,原先的出口方向是巴西、阿爾及利亞、阿聯、埃及、印度、俄羅斯、東南亞和南美市場等;而在2020年,許多車企開始通過新能源車、多功能車等產品進軍歐洲、澳新等發達和相對發達市場。
  • 8月車企銷量榜:為什麼上汽大眾\通用還在跌?
    而就在這前30強中,一汽紅旗增幅最高,達到109.9%,其次是增幅71.1%的北京汽車、63.7%的廣汽新能源和60.8%的長安汽車,增長者的比例接近8成。8月長城汽車險些丟失前十強,僅以1000餘輛領先廣汽豐田,這也意味著,第三代哈弗H6在一眾自主和合資SUV的強攻下,將承擔更大責任。而魏品牌的高端化,也在跌跌撞撞中尋找新的方向。頭部車企撐起自主,德日膠著,美系復甦如果說兩年前自主品牌依舊在市場上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那麼現如今第一梯隊的陣營已經非常明顯了。
  • 長城汽車:以新形象逐鹿世界汽車舞臺
    2020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衝擊全球市場,汽車市場受到的不利影響尤為明顯。在此背景之下,長城汽車不斷變革適應新情況,堅定推進全球化戰略,克服各種不利局面,逆勢塑造中國汽車品牌新形象。  2020年1月至11月,長城汽車全球銷售新車961489輛,海外出口銷量同比增長2.77%,達61563輛,助力長城皮卡全年銷量突破20萬輛。海外出口銷量穩步攀升的背後,是長城汽車開闢和深耕全球市場的持續努力作為支撐。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長城汽車2020年仍然在全球主要國際市場全面加速推進其國際化戰略。
  • 印度的「致命誘惑」
    繼上汽MG後,長城、海馬、比亞迪等中國品牌汽車紛紛向印度市場拋出橄欖枝。「科技長城」投資印度新冠病毒在國內肆虐,擋不住中國汽車遠徵海外市場的決心。2月5日,第十五屆印度德裡國際車展在印度首都德裡開幕。提前預訂展位的中國品牌汽車如期參展。
  • 傳統車企如何搶跑智能汽車「新賽道」?「GGAI年會」
    「軟體定義汽車」正在加速來襲,包括大眾、豐田、上汽等越來越多車企加入了軟體開發的陣營。以大眾汽車為例,早在去年,大眾就宣布要成為一家軟體公司,現如今已經基於新EE架構,自研了VW.OS系統。與此同時,今年以來,特斯拉「異軍突起」,不僅是銷量節節攀升,市值也持續走高,總市值已經突破了6000億美元,超過了3個豐田(此前全球市值第一的車企),實現了年內漲幅超過6倍的震撼數字。很顯然,汽車產業大變革正在加速進行。
  • 長城汽車將搭載Cerence ARK AI語音解決方案
    4月16日,買車網(Buycar.cn)獲悉,汽車軟體公司Cerence(賽輪斯)宣布與長城汽車戰略合作夥伴仙豆智能(Bean Tech)達成合作,雙方將部署Cerence ARK平臺,為長城汽車打造AI汽車語音助理,未來長城汽車旗下車型都可能搭載Cerence語音助理。
  • 車企復工復產進行時:零部件供應在恢復,料本月汽車銷量大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推遲復工復產的車企,正在以及將要迎來第二、第三波復工潮。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獲悉,中汽協調研發現,截至2月18日汽車行業的復工率已超過了75%。車企再迎復工潮2月17日,車企又迎來一波復工潮。
  • 長安汽車2020上半年扭虧為盈
    去年12月份,長安新能源增資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辦了增資儀式,其中長新股權基金增資10億元;兩江基金增資10億元;南方工業基金增益7.4億元;南京潤科產投增資1億元。
  • 汽車「國家隊」放下架子拼未來
    2020年1月至11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一汽、東風、廣汽、長安、北汽、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除吉利、長城外,其餘8家均為國有車企,並湧現出了長安逸動、紅旗H5、名爵6、廣汽新能源Aion S等熱銷車型。  業界認為,當下國有車企的市場意識開始真正覺醒,產品研發向市場看齊,已具有顧客導向的市場能力。  銷量數據也說明了這一現象。
  • 「上攻」的自主車企份額卻下滑,它們為何兩年跌破「紅線」?
    這也意味著,疊加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已經連續兩年跌破紅線。而眾所周知,近年來,自主車企頻頻發起品牌向上的攻堅戰,一汽紅旗H7、上汽榮威950、長城哈弗H9、廣汽GS8等一系列承擔自主品牌向上重任的車型加入戰局,為何一邊「叫囂」著上攻的自主車企,另一邊卻遭遇著市場份額的大幅滑坡?
  • 吉利有連結,長城有WEY,長安汽車:我是高端
    近年來,國內汽車企業分化嚴重,那些沒有技術和研發的公司被消費者無情地拋棄了,而頂級汽車公司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前進,奇瑞、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的銷售一直在高速發展,推出的產品也很受歡迎。獨立汽車公司從未停止過突破的決心,吉利打造了領先品牌,長城擁有WEY品牌,奇瑞沒有放棄星途品牌,比亞迪已經將電動動力系列銷售到23萬臺,中國人在做工、安全、動力、配置或質量上不再視其為有色眼鏡,15萬元不再是自主品牌的上限。司機經常問為什麼長安上高端化上沒有移動?事實上長安汽車正在玩一個大動作,信不是嗎?我們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