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古代的俠士精神,很多人會聯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郭靖、喬峰、楊過等等,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和平時代可能不需要這麼氣勢磅礴的口號,普通人只要「為己為家」或許就是對整個社會最大的貢獻,「大俠隱於世」,精神在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提起最近的話題電影《聶隱娘》,關於其蹤,可以從《三十三劍客圖》中略知一二:《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版畫,是任渭長的有名的作品之一,據《唐宋傳奇小說》繪製。在金庸的《越女劍》一書中也附有其圖。
趙處女
春秋戰國時期女劍客。劍法天成,居於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越王稱其「當世莫勝越女之劍」。春秋戰國時期女劍客。劍法天成,居於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當代著名作家金庸曾為其作傳並據此編寫成短篇小說《越女劍》,成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的第十五部武俠小說。在《越女劍》中,《卅三劍客圖》中的「趙處女」化名阿青,她以竹枝為劍,鬥敗白猿。從而引發了一段吳越爭霸中的傳奇插曲。
虯髯客
虯髯客,風塵三俠之一,本名張仲堅。據說他原是揚州首富張季齡之子,出生時父嫌醜欲殺之。獲救從師於崑崙奴,藝成後欲起兵圖天下,見李世民後自愧不如,認定天下將歸李世民。有意於紅拂,得知紅拂嫁於李靖後,3人結為兄妹,虯髯客將家產贈於李靖夫婦後獨自離開。後為南蠻扶餘國主,說唐全傳中薛仁貴徵東有提及,扶餘國應位於朝鮮半島。有書提及為島國國主,也有可能是朝鮮半島附近島國,相傳為72島國主。
蘭陵老人
唐時一官員因傲慢無禮得罪了一位老人,登門謝罪之後老人為其舞劍,官員甚覺驚異,看得如痴如醉。然而第二天起床之時發現自己的鬍鬚竟然都被割斷,再去找老人時,已經找不到了。
洪州書生
《洪州書生》短篇文言武俠小說,出自宋吳淑《江淮異人錄》。 明《劍俠傳》有輯錄。講述了洪州書生因義憤殺死欺壓賣鞋小孩的惡棍的故事。
車中女子
講述一名入京應試的舉人,遇見一名車中女子,女子請舉人表演飛簷走壁,但舉人的輕功尚不如女子手下兩名少年,女子告辭離開。舉人覺得很不安。果然,幾天後,那兩名少年借了他的馬,第二天皇宮裡失竊,盜賊用的正是舉人的馬!舉人被捕,被囚深達七八丈的坑裡,車中女子以絕頂輕功救了舉人,舉人乞食返鄉,再不敢上京求取功名。
李龜壽
《李龜壽》出自唐 皇甫枚《三水小牘》。宋《太平廣記》、明《劍俠傳》亦載。講述的是一名刺客的故事。唐晉公王鐸以公心處理政務,不向權勢妥協,各地藩鎮如有不利於唐王朝的做法,必然竭力阻止,因此為各地藩鎮勢力所忌恨。精於武藝,諳熟輕功的李龜壽被收買,前往刺殺晉公,卻被晉公心愛的警犬發覺。晉公不吝前嫌,善言勸導,李龜壽深受感動,「願以餘生事公」。
青巾者
《三十三劍客圖》之一,直接取材於《劍俠傳》中的《任願》。是《任願》中的一名俠客,他救了任願,並且約他食仇敵之首,想傳任願點石成金之術,但任願知命不學,他贈任願丹藥一粒而去。
崑崙磨勒
《三十三劍客圖》的第十三圖,直接取材於《劍俠傳》中的《崑崙奴》。「崑崙磨勒」一般稱為「崑崙奴」。因其為崑崙奴(黑人),名磨勒,故名。崑崙磨勒為崔家老奴,為了成全崔生與紅綃的愛情,月夜盜出紅綃,但崔家人忘恩負義,出賣了他。
以上就是《三十三劍客圖》的部分內容,可以說集齊了各種奇人軼事,聶隱娘雖只是眾人中之一,但是她的故事通過導演選取的視角和電影藝術的渲染,變得活靈活現。
(圖片來源網絡,作者:王思暢)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刪除。】
《南島視界》雜誌,海島人文生活月刊,官網visland.cn。人文風俗、旅遊風景、美食小吃、海島文化、海商風採等海島人文生活軟文。歡迎投稿visland@163.com。歡迎訂閱雜誌,訂閱熱線0898-685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