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最看好的兩個兒子,各有優勢,為什麼選擇奕詝繼承大統?

2020-12-25 奇有此理

導語: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中,我們了解了聰明美貌的年輕皇后蹊蹺死去,為何朝廷不披露死因。那麼,道光帝為什麼在確立繼位人問題上的遲疑不決,他心儀的能夠繼承大統的兒子又是哪一個呢?

五十虛齡後,道光帝時來運轉,竟又生了六個兒子。其中,在皇后鈕祜祿氏死亡之前出生的皇子有三人:皇四子奕詝出生後六天,皇五子奕誴緊跟著來到人間;第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皇六子奕訢降生。

這三個兒子中,皇五子奕誴被冊立為皇太子的可能性不大。他狀貌粗拙,性情直率,不拘禮節,講話隨便,不大討皇父喜歡。

對奕詝構成最大威脅的是奕訢。皇位繼承人沒有最後定奪,說明奕詝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沒有佔壓倒性優勢,但也未被淘汰出局。這同時也說明,皇六子奕訢可能頗得皇上歡心。

皇四子奕詝與皇六子奕訢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

奕詝生母鈕祜祿氏是後宮爭寵的勝利者,她的地位始終高於奕訢生母博爾濟錦氏。鈕祜祿氏,是一等男爵、二等侍衛頤齡的女兒。她於道光初年進入後宮,侍奉道光帝。她父親曾在蘇州做官,她的心靈手巧、聰明賢惠在蘇州一帶聞名遐邇。進宮後,她仿民間乞巧板,將木片削成若干方,製成「四季同春」四字,成為宮中新鮮時髦的新年玩具,為長年處於封閉狀態的紫禁城,增添了許多節日氣氛。這種很討人喜愛的玩具後來傳出禁宮,廣泛傳播於民間。以至到了鹹豐時代,京城外還有人仿製這種玩具。

有首《清宮詞》專門讚美她過人的聰穎和絕妙的手藝:「蕙質蘭心並世無,垂髫曾記住姑蘇。譜成四季同春字,絕勝璇璣織錦圖。」鈕祜祿氏不僅心智超群,而且極其美麗動人,才貌雙全,這在宮裡是很難得的。宮裡不乏聰明賢惠的女人,也不缺「沉魚落雁」的美人,但兩者兼而有之的女人卻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她一踏進後宮,就闖入並佔據了皇上的視野,很快得寵,被冊封為嬪。從清朝後宮等級制度看,她一進皇宮,就跨越了答應、常在、貴人三個等級,排在皇后、皇貴妃、貴妃、妃之下,成了皇帝的第五等妻子,這個地位,許多宮中女人要爬很多年,有的一輩子都爬不到這個位置。接著,她連連得到晉封,在後宮的地位急劇上升。生下奕詝那年,她在後宮的地位又攀升了兩個等級,已經是貴妃娘娘了。兩年後的春天,皇后佟佳氏死了,她被晉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又過一年,二十七歲的她登上了皇后寶座,成為繼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之後的第三位皇后。從入宮為嬪,到登上後宮巔峰皇后的位置,只用了十幾年時間,足見道光帝對她是何等寵愛。

奕訢生母博爾濟錦氏,是刑部員外郎花良阿的女兒。刑部員外郎是從五品官。而鈕祜祿氏的父親系二等侍衛、一等男爵,屬正二品官,品級遠遠高於刑部員外郎。博爾濟錦氏剛入宮時,被冊封為貴人,低鈕祜祿氏一個等級。她生奕訢那年,仍為貴人,在後宮中的地位沒有得到提高,比鈕祜祿氏生奕詝時的地位要低三個等級。但就在生下奕訢之後,她的地位火箭式上升,短短兩年中連連晉封,爬到了皇貴妃的位置,僅次於皇后。可見,她在生奕訢後突然遇上了好運,博得了皇上的歡心,得到了他的特殊恩寵。她得寵來勢之猛,連皇后鈕祜祿氏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暗暗保持高度警惕了。

再從奕詝與奕訢自身條件看,也各有高下。

其一,奕詝在三位皇子中年齡最長,奕訢則最小。清統治者入主中原近二百年,受漢人風俗浸染,中原王朝在皇位繼承上崇尚的嫡長制,對其不可能不產生影響。康熙帝初立胤礽為皇太子,實際上就是受到嫡長制的影響。乾隆帝早年立嫡的觀念非常濃厚,先後將永璉、永琮內定為皇太子,但兩個皇子相繼夭折,接著元後富察氏溘然去世,他悲痛不已、深以為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失去了愛子和愛妻,而且意味著他那嫡長子繼承皇位夢想的破滅。嘉慶帝將元後喜塔臘氏所生皇子旻寧密定為皇太子,說到底是想實現父、祖曾經希冀的「嫡子紹承大統」,立嫡準則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無嫡立長,這也是中原王朝冊立太子的一條準則。因此,奕詝身為健在的年齡最大的皇子,競爭皇太子之位,絕對具有天賦優勢。尤其對道光帝來說,自己年齡已大,考慮繼位人問題,不會不考慮到年齡因素。年齡過小,乳臭未乾,能擔起皇帝這副重任嗎?

其二,奕詝性情仁厚。《清史稿》載:「至宣宗晚年,以文宗(奕詝)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充當奕詝師傅的是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杜受田,此公足智多謀,學問道德深厚,向奕詝傳授以儒家學說為主體的思想體系,都為歷代相傳的聖賢之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教帝王以仁愛治天下。

有一日,道光帝命各位皇子校獵南苑。按規矩,皇子外出,須向師傅請假。奕詝入上書房,見無其他皇子在場,獨師傅一人坐於齋中。奕詝向師傅作了一長揖,杜受田問他要去哪裡,奕詝說奉命校獵南苑。杜受田便示意他近前,與他耳語:「阿哥至圍場中,但坐觀他人騎射,萬勿發一槍一矢。並當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復命時,上若問及,但對以時方春和,鳥獸孳育,不忍傷生命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競爭也。阿哥第以此對,必能上契聖心。此一生榮楛關頭,當切記無忽也。」奕詝依囑行事。校獵這天,奕訢獵殺禽獸最多,沾沾自喜。見兄奕詝默坐一旁,其隨從也都垂手侍立,他感到非常奇怪,問:這是為什麼?奕詝回答:沒什麼,只是今天身體有點不舒服,沒有敢縱馬逐獵。天黑後,各位皇子向道光帝去匯報打獵成績,只有奕詝一人沒有任何獵物。道光帝問:這是何故?奕詝就按師傅所囑言辭做了回答。道光帝聽後大喜,驚嘆道:「此真帝者之言!」這則故事(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借鑑了此處細節),雖發生在鈕祜祿氏去世後,但由此可見,少年奕詝對師傅言聽計從,儒家仁愛思想左右著他的言行,因此深得父皇喜愛。

其三,有的史家還認為,奕詝在文學上頗有造詣,居清歷朝皇帝之冠。這在皇儲競爭中,也是一個有利條件。吟詩作文,是當時選拔人才的一個主要形式,也是體現個人素質的重要載體。康熙帝、乾隆帝、嘉慶帝均寫下很多詩文,對自己所吟之詩、所作之文自視很高,甚至得意自誇。祖輩十分看重、引以為榮的東西,當然可以作為奕詝參加皇位角逐的一份重要資本。

但奕訢也有獨特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兄長奕詝難以企及的。

奕訢身體精幹矯健,除右頰有兩個小傷疤之外,沒有其他明顯缺陷。而奕詝是個瘸子。有一年,他到南苑打獵,從馬背上摔下來,摔得不輕。上駟院正骨御醫使出渾身解數,仍無回天之力,從此他就落下跛足殘疾。雖然走起路來,起伏不算太大,但作為皇太子的競爭者,這個缺陷是難以被人忽略的。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有礙觀瞻,有損形象。

還有,奕訢在兄弟中天資最高。他聰明機靈過人,「生而穎敏冠諸昆」。記憶力驚人,過目成誦,讀書成績很好,「就傅日授千言,少讀即成誦」。他悟性很高,頗富創造力。他與奕詝每日在學習滿文、蒙文等功課後,經常習武。兩人在習武中用心鑽研,自創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父皇看了兩人槍法、刀法演練,非常高興,讚嘆不已,御賜槍法為「棣華協力」,御賜刀法為「寶鍔宣威」。這套槍法、刀法雖為兄弟二人合創,實際上奕詝因足有殘疾、行動不便,武功不及其弟奕訢,對這套槍法和刀法的貢獻也不如奕訢來得多,道光帝對此心中有數。事後,他特賜奕訢一把金桃皮鞘白虹刀,準許他永遠佩戴,以示特殊恩寵。

道光帝內心對奕訢的鐘愛,不亞於對奕詝,甚至超過奕詝。《清稗類鈔》載:奕訢「天姿穎異,宣宗極寵愛之,恩寵為皇子冠,幾奪嫡者數」。從道光帝選擇皇位繼承人過程中的種種事實看,說皇冠多次差點落到奕訢頭上,這絕不是誇大其詞。

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鹹豐的母親孝全成皇后扮演了什麼角色?又是什麼原因令她命隕瀛臺?請看下一篇《道光朝皇位爭奪戰,她的「畫蛇添足」,讓兒子差點與皇位失之交臂》。

相關焦點

  •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
  • 鹹豐皇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皇長子出生1831年7月17日,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四十九歲的道光皇帝異常高興,因為他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了,說到這裡您可能會有疑惑,第四兒子有這麼高興嗎,前面不還有三個嗎,這咱們就要來說說道光皇帝的「悲慘命運」了。
  • 奕詝VS奕訢|帝國餘暉下的兄弟之爭
    說來也神奇,道光皇帝的這三個兒子全都長大成人了。因前面幾個哥哥相繼離世,四皇子奕詝已然成為了道光皇帝實際上的長子,而他的母親全貴妃鈕祜祿氏,也因其本身溫婉可愛,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頗得道光皇帝的喜愛,於道光十三年晉封為皇后。而奕詝不僅因此沾上了嫡子的身份,也「子憑母貴」多得了幾分他父皇的青睞。
  • 道光的臨終選擇,使晚清錯失了一位好皇帝,也失去了重要發展機會
    事實上,道光皇帝也沒有太多選擇。他雖然共生九子,但長子奕緯24歲就不幸去世,二兒子和三兒子未成年就早夭了,五兒子奕誴過繼給了弟弟綿愷,第七、八、九子還很小,不能立為儲君。因此,道光只能在15歲的四子奕詝和14歲的六子奕訢中二選一。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公元1861年,鹹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不久後,滿清統治階層內部發生一次宮廷政變,史稱「辛酉政變」,因新皇帝年號初定為「祺祥」,故又稱為「祺祥政變」。事情的起因得從第二次鴉片戰爭說起,當時英法聯軍進攻天津,直逼北京。鹹豐皇帝以「木蘭秋獮」之名,先是倉皇出逃至圓明園,而後轉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這一歷史事件直接導致了,鹹豐朝兩個政務中心的形成。
  • 不爭是爭,清朝一個皇子靠這個當上了皇帝
    如果兒子很多,即使立了皇太子,明爭暗鬥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唐太宗的兒子們和清朝康熙的兒子們。在周朝的時候就立下了嫡長子即位的禮制,雖然不一定最佳選擇,卻是讓絕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決定。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是很聰明的,懂得變通,何為嫡長子,那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如果皇帝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這個兒子的母親又不是皇后,那麼可以把她立為皇后。
  • 鹹豐有18位妻妾,在位正值壯年,為什只有慈禧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中國古代,除了極少數的皇帝「清心寡欲」(比如明孝宗一夫一妻)之外,其他皇帝基本都是妻妾成群。皇帝子嗣單薄,與後宮女子的多少關係並不大,比如隋文帝只親近獨孤皇后一人,卻有5個兒子。鹹豐皇帝後宮有18個妃嬪,卻只有2子1女(並非有些人說的只有同治一個兒子),顯然還是因為鹹豐的身體問題。
  • 道光帝為何傳位給跛腳鹹豐,從慈禧與小叔子奕的交鋒看,沒選錯
    道光為何將皇位傳於跛腳的鹹豐道光帝有九個兒子,不幸的是前三個皇子都死死在道光之前。皇五子過繼給了別人,後邊三個皇子年齡小,不在繼承人考慮範圍之內,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有能力繼承皇位。前三個兒子已經過世,四子奕詝成為嫡長子,母親是道光的寵妃被封為孝全成皇后。
  • 正說孝德顯皇后:大清最沒福氣的原配,死後32天丈夫就當了皇帝
    清朝晚期,某次慈安太后祭祀丈夫鹹豐帝時,只預備兩個跪墊,她自己跪在右邊,左邊的跪墊卻空著,慈禧太后以為這是慈安謙讓她這個皇帝生母
  • 鹹豐原配孝德顯皇后,19歲芳華突然離世,專家:宮廷版的林黛玉
    說起這鹹豐皇帝的皇后,大家耳熟能詳的是慈安與慈禧二位,但是,無論是慈安,還是慈禧,都不是鹹豐的原配,鹹豐的原配是一個只活了19歲的女子,她姓薩克達氏,諡號為孝德顯皇后。
  • 鹹豐做了那麼多年皇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作為大清的皇帝,他為什麼只有這一位兒子呢?
  • 鹹豐皇帝18個妻妾,為何只有慈禧太后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鹹豐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他的一生先後立過皇后四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四位,常在三位,總共18位妻妾,但臨死之時,卻只有慈禧太后一人的所生的大阿哥能夠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為何其他妃嬪都沒有為他生兒子呢?是鹹豐皇帝的原因還是妃嬪的原因呢?
  • 同為靜貴妃撫養的奕詝和奕訢,為何最終關係發展得如此惡劣?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危,根據雍正年間確立下來的秘密建儲制,傳位於皇四子奕詝,是為鹹豐皇帝,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所謂的秘密建儲制,是指皇帝將手書的儲君名字,密封在錦盒之內,然後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待皇帝大行後,由親貴大臣開啟錦盒當眾宣讀,完成權力的順利交接。
  • 鹹豐后妃中她的地位最高,慈安、慈禧在她陵前只能以妃子身份行禮
    鹹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鹹豐皇帝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他自認為安排好了後事,讓八大臣輔佐嗣皇帝,又以兩宮太后制衡八大臣。可是他忘了在北京還有個強勢的弟弟恭親王奕,在叔嫂的通力配合下,一場辛酉政變剷除了顧命八大臣,讓慈禧登上了最高權力的寶座。
  • 慈禧老公鹹豐帝:有心拯救國家於危難,卻終究無力回天的苦命天子
    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zhǔ),慈禧的丈夫,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同時也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他被老爸道光帝遺詔欽定為接班人,可是他並不是道光皇帝最寵愛的皇子,其六弟奕才是道光的最愛。在皇位爭奪戰中,他最大的優勢僅是因前面三個哥哥都去世了,他算是長子,其他方面完全被奕碾壓。也算是天命所歸吧,老天給他賜了一位很牛叉的師傅——杜受田,在杜師傅的精心策劃下,鹹豐表現得循規蹈矩,只是竭力討道光帝開心。
  • 他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孫子還是皇帝,他卻只是一品官員
    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延續兩千多年,期間誕生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非常牛,他就是唐中宗李顯。說他牛,並不是因為他的執政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先是登上了帝位,然後被廢了,之後又再次登基為帝,除此之外,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他的母親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則天,他的弟弟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他的兒子還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還有他的侄子李隆基也是皇帝。
  • 皇帝妃嬪多,一般子嗣也多,可鹹豐帝為何只有同治一個兒子?
    都知道,在封建社會,皇位的繼承是父死子繼,嫡子繼承制。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把生孩子當成重要的政治事件對待,儘可能地充實自己的後宮,儘可能地養育更多的子嗣,讓自己有更多的繼承人。由此可見,皇帝子嗣的多少與王朝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
  • 如果是「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當皇帝,清朝是否會有復興的機會?
    道光皇帝晚年,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一直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間猶豫不決。最終奕詝險勝。結果,鹹豐在位期間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更是讓野心勃勃的慈禧上位,令清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 清朝皇帝子嗣眾多,唯獨鹹豐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
  • 鹹豐有四個「四春娘娘」,在民間很有名,為何正史上不見記載
    鹹豐皇帝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本來,他是沒有機會成為皇帝的,因為他還有同父異母的三位哥哥。但因為老大不被道光喜歡,又不愛學習,還揚言要殺掉老師。結果,道光皇帝大為生氣,一腳把他給踢死了。老二和老三又在很小的時候,染病去世。這樣一來,奕詝便順理成章繼承了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