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老公鹹豐帝:有心拯救國家於危難,卻終究無力回天的苦命天子

2020-12-19 酋長夫人2012

鹹豐帝,愛新覺羅·奕詝(zhǔ),慈禧的丈夫,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同時也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

他被老爸道光帝遺詔欽定為接班人,可是他並不是道光皇帝最寵愛的皇子,其六弟奕才是道光的最愛。在皇位爭奪戰中,他最大的優勢僅是因前面三個哥哥都去世了,他算是長子,其他方面完全被奕碾壓。

也算是天命所歸吧,老天給他賜了一位很牛叉的師傅——杜受田,在杜師傅的精心策劃下,鹹豐表現得循規蹈矩,只是竭力討道光帝開心。

有一次,道光皇帝帶皇子們出去打獵。校獵結束後,六子奕訢獲獵最多,而四子奕詝則一箭未發。道光問他是怎麼回事,奕詝就把師傅杜受田預先教的那套背出來了:「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意思是說:「皇阿瑪啊,您有所不知,兒臣不是打不到,而是不忍心打啊!如今正值春天,鳥獸繁育的時節,我若將老的獵物打死了,小的無人餵養,若將小的打死了,老的又會傷心啊!」道光一聽,心中暗喜,說:「此真帝者之言!」

道光帝病重之時,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想儘快確定儲君的人選。為了考驗眾皇子,他讓皇子們在病榻前應答國家大事。各皇子都對答如流,而六阿哥奕更是表現得出類拔萃。

但杜師傅提前這樣對奕詝指點:「阿哥如條陳時政,智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

果然,道光真的談起了這個話題,奕詝沒有發表任何真知灼見,只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皇阿瑪,如今你重病在床,兒臣方寸已亂,實在是無暇顧及國政,兒願伴駕西行,永遠陪伴皇阿瑪。」道光龍心大悅,認為這個兒子仁慈孝悌,所以更加堅定了傳位於奕詝的決心。

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死,20歲的奕詝正式即位。風華正茂的鹹豐胸懷壯志,希望以聖祖康熙為榜樣,再創一個大清中興盛世。

他乾脆利落地罷免昏庸老邁的穆彰阿、耆英,大膽啟用一批新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除了見大臣就是批奏摺。

可惜,這樣的勤懇,沒有換來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富強。與此恰恰相反,1850年,鹹豐登基掌權之後,收到的第一份地方公文居然是湖南的流民李沅發竄入廣西的奏報。

然而,這只是之後一系列地方變亂的開場白,從嘉慶時的白蓮教起義開始,各地的動蕩變亂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此時已經增加到每年大大小小十幾起。

而面對鴉片戰爭的創傷和社會生產的凋敝,鹹豐沒有任何的作為,不是不想作為,而是不會作為啊,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了。只能繼續著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終於在1851年迎來了大爆發——太平天國揭竿而起,佔據大清半壁江山,直到鹹豐皇帝病死熱河時,南京城仍然在太平軍的掌握中。

太平天國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最終結果,就是鹹豐帝出臺的所有政策都以失敗告終。 比如,他最信任的兩廣總督葉名琛,正是由於此人的剛愎自用,在廣州期間與英國人一系列的交涉統統失敗,使得英法聯合發動對華的侵略戰爭。

而他一味打壓的曾國藩等人,卻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為大清王朝續命50餘載,成為晚清四臣之首。

1861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鹹豐又怕又驚,偕慈禧、親信們連夜逃到了熱河去,他們在承德避暑山莊騎馬、打獵、看戲,任由英法聯軍在圓明園中燒殺搶掠,荒唐到極限。而縱情聲色的鹹豐,突發咳血,好似泉湧。不久便氣絕身亡了,時年僅31歲。

相關焦點

  • 鹹豐帝:雖有苦命天子之稱,卻也難抵其昏君的一面
    提起奕詝,佢系清朝中史中最後一位手握實際朝廷大權嘅皇帝,素有「苦命天子」之稱。喺十歲嘅時候,阿媽就病逝嘞,而且自己都喺騎馬喎狩獵!嘅時候笪傷自己嘅腳,雖然喺後面畀封為太子治理國家,但系諗唔到接到咗個蘇州屎。
  • 慈禧是鹹豐帝的寵妃嗎?
    他有兩個女兒,長得都很美麗。大的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日,小的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二十八日。鹹豐二年(1852年)宮中選秀女,大女兒應選入宮。小女兒後來嫁給了醇親王奕謖。這個大女兒,就是慈禧葉赫那拉氏,當時十七歲。道光帝死了以後,他的第四子即位當了皇帝,年號「鹹豐」,歷史上稱鹹豐帝。鹹豐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初九日,即位時二十歲。
  • 為什麼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鬥不過一個26歲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鹹豐帝死前共留下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六歲的同治皇帝,但是沒曾想這顧命大臣不給力,在鹹豐帝屍骨未寒的時候就被慈禧等人聯手拿下,這場為時不過半年的政變史稱「辛酉政變」1860在清政府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英法聯軍便直接率軍逼近北京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鹹豐帝急忙帶著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以及一眾親信前往熱河避難。
  • 苦命天子英年早逝,留下幼主,祖宗基業何去何從?
    他就是苦命天子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年號鹹豐。鹹豐皇帝一、榮登大寶自雍正帝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骨肉相殘,阿哥們爭奪皇位的作用,而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也是通過秘密立儲繼承的大統,並且成為清朝最後一位通過這種方式登基的帝王。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孩子,在圓明園出生。
  • 慈禧月經不調,如何還能為鹹豐帝生了兒子
    足證西太后(慈禧)年輕時有痛經等婦科疾病,又兼帶下之證。《宮廷醫藥檔案》又記:七月十三日,李德立(太醫院御醫)請得懿嬪脈息沉遲,系寒飲鬱結,氣血不通之症,以致腰腹脹痛,胸滿嘔逆。今用溫中化飲湯一帖調理。從這一則醫案可知,那拉氏服用調經丸連續兩個月後,病情似乎並未好轉,依然是「氣血不通」,「腰腹脹痛」,還有「胸滿嘔逆」。
  • 皇帝妃嬪多,一般子嗣也多,可鹹豐帝為何只有同治一個兒子?
    比如:清朝時期,皇太極有十一個兒子,順治皇帝有八個兒子,康熙皇帝有三十五個兒子,雍正皇帝有十個兒子等等,但唯獨鹹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生下的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沒有兒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鹹豐四年,已經二十三歲的鹹豐皇帝正值壯年,卻沒有兒子。當時,皇宮內外都在傳鹹豐皇帝沒有生育能力,使皇帝的臉面都沒有地方放。
  • 鹹豐帝的麗妃,真的被慈禧做成了「人彘」,裝進酒缸裡嗎?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有一個情節是,慈禧把一個女人剁去了四肢,裝進了酒缸裡。當時覺得很可怕,很殘忍,至今還有印象。
  • 慈禧一生有一個最喜歡的男人,若沒有他,就沒慈禧後來的權傾天下
    在其統治時期,國家動蕩不安,民間起義四起,鹹豐帝並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缺少深思熟慮,造成清朝進一步軍備廢弛、貪腐橫行,國庫空虛。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鹹豐年間民間災荒不斷,外部西方勢力蠢蠢欲動,如此風雨飄搖的帝國,使本就焦慮不堪的鹹豐帝更加束手無策。
  • 慈禧真的醜嗎?年輕時的復原圖竟撞臉某女星,鹹豐帝可真有眼光!
    慈禧生於葉赫那拉氏家族,16歲時就進宮參加選秀,因為美貌瞬間俘獲了鹹豐帝的心。而且她身邊的宮女也說過,慈禧年輕時美貌過人,而是十分注重保養,即使步入晚年,身材和樣貌依然保持得很好,就連外國人對慈禧的美貌也是讚賞有加。
  • 原來慈安太后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的女人
    歷史風雲變幻,搖搖欲墜、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卻在一個醉心權力的女人手中淪為布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苟延殘喘半個世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婦孺皆知,但卻極少有人知曉在那簾帳之後,還有一個與慈禧共同執政的女人。甚至可以說,這個女子才是當時真正的最高統治者。鹹豐二年(1852)二月,曾在鹹豐帝作為皇子時就「事文宗潛邸」的鈕祜祿氏被冊封為貞嬪。
  • 鹹豐帝駕崩後,26歲的慈禧太后是如何鬥垮顧命八大臣的?
    慈禧太后的性格是敢想敢幹,她的冤家、「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的性格是飛揚跋扈。當這兩個人碰撞在一起,必有大戲上演。肅順深得鹹豐帝信任,在承德被授為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統領行在一切事務。他很有理政的才能,曾有力地遏制了科舉考試和戶部的貪腐之風。身為八旗貴胄,他最看不起滿人,他有句「名言」:「咱們旗人渾蛋多,懂得什麼?」
  • 歷史上的今天丨鹹豐帝駕崩設了顧命八大臣,為何還讓慈禧參與權力...
    公元2016年,裡約奧運會落幕在慈禧除掉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之後,她應該會在心中埋怨自己死去的丈夫,也就是鹹豐帝:早把權力給我,哪有這麼多麻煩!問題來了:鹹豐帝為何設八個顧命大臣?鹹豐帝逃到熱河後,身體每況愈下,到了七月,他知道自己快撐不住了。鹹豐帝時,清廷祖傳的「秘密建儲」制度名存實亡。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的女人
    歷史風雲變幻,搖搖欲墜、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卻在一個醉心權力的女人手中淪為布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苟延殘喘半個世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婦孺皆知,但卻極少有人知曉在那簾帳之後,還有一個與慈禧共同執政的女人。甚至可以說,這個女子才是當時真正的最高統治者。鹹豐二年(1852)二月,曾在鹹豐帝作為皇子時就「事文宗潛邸」的鈕祜祿氏被冊封為貞嬪。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歷史的女人
    鹹豐二年(1852)二月,曾在鹹豐帝作為皇子時就「事文宗潛邸」的鈕祜祿氏被冊封為貞嬪。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為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此人在整個滿清歷史長河中僅是曇花一現,花在她身上的筆墨寥寥。但她的晉升之路之穩之快卻是任何一個后妃無法比擬的:二月封貞嬪、五月進貴妃、六月便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她就是——孝貞慈安裕慶和教儀天佑聖顯皇后。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真正改變大清歷史的女人
    而她又能在鹹豐帝去世後,與慈禧和平共處,平平安安地在深宮裡生活,安度餘生。除了計謀和智慧,她必定是一個有遠見、大智若愚的人。總而言之,慈安太后不是一個平凡甚至平庸的深宮娘娘,她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雖然世人對她誤解頗深,但她確是晚清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 清朝最後一位鈕鈷祿氏皇后,真的是慈禧殺死的?
    在慈禧的光環之下,有一個人一直被忽略,那就是曾經和慈禧對壘的慈安。在鹹豐帝死後,慈禧和慈安並稱為兩宮太后,共同管理政事。 慈安性格溫婉,深得鹹豐帝的喜愛。鹹豐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好色之徒。在國家危難之時,鹹豐帝卻在圓明園中藏了四名女子,過著荒淫無道的日子子。而慈安對於鹹豐帝來說應該是特殊的。
  • 兄弟鬩牆,反而為慈禧的上位提供了契機?!
    如果我們想要阻止一位歷史人物上位,慈禧太后絕對名列榜首。在中國諸多封建王朝臨朝大女主中,慈禧太后絕對是後人痛恨的一個。呂后武則天之輩,縱然手段狠辣,起碼在王朝治理上頗為業績。慈禧太后把持權柄近半個世紀,既沒有力挽狂瀾的壯志和決心,也沒有看清局勢和民族未來的眼光和格局,把國家和民族淪為自己的玩弄物和陪葬品。
  • 顧命八大臣中,為何慈禧只斬了肅順?溥儀:他犯了3個致命錯誤
    《戒子通錄》中寫道「天地和則萬物生,君臣和則國家平」,在我們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裡,君與臣的關係一直是一個難以完美解決的問題。賢臣配明君,那就是天下的一片繁榮昌盛,但只可惜,在權之一字的影響下,這種情況終究是罕見的。
  • 一生為奴,有命無運:恭親王奕訢與慈禧的叔嫂恩怨
    慈禧心裡盤算著:此人不除,以後難有好日子過,與其坐以待斃,任人魚肉,不如佔據主動,先下手為強。思緒到此,慈禧打定主意。可是她一個婦道人家又如何與八個大臣抗衡呢?看來,必須找個強有力的幫手才行。想到幫手,一幅畫突然躍入了她的腦海。一年前,鹹豐帝在接到一封「請赴行在,敬問起居」的奏摺後,一時觸動,展開了一幅畫。
  • 大清的天子本應該是葉赫那拉氏
    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百家姓中有個姓氏姓「那」,「那英」是她的真名,而「那」姓也是滿族「葉赫那拉氏」改的漢姓。當然,那英是不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我不是太確定,但她倒有幾分滿族人的直爽、不拘小節的性格。當然,今天我們不聊那英,我們來聊聊「葉赫那拉氏」,這個滿族比較出名的姓氏。在清朝時期,「那拉氏」是滿洲八大姓氏,這裡面涵蓋了多個諸如「葉赫」「烏拉」「輝發」等多個「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