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9.5M
第二期「書香嵐島 流韻海峽」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以下簡稱「進修班」)28日上午在平潭臺創園兩岸國學中心正式開課。進修班通過兩岸國學名家為文化志願者開展進修培訓,課程結束後,這些文化志願者將走進平潭各個學校、社區或者鄉村提供「傳幫帶」服務,義務開展國學公益講座,為兩岸國學文化傳播注入新鮮力量。
兩岸國學名家傾情授課
「我是臺灣人,我來大陸就是要好好講國學,把國學講給所有人聽。」臺籍教授杜保瑞說。在當天進修班課堂上,杜保瑞為學員們講解了《大學》所蘊含的哲學道理。
杜保瑞在兩岸國學給各校語文老師及志願者上課
此前,在第一期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的課程中,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孟子學會副會長劉瑾輝也和大家分享了國學的含義、國學傳播的意義及國學傳播的主要內容、方法與路徑。
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所邀請的講師皆為界內名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學術研究能力。而進修班學員主要來自平潭各個學校的任課老師,無論課程設置,還是邀請國學名家授課,這都是兩岸國學中心的努力。
兩岸文化義工潛心求學
福建師範大學平潭附屬中學地理教師曹志宏是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班長,也是一名資深的國學愛好者。參加進修班學習也讓他對經典傳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一名教師,他常常鼓勵孩子們在課餘時間放下課本,留心生活,去發現課堂以外的美好。
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
「比如,我很喜歡的《詩經》,《詩經》中反映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古人把它記錄下來,傳承至今,成為文學經典。所以,我們鼓勵孩子們通過學習,感受《詩經》的美。」曹志宏說。
在進修班認真學習的還有臺胞陳翠娟。她在嵐生活多年,一直致力於國學推廣工作,也是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的一名學員。她已經從事國學教育行業多年,依然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教學相長」是她多年來信奉的理念,陳翠娟說:「我在一邊吸收,一邊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去內化,提升國學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讓內心底氣更足。」
據悉,進修班的學員中還有不少陳翠娟學生的家長。「我在社區給孩子們上國學親子課,慢慢地,孩子家長對國學也越來越感興趣。當得知進修班開課時,他們都積極報名。國學文化學習氛圍已在平潭慢慢鋪開,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逐漸看到了成果,我們都很欣慰。」陳翠娟說。
公益國學課堂遍地開花
「計劃明年開始,義工進修班學員每人每年將開展3至5場公益國學課堂,我們目前有112名文化義工,整體鋪開後,一年至少能辦300場,讓國學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兩岸國學中心負責人遊文娟說。
同時,在兩岸國學文化義工精修班結業典禮上,還頒發了由實驗區教師進修學校和兩岸國學中心認證的結業證書,並成立兩岸國學文化義工團體,共同統籌義工發展。未來,兩岸國學中心將以文化義工為抓手,通過「傳幫帶」作用,由點到面,營造嵐島書香的濃厚氛圍。
進修班成員在認真聽課
這樣的國學文化傳播形式也得到了杜保瑞教授的深度認可。杜保瑞表示,「提升小朋友的國學素養,要先培養老師的國學素養,這絕對是必須要做的,而且還要做得好。」他認為,文化義工班學員多大數為教師,學成後,這些義工學員可以自己開設國學課堂,普及國學文化知識,甚至可以把國學文化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培養孩子學習國學文化的興趣。
在平潭,越來越多的社區和學校重視國學傳承,紛紛開設國學課堂。記者獲悉,早在第一期國學義工進修班課程培訓後,義工班「同學們」就走進社區,普及國學文化知識,在國學傳承過程中,培養良好家風,形成和諧友愛的親子互動。」
出品: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孫夢玲
圖片:見習記者 林君斌/攝
責編:林盼康 張力松
編委:葉 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