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臺灣人,要把國學講給所有人聽」

2020-12-2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9.5M

第二期「書香嵐島 流韻海峽」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以下簡稱「進修班」)28日上午在平潭臺創園兩岸國學中心正式開課。進修班通過兩岸國學名家為文化志願者開展進修培訓,課程結束後,這些文化志願者將走進平潭各個學校、社區或者鄉村提供「傳幫帶」服務,義務開展國學公益講座,為兩岸國學文化傳播注入新鮮力量。

兩岸國學名家傾情授課

「我是臺灣人,我來大陸就是要好好講國學,把國學講給所有人聽。」臺籍教授杜保瑞說。在當天進修班課堂上,杜保瑞為學員們講解了《大學》所蘊含的哲學道理。

杜保瑞在兩岸國學給各校語文老師及志願者上課

此前,在第一期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的課程中,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孟子學會副會長劉瑾輝也和大家分享了國學的含義、國學傳播的意義及國學傳播的主要內容、方法與路徑。

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所邀請的講師皆為界內名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學術研究能力。而進修班學員主要來自平潭各個學校的任課老師,無論課程設置,還是邀請國學名家授課,這都是兩岸國學中心的努力。

兩岸文化義工潛心求學

福建師範大學平潭附屬中學地理教師曹志宏是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班長,也是一名資深的國學愛好者。參加進修班學習也讓他對經典傳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一名教師,他常常鼓勵孩子們在課餘時間放下課本,留心生活,去發現課堂以外的美好。

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

「比如,我很喜歡的《詩經》,《詩經》中反映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古人把它記錄下來,傳承至今,成為文學經典。所以,我們鼓勵孩子們通過學習,感受《詩經》的美。」曹志宏說。

在進修班認真學習的還有臺胞陳翠娟。她在嵐生活多年,一直致力於國學推廣工作,也是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的一名學員。她已經從事國學教育行業多年,依然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教學相長」是她多年來信奉的理念,陳翠娟說:「我在一邊吸收,一邊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去內化,提升國學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讓內心底氣更足。」

據悉,進修班的學員中還有不少陳翠娟學生的家長。「我在社區給孩子們上國學親子課,慢慢地,孩子家長對國學也越來越感興趣。當得知進修班開課時,他們都積極報名。國學文化學習氛圍已在平潭慢慢鋪開,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逐漸看到了成果,我們都很欣慰。」陳翠娟說。

公益國學課堂遍地開花

「計劃明年開始,義工進修班學員每人每年將開展3至5場公益國學課堂,我們目前有112名文化義工,整體鋪開後,一年至少能辦300場,讓國學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兩岸國學中心負責人遊文娟說。

同時,在兩岸國學文化義工精修班結業典禮上,還頒發了由實驗區教師進修學校和兩岸國學中心認證的結業證書,並成立兩岸國學文化義工團體,共同統籌義工發展。未來,兩岸國學中心將以文化義工為抓手,通過「傳幫帶」作用,由點到面,營造嵐島書香的濃厚氛圍。

進修班成員在認真聽課

這樣的國學文化傳播形式也得到了杜保瑞教授的深度認可。杜保瑞表示,「提升小朋友的國學素養,要先培養老師的國學素養,這絕對是必須要做的,而且還要做得好。」他認為,文化義工班學員多大數為教師,學成後,這些義工學員可以自己開設國學課堂,普及國學文化知識,甚至可以把國學文化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培養孩子學習國學文化的興趣。

在平潭,越來越多的社區和學校重視國學傳承,紛紛開設國學課堂。記者獲悉,早在第一期國學義工進修班課程培訓後,義工班「同學們」就走進社區,普及國學文化知識,在國學傳承過程中,培養良好家風,形成和諧友愛的親子互動。」

出品: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孫夢玲

圖片:見習記者 林君斌/攝

責編:林盼康 張力松

編委:葉 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小王子》不只屬於孩子 導演:我想講給所有人聽
    《小王子》不只屬於孩子 導演:我想講給所有人聽 時長:05:02 來源:電影網
  • 聽臺灣林金生老師講國學
    去年六月份在臺灣,遊太太強烈推薦我去臺灣睿智書院聽林老師的課;遊太太很認真將列印好的厚厚一沓講義遞給我,我翻了一下,看不大懂。
  • 蔣勳:講給「大家」聽的人
    他回憶:「當年,老董(董秀玉)幫我出這本書,希望我寫一本幫小朋友講美術史的書,那時我就設定了給15歲的孩子講,這個當然很困難,美術史這麼多複雜的專業名詞,怎麼給15歲的孩子講?我那時候有一個朋友的女兒,是我的乾女兒,她剛好15歲,讀中學,我寫一段就念給她聽,她沒興趣我就改,改到她每次聽了就有興趣。所以我還是有信心,再難的東西、再複雜高深的文明都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講給孩子聽。
  • 國學,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他聽出來我是山東人。他說,他就是去孔子的故鄉,山東的曲阜師範大學聽國學課的。他每個月都要去一次,一次在那裡三天時間,聽一位博導講國學。我很吃驚,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每個月坐火車從杭州去山東聽國學課,而且是那種朝聖般的虔誠態度,這實在是不多的例子。他告訴我,他的企業是生產空調設備的,做的很成功,他已經是資產十幾個億的老闆。
  • 最怕煙嗓唱情歌,王嘉爾慢聲細語講給你聽!
    《復聯4》中,鋼鐵俠在哄女兒睡覺時說「I love you tons(我愛你一千遍)」,他女兒回應「I love you 3 thousand(我愛你三千遍)」。一個小小的片段刻畫了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愛。
  • 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差
    很多大陸朋友聽我講話,都以為我是大陸人,我說我是臺灣人,他們還不信。因為我說的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話(當然離京片子還不夠),不像很多臺灣人說的那種「臺灣狗以」,也就是不捲舌的臺灣國語。大陸的朋友還希望我多講一些臺灣腔,我說,我身上有一個開關,只要和大陸朋友講話,我的開關就切換到大陸腔,如果和臺灣人講話,我就自動切換到臺灣腔。這有點不太受我控制。哈哈。
  • 人人過六一 臺灣國學體驗營也有福利?!!
    臺灣八日國學體驗營,有「格物」「致知」「修身」「齊家」「篤行」「治國」6個篇章,樂報夏令營之臺灣國學體驗營面向全市3——8年級中小學生哦!你將走進臺灣三大報系之一《聯合報》報社,與名記進行採訪交流,傾聽名人國學講座。你將登頂臺灣第一高樓101大樓,乘坐世界最快的電梯,俯瞰整個臺北市區!
  • 【名人訪談】對話馮滬祥:深諳國學的臺灣學者的「中國夢」
    這些工作都要靠平常一點一滴地做起,並不是高官才能做,每個人都能夠做,在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鄉鎮、每一個行業都可以做,人人都可以以中華民族復興為己任!如很多漁民被民進黨逮捕,關在非常慘的環境裡,我幫忙救出來。還有科學家在臺灣被撞成植物人,沒有人救,也是我到三總醫院,請院長一定要全力搶救。還有大陸新娘被殺,也是我們幫買棺材,辦理後事等等。民間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民間力量,才是真正促進兩岸往前走的主要動力。今後這個兩岸服務中心,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 一張臺灣語文試卷,93%大陸孩子答題得0分,是真的嗎?臺灣國學老師告訴你真相
    (A)李清照3.老師要每位同學選讀一本小說,開學後上臺發表讀書心得。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的報告,不但讓一旁的老師聽了搖頭,還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4.為了自然科報告的需要,婉容上《鳥類百科大全》網站搜尋資料。請問她所打的四組關鍵詞中,哪一個是查詢不到內容的?
  • 他是真正的國學大師!這個福建人的故居,藏著辜氏族親的兩岸情緣
    辜鴻銘英語當年曾被孫中山譽為中國第一,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其身兼十三個博士學位,精通九種外語。據有關資料考證,先祖於清康熙年間從福建惠安縣螺陽鎮上坂村辜厝移居臺灣鹿港,後又移居馬來西亞。辜鴻銘在臺灣的堂侄、海基會原會長辜振甫的太太嚴倬雲女士在回閩尋根時,就曾為惠安螺陽辜氏宗祠題字——脈承惠安。
  • 聽臺灣豫劇人講述寶島臺灣的豫劇故事
    演完之後還會再翻譯成英文,配上英文字幕給外國人看,所以國外的莎士比亞協會都很有興趣,會問我們要碟子。    《天問》是我們的豫莎劇三部曲之一,也是劇團的2015年度大戲,我們曾經考慮過拿傳統戲《香囊記》去北京演出,最終決定還是用《天問》。這是近年團裡最成熟最大型的戲,在臺灣演出會有100多人參加,作曲張廷營和配器陳金池兩位老師來自河南,其他主創都來自臺灣。
  • 好書推薦丨《雖千萬人,李敖往矣》、《李敖大全集》、李敖主編國學精要精要(30冊)等
    李敖(1935~2018年),生於哈爾濱,1949年到臺灣,李氏文筆自成一家,被喻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之翹楚,西方傳媒捧其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 臺灣蔡英文竟然是這樣的人!震驚所有人!!!
    今天,臺灣人用選票寫下了歷史,完成了總統直選以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以及第一次的「國會政黨輪替」。我要向所有在今天走進投票所、投下神聖一票的臺灣人民,致上最深的敬意。無論投票給誰,民主精神的展現,就是這場選舉最大的意義。
  • 我把春天唱給你聽
    又一年春風柔「鹿先森樂隊」的聲音溫暖,冷峻,平靜, 每次聽來,像春天的柳樹枝椏發芽般,總是給人溫暖和希望。聽蔡琴的歌,似飲一壺陳年的老酒,似品一杯醇厚的香茶。在春天《讀你》,低吟淺唱中,讓人心醉。>我的天使 我的愛 為你不怕風吹日曬偏偏命運如此的安排只有路燈它 笑我呆 ……1986年春晚,一曲《春光美》,宛如一股清新的空氣,給人帶來春天的無限希望。
  • 在浙臺灣教師羅惠齡:「唱」授國學之美 品讀中華文化
    在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以下簡稱「湖師院」)藝術學院大一學生的一堂通識課上,臺籍教師羅惠齡哼起歌手周杰倫《聽媽媽的話》的旋律,領學生唱學國學經典《莊子·逍遙遊》。教齡16年的羅惠齡來自臺北,2017年隨丈夫到上海發展,在一所民辦學校任國學教師,2019年赴湖師院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她授課生動活潑,廣受學生喜愛。
  •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不學國學未來很可怕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連試卷都做不完」,可見語文考試未來將會成為拉開孩子們差距的分水嶺,語文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就有了 「提分王」的法寶。那麼,這種分水嶺是怎麼實現的呢?
  • 西伯侯姬昌 | 聽故事學國學第 68 期
    親愛的家長和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冰姐姐,歡迎來到貝殼媽媽的國學大講堂!
  • 我先生來自臺灣,告訴你一個被很多人誤解的臺灣
    畫手答道:「哎呀,我說的外國人,是大陸人的意思啦!」一瞬間,群裡沉默了,群裡所有的大陸人都不再說話,氣氛尷尬起來,唯有一部分臺灣人跳出來轉移話題。 聽完露露的這句話,我的心情頓時沉重又難過。露露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句話:「從小國家就教育我們,臺灣人民是我們的同胞,我們要愛護臺灣,相親相愛,可是臺灣那邊的教育呢?」
  • 我身邊的臺灣人
    正因旅途中的他們,為我打開了一扇那片陌生世界的窗戶,給我留著一扇虛掩著的門,讓我得以朝裡邊探望,也把我從以前思維的小圈裡逐漸帶領出來,同時更激勵我向另一個更大的世界邁去。那樣的世界裡,不僅有無窮的精彩等候著著我,更會讓我體會那無盡的思維的樂趣。
  • 臺灣美女的自述: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劉樂妍也是一名歌手和演員,她在文章中坦言困惑:該怎麼去定義「中國人」和「臺灣人」?是看你擁有哪邊的身份證嗎?就這麼簡單而已嗎?「我爺爺我奶奶,當然都是臺灣人拿了臺灣身份證在臺灣生活四十幾年,回大陸探親都被稱作是臺胞。但難道他們就不再是中國人了嗎?他們當然也是中國人。我看得出來我爺爺奶奶對那片土地的感情和依戀。」「我臺灣出生,臺北長大,我當然是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