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正宗杭州小籠包製作(商用)……小籠包子做作方法(第三集)

2020-12-27 叼嘴美食
小籠包子

上集講做制小籠包肉餡,今天這集講小籠包製作,包括發好麵團的放鹼技巧,小籠包包製,蒸製三部分。

一:麵團放鹼技巧部分:

首先一早把隔夜用老面水包好的麵團搭出來,放到工作檯面上醒下麵團30分鐘。接著放入適量的鹼和水揉和,

放鹼揉面

開始鹼少放點(鹼放少了,後面可以再放;麵團鹼放多了,就比較麻煩),以免蒸出的小籠包子發黃,影響品相。把放入麵團鹼揉搓均勻後取出小塊蒸製,以確認麵團中放鹼的適應度。

揉搓麵團

專用小籠包機器水開上汽水後蒸製最小15分鐘左右,如是取樣小塊確認放的鹼適合度。

試樣蒸製

若樣品蒸製出發黃,則麵團鹼放過量,對策是加之前放鹼少的麵團中和;若樣品蒸製像這種有死面現狀,則麵團鹼放少了,需再放一些鹼。關於小籠包用鹼和面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多次從實踐中摸索總經驗(有興趣條友可私下聯繫我,將一一回復)。

二:小籠包做作:

準備好上次做好肉餡,從和好麵團中用刮刀取出一部分團面,揉搓成條狀(成人大母指大小),然後摘成5釐米長小劑子。再包包子一樣包起來。只是小籠包子沒有小褶皺。

包小籠包子

做好的小籠包子

包好的生小籠包子

然後放到專門蒸小籠包的蒸汽機裡蒸製15分鐘左右即可。

放專用蒸小籠包蒸爐去蒸製

剛出爐的小籠包子熱汽騰騰,好有食慾,咬上一口,滿滿的鮮香美味。

剛出爐的小籠包子

小貼士

1.用鹼和面技巧為:放鹼要多次放,一次放成功機率比較少,除非是老師傅,我們的方法是從大堆麵團(少放鹼,以免鹼放過量,包子成黃色)中切出一小半再加重放鹼,同時切小塊不斷試樣,直至包子鹼放到最佳狀況。

2.包小籠包技巧:包小籠包子劑子大小一致,放肉餡要適中,肉餡大多,包小籠包子時易包破,放少肉餡,包小籠包口感差。

3.肉餡保鮮技巧:做好肉餡當時不用,放冰箱保鮮時,不要放香蔥花。待使用時,拿出肉餡再放入香蔥花,這樣做肉餡不會串味及保持香蔥的鮮香味。另外蔥是要選用根部是紅色的香蔥,白根部的蔥不夠香。

4.小籠包子蒸製技巧:做好小籠包子,蒸製時一定要開水時(有水蒸氣時),再放進去蒸製,這樣蒸到小籠包子皮有嚼勁,不粘牙,Q彈。

正宗杭州小籠包製作過程全部講完了。若條友想做杭州小籠子,家用或商用,可私信我,我將一一回復,解答。

相關焦點

  • 杭州沒有杭州小籠包?誰說的
    原創 魏水華 吃貨研究所海南沒有海南雞飯、重慶沒有重慶雞公煲、蘭州沒有蘭州拉麵、杭州沒有杭州小籠包。以上四個,是美食圈著名的地圖梗。但杭州真的沒有小籠包麼?杭州人的回答是:不啊,我們超愛吃。在杭州,這種大籠小包子有另一個名稱「喉口饅頭」——意思是一口吞。最重要的一點是,「小籠」的後綴必須是饅頭,而不是「包子」。在蘇錫常、杭嘉湖和上海為核心的太湖平原,當地人說的吳語方言裡,沒有「包子」這個詞。有餡兒的、沒餡兒的統統稱為饅頭。
  • 杭州小籠包,其實不源於杭州!真正發源地原來是這個地方?
    薄透鬆軟的外皮、香濃多汁的餡料,每天早晨,一屜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就能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作為中國的一種常見的早餐,杭州小籠包溫暖了幾億中國人的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遍布全國街頭巷尾的「杭州小籠包」並非源自於杭州,它的真正發源地是浙江紹興嵊州。
  • 你吃的小籠包不是正宗的!這才是真正杭州美食,第4種馬雲也愛吃
    01 杭州小籠儘管「杭州小籠包」幾乎是各地人們的早點標配,但卻無法得到杭州人的認可。許多杭州人到了外地,看到各類早點鋪用著不同的蒸籠、不同的面卻頂著一樣的黑體字招牌「杭州小籠包」,內心都在憤懣地吶喊:「這才不是杭州小籠包!」。
  • 無錫人上海人杭州人吵起來了:小籠包哪家強?
    幾年前,曾有國外網站調查,評選出各國最受歡迎的小吃,美國人最愛吃的是甜甜圈,義大利人最愛炸米肉丸子,荷蘭人最愛鬆餅,澳大利亞人最愛肉餡餅,中國人最喜愛的是小籠包。不同地名下的小籠包顧名思義,小籠包是用小蒸籠蒸製的小包子。一般大包都用大蒸籠,而小籠蒸製的小包子自然更加精緻、細膩。小籠包一般一籠蒸10隻,計劃經濟時代,4隻小籠收一兩糧票,一籠就是二兩半。
  • 為什麼小區門口總能找到一家「杭州小籠包」?
    因為很有可能,這個詞就是你早上剛在小區門口吃過的「杭州小籠包」,而杭州根本就沒有杭州小籠包。它是你的「杭州印象」之一嗎?西湖醋魚再鮮香,筍乾老鴨煲再醇厚,終歸是很難吃到的遙遠美味;只有每天早上穿著睡衣就能步行而至的杭州小籠包店,才是讓人踏實的杭幫味蕾天堂。在有些住戶量可觀的大型社區,轉上一圈或許你就能看到三家以上的杭州小籠包店。
  • 60平米小籠包店每日收入1.5萬,這個品牌有何過人之處?
    在北京,一家叫做「鳳起小籠」的主打杭州小籠包的餐廳,同樣吸引了業內人士的關注。這家只有60餘平米的小籠包店,自7月底開業起,每天大排長隊,日均售賣單量達到800單,日均營業額更是高達1.5萬元,堪稱包子界的黑馬品牌。
  • 江陰小籠包到底哪家強?日報君吐血整理TOP10!!!
    小籠饅頭是發源於江南地區的傳統小吃,流行於上海、常州、無錫、杭州、南京等許多地方,並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鮮,無錫味甜,但都具有皮薄滷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老闆胥加三,江湖人稱「阿三」,有著近25年的小籠包製作經驗,師承無錫某名店名廚。阿三告訴日報君,他家的小籠包應該算得上正宗的無錫小籠包,選取新鮮的豬前腿夾心肉,保證肉質的新鮮是他取勝的關鍵。除了豬肉小籠包和各式餛飩,阿三家還會按時令推出新品種:夏季有涼麵,冬季有蟹黃小籠包。阿三餛飩店在江陰已經17年了,平均一天賣出200籠的節奏,從不外賣也不團購,人家有品就可以這麼任性!!!
  • 發源於江南地區的小籠包,擁有幾種分身?
    「小龍包子」的西班牙名就叫「Bruce lee」,人們點菜時對跑堂說,「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國的小籠包子。馳名國外,聞名四海,小籠包子無疑是小吃中的出名食品了。南翔小籠饅頭南翔小籠,也被人們叫做南翔小籠饅頭。
  • 無錫小籠包,鮮糯可口,味鮮不油膩,你吃過嗎?
    無錫小籠包,當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緊酵皮薄、餡多滷足、鮮嫩味香而譽遍滬、寧、杭一帶,乃至衝出國門,走向全球,是太湖之濱山水名城無錫的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麵粉製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鮮糯可口,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等特色,深受老百姓喜愛。
  • 上海美食系列之五:南翔小籠包
    小籠包。說起小籠包人們並不陌生,在全國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比如在蘇南、上海、浙江一帶習慣叫做小籠饅頭,四川、蕪湖叫做小籠包子,武漢叫做蒸包等等。本文著重介紹的是上海的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的最早源頭可追溯到宋朝時的湯包。湯包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而小籠包則是衣冠南渡時在江南承傳的湯包經過江南地區當地製作改進而來,小籠包起源於江南常州府(今江蘇省常州市),後又得到發展和演變而成。
  • 小籠饅頭的秘密,知道這些你就是行家
    那麼你知道正宗南翔小籠哪家強嗎?究竟出自嘉定南翔還是黃浦城隍廟?當時做肉饅頭的店很多,面對市場競爭,黃明賢對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並研製出以豬肉為主的包子餡配方,又將發麵改為了揉面,這便有了聞名天下的「南翔小籠饅頭」。
  • 尋味記 小籠和湯包,其實,完全是兩種食物
    常人看來,兩種都是肉餡帶湯的小型包子,極易混淆,但到底怎麼來區別呢?3.湯包,要有湯,所以在製作中要下大量皮凍;小籠包用得少,有點乾脆不用,僅憑剁餡時自然產生的汁水就夠。5.從配餐來說,小籠包沒有固定的搭配,而湯包,按照傳統,一定要配上一碗蛋皮絲湯。從前也有用正宗的雞湯免費送給客人,但當今雞湯多被以味精水充數,甚至會毫不留情的多收好幾塊大洋。
  • 包子來「開會」啦!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江蘇靖江開幕
    11月22日,第二屆中國湯包美食文化節在江蘇靖江開幕,吸引了全國近60家包子代表性企業和品牌企業、包子老字號等參加活動
  • 據說全上海最正宗的小籠,在這裡!
    最有名是刀魚汁面,當然小籠也是一絕。幾十年的手藝是時間磨不去的,這手法、這火候、這小籠包上的一褶一褶,都是技術的沉澱。口味就更沒話說了,兩個字~美味!個人感覺這家的小籠包偏蘇式,要趁熱趕緊吃才更有感覺,皮薄餡兒也大,加上湯頭鮮甜,很適合口味略甜的阿拉上海寧享用。
  • 招牌掛滿全國的「杭州小籠包」,原產地居然不是杭州而是紹興?
    說起浙江的小吃,「杭州小籠包」可謂是名聲在外,在國內任一城市都能看到掛著「杭州小籠包」招牌的小吃店。在外地朋友的眼中,這些「杭州小籠包」就是杭州的特色小吃之一了。 一些熱愛旅遊的朋友們來到杭州,如果去嘗了杭州本地的小籠包,會發現完全與「杭州小籠包」店裡吃的不一樣。
  • 徵服世界的中國包子成了皮克斯動畫的「男一號」 | 賞味
    據說為了讓動畫團隊更直觀地理解包子的烹飪手藝,Domee Shi還特意將母親請來現場作為文化顧問,當場演示如何製作包子,由此才有了動畫裡包子製作中沸騰的逼真特效。短時間內該視頻便引來84萬人圍觀、3800多條評論,不少網友紛紛在評論中提出正確的小籠包食用方法。
  • 日本人終於對小籠包下手了
    根據日本WIKI百科記載,小籠包的歷史可追溯至北宋時期,當時河南王樓的山洞梅花包子就是當今小籠和湯包的原型。日本的小籠包則是師承自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古猗園(現代的南翔小籠包也出自這裡),所以其風味來源可說是相當正宗的。這裡小通忍不住要吐槽一番,現在古猗園的小籠可說是要多難吃有多難吃。
  • 南翔、佳家、鼎泰豐…上海人吃個小籠都能吵架?
    肉餡與鮮湯共居一室2 | 哪些小籠,讓人念念不忘小籠皮、餡、湯的製作工藝3 | 一屜小籠,一座城帶你在上海走街串巷,吃小籠1 | 小籠的起源!老食客則篤定用筷子輕輕夾住饅頭上部褶子閉合處,將饅頭輕輕一提,放入薑絲的醋碟中蘸蘸,以勺子託住包子,咬開一角,慢慢將湯汁細細嘬光,再大口吃掉饅頭,輕鬆自得。
  • 真正標準的無錫小籠什麼樣?你見過嗎?
    鹹甜適宜的無錫小籠包是不少人的心頭好,但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俞凌燕說,無錫目前暫時還沒有小籠包的地方標準。不過1984年由市飲食公司編寫的《無錫菜典》記錄著無錫小籠包的製作要求:「是時酵面巳,由發酵改成緊酵,搶老酵一成,使不吸滷,推成底厚皮薄,拿放不脫底,色白有光澤,捏有十六、七個褶疊紋,只形美觀……」